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孩子成长心得体会(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孩子成长心得体会 篇一
我的儿子陆奕博(Larry),现就读于协和实验幼儿园芒果班。再过一个多月他就将年满6周岁,成长为小男子汉了。因为经常会有亲戚朋友甚至老师夸奖孩子诸如聪明,懂事,能干,有爱等等;但赞美之词大抵都是当做客气来听的,孩子还小,平时也并不多优秀突出,所以当老师提出想让我们写写育儿心得体会的时候,还是挺惊讶的。
和所有家长一样,我们对孩子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他健康,活泼,勇敢,睿智。我们都是80后,一路跌跌撞撞走来,自己都还懵懂着,突然为人父母,可究竟如何教导培养,如何做个合格甚至优秀的爸爸妈妈,我们却也没有任何经验。我们努力回忆自己的成长,回忆不同时期自己对父母的渴望要求并希望以此为对照满足孩子。可以说,我们是一路检索书籍,请教长辈,和同伴们交流“妈妈经”,一路养大了孩子,成为了今天的爸爸妈妈。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我相信没有一套育儿经是完全相同并放之四海皆准的,但我想总有些观点是必须认同或者可以借鉴的。
首先,我认为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是一切的基础。孩子是非常敏感的,父母之间的感情交流、父母和上一代老人之间的感情交流,父母和亲戚朋友的来往互动,都是孩子接触最多观察学习最直接的目标。在这个叫做“家”的环境中,他学习爱与被爱,了解什么是关怀什么是付出什么是守望相助。他感受爸爸的粗旷妈妈的温柔,了解什么是分别的哀愁什么是重逢的喜悦,更具象的接受细腻的情感。所以,一个家庭有了孩子才会更完整的原因也就在此,他要求我们更严格的约束自己,珍惜对方,孝敬长辈,真诚待人。如果连自己都做不到或者没做好榜样,你又怎么能责备自己的孩子太自私或是“不懂事”。
其次,我觉得“沟通”是实现一切教育手段的前提。这里提到的沟通,不是只是指简单的平等的和孩子的沟通,更是指我们这些“大人”之间的沟通。在面对孩子时,为了不让事情更复杂,“规则”更多变,爸爸妈妈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两个人只能有一套“标准”,不能轻易破坏约定;甚至推广开来,不管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或是和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或是其他亲戚一起相处时,待人接物也尽量是“一个金标准”。举个很简单的例子,Larry开始学说话了以后,进步非常快,新鲜的词语短句俚语等等,他听到都会模仿,我们没法筛选他接触的语言,但又担心他因此言语粗鄙形状唐突,所以,我们有了“妈妈的小惩罚”这个规矩。我要求他在说话的时候不能说出哪些字眼、词语,如果说了的话,就要自己伸出小手,接受妈妈的一下拍打。当他问我是不是大家都要遵守的时候我告诉他是的,大家都要“好好说话”,并请他也监督我们大家。实行的时候,我和他爸爸一起监督他,并且和双方的父母也都沟通过,标准统一。孩子像玩游戏一样接受了规则,很快自己就规范了语言,甚至还会在大人不注意的时候“纠正”我们,这个时候,不管是我们或是双方父母都没有因此违背规则,我们也伸出手掌让他拍一下。良好的沟通就让我们所有人一起完成了这个语言训练。
对了,还有的许多用一句话来说叫做“适时的放手”。Larry能走的时候,我们会让他自己去丢垃圾;能用筷子的时候每次吃饭在他碗边放好一双小筷子一把汤勺;会穿衣服了我们会询问他让他自己决定搭配,每天要穿的衣服鞋袜给他单独放好让他自己穿,甚至有时还会让他做我们的小参谋;会帮忙了就在家务的时候让他打打下手;认识钱币了出门时就会有意识的让他付账找零看顾东西。他一天天长大,自己起床洗漱吃饭,自己洗澡洗头,自己写字画画玩玩具,家人回来主动问好,别人有需要的时候能够伸出双手,他慢慢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觉得很自然并且很快乐,因为他做的事情得到了爸爸妈妈的认可和表扬,“大人们”有时候还会向他提问题寻求帮助,他觉得自己是这个家里不可缺少的所在。
我们,在陪伴他的日子里,收获了许多快乐和感悟,我们也在成长,孩子的认可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我们彼此依赖着,牵手向前。
孩子成长心得体会 篇二
孩子——上帝赐予我们的最宝贵的产业。让我们真正花时间用爱心,细心,耐心,悟心,共情心,感恩心来品读我们的孩子。
