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专题心得体会 >

读《习近平调研指导过的贫困村脱贫纪实》有感

发布时间:2021-03-02 10:42:19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概述】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好范文网的会员“niamh”为你整理了这篇读《习近平调研指导过的贫困村脱贫纪实》有感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想起了“梁三老汉”,想起了“愚公移山”

——读《习近平调研指导过的贫困村脱贫纪实》有感

读完由特约调研组撰写的《习近平调研指导过的贫困村脱贫纪实》,看完三集电视专题片《为了总书记的嘱托——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过的贫困村脱贫纪实》,在文字和影像中看到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24个贫困村旧貌换新颜,村民们愁容化笑脸,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著名作家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想起了这部经典之作中的一个典型人物梁三老汉,想起了小说第一部结尾他那漫溢的泪水。

这是因为从根本上看,《创业史》不仅是一部写中国特定历史阶段特定实践的小说,而且是一篇伟大的“中国故事”,不仅忠实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展生产、解决贫穷问题的艰难实践,生动地展示了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坚定初心,而且宣示了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心。说到底,这是一部写贫穷的小说,更是一部写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战胜贫穷的小说。这一切,都艺术地凝聚在梁三老汉的转变中,凝聚在他无声的泪水中。

读过这部小说的人都知道,年轻时的梁三老汉也曾充满了雄心壮志,他的口头禅就是创家立业,他的理想就是做三合头瓦房院的家长。然而,黑暗的旧社会粉碎了他的梦想。虽然一家人像牛马一样劳作,虽然他的继子梁生宝长大成人后比他还肯拼命吃苦,比他还有过日子的智慧,但由于土地私有、苛捐杂税,他们终日苦作,常年辛劳,却不仅没有发家创业,反而每况愈下。雪上加霜的是,梁生宝还被抓了壮丁。为了赎回生宝,梁三老汉不得不把黄牛卖了。为了避免被再次抓壮丁,梁生宝不得不躲进终南山中。梁三老汉的计划彻底落空了。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面对这一境况,梁三老汉“既不气愤,也不怎么伤心,好像这一境况的发展是必然一般,平静而且心服”。老人这是彻底服输认命了,看破红尘了,“认为和命运对抗是徒然的”。

伟大的中国革命,打破了梁三老汉的命定论,重新给了他过上好日子的信心。土地改革,他分到了十几亩稻地,度过短暂的惶惑期后,他重新焕发了生机,“仿佛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精力,注入了梁三老汉早已干瘪了的身体。他竟竭力地把弯了多年的腰杆,挺直起来了”。他冲着自己的继子梁生宝大声吼道:“明白啦!宝娃,好哇!干哪!”然而,由于梁生宝(现在已是年轻的共产党员啦)投身互助组事业,不再像以往那样沉迷于个人家业,梁三老汉再次陷入绝望,在家中抱怨老婆、儿子,在外边则悲观、自卑,即使被村里恶作剧的年轻人戏弄,他也不怎么生气,因为他认为只有创起企业来,“才能被人尊重”。

柳青之所以是一位大作家,是因为他深刻地掌握了农民的心理,并用一个个细节,把这心理传达出来。梁三老汉的再次绝望,使我们意识到,对于经历了漫长苦难生活的中国农民来说,贫穷,不仅是一种经济状况,而且还是一种心灵状态,甚至是一种命运状况,一种宿命。如果不能打破这一宿命,不仅经济上不能翻身,心灵上也不能翻心。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决贫困问题,是抗争宿命。令人高兴的是,梁生宝带领的互助组取得了巨大成功,特别是粮食大丰收,极大地改善了蛤蟆滩贫苦农民的经济状况,使常年饥一顿饱一顿、生活极不稳定的人们,终于不再为吃饭问题而担心、闹心,而且还使他们看到了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景,使他们重获信心与尊严。

这就是柳青以梁三老汉幸福的泪水结束《创业史》第一部的意义所在。他用这泪水告诉我们,解决中国的贫穷问题不仅是一场伟大的经济革命,而且还是一场伟大的心灵革命,一场伟大的尊严革命。如果不能彻底解决贫穷问题,人们不仅经济上不舒展,心灵也无法自由。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就将为人民谋幸福确立为自己初心之因。

