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和大家共同分享我对大兴调查研究的心得体会。近日,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讲话和有关论述,学习了刚才在会议上传达学习的几个文件,通过系统学习,使我对调查研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多的思考,为今后扎实开展有效调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局面打不开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公报指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真正做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李强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讲到:“我长期在地方工作,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坐在办公室里全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我们要推动各级干部多到一线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向人民群众学习,真正帮助基层解决实绩问题。”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发扬调查研究好作风,不断锤炼“硬功夫”,掌握“真本领”。
一、注重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是练好调查研究的重要抓手。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要奔着问题调研。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调研不是漫无目的的,要有针对性,哪个方面问题突出就要聚焦哪个方面,哪个环节出问题就要调研哪个环节,防止为调研而调研,要以问题为牵引展开研究与思考,把握调研主动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带着问题难题去、带着治本之策回,才能达成调研目的。关于调研内容,省局提出了当前要聚焦11个方面,市局应该紧紧围绕这11个方面,结合我市工作开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调研。譬如:支持三大经济发展、在实现医疗救助市级统筹,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就医保基金平稳运行、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使、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医保经办服务向银行、基层、医疗机构延伸拓展,住院费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结算、加强和改进医保宣传、做好困难人群资助参保和分类救助,健全防止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支持和规范惠民型商业医疗保险发展,村卫生室药品供应保障,“综合柜员制改革”,医保服务村村通工程,高频医保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一件事一次办”等方面进行调研;
二、注重身心到一线。“下基层、接地气”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党员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的必修课。“不吃梨子,怎么知道梨子的滋味呢?”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下基层时常说的话。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事物的发展进步,是靠解决矛盾问题实现的,而准确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调查研究过程中要准确发现问题,必须下一番苦功,因为问题不会自动找上门来。“站起来蚂蚁看不见,蹲下去蚂蚁一大片。”问题往往是贴着地气生长的,需要俯下身子才能发现,那种踩着云端、高高在上的方式,是难以发现判别问题真伪的。有人说,现在通信很发达,打打电话、发发微信、看看材料也能了解很多情况。但有句话说: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不如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得真实鲜活。要准确发现问题,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只有“脱鞋下田”深入到群众当中去,到最偏远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与基层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吃一锅饭,与基层群众进行“零距离”交流,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才能准确发现问题,才能使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充分反映民情、深刻体现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三、注重实效。“效”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操作性,做到出实招、见实效。何为为基层排忧解难?唯有科学解决问题。调查研究,不解决问题,就等于空费人力物力财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调查研究多了,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我们的认识就会产生飞跃,我们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科学解决问题,需要我们有“解剖麻雀”的精神,只有搞清微观,才能把握宏观,保真、保准,微观搞得越清楚,宏观决策越明晰;只有把所调查的问题了解透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办法,才能确保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