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励志文章心得体会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励志文章心得体会篇1
个性和岗位风格差异太大
大部分的工作从风格上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型:奶妈型工作和 dps型工作。
所谓奶妈型工作,一般来说是企业内偏辅助和为他人提供支援的部门,在会计上属于成本部门。而所谓dps工作,则通常是那些为企业带来价值的前台部门或者收入部门。
许多人在选择工作时,对自己根本不了解,对自己的优势定位不清,明明是一个天赋在dps上的人,偏去做奶妈岗位。
而这两种岗位的激励方式完全不一样,个人才能会被长期埋没。
以一个错误地进入奶妈型岗位的人为例:这类人通常进取心较强,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或是在毕业前对所要前往的领域不太了解,去了一个企业内为“战斗部队”提供“后勤支援”的中后台部门。
而这种风格的岗位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无论公司的整体业绩是好是坏,都与自己的个人收入或发展空间没有半点关系。
如果你是那种追求旱涝保收的员工,那自然适合。但作为一个dps型人才,你很快就会意识到这样的工作内容对自己毫无激励。“男怕入错行”说的就是你。
有一些人慢慢发现,在收入恒定不变的前提下,为自己悄悄降低劳动强度,变相磨洋工,是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这也是各种“老油子”产生的源头,职场上的“老油子”有相当一部分人,在骨子里都是dps型人才,他们变成今天的这个鸟样,根子在于缺乏激励,以及对自己每天工作内容的价值无法认同。
奶妈型岗位和dps型岗位的对人的需求是非常不一致,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这种感觉就好像逼着张飞去学绣花一样,张飞再努力恐怕也免不了“怎么做怎么错”的笨拙。
如果给予足够长的时间,张飞未必学不会绣花,但张飞一定是个非常不怎么样的绣花师,这是禀赋决定的。
在学习绣花的这个漫长而痛苦的学徒生涯中,作为张飞这类禀赋的人,一定是漫长、苦闷和具有极大挫败感的。
但这其实和他自身努力其实没有什么关系——张飞生来应该就是去砍人的,不是来绣花的,自己非要去走hard模式,能怨谁呢?
励志文章心得体会篇2
高薪背后,都是一帮玩命的人
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从山下登上山顶,总是艰难的,可能需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爬得气喘吁吁;而从山顶往下跳,瞬间就到了山脚下,速度极快,但却致命。
这个人人皆知的道理,其实就是人生的真谛:
向上的路很难走,向下的路很顺畅,但最终只能以凄惨收场。
想要快速的到达山顶,一是需要强健的体魄,二是需要不放弃的信念。
所以,如果你想要达到高收入的行列,没有什么捷径,就是玩命地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坚持下去。
事实上,你看到的一切高收入人群,都是一帮玩命的人。
你羡慕那些明星,微笑几下,说几句话,代言费是你一辈子都无法挣到的;你羡慕那些企业高管,上班不用打卡,事情都是手下人去做,年薪百万;你羡慕那些名校毕业生,实习的工资赶上你工作五年的薪水。。。
人往往只看到想看的一面,对背后的真相选择性忽略。
你看不到那些明星平日里花了多长的时间在打磨自己,单单保持身材这一条就是很多人坚持不下来的。
你看不到那些在会议上侃侃而谈,什么都懂的高管,平日里看了多少书,积累了多少行业知识,思考得头发都谢了顶。
你看不到那些名校毕业生,在学生时代是如何从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出来的。
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强大,也没有稀里糊涂的衰败。
所有的高薪,背后都是玩命的付出和不懈的坚持,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越厉害的人,反而越努力。
