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写温暖心得体会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写温暖心得体会篇1
2022年3月13日,北京冬残奥会落下了帷幕。观看冬残奥会闭幕式直播,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震撼和感动。
从开头的残疾表演者将留声机的唱针搭在唱片上,一股酸涩的感觉就充盈在我的心头,接着,变换的每一首背景音乐、入场的每一位引领员、唱片播出的每一个画面,都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中国的礼仪文化、中国的宏大胸怀。冬残奥会的圆满成功,离不开每一位运动员的拼搏奋斗,也离不开每一位工作人员和每一位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他们脸上流露出的真心的笑容,让我也倍感自豪。北京冬残奥会的圆满成功,向世界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帕森斯先生在致辞时提到,“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标志着冬季残奥会的新曙光,中国实现了惊艳、安全、出色,为未来的冬季残奥会设计了一个新的标准”,来自国际残奥委会主席的高度肯定,更让我的民族自豪感达到了顶峰。我庆幸于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冬残奥会的成功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我们始终在路上,始终坚定地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写温暖心得体会篇2
也许是越来越多的人抛弃了农村老家,进城生活,我们这个时代,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切地关注、谈论乡愁。
也许吵闹的城市缺少人情温暖,人需要一片寄情的山水,在闲暇的时光中,故乡隐约的召唤牵动灵魂,化作乡愁入梦。
乡愁是一种思念。但思念是针对性的情感,无论思念亲人、情人或者朋友,都是身在远方对另一个人的温暖回忆,思念得受不了,打通电话,思念也就随之而去。但乡愁不是。
在乡愁的弥漫中,你可以给亲人打一个电话,但却不能给村庄、河流打电话。即使你回去一趟,在家乡小驻几日,让乡愁暂时消失,但也许刚刚坐上返程的汽车,一种模糊的情感又会慢慢升起,
与思念相比,乡愁显得广阔而又模糊,抽象而又具体,就像月笼雾江,空阔苍苍,久伫江边,一任寒露湿衣,却无法满足对乡愁的释放。
人生总是伴随着愁。不顺心、办不了、过不去,愁;烦恼、失望、悲凉,愁。愁是凉了的情,揪住的心,愁是漆黑的夜,荒芜的路。不管愁何,只要被愁赶上,立马晴转阴雨。而,唯独乡愁,犹如霞光晚照,在淡淡的伤感中流淌着温暖的彩色。乡愁可能是人世间最美的愁了。
在外工作的城里人,总会与乡愁不期而遇,让思念伴随着一丝柔美的落寞;漂泊在外的游子,总会与乡愁相伴,想家的热泪,温润了心灵的开阔。我不禁疑惑,古代人背乡离井成为游子,可能是戍守边疆,也许回家时成为了马背上的枯骨;也可能是为了生存的逃离,再也没有回家的指望,乡愁就成了他们生命中绕不开的主题。在漫长的历史中,战乱、动荡、天灾往往就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形态,乡愁也就成了那个时代的普遍情感,也难怪在中国的文化史中,乡愁始终是庞大的文学命题,留下了数不清的乡愁文字。不管是“低头思故乡”的李白,或是“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张继,不管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王维,或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贺知章,都在站在异乡的大地上,远望苍茫,发出最为动人的乡愁呼唤。
人都是恋家的,老家是生命的老根。然而有史以来,迁徙却是人类发展的常态,背离老家,又安新家,趋利避害,开辟新的美丽家园,正是社会发展繁荣的强大动力。也许很多人会认为,人在异乡为异客,难免遭受冷漠的侵袭,失意的怀旧,如果在异乡顺水行舟,找到了家感觉,可能就没有乡愁了。然而,即使在大唐盛世,仍然乡愁如雨,天上月亮唯故乡独明;在今天奔小康的宽阔道路上,大多人并非是无奈的出走,悲情的离别,而是漫漫长路上的圆梦,但一旦远离家乡,乡愁也就来了,而很多人已经在城市住了几十年,成为道地的城里人,过着富裕的日子,但乡愁仍然挥之不去。更让人想不通的是,也就是这十来年,在生活的快速发展变化中,人们的小日子越来越红火美好,乡味却成了大众喜爱的味道,乡游成了有情的旅游,乡愁气氛越来越浓。乡愁正在成为一种大众的世纪情绪。
看来,只要离开家乡,就要与乡愁相伴,乡愁是离家出走必然产生的情感,家有多远,乡愁就有多浓。乡愁是永恒的。奇怪的是却没有“城愁”这个词。一个人在城里不管住了多少年,离开这个城市后,也可能产生怀念,但却仍然上升不到乡愁的高度。也许,城市与乡村就是两个不同地方,拥挤、冷漠、虚假的城市难以承载情感,安放灵魂,一栋火柴盒一样的楼房,或许就不值得怀念。
乡村是人类寻找并建造的第一个家园,而这个家园人一住就是五千多年,差不多养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与历史,直到现在,全世界的大部分人仍在乡村生活着。
五千年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乡村亘古不变;五千年的深情守望,足见这就是人类的梦想家园!
