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与糊涂心得体会
人们都想做聪明人,都愿别人夸自己聪明;都不想做糊涂人,不愿别人说自己糊涂。但是,聪明有大聪明与小聪明之分,糊涂亦有真糊涂、假糊涂之别。
做人过于聪明,无非想占点小便宜;歪打正着,吃小亏占大便宜,有些人只想处处占便宜,不肯吃一点亏,总是斤斤计较,到最后,机关算尽太聪明。郑板桥曾书写过一横额:“难得糊涂”,他将体系阐述为:聪明难,糊涂更难,由聪明糊涂更难,“难得糊涂”的真义是劝人在处理利益关系上多一点忠厚利他之心,少一点个人盘算之机,不斤斤计较,忍让吃亏,多做善事,使自己心安理得,并不求回报,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大智若愚,它是经由大聪明的反思而得来的。
难得糊涂,前提在于先学聪明。难得糊涂并不是要人们都去做糊涂虫,整天浑浑噩噩的什么也不做不学;而是要先去学习立足社会的各种知识,所谓“聪明难”是也。其实“聪明”就是指懂得多理解的深刻,而要想聪明,唯有不断地学习。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首先应该有争先恐后的精神,要有学而不厌的态度。
但仅仅靠此还不能够聪明起来,孔子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孔子强调的是好的学习方法。他指出:一味地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从而陷入迷茫;如果仅仅会思考而不读书学习,不进行知识的积淀,也一样要陷入危殆的境地。有了好的学习态度,再加上好的学习方法,如此不断前进则聪明自然而来。一、正事聪明些,小事糊涂些,正事有两种:一种是公司的正事,如本职工作、领导交办、公司目标等;一种是自己的正事,如合同、薪水、待遇、升迁等等,对这些事都要清楚些;除此之外的事,可算是些小事,可以糊涂些。二、工作聪明些,关系糊涂些,对自己的工作一定要清楚,要钉是钉,卯是卯,不能含糊,"大概、可能、好像"尽可能不要说;处理人际关系上,变数很大,非常微妙,还是做和事佬、少表态,不背后议论他人,难得糊涂些好了。三、想好聪明些,未好糊涂些,工作上会遇到许多事,对已经经深思熟虑、想好的事,可表现得聪明些,提出自己的、有独特见解的意见和建议来;对突发的时间、自己拿捏不准的事情,要表现得糊涂些,不要轻易表态,等想好了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见来。
聪明反被聪明误,难在如何选择糊涂。难得糊涂,仅有聪明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如何抉择,何时糊涂何时应该聪明,所谓“糊涂难”是也。聪明是用来表达对待某事某物有着好的想法和正确的逻辑,一般是用来赞美的词语。也可以形容某物有着某种与人类智慧共通之处,有着某种灵性,某种生命力。然而,“聪明”不是“小聪明”,小聪明则是贬义词,用来讽刺一些人心胸不宽广,眼界不宽,只知道在小事上耍滑头。有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爱耍小聪明、爱占便宜的人常常是为了小小的眼前利益而丢失了长远的利益。真正的大智慧,就是不耍小聪明。要对自己真诚。有大智慧才有大境界,才有大美丽,才有大人生,大人生才是至诚至善的人生。人生要有难得糊涂来作为聪明的缓冲带,因为没有什么人可以聪明一辈子,聪明一世而糊涂一时时常有之,事事聪明、时时聪明那也是不可能的。糊涂的本质是一种高明的聪明,切不可既为聪明所累也为糊涂所困,在与人相处时,该聪明时当聪明,该糊涂时则糊涂。
难得糊涂,贵在拥有广阔的胸怀。难得糊涂,最难之处在由聪明转入糊涂,要做到“放一著,退一步。”需要当事者有博大的胸襟和气量,这是最高境界。《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四月,进围邯郸,连战破之。五月甲辰,拔其城,诛王郎。收文书,得吏人与郎交关谤毁者数千章。光武不省,会诸将军烧之,曰:令反侧子自安。”汉光武帝刘秀在诛灭王郎势力后,收缴了上千封其部下与王郎勾结的来往书信。他并没有将这些信件一一打开,反而当着众将士的面一把火将信件全部烧毁。此举令那些因写过信而惴惴不安的人放心跟着他,整个部队的军心也得以稳定,为最终一统天下打下了良好基础。
板桥的“难得糊涂”,从思想根源上说是受益于孔子的“德不孤,必有邻”和老子的“愚人之心”,孔老都坚信与人为善则人亦善己。老子所谓“愚”乃真朴之义。人类在进化的同时,人性亦有退化,如同一个人在智力成长的同时往往丧失儿童的赤子之心。老子提倡返朴归真,却被自认为聪明的世俗之人目为蠢笨。《道德经》说:“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一般人总是自作聪明,精于计算,分毫必较,却昧于大道,这是小聪明大糊涂。得道之人,虽昧于个人利益,却明于“知和曰常”、“既已为人己愈有,既已与人己愈多”,这是大聪明小糊涂,可以说是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故板桥说“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庄子.德充符》有言:“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所以道通为一。这是一个“大我”的境界,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彼此不能分离,社会是一个共同体,如墨子所说“兼相爱则交相利”,反之兼相恶则交相害。
当然,社会人群具有复杂性,我们不能要求人人都做圣贤;人们都有个人、家庭正当利益的考量,但底线是不能损害他人。《聊斋》说“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意思是做好事动机要纯,否则不宜赞扬,如同板桥以仁心积阴德,不求受惠者回报,甚至不使其知晓施恵者为谁,这个标准也许太高了。人人都想做聪明人而不糊涂,但对聪明与糊涂的理解颇难取得共识。不过聪明人只要不聪明到害了自己,糊涂人只要不糊涂到触犯法律,也就罢了。正如板桥在家书中所说“他自做他家事,我自做我家事。世道盛则一德遵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精神生活中会充满光明,心中安详而自在,丑恶和烦恼便会离他而去。今天的人们如果能在业余时间读一读《郑板桥集》,相信能从中得到许多人生的重要启迪。
越聪明越显得自己为人处世的高明。聪明有大聪明与小聪明之分,糊涂亦有真糊涂、假糊涂之别。小事糊涂者,轻权势、少功利、无烦恼,则终成正果;大事糊涂者,则朽木不可雕也。聪明或糊涂均需把握一个度,二者怎样结合、如何并用,也需用心掂量,得糊涂时且糊涂,得聪明时须聪明,此智者所思、尊者所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