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其他心得体会 >

关于改革的心得体会多篇

发布时间:2023-06-23 09:04:54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说明:关于改革的心得体会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关于改革的心得体会多篇

关于改革的心得体会篇1

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已经走过几个月的时间了。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其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是毋庸置疑,而且深化实施新课程,扎实提高新课程的质量和效益,已经成为每一位老师急需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面对课程改革的热潮,每一位教师都是积极投入,又冷静思考,取得的成果也是显著的。主要的成绩可以归结为以下: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采用的就是小组模式,在小组中将学生按层次组合到一起,这样就充分利用优学生带中等生,中等生再帮差等生。这样既能让差等生获得知识,也能让优等生和中等生锻炼讲解和管理能力。

二、小组竞争意识的增强。班内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内部形成一个整体,而小组之间形成浅层次的竞争模式。这样利用打分评价的形式刺激小组去拼搏,去争取,有效提高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三、在教师备课方面也有不小的改进。首先由原有的传统的写教案的备课模式,变成现在的导学案模式。这样老师虽然显得辛苦一点,但是却将内容有效的整理到导学案中,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提前做好预习任务,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可以有法可循,有据可依。不再是盲从的在课堂上跟着教师满堂转,变普遍听为有重点的听,有效提高的课堂效率。

有成绩当然也有误区和弊端,当前数学课堂中出现的一些不容忽视的认识误区上的问题,确实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广泛关注。

误区一:狭义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自身不知如何定位

还课堂给学生是新课改的要求,主要是体现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思想,面对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但是我们不能对这一改革精神产生误解,唯恐在课堂上讲多了,影响到学生的领悟,于是谨小慎微起来,结果却大大削弱了教师的主导地位,甚至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忘记了自己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学的研究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忘记了一些必要的教学过程、引导、设计和主题的深化拓展,变成了课堂上的大撒把。恰恰这些必要的教学过程、引导、设计和主题的深化拓展是学生们所不具备的,所以就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如部分教师把精讲理解成少讲,该讲的少讲甚至是不讲,盲目地让学生自学,仅是机械地、生硬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该强调的不强调,怕讲多了占用了学生的自学时间,认为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学讨论就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果便出现了放任自流现象,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些肤浅的、支零破碎的知识,这种学生的自主学习便失去了效果。

例如我们在讲八年级数学下册的勾股定理逆定理时,给定三角形的三边长度(3,4,5)去验证该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如果一开始就直接学出来a2+b2=c2,然后才去写成32+42=52,,随后认为其为直角三角形。这样的过程是错误的,因为要先32+42=52,然后再说a2+b2=c2去判断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这样的问题,如果不引导学生去理解,那么在解题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错误;如果有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引导,那么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新课程贯穿的是民主、和谐的教育理念,反对的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绝不是要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对教材和学情要有更好和更深的把握,明确讲解时机,多设台阶,多作铺设,尽量做到小步快进,讲学生之所需。所以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应当强化。

误区二:课堂形式追求热烈活泼,忽视了对知识与技能的落实

学生是否真正动起来在某种意义上讲,是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之一。但真正意义的动起来是指课堂活而不乱,是一个开放活动与注重实效并存的课堂,绝不是不要课堂秩序的热闹纷繁,毫无目的的任马由缰。数学学习是离不开生活的,是现实的。所以我们不能本末倒置,为了追求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出现了侧重于教学形式,而忽略了对知识和技能的夯实,使得学生对知识产生了一些模糊的认识,导致教师最终讲解时还需费尽心力来澄清这些模糊的认识。如在勾股定理中有这样一道题:一根旗杆,绳子从其顶端垂下时,长度超过旗杆1m,将绳子下端沿地面拉开5m,绳子末端正好位于地面,求绳子的长度。对于这样的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如果单纯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而让学生准备绳子和米尺去实地测量,那这就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这样做是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但是却偏离了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想,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构建而言,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

所以真正好的课堂氛围应该是活而有序。放时,放的让学生无拘无束,任感情思维驰骋;收时,要收的时宜,收的恰到好处,整个课堂形如散文一般,只有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才能将课堂画龙点睛,真正实现三维目标,以达教学相长,师生共进。