在对孩子的爱的体现上是从我们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心思,和帮助孩子成长中所需的物质,资金来体现。而从孩子的心智对外在感知层面和理解爱的内在积淀上,都是从父母身上所得到心灵里真实的爱和足够的有质量的共处时间中得到的安全感上与父母灵通的共同舞蹈。这个舞蹈,需要的是足够的时间,她是长久的,快乐的。
站在孩子的角度,多用心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帮助孩子,关爱孩子,赏识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用心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所潜显出细微的心理变化。从而适当正确的做出积极的回应。
在这个共同舞蹈的过程中,我们做父母的需要更多的学习。中国赏识教育专家周弘老师说过:“孩子天天向上,家长好好学习,孩子要有出息,家长不断学习”,还有新东方校长俞敏洪先生也说过:“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提高自己,要想提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他们的论点也都说明了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自身学习教育方法和改变自己内在素质的重要性。
学习在家庭教育中利于建设性引导的方式方法,学习训练自己的情商,也就是在任何情况下学会控制自己内在平安的情绪,一个情商高的人他是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能应对外在变化的主权者,而不是被动者,这源于在他的经历中是否愿意操练自己内在生命的成熟也就是心智成熟的主动性。凡事他愿意回归于内在的平安,追求生命更高的成熟性。(这是需要恒久操练的。)相反,我们很多人都是情绪的被动操控着,一旦被动,我们就输于自己的情绪,因而被情绪操控和影响。而情绪却是可以互染的,不良情绪对他人都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我们家以外的人(顾客,上级,同事,朋友,邻居,亲戚,路人)和家之内的人,在我们家庭中的爱人(丈夫妻子或自己的父母),而在他们之下就是我们的宝贝——无辜的孩子——最终的受害者。
我们因着生活,在工作中与客户,与同事,与上级,在家庭中与丈夫或妻子或自己的父母等社会关系中遇到压力或不愉快不开心的事情,等等影响我们内在的平安而产生情绪的事情,我们在面对孩子的时候,都需要调整,忍耐。绝对不能把不愉快的情绪加给孩子,即便很难调整,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因着对她爱的尊重,也要告诉孩子:(借用蒙氏教育中刘老师的话)。“宝贝儿,爸爸(妈妈)现在心里不舒服,需要调整一下,过会儿调整好了再找你好吗?”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当父母越尊重她的时候孩子就越趋向你所期望的结果去发展。从我们在面对外在事情时连动内在心理所反应和显现出来的情绪和态度变化的程度,也正反映了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从父母那里得到了多少足够的爱和安全感,相同的也会在我们的孩子身上看到我们成长中的影子,因为我们受到传统观念的印记在我们的生命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记,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的传递给了我们的孩子。孩子是最弱的被塑体,和最优秀的模仿家,父母的一切都在孩子心灵深处的印记里形成了他们生活和处世的指引。好在我们是在不断的学习更新着自己内在的生命,让我们的知识更优秀于自己的父母辈,(还有那些虚无的所谓的品味和追求中而缺乏了对人际关系中厚实诚信的本质)因为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环境,迫使我们学习着适应,历经着改变,一切都趋向于大同化,然而有很多的人没有在这个时代的浪涛中出众挺立而博学,而是顺应迁就。
圣经里有一句话叫:你耕种的是什么,你就收获的是什么。我们接受和承担并享受着我们自己因各样选择而得的结果,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这样的进行着,因为上帝是公义的。他给予我们选择自己的信仰,生活,工作,学习,情感的自由和权力,也给我们承担自己因各样选择所得的结果。对于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我们在教育孩子身上所投入的对自身的学习和改变的时间和程度,将直接影响我们培养孩子中的方法以及孩子的健康成长!
