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庆欢迎辞
校庆欢迎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金秋十月,金色满秋。在这孕育着希望和收获的美好季节,我们共同迎来了仁怀三中建校五十周年的大喜日子。在此,我谨代表中共三合镇委员会、三合镇人民政府和三合镇三万九千人民,向光临我镇参加仁怀三中建校五十周年庆典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界人士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三合教育、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各位朋友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享有“酒都仁怀——北大门”美誉的三合镇,地处怀北边陲,东与大坝镇和火石岗乡交界,南与合马镇、二合镇接壤,西与沙滩乡相连,北与习水县二朗乡毗邻。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在这里,既有独具神韵的自然风光,又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三合镇党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致力于打造遵义市劳务输出大镇、红粮定单种植基地镇、仔猪繁殖基地镇、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竹产业培植基地镇建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三合的发展与仁怀三中历届师生、校友的积极贡献是分不开的。
五十年春秋,五十年风雨兼程。仁怀三中1956年建校,从一个师生仅149人的为微型学校发展成为今天的师生近xx人的大型农村完全中学。办学五十年来,经历了风风雨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三合镇党委、政府对教育事业历来非常重视,积极协调各种关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努力为学校创造良好的环境。牢固树立“科教兴镇、科教强镇”的方针。我们感觉到,现在的学校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要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作为地方政府,首先要为学校创造一流的教育环境,这样才能使他们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我们坚信,仁怀三中师生一定会一如既往,努力工作,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把学校建设得更好,为三合、为社会、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希望在座的各位一如既往地关心、帮助、支持仁怀三中,一如既往地关心、帮助、支持三合镇的教育事业。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由于我镇地处边陲,,接待条件有限,服务上肯定有不周之处,恳请大家鉴谅。
最后,祝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顺意!
谢谢大家!
第二篇:110校庆欢迎辞
山西大学110年校庆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校友,各位同志,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庆山西大学110周年校庆盛典。大家从当年的小伙子、小丫头变成了今天社会各个领域的精英和骨干。你们能从四面八方、不远千里重回体院,看望老师是感恩,看望母校是深情!我代表学院全体成员热烈欢迎大家回到母校大家庭!
作为山西大学体育学院的教师,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在山西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征程中,一起走过了山西大学体育学院的风雨历程,亲身参与了山西大学体育学院的沧桑巨变,见证了山西大学体育学院的成就与辉煌。
体育学院扎根于三晋大地,肇兴于西学东渐,濡染于黄土滋养,蹒跚于“体育救亡、健体强兵”,蔚然于“求真至善、登崇俊良”。历经体育专修科(1951年)、体育系(1958年)之沿革,终定型于山西大学体育学院(1996年)。
学科建设
学院坚持“高端引领,结构优化”的原则,扎实推进学科内涵建设。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我院现已成为山西省享有盛誉、在全国广有影响力的体育院校。学院现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以及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体育重点学科及科研创新团队等。
学院现设有体育系、运动系、社会体育系、公共体育教学部、研究生部和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所。其中,体育教育专业在全国207所体育院校中排名第八,在全国a类大学中处于a++水平;运动系的运动训练专业排名第二,在全国a类大学中处于a++水平;社会体育系的社会体育专业排名第十二,在全国a类大学中处于a++水平。研究生部的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在全国100所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体育院校中排名第六,在全国a类大学中处于a+水平。(数据来源:2014年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研发并由武书连主编的《挑选大学选专业 高考志愿填报
