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XXXX的开局之年,做好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意义重大。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围绕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畅通经济循环、扩大内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发展谋划和推进改革,全面承接落实中央和省委改革任务,持续加大自主改革力度,更好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
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塑造振兴发展新优势
(一)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制定《XXXX市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十四五”规划》、《XXXX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制重组。启动组建XXXX交通投资公司,推进与省交投集团深度合作,加快盘活交通系统国有资产。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体系,落实黑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实施民营企业梯度成长培育计划,完善“个转股、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机制,加快培育一批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
(二)完善创新发展制度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落实省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实施举措,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产学研合作,鼓励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级、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创建建三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制定建三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建立厅市科技合作会商机制。出台加强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落实《关于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配套文件。
(三)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制定我市配套政策。推进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按省部署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畅通市场主体对隐性壁垒的意见反馈渠道和处理回应机制。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展“互联网+流通”,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打造我省东部区域物流中心。复制推广XXXX电商产业园建设经验。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落实好省知识产权执法协作工作机制。以交通圈拓展都市圈、带动经济圈,融入哈尔滨两小时经济圈,依托牡佳高铁、佳鹤铁路改造等项目建设,构建以XXXX为中心的黑龙江省东部城市群1小时经济圈。
(四)完善经济治理体制机制。落实省关于促进消费相关政策措施,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稳定大宗消费,拓展服务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制定相关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持续推进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深入实施“紫丁香计划”,培育上市后备企业,支持企业上市。
(五)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落实省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对俄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合作,推进对俄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跨境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跨合区建设,着力规划打造开放合作平台,推动形成对俄开放新格局。积极推进黑龙江(中俄)跨境经济合作试验区同江片区创建工作。完善中俄沿边开放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示范区综合配套功能。持续推进地方间区域合作,实现与中山市对口合作优势互补。
(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健全政企沟通机制,巩固扩大“走千企访万户”成果,深入推进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和走流程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深化“一照多址”,进一步为企业松绑减负,激发企业活力。优化事业单位布局结构,整合机构编制资源。按权限完成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审批工作,按省有关要求完成机构职能编制规定、政事权限清单和章程管理的审批工作,高质量完成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市、县机关事业单位所办企业脱钩。完善营商环境考核评价体系。推行行政审批信用承诺制改革。建立市场主体包容免罚制度。推进“数字政府”“诚信政府”建设,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有序推动政务大数据管理、共享、应用制度化、法治化。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推行政务服务线上线下集成融合。深入推进企业登记“多证合一”改革,扩大事项整合范围,提升企业市场准入便利度。推广桦南县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强乡扩权”改革试点经验。
二、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七)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出台《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责任分工方案》,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深化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管理机制改革。推进桦南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国家级试点示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四个三”示范创建工程。 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管控和分类处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
(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政同责抓粮食安全,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障能力,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220亿斤以上。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储备体系。深入落实《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出台《XXXX市黑土地保护指导意见》,探索实施“田长制”,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休耕轮作制度试点。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出台《XXXX市农作物种业提升工程实施意见》,以东风区为中枢,以桦川县、郊区为两翼,开展农作物种业提升工程建设,积极争取桦川县、郊区入选国家级制种大县,建设东风区建国种业小镇,带动全市农作物、畜禽、渔业等种业建设全面提升。
(九)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稳慎推进桦南县国家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推进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创新闲置农村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路径。
(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运用,完善集体经济组织选举办法等相关配套制度,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集体经济“空白村”“薄弱村”,2021年力争实现村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0%。加强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设,提升综合性交易服务,有效盘活集体资产资源。
(十一)深化农业金融保险改革。逐步推广“农业大数据+金融”模式,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稳妥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业务,形成多元化抵质押融资模式。扩大大灾保险承保规模,继续开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以奖代补试点。
(十二)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推广兰西模式,制定出台《XXXX市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作推进实施方案》,培育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组织,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力争全程托管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
(十三)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探索创新支持保护工具和实施机制,落实省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聚焦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落实省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要求,落实省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
(十四)深化供销综合改革。通过创新供销社组织、服务、经营模式,推进落实供销社“培育壮大工程”,积极打造为农服务主渠道、主阵地,进一步增强为农服务能力,乡镇基层社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
三、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释放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十五)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落实省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力争10月底前完成挂牌,构建省市县三级融合联动、分级运营、多渠道传播、多终端发布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实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内涵提升行动,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媒体+政务+服务”运营模式,APP下载量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20%。
(十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健全完善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编制《XXXX市文化强市规划(2020—2025)》和《XXXX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加快推进东北小延安纪念馆、东北银行钱币博物馆、XXXX文化中心、三江口文旅综合体等项目建设。贯彻落实国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合江省委省政府旧址、松花江铁路桥头堡重点文物的保护。落实省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出台《XXXX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制度》,完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长效机制。