切记,别用今天的安逸换一辈子的艰难,这是天底下最赔本的买卖
励志文章心得体会篇3
只要留心,你不难发现,在各行各业都有很多非常敬业的人。
比如,在演唱会上唱到失声的歌手刘德华。
已经57岁的刘德华,去年12月在香港红馆开演唱会。按照计划,他打算连续唱20场,但很遗憾的是,在刘德华唱到第14场的时候,因为喉咙发炎导致失声。
在舞台上活力四射的华仔,因为不能完整把那场演唱会唱完,他哭着跟大家说对不起,手足无措地低下头去鞠躬致歉,那种感觉就像一个犯了错的笨小孩。
作为一个高度热爱工作的人来说,我想,那一刻他真的很痛苦和无助,也很无奈。
台下的粉丝感动落泪,哭着跟他说:华仔,没关系,照顾好自己。
我想,现场肯定很多粉丝是第一次去看他的演唱会,虽然很遗憾不能看到一场完整的show,但粉丝们更希望他能身体健康。这是刘德华认真负责的态度,获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体谅。
他有很多经典的音乐和影视作品,陪伴了无数人的成长。
这位巨星曾在演唱会的现场对粉丝说:“拍戏、拍广告就能挣到钱了,干嘛还这么辛苦开演唱会啊?因为如果不是开演唱会,见不到十几万人,我不可以亲口和你们说多谢。如果你的朋友也是支持我的,希望每一位坐在这里的朋友,帮我回去跟他们也讲一声,多谢。”
可见,一个人能力卓越固然是好事,但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其实是你做事的态度。
梁启超先生在他的《敬业与乐业》里写道:我生平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他所说的“责任心”便是敬业,“趣味”就是乐业。
先生是想告诉我们,只有学会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并且用责无旁贷的态度去面对它,才是对待工作最好的方式。
把工作当成一种使命,敬重它,热爱它,你会发现,人生自有获益和回报。
愿我们,都不辜负所在的岗位,收获前程。
励志文章心得体会篇4
我是2014年毕业的。
毕业之后,以为年轻,有的是任性资本,也有的是发展可能,结果频繁跳槽,稍有不顺就辞职。
毕业5年跳槽了24次。
最短一次,只做了半天。最长一次,也不过4个月。
可是,辞职一时爽,职业生涯成了火葬场。
到现在为止,我已经30岁了,一无所成,再去求职,已经没有公司要了。
今年年初,在各大招聘网站上发了几十轮简介,结果只有1个电话面试。
电话里,hr问:“为什么你这些年跳槽这么勤?”
我说:“可能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
人家一听,委婉地挂掉了电话。再无回音。
后来想求朋友介绍工作。
但因为自己太动荡,翻了一下电话薄,发现根本没有人脉厉害、资源丰富的朋友。
做兼职,人家只要自带技能、专业本领过硬的人,我?算了吧,这些年根本没有静下心好好学东西,根本找不到这样的工作。
做体力活?服务行业?对不起,吃不了苦。
就这样,我已在破旧的出租屋里呆了几个月,不知何去何从。
甚至有一度我想过求从前的领导与boss重新接纳,申请一发出,“__已经开启了好友验证,你还不是他朋友。。。。。。”
作为一个自毁前程的人,我想以自己作为反面案例,告诉所有对冲动的、天真的、任性的、对职场一无所知的、抱着粉色幻想的、唯我独尊的90后几条泣血建议。
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好好看完,千万不要像我,非要踏进这些坑。
第一条:动则离职真的死得快
如果你是一个90后,你一定要克服自己这个愚蠢的念头:我还年轻,有的是时间。
事实上,我们的时间真的很少。
我听一些hr说,现在来求职的人,哪怕90年生的,都会被排除在外,因为近30了,磨合成本高,对方要价也更高,不划算。
尤其是女性,因为各种保护,企业动不得,辞不得,用人单位本来就慎重,职业年龄更短。
一旦过了25岁,在职场上就开始变得尴尬。
你去求职,别人会非常委婉地打听你的婚恋情况。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也就是说,我们只有短短几年的黄金求职年龄。这段时间过去了,在职场上就不再有年龄优势。
而频繁辞职,你也很难学到一个行业的真本事。
之前我一个老板说过,如果你想了解一个行业的精髓,必须要在这个行业呆上5年以上。
我5年是呆了5年,只不过在24个地方呆了5年。
这就导致我永远在面试。
永远在试用。
永远在被拒绝。
能学到本事?怎么可能!