指南》和《挑选大学 选专业 考研择校指南》)
梯队建设
秉承“学科建设与梯队建设相融合”的管理思路,学院大力优化教师结构。学院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42%,博士教师比例为39%。国际级和国家级裁判17名,国家级教练3名。聘有田麦久、黄汉升、池健、梁国立等23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客座教授。
科研实力
学院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着眼点,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着力点,催生了一批创新性成果,增强了为体育事业服务的能力。近五年,学院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2项;出版专著48部;主编和参编国家统编教材36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11篇;获省部级成果奖31项;科研经费638万元。并与射箭、举重等国家队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与奥瑞特健身器材有限公司合作研发智能体育设备。
高端体育人才培养
学院始终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之需要”为己任,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一条“教学、训练和科研”相结合的体育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培养出了申维辰、孙正平等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及常永祥、董栋等奥运优秀运动员,共计5219名各类精英。
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教结合”的主要形式,能够带动高校体育的蓬勃开展,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品牌。
为了保证运动队训练的科学性, 学院先后投资购买了多项用于训练研究的仪器和设备,并就田径、蹦床、举重、帆船、射箭、射击、自行车、柔道、摔跤、游泳、跳水、铁人三项、皮划艇等运动项目与国家体科所和国家运动队建立科研团队,对各运动项目的技术指标进行运动学、动力学、肌电学指标的分析、研究和诊断。为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体育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院自实行体教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来,自主培养的高水平田径队、篮球队、足球队、体育舞蹈队、健美操队、艺术体操队、桥牌队、排球队、网球队、乒乓(请收藏好范文 网WwW.HAoWOrD.COM)球队、武术队等数十个运动队取得了斐然的运动成绩。
在2014年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上,我院学生常永祥获得古典式摔跤男子74公斤级银牌,董栋获得男子蹦床铜牌。薛瑞鹏和梁磊也参加了北京奥运会蛙泳和自由式摔跤的比赛。
第二十四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我院王亮、周欣两名同学获得了男子团体冠军、男子单人十米跳台亚军、双人十米跳台亚军的好成绩。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我院学生获金牌8枚,获银牌3枚,获铜牌8枚,43人获28项4至8名,为山西代表团获得团体总分400分的好成绩。
全国跳水冠军赛,我校唱晶、王亮两名同学继2014年全国十运会、第四届东亚运动会10米跳台冠军之后又一次成功卫冕,在2014年国际泳联跳水大奖赛西班牙马德里站的比赛中,王亮、唱晶又在男子10米台双人赛中以431.88分为中国队收获唯一一枚跳台金牌。
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我院获4金2银7铜,以187分的好成绩进入全国八强,捧回了“校长杯”。袁新东等8名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获全国九运会冠军,王露、穆永峰还参加了雅典奥运会。
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我院取得艺术体操、游泳等项目团体前三名。 这一系列的成绩都足以证明,我们所实行的具有山西特色的“体教结合”办学模式是成功的。
正是山西大学的事业为体院人实现自己的抱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也正是因为融入了山西大学的发展,我们所付出的一切才真正得以不朽、变得格外灿烂辉煌。
至此110年校庆的历史时刻,我们更加感到责任的重大。社会需要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山西大学体育学院,一个出类拔萃的山西大学体育学院,一个站在全国体育发展前列、引导三晋潮流的山西大学体育学院。面对如此光荣而崇高的使命,体院人任重道远,责无旁贷。我们一定要齐心协力,团结奋斗,以
前所未有的胆识和魄力,朝着建设“全国一流,统领地方”体育学院的目标阔步迈进。
情谊悠悠,岁月如流!让我们携起手来,承晋阳古韵,展体院风采,济沧海、挂云帆,为中国和山西体育事业,谱写更宏大的辉煌篇章。让我们满怀信心走进山西大学历史上的第二个百年吧!
最后,衷心祝愿大家,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事业有成!