乡村不但为人提供了生存的家园,更为重要的是,为人提供了真实情感的安实依托,唯有在乡村生活,即使贫穷得揭不开锅,但情感仍在漫延,灵魂仍在飞翔,人格是完整的。
乡愁产生于距离,距离扩大了想象空间与神秘美感,但乡愁的实质却来自乡村与心灵的契合。
乡愁是对乡村整体生态的缅怀。从人到物,再到近水远山,云霞星空,那里有一个完整的自己;
乡愁是一个个无序闪动的温暖画面。那些音容笑貌,老树池塘,凡是能在不经意间闯入心的镜头,都是心灵成长的节点;
乡愁是生命成长的重要参照。那个日出山脊,月落树梢的地方恒久不变,让人感到自己在空间中的位置是那样安稳。回家时经过的老树、石头、坡头、灯光都在情感中重复为心理标记,让路在心灵中延伸;
乡愁是一种舒服的在家感觉。那里的围墙围出了一个个小家庭,却围不住邻居的往来,红白喜事就是全村的悲喜,村庄连着田地,田地连着山野,山野连着云天,那是能时刻感觉到的云水家园,也只有这样的家园才叫家园……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城市一直在膨胀,人们在欲望的膨胀中差不多骚动了二三十年,在兴奋、新鲜中翻飞,却全然忽视了乡村的存在。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到城市,梦想在欲望的一次次满足中又一次次跌落,当无奈地回首远望,才发现在民俗与传统的失落中,在年轻人、能人的流失中,在对土地田园的冷漠中,乡村成了一个空壳,家园差不多丢失了。才发现拥挤冷漠的城市大多是一个挣钱的地方,而不像家园,乡村虽然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但却更适合居住。
乡村是家园,却挣不到钱,城市能挣到钱,却不像家园。也许这就是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的困惑。
写温暖心得体会篇3
3月5日,北京冬残奥会迎来首个比赛日。斯洛伐克选手亨列塔·法尔卡索娃第一个出场,从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岩石赛道飞驰而过,犹如一道闪电。她与领滑员马丁·莫蒂卡配合默契,两人之间始终保持着合适的距离。与其他领滑员不同,莫蒂卡在领滑过程中甚至没有减速。最终,法尔卡索娃以1分19秒50的成绩夺得女子滑降(视障)比赛冠军,这是本届冬残奥会产生的首枚金牌,也是法尔卡索娃赢得的第10枚冬残奥会金牌。
“我很满意,也非常开心,今天自己的表现近乎完美,场地和天气因素也都有助于我发挥。”法尔卡索娃说。法尔卡索娃出生于1986年,17岁时,法尔卡索娃所在的高中举办了一个滑雪训练营,从那时起,她就迷上了这项运动。“因为我的家乡不在山区,所以我在那之前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滑雪运动员。在我第一次走到雪道上的时候,我就对这项运动着了迷。”她说。
2009年,法尔卡索娃在韩国平昌举行的残疾人高山滑雪世锦赛上夺得女子视障滑降和超级大回转两个项目的金牌,开启了她在世界大赛上的奖牌收割模式。2010年温哥华冬残奥会上,她更是取得三金一银,开始了在这个项目中的传奇之路。
翻看法尔卡索娃的履历,除了视障之外,伤病一栏还写了长长的好几段话:2013在西班牙参加世锦赛时,她摔断了自己的手腕和三根肋骨;2017年,她曾受到背部伤势的困扰;2019—2020赛季,她在世锦赛滑降项目中摔伤了自己的右膝;此外,她还曾遭遇面部多处骨折……
“是的,最近几年我经历了三次手术,现在手术的伤口还很疼,能回到赛场,非常艰难,但是我要感谢我的新领滑员以及团队,他们给我鼓励,让我能继续我的滑雪生涯,享受这项比赛。”法尔卡索娃说。
在滑降项目夺金后,法尔卡索娃还将继续参加女子视障超级大回转、大回转、回转和全能四项比赛。在平昌冬残奥会上,她一共赢得四金一银。
“永远不要怜悯自己!”这是法尔卡索娃的座右铭,她以美国高山滑雪选手希弗林为偶像,但她在北京这条奥运赛道上所取得的成就,已令她的偶像望尘莫及。
写温暖心得体会篇4
刚刚结束的北京冬残奥会残奥冬季两项女子短距离(视障)比赛中,中国运动员王跃和杨倩茹分获第四名和第五名。“我看不清世界,但我想让世界看到我。”赛场上,中国运动员道出心声。