我现在窘迫到连叫一份8块钱的外卖,都能分成两顿吃。在淘宝买衣服,都只敢买30块以下的,并且一穿就是一年。
说到淘宝,忽然想起有外媒曾经问马爸爸:“对当下年轻人频繁辞职,你怎么看。”
马爸爸说了一番话,我觉得大家都该好好听。
他说,不要频繁辞职。
他第一份工作是做老师,并不是自己真正热爱的,但因为一个院长在他毕业时对他说:答应我,干满6年。
他信守承诺,做满了6年才开始创业。
而这6年里,他慢慢发现教师这份工作的乐趣。
面对当下年轻人的辞职瘾,他说:“你要在内心深处,给自己一个承诺,这份工作,我至少要做满3年才走。”
“很多人啊,跳来跳去,这真的不好。”
“通常情况下,20-30岁的年轻人,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方向,脑子里有很多想法,觉得自己啥事都能做好,事实上啥事儿也做不好。”
“你要跟着一个好老板,将一份工作,坚持做下去。”
“就专注于眼前,将你最擅长的事情做好。”
唉,我是真的到现在,才明白马爸爸的话中真谛。
第二条:情绪一定要稳定
我最后悔的一次,是从一家新媒体公司辞职。
因为行业好,公司里每个人的收入都很高。
在那里,我本来月薪都过万了。
但也是因为矫情,觉得公司看不见我的郁闷,老板对我不信任,加上做错了事,被记了一次小过,扣了100块钱,一气之下,又辞了职。
此后就再没有找到那么好的公司。
后来反思自己的失败,发现情绪过于冲动,是我最大的致命伤。
我一直天真地以为,在工作中受了气,就是公司的错,就是领导的错,就是制度的错。
但我没想过,这些情绪的解决者,都不是别人,而应该是我自己。
我没有想过去主动沟通。
更没想过去积极解决。
而是任由情绪发酵,导致自己天天吹毛求疵,莫名其妙,内心戏十足,越来越陷入“受害者心理”中,天天板着个脸,觉得全世界都欠了我一样。
最终,老板再大度,也忍无可忍了。
而我只有主动离职。
情绪稳定,是职场最基本的情商。
毕竟公司不是心理咨询室。
不是育婴室。
无法负责我的郁闷与烦躁,也不会360地伺候好我的喜怒哀乐。
所有情绪,我都必须学会自己处理。
我们都是一个成年人。
一个成年人最大的标志,就是自我负责。
这种自我负责,不仅包括负责自己的前途、收入、发展、成长,还包括负责自己的情绪,没有任何人有义务保护我们的玻璃心。除了我们自己。
第三条:一定要靠谱
所谓靠谱,就像我们所熟知的那样,“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每一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运营机制。
但有一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领导都希望能尽量减少沟通成本,让公司的合作都高效起来,顺利起来,每个环节都清楚而明朗。
所以交代给你的事情,一定要做到都有反馈,有复盘,有总结,有改进方案。
我有一个同学就是凭着这种劲头,迅速获得了认可和加薪。
公司交给她一个项目,没有说期限、汇报对象、绩效指标。
但她在接到之后,迅速制定一个执行方案。
方案中,不仅包括了达成目标、实操步骤、裂变方式和合作方,还包括了时间期限和利润预算。
她的主管都惊了。
而在跟这个项目时,她每天晚上哪怕再累,都会仔细地汇报进程。
即使没有完成,也将困难如实告诉领导,虚心请教他的帮助。
项目尚未结束,连大boss都知道了她的存在,以后他在公司说起她来,都说:“那个很靠谱的姑娘!”