谢谢
第三篇:一中60周年校庆欢迎辞
**一中60周年校庆欢迎辞
**县人民政府县长***
(200*年 月 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在这金秋送爽、举国沉浸在国庆大喜之中的日子里,我们无比激动地迎来了**一中60华诞。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莅临庆典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远道而来的各位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中全体师生员工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多年来辛勤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教育和**一中建设与发展的各位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六十年前的今天,**人民顺应山区学子追求知识、追求进步的愿望,创立了**县立初级中学。学校几经变更,于1960年正式定名为**县第一中学。六十年风雨,六十年沧桑,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一中已经发展成为一所环境幽雅、教学设备先进、师资队伍精锐、教育教学质量优良的**市首批重点中学。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从严治校、从严执教的治学理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成绩连续多年名列**市前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中的教师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照亮别人,燃烧自己,传承文明,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育人之路,造就了一大批栋梁之材。从**一中走出的莘莘学子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有的还走出了国门,面向世界。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
国、人类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庆祝**一中建校60周年,既是对学
校六十年来办学历程的回顾、总结,更是对学校美好未来的展望、
憧憬;既是对俊才英贤的崇高赞誉,更是对莘莘学子的无限激励。
同志们、朋友们,社会发展,教育先行。当前,举国上下正
在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省委、省政府正在加快**地区开发,大力发展高中教育,这些,给**一中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要巧借机遇,全力加快**一中的各项建设,使之成为镶嵌在**山城的一颗璀璨明珠!然而,要达此目的,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爱护,离不开每位教职工的智慧和心血,离不开学子的拼搏和汗水,更离不开各位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我们衷心希望各级领导继续关注**一中的发展,希望各位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继续关心和支持**一中的建设,希望广大教师继续发扬奉献精神,以推进教育创新为己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厚德博学、追求卓越,希望**一中的全体同学继续发扬学校的光荣传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以一流的成绩回报社会和人民。我们坚信,**一中一定会人才辈出,明天比今天更加美好。
最后,祝**一中60周年校庆圆满成功!在创建**省示范性
普通高中的进程中,再立新功、再创辉煌!祝各位领导、来宾、校友和全体师生健康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第四篇:孝昌县一中60周年校庆欢迎辞
孝昌一中60周年校庆欢迎辞
中共孝昌县委书记刘建军
(2014年10月18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在这孕育着希望和收获的美好季节,我们无比激动地迎来了孝昌一中建校五十周年的大喜日子。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莅临庆典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远道而来的各位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孝昌一中全体师生员工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多年来辛勤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教育和孝昌一中建设与发展的各位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享有“孝子之乡”美誉的孝昌县,地处鄂北边陲,东与大坝镇和火石岗乡交界,南与合马镇、二合镇接壤,西与沙滩乡相连,北与习水县二朗乡毗邻。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在这里,既有独具神韵的自然风光,又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孝昌县党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致力于建设“五个孝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孝昌的发展与孝昌一中历届师生、校友的积极贡献是分不开的。六十年前,孝昌人民为了实现用知识改变贫穷面貌的目标,创立了孝感县立初级中学。学校几经变更,于1993年正式定名为孝昌县第一中学。六十年风雨,六十年沧桑,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孝昌一中已经发展成为一所环境幽雅、教学设备先进、师资队伍精锐、教育教学质量优良的孝感市首批重点中学。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从严治校、从严执教的治学理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成绩连续多年名列孝感市前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孝昌一中的教师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照亮别人,燃烧自己,传承文明,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育人之路,造就了一大批栋梁之材。六十年来,广大校友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人类文明进步,为祖国的富强,为家乡的振兴,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据本次校志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不同岗位上的外地校友中有高级职称的277人,副处以上的42人;本地校友中,有高级职称的135人,副科以上的551人。昨日我以母校为荣,今日母校以我为荣。校友在各条战线上的平凡而不平凡的业绩,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仙中人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从孝昌一中走出的莘莘学子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有的还走出了国门,面向世界。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人类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庆祝孝昌一中建校60周年,既是对学校六十年来办学历程的回顾、总结,更是对学校美好未来的展望、憧憬;既是对俊才英贤的崇高赞誉,更是对莘莘学子的无限激励。
同志们、朋友们,社会发展,教育先行。当前,举国上下正在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省委、省政府正在加快大别山老区开发,大力发展高中教育,这些,给孝昌一中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要巧借机遇,全力加快孝昌一中的各项建设,使之成为镶嵌在鄂北的一颗璀璨明珠!然而,要达此目的,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爱护,离不开每位教职工的智慧和心血,离不开学子的拼搏和汗水,更离不开各位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三合镇党委、政府对教育事业历来非常重视,积极协调各种关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努力为学校创造良好的环境。我们衷心希望各级领导继续关注孝昌一中的发展,希望各位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继续关心和支持孝昌一中的建设,希望广大教师继续发扬奉献精神,以推进教
育创新为己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厚德博学、追求卓越,希望孝昌一中的全体同学继续发扬学校的光荣传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以一流的成绩回报社会和人民。我们坚信,孝昌一中一定会人才辈出,明天比今天更加美好。
最后,祝孝昌一中60周年校庆圆满成功!在创建湖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进程中,再立新功、再创辉煌!祝各位领导、来宾、校友和全体师生健康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第五篇:欢迎辞
在仪征市委组织部考察xx县园区党建工作上的
讲话
尊敬的汪部长、丁主任、仪征市、各位同行:
下午好!