误区三:教法改革追求皇帝的新装,课堂教学华而不实

在新课程改革中,很多教师都努力改变原有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有些教师急于求成,生硬地让课堂多些阳光,让教室多些笑脸,让教学多些掌声。这种机械的掌声、笑脸,未必来自教学实际,有的仅仅是为了让课堂教学赶时髦,为了给自己的课堂教学披上美丽的外衣。只追求趣味,迷失了教学本色;只追求热闹,迷失了教学目标。如在多媒体教学中滥用视听效果,在课件中过度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象、音乐、动画。使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和兴趣放在精彩的画片和悦耳的音乐中,而无法专心于教学内容,教学效果适得其反。为了让课堂多些掌声,滥用表扬艺术,这种掌声的作秀,仅仅靠教师的发动来点掌声吧,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预想效果,同时也不由让人怀疑:是给回答问题的学生一点掌声呢?还是向学生要一点掌声给自己的课堂教学贴一点金呢?所以我们一定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朴素的讲解,简洁的黑板运用,适度的小组讨论,如果可以解决问题,就没有必要兴师动众,小题大做,非得在课堂上秀出什么花来,这种课堂上热热闹闹,而课后学生脑袋一片空空,该记住的没记住,不需要掌握的却记下来,绝对是一种失败的教学。

误区四:不问效果地追求大容量,忽视教学效果的落实

新课改要求课堂大容量、高效益、大收获。所以为了让学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必须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增长见识,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不问教学效果的追求大容量,这也是与新课改背道而驰的。所以我们在课改过程中,实行精讲多练的模式,让学生多练习,多讲解,哪怕是一节课只掌握一个知识点或者彻底弄懂一道题也好过整堂课下来笔记本上的内容多,却影射不到头脑中,或者干脆就不知道如何去做题。所以新课改不是仅仅简单呆板地广泛占有资料,而是怎样将资料组织、分析、思考、整理,使之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变为有益于课堂的、有益于教学的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广泛占有资料固然重要,要将其为我所用则更重要。这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创设情境、组织教学,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与技能,所以追求大容量的前提是注重教学效果的落实。

由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到,伴随新课程改革步伐出现的不只是取得的效果,也有认识误区和弊病之处,毕竟我们的新课程改革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存在不足是正常的。这也为我们今后的课改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只要我们敢于面对这些误区,认清其产生的根源,寻找到解决的办法,我相信我们的课改之路会走向成功的。

关于改革的心得体会篇2

2014年4月,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对教育装备行业产生了深刻影响。如今的教育装备工作从封闭走向了开放,从教育教学的边缘走向了舞台的中央。

一、发展现状

当代教育的核心是推动技术装备与教学融合。现今教学中存在的技术和应用分离的问题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教育装备工作应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装备工作的定位来说,就是要立足学校,服务于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从而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育人功能,行胜于言,其核心在于明确实验教学要求。现在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在教育装备上的投入达到上千亿元,惠及全国1000多个县。如今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缺乏投入,而是如何在这样好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装备的作用,使装备配备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

十多年的课程改革取得了无数的成就,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课改“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师生的普遍认同,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教材改革为先,装备管理队伍的改革却面临挑战。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是从教学一线优秀教师中选拔出来的,实验课和理论课是由不同的教师来教学的。而未来实验教学方式应该是边做实验边教授理论知识,这才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方式,并且是同一支队伍在进行教学,比如教物理课的教师也应该懂得如何教实验。

我们对装备工作政策要有宏观的研究。从人类教育史看,德国的教育是令人钦佩和欣赏的,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全球。德国人在搞建设之前,构建出一个清晰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从内容到教学方式都十分清晰,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考虑教育制度的配套建立,这是德国人的思路,严谨踏实。法国人的思路与德国人不同,他们受法国大革命影响,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但没有教育教学体系的支撑,就如同巴黎公社运动一样,最终只能归于理想。

