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学习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学习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 篇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坚实基础。中国梦涵盖“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性和过程性的有机统一。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将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苦干实现梦想,奋斗成就伟业。从现在起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我们立足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国际地位“三个没有变”的实际,按照全面小康的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为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石、铺平道路。
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动力源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国家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在不断深化改革中向前推进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进。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的必然选择,更是抓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坚决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必将使我们越来越接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强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法治保障。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要求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改革开放的各种措施办法都必须在我国宪法和法律制度的框架内运行。当前,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凸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关键所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实现党的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政党来说,党的形象和威信、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才能经受住“四大考验”、战胜“四大风险”,才能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四个全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内涵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肩负起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创新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提出了“四个全面”的重要思想,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的内涵。
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同志指出,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将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综合施策,努力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的发展、我们的改革、我们的法治都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重要论述,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发展,更加突出了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的迫切性,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得到进一步深化。
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认识。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统一,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的认识。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强调既要提高经济实力,又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些观点和判断是对“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三步走”战略目标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认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系统部署,突出了社会主义法治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基础地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和支撑。党中央以法治建设为切入点,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抓手,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深化了对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同志结合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功经验,作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科学论断。这一重要论断是对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最新概括,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又迈进了一步。正是从这一高度出发,党的以来,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全党的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组织保障。坚定不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的重要思想抓住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顺应了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力争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继续写精彩。以牢固的宗旨意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同志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要为人民做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始终自觉践行党的宗旨,站稳群众立场,贯彻群众路线,不论环境条件怎么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接地气、通民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
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任务相当艰巨,迫切需要我们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同志指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做好当前的每一项工作。
以顽强的工作作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协调推进“四个全面”,靠的是优良工作作风。同志反复强调:“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党的以来,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从严治党,注重优良工作作风的养成,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工作落实。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以好的作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确保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赢得更加灿烂的未来。
以严明的政治纪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离不开一个团结统一、纪律严明的党。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是我们立党的基石,也是每个党员必须坚守的政治生命线。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切实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把讲党性、讲纪律、讲规矩落实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全过程。
学习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 篇二
最近比较忙,刚从英国“满载而归”,又要出席10月26日至29日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这次他要忙的事情之一就是我们大家关注的“十三五”规划了。
事实是最好的历史见证者,从“一五”到“十二五”、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在经济建设领域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后发展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我们相信,“十三五”规划的面世,将给我国和世界带来新的惊喜。当理想照进现实,我国经济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仍然面临着经济下滑的压力。尤其是不久前公布的GDP增速为6.9%,更是暴露出过去我国经济发展的某些不足。某些行业产能过剩、腐败的存在以及创新能力不强,都成为了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拦路虎,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在这样的形势下,习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四个全面”是战略层面的布局,“十三五”规划就是具体到战术层面的布置。中国经济在经历了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在近几年又步入了新常态,这个阶段就需要精雕细刻了:剔除经济发展的不健康因素、肃清阻挠深化改革的阻力、注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合理配置人才、资金和技术,使市场向法治化靠近。目前,我国反腐斗争持续进行,已经取得重要成果,国企改革又进一步,“一带一路”、“亚投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给经济带来新的活力,这一切都使我们向第一个“一百年”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毫无疑问,“十三五”规划的面世,必定会给我国经济带来新的动力因素,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前进的路途中,不可能不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我们应当积极面对,排除阻力,向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学习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 篇三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辞别2015年、迎接2016年,距离第一个百年目标只剩下5年时间。在这短短5年里实现决战决胜,必须立足于“拼”。
拼斗志。拼者,为实现特定目标不顾一切奋斗之谓也。回望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能从亡国灭种的边缘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至今天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迈向世界舞台中央,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以顽强斗志拼出来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需拼搏精神、顽强斗志。缺少拼搏精神,任何宏伟目标都不可能实现。当前,党员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总体是好的,但也有人拼的动力不足、斗志不旺。有的明哲保身,不敢干;有的能力不足,不会干;有的无利不起早,不愿干。这些“不在状态”与拼搏精神相去甚远,若不根本改变,势必影响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如期实现。因此,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对党员干部加强教育监督,激发其拼搏精神和旺盛斗志,带动广大群众做好各项工作。
拼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经过30多年改革,好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原本一些改革成功的东西,在新形势下又出现了新问题,需要“回炉淬火”。所以说,改革没有拼的精神与斗志是绝对不行的。2016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需要以改革化解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特别要加大国企、财税、金融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推进结构性改革,需要五大政策密切配合、相互策应:宏观政策要稳,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要准,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微观政策要活,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改革政策要实,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社会政策要托底,守住民生底线,最大程度减少改革阵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拼质量。现代社会发展必须把质量要求放在突出位置。人民生活讲究质量,推动经济发展更要拼质量,着力提高质量和效益。当前,应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化解产能过剩,形成良好市场预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化解房地产库存,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打通供需通道,稳定房地产市场。扩大有效供给,打好脱贫攻坚战,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培育发展新产业,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完成好“五大任务”,离不开一个“拼”字。爱拼才会赢,才能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拼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贵在“全面”、难在“全面”。应盯住“全面”、抓好“全面”,在指导思想上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领导工作中,往往抓单项工作比较容易,抓全面、“弹钢琴”比较难,没有拼的精神与斗志是不行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已经“出炉”,党员干部只有发扬拼的精神、保持拼的斗志,一张蓝图绘到底,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目标。
学习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 篇四
