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官场陋习侵蚀部分学生组织引发三方面的危害需引起重视
高校成立各种学生会组织,本是为了学生利益,构建起在校学生与学校、教师之间的桥梁,达到及时沟通、反馈学生诉求,为学校决策起到帮助、更加合理的作用。但现在的一些高校就像“小官场”,“抱大腿”“混圈子”“打招呼”等不正之风盛行。官场陋习侵蚀部分学生组织引发三方面的危害需引起重视。
一是滋生“权力崇拜”等不良风气的土壤,影响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是协助学校进行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完善学生管理的重要方式。然而,一些青年学生开始以“官衔”为荣、以“算计”为业,使学生组织为学生服务的功能所剩无几,反而变成了“争名夺利”的“名利场”,对刚刚独立走上自己的人生路,急需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指引的大学生产生极其负面的作用。2018年9月1日,网易新闻报道,校园里学生组织的异化,也提供了某种示范与“实习”机会,可以让学生提早掌握一套潜规则,方便日后“无缝衔接”地走向社会。社会的一些不正之风,非但没有被年轻人廓清,反而将其裹挟,年轻人这样的成长路径,无疑不是符合常识的正常路径。2018年8月29日《广西新闻网》报道,一些学生依靠裙带关系走上主席、部长之类的“领导岗位”,为的不止表面的“风光”,这背后更有就业、金钱等方面的利益之争。行政过多地介入学生组织,使得学生干部的性质受到误读,侵蚀了高校的学术生态,误导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018年8月30日《荆楚网》一些学校学生中存在功利主义思想,认为“学生官”的头衔就是“官”,能管住人,导致一些学生心中为官欲涌动,在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中,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到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
二是异化高校学生组织,为大学生提供官场不正之风“示范”与“实习”机会。大学生作为涉世不深的年轻人,行为并没有多少“创新”成分,更多时候不过是跟着“有样学样”。而异化的学生组织,为他们提供了官场不正之风示范与“实习”的机会,让学生提早掌握一套潜规则,方便日后“无缝衔接”地走向社会。2018年8月28日《澎湃新闻》报道,某高校学生会副主席刘川告诉半月谈记者,一些学生会干部热衷于聚餐喝酒,更有甚者,吃喝的钱直接拿发票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费”里报销,“跟公款吃喝一样”。2018年8月28日《半月谈》报道,一位学生会部长透露,“还有个男生,父亲是某地官员,换届选举时,主席就直接安排他跨部门做了另一个部门的部长。”除了“拼爹”,还有一种升迁靠“裙带”,刚刚毕业的本科生林琳说,一位院学生会主席追求学妹,他跟学妹说‘你好好干,我带你多见见老师,当部长没问题的’,后来学妹还真的当上了部长。
三是破坏校园“学术至上”的氛围,影响学生学习就业。学生学习是主业,其他皆是副业。如果一个学校的学生干部不用心钻研学业,而是将大部分时间去争当“官职”,整天开会或勾心斗角,那么投入学习的精力势必少之又少,而学术不精也必然会对今后就业造成负面影响。2018年8月30日《东方网》报道,当学府变成官衙,当教学不归教学,学术不归学术,行政不归行政,几个元素的位置交错重叠、混淆不清时,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只能成为高校手中的一块“鸡肋”,成为高校行政官员贴在脸上的一张“标签”。2018年7月31日《人民网》报道,如今,学生干部不再是能力突出、成绩优异、服务同学的代名词,在一些人眼里,它甚至代表着完全相反的含义。某传媒行业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公开内部招聘规则:面试时,直接淘汰学生干部,理由是:学生干部大都奉行“幼稚官僚主义”,“过分注重人情世故而忽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