《创业史》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决贫穷问题的一个阶段的实践,实际上,这一实践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百年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为摆脱贫困、改善民生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向贫困发起了总攻击,《创业史》所反映的,就是这初始阶段的实践。然而,由于客观条件限制,特别是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这一实践并不顺利,甚至遭遇挫折,贫困依然是困扰中国人民的大问题。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经过四十多年的苦干能干巧干,中国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为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提供了强大支持,脱贫攻坚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可是,由于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由于地域辽阔,各地发展条件不同,我国还有不少困难群众,怎样帮扶、支持这些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时牵挂的问题。因此,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意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强调对各类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也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全面动员,精准施策,正面强攻,不留死角,打响了对贫困问题的“歼灭战”。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8年的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激活了亿万中国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信心,更鼓舞全体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而且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此情此景,怎么能不令人想起这伟大实践背后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怎么能不令人想起柳青笔下梁三老汉那充满历史意味的泪水?

读着这本脱贫纪实,看着这些影像资料,听着各类相关信息,我不仅想起了柳青的《创业史》,想起了梁三老汉,想起了他的转变,想起了他的泪水,我更想起了一个古老的寓言——愚公移山,想起了一个伟大的形象——愚公。《愚公移山》是《列子·汤问》的一则寓言,写九旬老翁愚公带领子孙挖山不止,想移走王屋、太行两山,开辟一条外出的通途,最后感动天帝,派神仙把这两座山背走的故事。

这一故事,经由毛泽东同志1945年在中共七大闭幕会上《愚公移山》的讲话得以广为流传,妇孺皆知。在毛泽东同志的讲话中,“愚公”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两座“大山”指的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上帝”指的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他号召全体共产党员要像“愚公”一样不断工作,坚持到底,感动“上帝”,与我们一起搬走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两座“大山”。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之所以成为经典,固然是因为其具体的时代指导意义,即号召中国共产党奋斗到底,团结人民,争取革命胜利,但更重要的却是其深刻的启示与永恒的价值,即中国共产党一定要做目光远大、精神坚毅、勉力前行的“愚公”,不要做目光短浅、畏葸不前的“智叟”,只有这样才能感动人民这个“上帝”,与我们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同心同德,并肩前行。

从这个意义看,“愚公”是中国共产党最好的阐释与象征。中国共产党也以“愚公精神”要求自我,带领中国人民克服一个个困难,取得一个个胜利,而这一切背后都有一个总目标:人民的美好生活。由是观之,脱贫攻坚是“愚公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辉煌展现。在这支“愚公”的队伍中,习近平同志身先士卒,顶风雪、冒酷暑、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先后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24个村,走村入户,看真情,看真贫,与当地群众和各级政府一起想办法、找思路、鼓干劲,以点带面,推动全国脱贫攻坚工作。各级党员干部也发挥“愚公精神”,认真履职,投入脱贫攻坚事业,特别是832个贫困县的党政正职坚守脱贫攻坚一线指挥,累计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深入扶贫一线开展帮扶,宁肯自己多受累,也要让群众快脱贫,宁愿自己多吃苦,也要让群众早幸福。更值得我们铭记的是,还有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就是中国共产党这个“愚公”咬定目标,奋斗不已,感动了人民这个“上帝”,激发其信心、激活其动力的结果。

明乎此,我们又怎么能不再次想起梁三老汉那百感交集的泪水呢?这可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泪水,而是从三皇五帝到如今,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渴望战胜贫穷、过上美好生活的形象诉求。现在,我们终于成功地挖掉了穷根子,迎来了富日子。然而,我们必须清楚,脱贫攻坚胜利是起点,而非终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将是我们党集中精力解决的主要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将是我们党直面的重点课题。这一切,都需要继续发扬“愚公精神”!

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工作。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word该篇DOC格式读《习近平调研指导过的贫困村脱贫纪实》有感范文,共有363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读《习近平调研指导过的贫困村脱贫纪实》有感下载
读《习近平调研指导过的贫困村脱贫纪实》有感.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