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发展史上、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下面是yjbys整理的关于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党的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这个宏伟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总体部署,发出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冲刺的新的动员令。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最重要的是树立起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凝聚起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把“十三五”规划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1、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深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目标在20世纪末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应了人民的新要求。3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紧紧扭住这个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推动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赋予“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
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发展史上、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回顾几千年的历史,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老百姓最朴素的追求和愿望。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从救亡图存到推翻三座大山,从改变一穷二白面貌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一直在为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近17万亿美元,中国人民将在全面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普遍过上比较殷实富足的生活。这将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也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关键一步。全面小康和民族复兴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的阶段。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今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就是在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同时要认识到,作为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到2020年全国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要使全体人民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还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辛努力。全党同志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继续顽强奋斗,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十三五”规划纲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规划和设计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宏伟蓝图。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进展明显,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要素配置更加高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加大,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对外开放深度广度不断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增强,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就业比较充分,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这些新的目标要求,与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相衔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一致,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体现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体现了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十三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需保持在6.5%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才能实现翻一番目标。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新一轮大干快上,不能靠粗放型发展方式、靠强力刺激抬高速度实现“两个翻番”,否则势必走到老路上去,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考虑更长远时期的发展要求,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方式,这样才能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
3、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强调,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
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是一个整体性目标要求,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任何一个方面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小康才能真正造福全体人民。指出:“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没有人掉队的小康。我们到时候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当前,影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突出因素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发展不全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不同社会群体的民生保障方面。要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强调:“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力度,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仅是缩小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差距,而且是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差距较大,生产力发展水平多层次,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完全没有差距是不可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针对全国讲的,不是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每个人都达到同一个水平,不能把相关指标简单套用到各省区市,那样不科学,也不现实。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坚持一定标准,又要防止好高骛远;既要考虑到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又要立足于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
4、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
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策略,也是解决前进道路上各种矛盾和问题、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的以来,我国发展面对新的风险和挑战,各种矛盾和问题比较多地显现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存在?指出,尽管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没有改变。一定要全面把握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推动我们的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落实好“十三五”规划纲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战略基石。
从国际看,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总体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局,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趋向平衡,我国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从国内看,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增长速度不可避免换挡的同时,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持续转换,改革开放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良好发展态势可以保持。
“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党中央作出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大判断以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情国情不断变化,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也相应变化。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破坏了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新的自主增长动力没有形成,世界经济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带动力减弱,我们利用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加快自身发展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更多依靠内生动力实现发展。二是主要国家去杠杆、去债务,全球需求增长和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市场成为最稀缺的资源,利用国际市场扩张增加出口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在国内,更多依靠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三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发达国家推进高起点“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加速工业化,我国要素成本快速提高,利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原有比较优势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四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发达国家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危机感上升,新的经贸规则制定处在激烈的利益折冲之中,我们利用原有规则招商引资、促进发展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保护和扩大我国发展利益。五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际社会期待我国在更多领域承担更多责任,一些国家同我国发展的摩擦上升,而那些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壮大的势力对我国的戒备和防范心理加重,联手对我国进行牵制和遏制,我们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事务、统筹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工作,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努力维护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
总之,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5、破解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
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决胜阶段。指出:“这个时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历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完成这一战略任务,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的最大光荣。”必须清醒看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前进道路并不平坦,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依然严峻复杂。如果应对不好,或者发生系统性风险、犯颠覆性错误,就会延误甚至中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过去有一种看法认为,一些矛盾和问题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老百姓收入少造成的,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生活好起来了,社会矛盾和问题就会减少。现在看来,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比如,如何解决好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如何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如何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问题,等等。下大气力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这既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要着力转方式、补短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是影响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要通过着力转方式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通过着力补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同时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尽快补上,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要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困难不容低估,风险要高度关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要着力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织并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防控好,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推给上面,也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留给后面,更不能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地制造风险。要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出手及时有力,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只有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才能顺利起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军,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责任。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人民群众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拧成一股绳,以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扎实的努力,投身新的历史进军,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学习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