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好了这篇文,走之前写,回顾下这走过的这九年,总有动人之处,难免有点矫情,便迟迟难以提笔。好了,戒掉拖延症,现在开始说说,我和石西共同成长的故事……
初入社会,走上职场,我是不懂组织培养这件事的,自顾自的以为成长是一个人的事,学习,学成什么样,那都是个人的事。而现在我懂了,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你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无论它是好或是坏;当你身处一个制度完善、资源丰富的国有企业,更是如此,这种转变要归功于我这九年的BOSS—何所长。
何所给大家的初印象一定是严肃刻板的,实习生时代就有所耳闻,转正后正巧又皈依何所门下,内心小有忐忑。而何所上的第一课便是,给还是新人的我出了个难题,让我考虑“水质细菌测试中注射器的使用有没有可能再减少”?这可难为了我,嘀咕着“化验室合同是总包合同,有化验员测样,我干嘛要管用了多少针管呢?”然而还是乖乖的花了很长的时间学习研究了国标测试规范,并向化验室的小姐妹们讨教技术细节,最后信心满满的答复何所说,“目前的注射器已经是最低限度的用量,不可能再减少了”,何所没有作答,而是问了句“注射器多少钱一支?”。此时的我内心的OS是“What?不按套路出牌”。我当然是没有考虑的这么周全,也无法回答。这一课他告诉我,工作要懂得细致入微,举一反三。
工作两三年,何所批评的口头禅已经变为“都工作四五年了,就这个水平?”,工作日常时不时的会在上井途中来个突击检查,考考加药制度,工艺流程,再谈谈承包商管理…….何所总爱说我, “别人说什么你都信,自己不再核实一下吗?”。工艺所的工作覆盖整个作业区,有时是忙着这里,而疏忽了那里;何所最常做的事就是在我们周围时刻敲打,清醒的告诉你,你的责任和位置。工作时间长了,难免倦怠,时而骄傲,何所总是先你一步察觉,戳戳你的脊背,不要忘记自我要求。工艺所的严谨、低调之风,大概就源自这年复一年的坚守。
2013年年底石西污水回注,这大概是我职业生涯中压力最大的一年,还未来得及庆祝,大量问题铺面而来,石南31清水转污水,水质达标率急剧下降,注水管理、油藏开发、自动化控制等等一系列矛盾逐年加剧,而作为水质管理的我,说不清,道不明。回顾那两年,有遗憾,其实更有收获,它让我看清了我自己,更懂得学无止境。那时的我倍感压力,翻阅了无数文献资料,询问了很多专业人员,睡梦中迸发的技术要点都要起来赶紧记下,就是从这样点点滴滴的收获中组合成自己的答案。同样的,在这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作业区也担负着来自油田公司的层层压力,当一组论据还不足以赢得支持,下一轮新的论据继续交替更迭,直至达成统一共识。这一步我们跨越的很艰难,我由衷的为作业区,也为自己高兴。
工艺所是让我骄傲的集体,我们人数不多,甚至凑不够人参加工会活动,但是我们个个是“精兵强将”,下现场,写报告,做汇报,个顶个的拿的出手。我们工作有责任感,做事稳重,态度谦和,是作业区最低调的“伪机关”班子。我们大多数年纪相仿,难免存在竞争,却从来不失友好,懂得分享,私底下还是吃货小团体。每每汇报前期,办公室的氛围是这样的:“啧啧啧,你这汇报材料做的,是不想给别人留条活路呐”。然后有人修改材料奋战到凌晨,有人偷偷翻开自己的PPT宝典……然而每个人嘴上说着自己有多紧张,多没准备,一上台还是思维清晰、口齿伶俐。这群人口是心非,却又“坏”的可爱。我是幸运的,在工艺所我获得过机会,经历过失败,得到过肯定,更从身边或走或留的伙伴们身上学习和成长,远在海外求学的王晓告诉我,“读书让我看到了希望,知道努力可以改变命运”;我们前副所长孟令俊教会我“没有什么大不了”,遇事要乐观积极,没有过不去的坎;还有所里的常青树倪斌师傅以身作则,从不懈怠,让我懂得什么是专业和执着。我无法用文字留下每一个人的印记,但现在的我,有你们的态度。
石西人,工作、生活、学习在一起,有人说“日子很枯燥,下了班就是荒凉戈壁”,可有人就不这么认为,比如著名的石西跑团,我的加入是源于一次宝才师傅的强势邀请,虽然我很担心早晨爬不起来,但介于跑团的热情,还是坚持了下来,并且慢慢纠正了晚睡的毛病,学着规划时间,开始习惯早睡早起一直到现在。从一开始的工作日团体跑,到后来休息日自己跑,每天伴着朝阳升起,看四季交替。虽然我已离开石西,但跑团的成员还是一如既往的坚持着、努力着。就像丁书记的一次经验分享说的“要么运动,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得有一个在路上” 。感谢一路相伴,祝福石西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