因为今天下午单位召开全体干部会议,部里的几位领导不能到场,委托我代表xx县委组织部对各位的到来表示欢迎!我们县委王能迭部长、分管组织的伊珍林副部长对于不能亲自接待各位领导表示歉意,都嘱咐我要做好接待工作。
仪征市是汽车名城,2014年实现gdp261.4亿元,市辖gdp197.2亿元,分别增长15%和16%;全市财政总收入5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2亿元,分别增长28%和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2亿元,增长25%;万元gdp能耗下降
3.2%,位居全国百强县第93位。
仪征市委组织部在不同领域创新党建工作载体,精心培植党建“品牌”,不断集聚和辐射“品牌效应”,推动仪征经济社会发展。在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方面,仪征市对照“五种能力、五种作风”的标准,结合建设汽车名城的实际和干 1
部队伍现状,提出“打头牌、争第一,抓落实、见成效,扬正气、树形象”要求,对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活动各项任务进行布置落实。先后有115篇创先争优和能力作风建设典型材料被上级主流网络录用,其中中央网站录用27篇,成效明显,典型突出。在乡镇党委换届工作方面,据我所知,仪征市早在2014年就尝试了公推直选。xx也曾经专门组织人员赴仪征进行考察、学习。今年,又在全市的10个乡镇分别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继续以公推直选的方式产生乡镇党委新一届领导班子。这项工作成为全国试点,并获全国基层党建“最佳”创新奖。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方面,仪征市创新组织拓展、作用发挥、示范引领、引导扶持“四项机制”,实现了五个100%:党组织100%组建到位、党组织隶属关系100%理顺到位、党务干部100%配备到位、党员管理100%纳入到位、党建指导员100%选派到位。该项工作在《中国日报》上刊登。大学生村官工作方面,仪征市大力推进大学生村官选聘,实现了“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同时,在管理上,主动为到村任职大学生实现抱负、建功立业搭台子、架梯子、压担子,让他们放开手脚,发挥优势,干事创业。近期,中央电视台一套和四套都采访了仪征的大学生村官工作,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评价。
可以说,仪征的党建工作走在xx的前面,很多东西都值得我们仔细揣摩、认真学习。今天,我们也只是提供一些xx在园区党建和干部管理上的一些做法,希望能够和仪征的组织部领导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下面我县简单介绍一下xx县的基本情况。
xx县居浙江省中部沿海,位于xx港与三门湾之间,由xx半岛东部及沿海608个岛礁组成,陆域1175平方公里,海域535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800公里,占全省海岸线的六分之一。下辖10镇5乡3个街道,490个行政村,总人口55万,与仪征市较为接近。全县现有党组织1585个,其中派出工委8个、党委74个、党组41个、党总支52个、党支部1410个,党员2.9万余名。
近年来,xx发展不断提速,获得了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旅游强县、生态示范区、渔业生产先进县、科技进步先进县、体育先进县、双拥模范县、民间艺术之乡、柑桔之乡和省建筑之乡、小康县等荣誉。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0亿元,增长1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16亿元,增长17.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13亿元,同比增长25.5%;培育规模以上企业110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渔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9%、12.1%。下一步,xx县将紧紧围
绕四个“加快”,即加快建设宁波的滨海特色新城、浙江省海洋经济示范区、长三角金色港湾休闲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化保护区,加快推进对接大桥三年行动计划和“千百十”工程(千家规模企业培育、百大重点工程建设、十大转型提升行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试水浙台经贸合作贸易试验区创建,努力开启“十二五”发展新篇章。
xx县委组织部始终坚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对接大桥、转型跨越”的基础性工作,以促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三服务、两满意”为目标,大力实施基层基础提升“2335”工程,制定出台《基层基础提升行动实施意见》,紧紧围绕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提高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两个目标”,突出抓好镇乡(街道)干部、村(社区)干部、基层党员“三支队伍”,切实强化基层组织的服务、统筹、制度“三项功能”,全面提升基层组织、队伍、发展、阵地、廉政“五大基础”,着力把基层组织建强、把基础工作做实、把党群关系理顺,为县委对接大桥三年行动计划提供坚实的基层基础保障。在基层基础提升行动中,xx县创新推出了一线工作法、“村民说事”制度、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商会党建、“123”执行体系建设等工作,得到中央、省委、市委的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