我们的装备工作曾走过教育机构改革的道路,已经证明走不通。教育机构在与教育教学脱节的情况下,配备教学仪器没有依据。到现在为止,我们制定的一些目录,如果根据实验的要求来配备的话,还用不了那么多。今天的论题包括从小学到研究生的各个层面,从基础教育层面来讲,2010年我国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按调整力度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教育质量的判定标准有两条,一是能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二是能不能使人全面发展。我国如今的教育理念是发达国家一百年前的,是工厂化的学校,是整齐划一的教育,难以与时代接轨。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成为主流,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不同思想文化交流日趋频繁,青少年成长环境剧烈改变。学生思想意识自主独立,价值追求多元化,行为个性愈加鲜明。随着国际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时代和社会发展急需具有高素质的新一代创新型人才,社会的变化要求我们更加注重课程改革。实施教育强国战略,提高国民素质,这样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当今的教育改革是在过去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中最重要的成就是观念上的转变,包括学习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现在讲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启发式探究学习,要在过去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教育改革。我们的`教育教学课程有什么问题呢?就是小学和初中,初中和高中,高中和大学之间的衔接问题。如今我国学习数学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已经将研究生阶段的有些课程学过了,再读研究生也没什么大的进步。再比如科学课和实验课的教学,讲完知识再做实验,有什么用呢?做实验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然后再上升到理论。

目前,高校和中小学课改总体上的规划和协同性不够,对于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仍有不小的距离,具体表现为:重智轻德,盲目追求分数与升学率,不重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与中小学的课程目标对接性不强,部分学科内容出现重复,课堂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较差;与课程改革相对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完善,影响着教改的全面推进;教师对育人理念的认识和执教能力还有所欠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支持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

二、总体要求

对于立德树人的问题,关乎教育的方针政策。什么是智慧呢?英文中表达智慧有两个单词,“clever”和“wise”。在英语国家,“clever”表示耍小聪明,我国教育重分数,学生在考试中比别人多考一分,就感觉自己比别人聪明,这样的竞争使得大家最终都没有很好的发展。我们要培养的是心胸开阔、慷慨大方、尊重他人意见、思想开明、不拘小节、注重内涵的学生。我们讲实践能力,讲创新精神,这与我们的教育教学关系密切。另外,学科内容重复也是一大问题,我们现在的系统设计,课程设置是一回事,考试招生是另外一回事,很不协调。

我们的教育指导思想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到国民教育全过程当中,大力提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推进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坚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

基本原则是坚持系统设计,整体规划育人各个环节的改革,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坚持重点突破,定位课程改革的重点领域和中心环节,针对影响课程改革的体制机制障碍,发起攻关,努力推进。坚持继承创新,注重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积极开拓,大胆试验。

工作目标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走入教材、走进课堂,着力于建设学生们高尚的理想情操、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强健的体魄、优秀的审美情趣,使学生们在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广阔的国际视野中茁壮成长,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建设高校、中小学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教材系统;基本确定教育教学相关环节协调一致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大家参与、齐心协力、相互配合的教育育人格局。

三、主要任务

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涵盖五个方面: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统筹各学科,尤其是德育、语文、体育、历史、艺术等相关学科;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统筹一线教师、教研人员、管理干部、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统筹课堂、校园、家庭、社团、社会等阵地。从纵向来说,小学、初中、高中、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是属于基础性的,纵向要衔接。横向要统筹各个学科。在实验教学中也要统筹课程教育、教学、教材、评价方式。教师如何出考题,应以课标为依据。在实验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课标,过去叫课标为“教学大纲”,不懂课标的人是不能参与教学的。

四、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

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包括10个关键领域:探讨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质体系和成绩质量准则;修改课程方案和标准;编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增强考试招生和评判学生的导向性;强化教师育人行为培养;完善各方参加的育人制度;开展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整合与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增强课程计划管理。

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将以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与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具体细化,明确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教育部组织各方研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质体系,给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标准,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同时关注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的能力。

研究制定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高等学校相关学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根据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年级、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地反映人才培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五、切实加强课程改革的组织保障

教育部将深化课程教材工作管理机制,整合课程、教材、教学等各方面的专业机构,充分发挥专业力量的作用,统筹协调高校和中小学课程建设。增强对课程实施情况的监督,将其纳入学校整体评估范围,按期报告。加强问责,以推动教改工作的顺利开展。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各级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加强对课程改革工作的条件保障。要把教师实施课程能力培训作为“国培计划”等各级教师培训的重点。要根据职责任务,在经费、人员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等方面为课程改革提供必要的保障。