我却是相反的。
老板让我做什么,我做了,但从来不说。
我以为这是一种谦虚,但我不知道,在职场,你不能让别人来猜,更不能让领导来玩这个你猜你猜你猜猜猜的游戏。
你做了什么,说出来。
你遇见了什么困难,说出来。
我因为缺乏这种认知,一直没说。
这导致我遇见的80%的老板,都觉得我是一个不努力、不干活、并且没有学习力、主动性、进取心的人。
然后我被误解,又情绪波动。
一情绪波动,就辞职。
唉,一切都是我活该!
职场没有捷径。
如果有,也只有一条,那就是靠谱。也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这不仅会让你迅速被看见,迅速成长。
还会让你迅速获得认可。
第四条:要明白你现在的工作,就是你目前能力范围内最好的选择
相信你干一份工作前,也找了很久的工作,做了很久的选择。
最终选择了一个公司、企业或单位,因为这是你选择范围内最好的选择。
既然是最好的,就要对得起这份“最好”。
不说用100%的精力与努力去做好,但至少要用80%的精力去投入。
我没有,所以我崩了。
当初每进一家公司时,前三天我都会有新鲜感,到了后来,当工作开始进行高效运转时,就开始觉得:每天都是这些枯燥无味的东西,真是好烦,好无聊。
慢慢地就在潜意识中开始找公司的茬。
下午茶没有。
月奖金太少。
领导太严肃,不亲切。
办公室氛围不欢脱。
绩效考核标准太严格。
为什么做错事要罚钱,而不是用奖励的方式去鼓励我?
为什么我做得不好,领导不会用鼓励的方式来和我说?
我是个人,有情绪的好吗?为什么不伺候好我?为什么不来安慰我?解决我的问题?
然后就越来越不舒服。
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我忘了自己当初是如何投了几十次简历,才得到两个面试的。
也忘了自己当初为了找这份工作,是如何求领导:“我不要工资,我就想在这里学点东西。”
更忘了自己当初收到offer时,是如何兴奋得发朋友圈的。
我以自己的龟毛、任性、懒惰、狭隘,一次又一次毁了我自己最好的选择。
而且是主动毁掉的。
因为我又辞职了。
而且辞职的时候我一身轻松。
我以为,我又摆脱了一个破公司,但我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我的不理智下,我的选择慢慢变得一个不如一个。
最好的工作,是那家新媒体公司。
其次,是一家旅行公司。
再次,是一家做漫画的公司。
其他的,给我的月薪都没超过4k,而且公司越来越小,越来越杂,越来越乱。
第五条:不要到处树敌
尤其不要用你的小性子,与你本该好好学习、合作的对象树敌。
我干过最傻的一件事,就是在朋友圈吐槽老板。
当然不是直接骂。而是指桑骂槐,说某些人如何如何不好,如何如何格局小。
结果当然被老板知道了。
这就成了我被辞退的一个导火索。
还有一次,在吃饭时,我和一个同事兴奋地八卦,说东说西,没想到几天后,这些话全传到被八卦的同事和领导耳朵里了。
可想而知,立即在公司树了一群敌人。
真的,不要搞小圈子文化。
不要乱发牢骚,乱发泄。
不要在背后说人坏话,同事的,领导的。所有这些坏话,最终都会被对方听到。
与人为善,永远不会错。
当时我骂完领导和公司后,也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有情绪,还不能发泄啊!开除就开除呗!”
