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主席。
首先高等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硕士研究生教育。而宽进严出主要以欧美国家的高等学校为代表,其主要特点为:在入学阶段放宽入学模式和适龄青年入学的比例,在培养阶段采用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严而有序的培养过程,在毕业阶段实行高质量的毕业生资格审定。(河北大学的一篇论文《从严进宽出到宽进严出——试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而我方今天认为高等教育应该宽进严出还是严进宽出的标准在于何者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基于此,我方开出以下两个论点:
第一,宽进严出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弥补国家在高端科技人才的缺口。2020年,我国重点产业人才缺口超过1900多万人,在一些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如光刻机和芯片制造方面都遭遇到了 “卡脖子”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在于此类高端科技方面创新型人才的缺乏,我国亟需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教学内容更加专业化,一味的严进将更多没有接触过专业课程的学生拒之门外,而宽进严出的环境给予了学生发现自己潜能的更大可能性。
与此同时,宽进严出政策在人才培养的终端进行了严格把控,刚入学时学生就明晰了最后的学业任务是要提交一份具有创新性的毕业论文,因而宽进严出的学习环境会倒逼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每个阶段都认真学习,珍惜这份发掘自己可能性的机会。日常阶段的努力学习能够满足创新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在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最后提交一篇创新性的毕业论文。因此宽进严出政策能够让更多人有发掘自己潜能的可能性,并且会抓住这份可能性,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补足人才缺口。
第二,我国教育模式落后,接触高等教育前后的教育环境强烈落差导致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报复性摆烂,而宽进严出能从长远上削弱落差,改善教育环境。拿逃课这一典型摆烂现象来举例,在接触高等教育之前,我国的学生一直处于严苛的教育环境中,为了升学,高考生们经常写字到手指变形、困到吃饭都不停打盹、高考前心理压力到整夜失眠,这样过度压抑的情绪急需一个宣泄的出口,而大学宽松的教育环境与之前的教育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在这样的强烈落差之下,很多学生会患“后高考时期综合症”,才会在大学报复性摆烂,选择逃课,84.7%的受访者在大学期间逃课现象严重。我方坚持的宽进严出则可以从两方面改善教育环境。首先,宽进严出政策的长期实行能够给大学之前的学生减负,其营造出的学习环境不会让学生在大学之前过度压抑,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就像双减政策给学生减负一样,复旦大学的胡安宁教授认为:双减政策的实施打开了新的教育空间,给不同发展路径的学生都能提供一个很好的培养平台,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其次,宽进严出也给上大学的学生增加更多压力,不会让大学生过度轻松。宽进严出的长期实行能从两端来削弱落差,从而减少大学期间的报复性摆烂,真正改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