自我内在心智的成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勇敢面对外在境遇挑战的操练。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世界原本不是我们所认为和理解的这样,我们每个人所看到的只是人所创造出的众眼目共识的共同物质,而我们内在的世界对外在的理解各有不同,内在世界也是因着我们文化背景和教育环境以及成长中的经历所受到的影响以及自我认知和理解的程度来决定,所以我们现今所面对和拥有的一切就是我们前期被动和主动接受选择的结果,也就是我们内在所认为的世界和生活。而世界的渊博和浩大岂是我们站在自我的立场上所能认知的。
只有我们理解了我们因何而生和因何有物质生命,生的过程里面为何而活,我们又因何而离开这个世界,我们的终极去向在哪里?我们的思考将把我们引向生命的真谛,认识上帝。
从我们现今所面对生活和外在事物的态度上也和孩童一样潜显出我们在童年期受到的教育和环境的适变中我们所受到的影响。那当我们知道了这潜藏着极具破坏性的自我内在因素,将会继续影响着我们的孩子。那我们还要继续影响着我们的孩子吗?当机立断我们需要审视自己,调整和改变自己,从控制自己的情绪做起:需要积极,乐观,忍耐!从爱我们孩子的态度做起:需要细心,耐心!从平日里生活中的细节和行为就要注意:注意文明,礼貌,勤奋!从在对待孩子的用语上注意:多温柔,多和气,多赞赏,多鼓励。多说:请,谢谢,对不起。我们尊重的是孩子这一个体,最终我们尊重了我们自己。
孩子的内在心理极其单纯而敏感,她们的洞察力高过父母,在从父母的情绪,态度,言语和喜好中,应对自己对爱和安全感以及自我满足的需要而呈现出在她这个年龄阶段所能表达的要求,即:玩,哭,闹,笑,撒谎,父母所认为的“破坏”等。若是我们能从中细微的观察到其表现,并能及时正确的做出回应。这种心灵顺通的舞蹈就有成效,而最终又回归于我们对孩子的爱。
爱的有无是由被爱者决定的。我们从自己的角度去爱孩子,以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意愿为出发点来爱孩子,也不问孩子的感受。这种带有专制要求的爱,破坏了爱的平等性,对被爱者是一种折磨。我们的孩子会受不了的,因为我们就是这样成长过来的,相信我们自己都有体会。
在我们自身的学习中知道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能把孩子当作和自己一样的人来对待,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不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不愿意做的事情。
爱也需要正面的表达,直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爱你。他的心里是一种安全和安慰,爱是需要明示的,必须直接表达出来,否则,对方可能根本就接受不到你的爱。这也是我们成人对爱的内在需要,别说你不需要这些,是因为你被其他事物遮盖了而把这种需要掩藏起来了。
还有就是用你的眼神告诉孩子你爱他。一般采用蹲下的姿势,或抱着孩子说,当我们爱孩子的时候,孩子会从我们的眼神中领受到我们的爱意,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要时刻注意自己的眼神,了解我们的情绪中的负面对孩子的影响,细微中就是从眼神流露出来,孩子已经很敏感的感受到了你的不愉快。这个时候避免和孩子眼睛的交流,因为会给她造成错误的信息——爸爸妈妈不爱我。要不然怎么会对我这么凶呢。
用体恤的态度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是一个成长中的人,他每时每刻都可能遇到困难,随时遇到迷茫和费解的问题,并且他们的情绪非常容易受到干扰,一会儿是阳光明媚,一会儿又是暴风骤雨,他们内心极其渴望有人能理解他们的感受。
用“行为”表达对孩子的爱。通过亲吻、拥抱、抚摸等方法表达对孩子的爱。
感谢上帝的蒙爱,让我在没有进入婚姻,没有组建家庭,没有孩子的时候早先接触到了孩子的教育,也让我有这样一个心来准备,感谢我身边的孩子我的侄儿小浩伟,外甥女佳月,佳佩,和所有接触过的孩子,还要感谢我的女朋友她所从事的幼儿教育对我的帮助和影响。
相信我们的学习,我们的努力,会在我们的孩子身上有良好的体现。我们都需要继续……
孩子成长心得体会 篇三
来北川近十天了,我的心情就像远处的高山一样,宁静纯净之中杂揉着五味杂陈。
——题记
作为一位从小习惯有人陪伴的女生,我在开始这段北川之行之前就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早就想到了这一切进行绝不顺利,我将面临艰苦的生活环境以及巨大的能力挑战。可是来到北川后,这儿给我的感觉却不是脑袋中设想的那样,我需要重新规划自己的工作,重新为自己寻找到合理的定位。