(十七)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贯彻落实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关于文化企业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推动文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加快推进宣传文化系统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重要宣传阵地回归公益属性。探索成立《青少年书法报》传媒公司、XXXX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院。
(十八)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围绕建党100周年,开展“三江之声”“文化进万家”“社区文化节”等文化惠民活动,举办百场群众文化展演活动,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有效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城乡公共文化覆盖率和服务效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内容丰富、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推进基层图书馆、文化馆达标建设。
四、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十九)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入额遴选机制,探索建立员额递补机制。完善申诉事项回复、督办机制。加快推进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和涉案财物管理信息平台推广应用。
(二十)深化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改革。制定《XXXX市委政法委员会政治督察暂行办法》和《XXXX市委政法委员会派员列席同级政法单位党组(党委)民主生活会暂行办法》。完善“四类案件”识别监管机制,强化审判监督管理数据集约管控,赋能审判监督管理新途径。健全检察机关听证审查制度,探索公益诉讼公开听证案件适用范围,建立公开听证工作方式。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按照全省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标准,推动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完成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加强对戒毒、社区矫正、司法鉴定、公证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
(二十一)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制定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意见。完善城乡社区网格化治理体系,打造网格化服务管理2.0升级版,全面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水平。
五、全面深化民生领域改革,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二十二)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保障制度,推动财政、金融、投资、消费、产业等政策聚力支持就业。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创新和拓宽技能人才成长路径,构建劳动者终身培训机制。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完善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制度,稳步提高社保待遇水平。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进一步提高低保、特困供养标准。加快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体系,全市新增公租房租赁补贴500户。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做实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落实省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建设。
(二十三)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平稳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统筹做好高中基本办学条件保障工作。按照规定落实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政策。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入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制定《XXXX市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XXXX市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完善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机制。落实《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清单》,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推进劳动教育、家庭教育、校园文化三个示范校建设。
(二十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推行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改革。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省促进生育与社保、就业等相关政策配套衔接的具体措施,按省部署开展取消再生育审批改革试点。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
(二十五)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建立多层级、立体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方联动疾病防控机制,强化联防联控实效。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争取省级区域重大疫情救治基地。
六、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高生态治理水平
(二十六)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完成市、县、乡空间规划编制。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建立跨市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度。实施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落实全省流域生态补偿办法和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二十七)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探索“生态银行”运行模式,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估监测和确权登记,促进资源资产化,推动自然生态价值转换。建立并完善自然资源资产报告制度。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完善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政策体系,落实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政策举措。实施能源、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完善秸秆综合利用制度,普遍实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制度。积极营造碳汇林,谋划推进碳汇经济。
(二十八)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建立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机制,强化河湖长制,巩固松花江XXXX段国家级示范河湖建设成果,全面推行林长制,出台《XXXX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面落实禁牧休牧制度。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执法管理体制。开展好耕地质量分等定级调查工作。
(二十九)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建立部门合作、资源共享工作机制,落实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七、全面深化民主法制领域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三十)健全完善民主制度。深化地方立法改革,制定《XXXX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建立健全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工作机制,积极创新人民政协凝聚共识的方法路径。持续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积极推进新型智库建设。
(三十一)健全完善基层治理机制。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巩固基层政权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意见。深入落实国家关于加强村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性意见。
八、全面深化党的建设制度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三十二)深化干部管理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拓展深化重要岗位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档案试点和公务员平时考核试点成果,完善定量化、差异化考核措施,强化考实考准和结果运用。推行干部容错免责清单制度,制定职级晋升干部管理办法。深入推进人才倍增计划,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计划,构建发展急需、支持精准的人才计划体系。对标省委将要出台的面向“十四五”时期人才政策,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服务等相关配套措施,着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培养引进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高水平科技领先人才和创新团队。深化人才工作“十大基地”建设机制改革,大力推进市校合作,强化基地作用发挥,为引进人才、创业兴业搭建平台。深化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到社区“双报到、双服务、双评议”机制改革,全面推行“三联三结对”共建模式,推动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走深走实,打造基层党建特色品牌。深化村党组织书记激励保障机制改革,整体提升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水平,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力量支撑。
(三十三)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完善纪检监察工作领导体制,做实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纪委监委的领导和指导,完善派驻机构运行机制,加强派出机关对派驻机构的直接领导和统一管理。完善监察权运行机制,贯彻执行监察法实施条例等法规制度,推进市、县两级监委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工作。坚守政治巡察定位,高质量完成巡察全覆盖工作任务,建立健全贯通融合机制制度和整改反馈工作机制,加强对县级巡察工作的督导指导,完善巡察上下联动监督网。落实省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办法,强化对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权力运行情况的监督,推进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一体落实。进一步加强街道纪检监察机构建设,建立完善工作制度,补齐城区基层纪检监察机构建设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