我以为,天下这么大,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于是又拍屁股走人。结果,因为自己的情商过低,导致到现在,都没有从24个公司结交到一个朋友。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
得罪的人越多,你的路会越来越窄。
帮助的人越多,你的路会越来越宽。
其实为人处世,无非就是细节上注意。
凡事让一步,好事多做一点,恶言恶语忍一忍,伤害他人的行为再小,也不要去做。
尤其是那些可能对你成长有益的、晋升有益的人,不要得罪。
这不仅是处世原则。
而是,当你在心里生了芥蒂,你就很难从他身上真正学到东西。
对了,分手见人品,离职也见人品。
离职时,做好一切交接工作,越细心越好。
另外就是注意,要和对你有恩的、对你帮助极大的领导与同事打个招呼,告个别。
不要嫌麻烦,这一步,你一定要做到。
我离开的24个用人单位里,最后只有那些我当初好好告别的领导没有拉黑我。
最后一条:感恩
我知道现在的90后非常不在乎这个。
觉得公司让我住五星级酒店、坐飞机、出国旅行、用心培养我,都是一种本分。
但问题是,公司也是需要成本的呀。
这些成本,他们原本也可以不用为你支付的呀。花在了你身上,他们当然会希望有所回报。
你回报不了业绩,也回报不了好言好语,让领导怎么想。
人心都是肉长的。
机会给谁不是给。
为什么非要给一个白眼狼?
你的态度太理所应当,领导就会想:这种人跟农夫的蛇一样,这种人对她再好也枉然,太心寒,算了。
于是就这样,你会错过一个个的机会,也会错过一次次的福利。
我做得非常不好的地方也有这个。
之前有一个老板非常看中我,带我去参加各种会议、行业大咖会面、发布会、明星合作,全程五星级服务,然后还带我出过国去做交流。
但我一直没有说过一次谢。
甚至还在心底想,这不是你应该做的吗?
结果在离职时,老板就说:“你是我见过最冷的人。”
我能说什么呢?
获得这样的评价,都是我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而真正在职场风生水起的人,都是极少数内心充满感恩意识的人。
他们永远都明白,拥有就是得。
超过了本分的获得,就是恩。
于是会感恩这一切,并用加倍的工作来回报。
所以我想告诉你的最后一条就是,正因为其他人不感恩,你做到了,就非常加分,甚至变得非常出众。
每个人都是需要工作的。
不工作,会闲出毛病来,还会蚕食我们的希望和意志,你不仅会成为庸人,还会成为一个废人。
但既然都要工作,那就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职场人。
不要像我一样,因为矫情、任性、冷漠、不靠谱、无定性,把一条一条的前路,慢慢变成一条一条的绝路。
励志文章心得体会篇5
工作前3年是一个选择岗位的过程
工作前3年是一个选择岗位的过程,像我这种工作了十几年的人,看看周围的同学和朋友就会知道,其实很少人会在10年之后,还在做大学毕业时的那个岗位。
拿我来说,读mba就是一次最大的转折。读mba之前,我是一个朝九晚五的公务员,读mba之后,我做了咨询公司,做了ngo,然后还创业了。
拿我一个大学同学来说,他大学毕业的时候进的制造业工厂,3年之后跳槽去了风险投资公司,又工作了3年,看到项目好就去了一家创业公司做高管。
很多人已经知道了,大学毕业选择的工作不一定会与大学专业对口,但实际上,因为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所以你的第一次职业选择不一定是最正确,最符合你的兴趣和特长的。
毕业前3年,可以通过实际的工作,寻找自己真正有兴趣的岗位和职业,如果能找到的话,应该尽力去追求,毕竟,你以后还有长达30多年的职业生涯。
当然,在寻找的过程中,是一定会有成本的。比如我进入咨询公司的时候,已经工作过五六年了,但是薪水跟本科毕业工作2年的人差不多,我当时也觉得有点不开心,但这是我转换行业必须付出的代价
励志文章心得体会篇6
我有时劝自己,别庸人自扰了,留在北京奋斗的外地人又不光你一个,何必顾影自怜。
我跟父母要了两千多块钱,报了一个英语提升班。工作上经常要处理邮件,同事间交流也是中英文夹杂,我怕露怯,也怕耽误工作,只好更加努力。
英语班上到末期时,我觉得有点用处,总算这笔钱没白花。但是,有天午饭时,经理把我单独叫到会议室。
你来公司也快半年了,这半年也挺努力。但是不是努力就可以的……
我看着他犹豫措辞的样子,有了不好的预感。
我能看出来,很多工作你处理起来还是有困难的,上次给上海总部alex的报告,审查得也不够用心,好多数据跟那边对接不上……
当时吴迪姐给我的材料就是那样的,我是按照……
我还想把当时的原委解释一下,但是经理没有给我往下说的机会。
吴迪后来跟我解释了,但是你还是有责任的。说实话,我能理解你作为外地人的辛苦,但是……你也知道,我们公司其实对人才要求还是挺高的……过几天,hr要招聘新人了,所以你的合约,公司只能跟你签到月底了……
我被辞掉了!这就是谈话的主题。
月底,我收拾东西离开了。
离别时,同事们恋恋不舍,让我有空回来玩。
那是他们向我展现的最亲切、最和蔼的一面,由始至终,仅此一面!