这儿苦吗?我的很多朋友在看完我传上网的照片后都不理解我之前所说的“支教”的正规性。他们对“支教”的概念只是一个个并不牢固的平房,毫无保障的物质条件,置于其他的,他们几乎一无所知。一开始来到“幸福小学”的时候,我也不由自主的惊呆了,因为这个学校的基础设施似乎与大城市的小学大体相同,甚至更好。我承认那时的我确实有过落差,我对自己来到这能否实现人生价值产生了怀疑,但是在未来几天的思考中,我发现自己错了。5.12大地震之后,北川的一切都是新的,地震几乎带走了她的一切,北川人民只有靠重建才能恢复家园。
在成长营里,我主要负责的是三年级学生,这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挑战。首先,我确实是越来越爱自己班上的42位小同学了!尽管他们是整个营会里最活跃,最调皮捣蛋的一群人,尽管他们每天都会制造出一大堆的问题来困扰我,我不得不说我的生活因为有了他们而变得更加快乐。
孩子们是最单纯的,所以他们心里一旦有什么想法就会想尽一切方法去宣泄出来。于是,这些想法就成了一道道的阻碍,每天等候着我去将其解决。孩子们最近几天不断的有人想家了,他们哭着闹着的时候我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不远千里的来到四川这片使我快乐的土地,但实际上我却有半年没有真正回过家,见过父母几面。我也很想家,在家的日子是多么的舒适呀!孩子们是多么的脆弱呀,他们经常生病,以后就带着鼻涕眼泪的来到办公室找我,身为班主任的我看着这样的场面就心疼。为了不让他们因生病而遭罪,我必须尽全力去照顾他们,我有责任去保证他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但当我累的一塌糊涂的时候,我也会苦恼,但是我最后还是会用最初的信念安慰自己。人们所“人性本善”,但经过这几天和孩子们的相处,我深刻的感受到孩子们的“邪恶”!他们这群小不点每天都想法子折磨我,他们可以悄无声息的扒拉在我身上,怎么甩也甩不掉。他们会在一大早跑到满是水的沙坑里玩泥巴,就等着我去把他们逮出来。我就没日没夜的奔波在教室,操场……然后抓人,训人,大道理给他们讲了一遍又一遍。尽管他们粘人,但我不得不说他们一个个在我心中就是可爱的娃娃。我这几天找过一个孩子谈话,他是班上最顽皮的一个,他基本上没有一节课能安分守己,要不在课上说话,要不随意离开座位,愁死我了。我在那天晚上跟他聊了将近两个小时,那时的我觉得已经教育到位了,可过了一晚又毫不留情的打回原形。我当时觉得心灰意冷,那种挫败感使我的世界瞬间崩塌。我本以为那孩子是块无法被感动的石头,但是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其实还是得到了改变。大概我在吃饭的时候,他主动为我端来了热汤,连续几天都是这样。说实在的,我真的很感动,我感觉自己的辛苦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这种感觉比蜜甜千倍万倍!
我们这儿是成长营,我们所有志愿者老师应该做的就是帮助孩子们得到成长。我们或许会汗流浃背,或许会讲课讲的口干舌燥,但是我们很快乐,因为我们就是来把事情做好的。作为一名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我觉得自己在成长营的磨练中得到了成长。坚强的意志在一个个挑战下显示出了钢铁般的坚韧,我们会继续加油!因为我们都代表着中国心的力量,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孩子成长心得体会 篇四
我是陆茗逸的爷爷(实际上应该称外公),今年71岁,是一名退休的专业技术干部。听孩子说他的家长被学校评为“好家长”。孩子的父母都说这个荣誉应该给我。“家长”这一词应该指孩子的父母,那么怎么会落到我头上呢?孩子的妈妈说:他们都是外资企业“白领”,天天早出晚归,经常出差,有时连星期六、日都要加班,而孩子的回家作业许多都是要有家长参与的,如语文的听写词组,背诵课文,英语的读课文、背课文、默写……、所有这些都落到了爷爷的头上,因此爷爷对孩子的了解比他们深,同孩子的沟通也多,孩子的成长全靠爷爷的教育。因此这个“好家长”的荣誉当之无愧。那就由我来谈谈教育孩子的心得。
一、给孩子办事(包括辅导孩子的功课,回答孩子的问题)都要讲究“认真”二字,切忌敷衍。
往往我们的家长由于工作忙,或者忙于办其他感兴趣的事一时放不下,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尊重敷衍了事,我就“不”,客观上我已退休了,唯一的爱好是看书报、电视新闻及体育比赛,我把孩子的事当作自已的事,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兴趣,或者说是一种乐趣,从与孩子的接触中,我找到快乐,因此我非常认真给孩子办事:语文背课文,按规定每课文提示不能超过三处,默写词组连续说三遍,英语背书一字不差……、我知道,如果你不认真,他也会马马虎虎,一般情况下,孩子在做功课时,我会在旁边看我的书报,以造成一种学习的气氛,这样孩子不会分心,能静下心来学习。
二、不要过多的责备,对孩子的考分不要提出过分的要求,让他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学习。