采取有力措施,充分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投身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部与各地定期展开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与教育教学名师评比,将研究和化解课程改革重、难点问题的成果作为评选考核的重要内容。将课程改革实施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加入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考核范畴。

六、结束语

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是现代教育装备工作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是现代教育最突出的标志,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我们要使实验教学对人的成长发挥实际的作用。

教育装备有四个要求:适用、耐用、美观、生态。硬件的配备应围绕标准化来建设,这些方面都达到要求之后,将会大大推进教育装备工作。现代化的教育和人才培养,对我们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影响巨大而深远。少说空话,肯干实干,才能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于改革的心得体会篇3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明显的影响莫过于“衣食住行”的种种影响了,国家真是经历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发展过程。作为一名90后,回想童年的记忆里,没有随处可见的广告标语,没有随时可查的移动wi-fi,那时的记忆里,外婆房间里摆放着缝纫机,此刻想来已是稀罕玩意了。幼年懵懂时正是改革开放进行的如火如荼的阶段,用大人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你们赶上了好时代”

是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这一代,没有赶上“大跃进”“大饥荒”,吃得饱、穿得暖;没有赶上“___”,有学上、有书念,出门“滴滴”打车,饿了“美团”外卖,无聊了“淘宝”逛逛,生活到处充满完美!我们的国家在党的领导下,已经赫然成为一头正在苏醒中的雄狮,经济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现代化建设,随处可见的变化,每一个变化都在心里生根发芽――这是党改革开放40年来的辛苦努力。经历了40年的改革,突破重重难关,我们的国家在世界上有了一席之地,世界都在看着中国!

经过这次视频直播的学习,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为我的祖国骄傲,为我的党自豪,我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担当、牢记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意识,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融入到自我的工作中去,砥砺前行,贡献出自我的力量。

关于改革的心得体会篇4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今天认真看了一下,有几个体会:

第一、明确了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提出要“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于课程改革要进行全面深化。以往的课程改革有问题,我们不回避,而是用全面深化进一步坚持和发展。

第二、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核心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

第三、明确了五个统筹的工作任务。这是一种顶层设计。

1.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

2.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

3.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

4.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

5.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

第四、明确了十个重点措施。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2.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3.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

4.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5.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

6.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

7.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

8.实施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9.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10.加强课程实施管理。

结合实际工作我认为:立德树人,先树班风,学风:班风是一个班级特有的风貌,貌又称班级的风气。是班级中形成的在情绪言论、行为、道德面貌等方面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稳定的倾向。是一个班级建立在对自己、对别人和对集体的新生基础上得到集体舆论支持的集体成员的自觉行为。它通过班级成员的言行、风格、习惯、态度等表现出来。班风一经形成,便会成为一种约束力,反过来影响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班风对外是班级的形象,对内它是一种氛围,一种无形的力量。

抓好学风建设。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班风建设的成败。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文明守纪之风,让每位同学都成为班风、学风建设的主人。班风、学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所以抓好整体班风、学风建设,才有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关于改革的心得体会篇5

七月酷暑,挡不住我们的学习热情,刚刚放假,我们便利用假期参加了新课程改革专题培训学习,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受益匪浅,让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有了更深切的感受,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高中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变化;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语文教学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和文化素养,尤其是人文素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就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知识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互相交流。教师要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二、新课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

以往教学中,通常重结论,轻过程,一切由教师安排好。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缺少参与;教师往往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传授给学生,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而开放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使用的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活动性栏目,为我们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重点,难点上挖得过深,导致一部分学生负担过重,跟不上,这样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厌学,造成差生或优生弱科,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材施教。通过师生合作,很多问题在分组讨论中得以解决,使问题深化不留死角。既解放了老师,又能把大部分同学调动起来,使优生更优,差生不落后,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切感受到:更新教学理念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层次的要求: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关注最新研究新动态,引入新观点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适应新时代提供借鉴。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关于改革的心得体会多篇范文。

word该篇DOC格式关于改革的心得体会多篇范文,共有9659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关于改革的心得体会多篇下载
关于改革的心得体会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