后来,我又找了一份工作,在一家广告公司的的市场部,只做了5个月;辞职后,我又去应聘教育机构的老师,白天备课上课开会,晚上批改作业,一天下来只能睡4个小时,这次只做了4个月。
再次辞职后,我彻底迷茫了:我当初为什么执意留在北京?我到底想从北京得到什么?
北京,还是那个北京!它吞没所有人的不满,也不屑回答任何人的质疑。
励志文章心得体会篇7
不是国企不好!
是我想要“成就感”
我朋友问我,你是不是觉得国企不好呢?
恰恰相反,国企无论从福利保障,还是性价比,相比很多工作都好得多,所以也有一些朋友在私企工作几年后,辞职去考国企或者公务员。
但我更想探讨的是关于“成就感”这件事。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说,人最高的需求层次是“自我实现需求”。
从这个角度来看,每份工作都只是一个工具,只要你能从中获得自我实现的需求,就是一份好工作。
如果你清楚你的成就感来源是什么,那么恭喜你;如果还没有,那么我会鼓励你去找到它,并拥抱它。
我很喜欢的一个真人秀节目《奇遇人生》,里面每一期的素人嘉宾都从事着平凡的工作,他们也许没有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你会发现他们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成就感所在。
第9期的《奇遇人生》,赵立新和白举纲来到冰岛,和一位艺术家施瓦纳,共同完成他十一年来的心愿——一场关于火的艺术,展现人类与精灵间的跳舞。
“真好。” 我一边看一边感叹。
众人围坐在篝火前,欣赏着旋转的艺术,聊着天,唱着歌。
白举纲说:
“其实也没有什么让人觉得为之而惊叹的感觉。但是施瓦纳的眼睛是发亮的,满足了自己的内心。
主要是他的欲望、发生、过程、结果都是他自己。你做了作品,得了奖,满足了别人,别人认可。
他成就他自己 ,满足自己是最难的。”
最后这句话,跟你共勉。
励志文章心得体会篇8
工资不一定是线性增长
我和她说的第二点,工资不是线性增长的,有时候一次收入会抵得上所有损失。
我有一个同学,学校毕业之后不想留在上海,就回她老家的一家制造业工厂工作了。薪水比同学都低,但在当地也算很好了。况且她回到家乡,还能跟父母在一起,也就忍了。
没想到工作3年之后,她老板因为想扩大规模借了高利贷,一个没留神资金链断裂直接破产了,她直接失业了。 她想在当地再找份好工作,找了很久也没找到。
一气之下,跟老公创业了。
她当年英语好,在那家厂也负责外贸相关的业务。于是经常跑国外展会,拿了单子回到本地做加工,几个来回,公司就立稳了脚跟。现在,一年少说也有一两千万的利润。
回想起来,毕业前3年,她的薪水比我们都低,第4年的时候,她直接就是失业状态。
可是现在呢,她比大多数同学的收入都要高。
毕业前3年,同学之间就算薪水差一倍,3年下来大约也就30万上下。从长期职业来说,这30万根本不算什么。有些公司可能年终奖就可以发到这么多。(顺便安利下我们公司,毕竟,2017年绩效最好的同事拿到了相当于5倍年薪的年终奖呢。)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励志文章心得体会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