我从不硬性规定XX课程,非考多少分不可,这对孩子的压力太在了,我只提醒他:“实际上你有能力考好,但是你太粗心了,粗心的毛病,要重视,爷爷对你的分数没要求,只要你努力了就行!”有一次的数学考了75分,是最差的一次,被记上了“找谈话的名单”,他战战兢兢地告诉我,我见他神情非常紧张,就知道他自已已经知道错了,还担心月底谈话时的出丑,更担忧父母这关怎么过,我没有训他,我只是对他讲:“自已总结经验教训,今后该怎么办?”同时预先同女儿、女婿打招呼,不许骂孩子,结果收到的效果比打骂还好,虽然后来的成绩忽高忽低的但全部比这次高。记得有一次,孩子跟我说了这样一件事,使我惊出一身冷汗,他说,有位同学告诉他‘我恨不得出去给汽车撞死算了’。为什么呢?是因为家长给孩子增加了许多作业,还有外教的许多作业,压力太大了。我想小小的孩子,他(她)们的肩膀还很稚嫩,抗压能力不大,不能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否则会压垮孩子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切忌过分。
三、在辅导孩子的学习中自已也要不断地学习。
俗话说地好“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没学过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在工作中自学的,在给孩子默写生字时,祖孙俩经常发生矛盾,我说你默错了,他说你读错了,有时候孩子问我是前鼻音还是后鼻音?我一头雾水,我虚心地请教他,请他当老师,我们就在这轻松的环境里学习。
四、与孩子做好朋友。
我非常喜欢孩子,与他们做朋友,不但对自已的孩子,就是对他同班同学也成了好朋友,如李心泽、邱意、朱逸凡等等,我都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把心里话、悄悄话告诉你。所谓“隔代亲”,我与陆茗逸在家里可以说是谈话最投机的,许多心里话我都知道,他的爸爸妈妈不知道,每天放学走在路上,每晚睡觉前、每天清晨睁开眼睛,都是我们交流的好时光,什么话都有,包括许多秘密:如想出了一首诗,他会念给我听;什么想和宋佳佳合作创作一本动漫画册,把六位主人公的形象画给我看;什么想创作一本电视剧,一共十章,每章的题目都会告诉我,虽然这一些往往是虎头蛇尾,我都会和他一起分享。此外还有实时的消息:每天班里、学校里发生了什么好事、坏事,以及他的想法。我们还会在一起交流一些对社会上发生的一些问题的看法,如赈灾献爱心,如何对待马路上的乞讨问题,并提出了很有特点的意见,这种良好的环境给予进一步对孩子进行教育创造了条件。
五、言教不如身教,要让孩子做到自已先要做到。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对他的德育教育比考分重要。从小培养孩子助人为乐,关心他人,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的精神。哪怕是一点点小事,我都很注意。记得有一次,在学校里扫完地,簸箕里还有垃圾没倒,谁都不愿去倒,我叫陆茗逸去倒,他很不情愿地说:“中午都是我去倒的”,我说:“中午倒了,下午还可以倒嘛。”他听话地去倒了,我想这就是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再如,每次同桌吃饭,作为老人考虑到小辈在外面辛苦,把最好都留给他们,近一年来我发现陆茗逸会经常主动夹菜给我们老俩口,不吃他会不高兴,所有的这些我想都是我们大人平时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教导,愿我们的孩子在一个宽松、健康、愉快地空间茁壮成长。
孩子成长心得体会 篇五
有天在听到朋友说起的这样一件事:他去找单位的同事办点事,到他家时,正好在吃饭。女主人给搬了个凳子,男主人边示意我等一下,边加快了吃饭的速度。可他四五岁的女儿就不客气了,先是用眼睛瞪他,后是不断的做鬼脸。但孩子的父母呢,面对自己的女儿如此对待上门的客人,竟然无动于衷地笑笑了事。为不使场面尴尬,能顺利地把事情办成,也就装作没看见,可男孩子越发来劲,对他使出了奥特曼的拳式。直到这时候,孩子的父亲才有气无力地说:“快吃饭!”
朋友说那天是什么事找上门去不记得了,但孩子对待他的一幕是颇有感触,家长对孩子的这种溺爱,会让他们的潜意识里养成错误的交往方式。在这个小家庭中可以让着他,迁就他,可孩子以后到了社会上就会觉得生活没滋味,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只有自己顺眼,却偏偏又生不逢时,偏偏没有识千里马的伯乐。他们一遇到点挫折,就怨天尤人恨别人,恨社会,甚至思想偏执钻牛角尖。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家长自己也要树立成长,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孩子一同成长。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孩子成长心得体会(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