北京冬残奥会女子短距离(视障)比赛共有9名运动员参赛,其中有两位是中国运动员。根据比赛规则,视力残疾的运动员是在引导员的引领下完成比赛,运动员使用电子气步枪,通过感受激光射线的准确度,以声音频率作为反馈信号,指示运动员调整射击角度,完成最佳射击。
根据出发名单,中国运动员杨倩茹在引导员于洪顺的引导下第2个出发,王跃在引导员李亚林的引导下第5个出发。在和引导员的密切配合下,两位运动员顺利完成了比赛,王跃获得第四,杨倩茹获得第五。
“今天的表现比赛前预期要好,我发挥出了自己的实力。”赛后采访中,杨倩茹对比赛结果非常满意。
2001年出生的杨倩茹是来自北京的运动员。刚进入北京残奥越野滑雪队时,身高一米七的她体重只有90斤,连完成训练都非常困难。为了变得强壮,她每晚睡前吃5个鸡蛋,为了追赶队友,她早晚各加练一堂课。终于,她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强壮,和他人的差距也越来越小,并在亚洲杯上夺得两枚银牌。
杨倩茹说,她要感谢所有支持她的人,尤其是引导员和教练。“他们当中缺了任何一个,都不会成就今天的我。”杨倩茹说,比赛过程中,引导员于洪顺一直在为她喊加油,给了她克服困难的勇气。
“我从来没选择放弃,我会比从前更努力,更坚定。”本届冬残奥会,杨倩茹还将参加残奥冬季两项中长距离项目的比赛。
22岁的王跃来自河北秦皇岛,接触冰雪运动时刚满17岁。作为一名残疾人运动员,在训练的道路上,王跃遇到的困难常人难以想象。但无论多困难,她都从未想过放弃。
“我看不清世界,但我想让世界看到我。”王跃说。
写温暖心得体会篇5
家,是什么地方?
家是那个让心灵回归的地方。
夜深人静,世界都在沉睡。家是那盏等待着你的灯。当你轻轻推开大门,窗口透出的灯光会在瞬间抚摸你、温暖你。家是那个有风有雨有伤痛时,世上唯一你能依靠、你想依靠的港湾。是你心无所属时,是你人生彷徨时能让你真实的大恸大哭的地方。
当你的心累了,把心放回家吧。你可以让灵魂休息。当你的脚步累了,把脚步迈向回家的方向吧,明天会是一个容光焕发的你。
半夜班时,黑漆漆的路上没有一丝光亮。难免有一丝恐惧在心头。当看到我家房子时心中便有了一丝安全感,推开院门,我知道屋里有为我守候的心,有我想依靠的臂膀。于是,温暖和感动瞬间由心生---好感动生活啊!
生活,若求的太真,便没有了感动。若看的太细,便失去了快乐。我常感动于生活,我感动于丈夫的好脾性,我感动于儿子的识大体,我感动于女儿的聪明乖巧。我感动我有个平凡朴实却实实在在温暖的家。我感动于亲情的围绕,我感动于故交的关爱。
虽然,时常为一些琐碎事不开心。但过后一想,这就是生活,总会有些波折的。这样想了,烦恼便少了一些,快乐便多了一些。
此刻,就让我的祝福伴你入眠吧。让温暖的手去抚摸你的梦吧。
写温暖心得体会篇6
昨晚8点,2022北京冬季残疾人奥运会正式开幕。继2月4日冬奥会开幕式之后,组委会再次用精彩热烈的演艺方式,向世界呈现出了另一种缤纷动人的中国风貌。
开幕式上,无论是舞美空间、视觉空间还是表演空间都强调了残奥会“团结、友谊、平等”的寓意和主题概念,也展现出了残疾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
据悉,开幕式表演者中有30%都是残疾人,他们和健全表演者们的完美配合,给世界带来了一场五彩斑斓的动人演绎,用他们自强不息、突破自我的动人姿态诠释了“生命的绽放”。
写温暖心得体会篇7
“嘿,等一下!”我焦急的往车站跑,拼命的招手示意让车停下。“当——”后面有一个响声。咦?我掉东西了吗,不管了,来不及了,这辆车要赶不上的话,上课一定迟到。我头也不回的继续往前跑。
车终究是停下来了,我上车后倚在前面的扶手栏上,用手擦擦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接着又随手寻找口袋里一元硬币的踪迹。我把口袋掏了个遍,底儿都快翻烂了,我赶紧去翻寻另一个口袋,可以没触到硬币的“芳踪”。这下可着急了,连背包里也空空如也,手机没带,也没有整钱,我尴尬极了,向周围的乘客投像求助的目光,希望哪位好心的乘客能借我一块钱。可周围的人要么不理我,要么摇摇头示意我没有零钱,我的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
惨了,该不会是刚才赶车的时候掉了吧,我恍悟到。
“咚——”,看见一只手伸向投币机,向里面投了一枚硬币,我顺着手臂寻找那一元钱的主人——是一个四十多岁的阿姨,她嘴角轻轻挑动在向我微笑,她的笑,像绽开的向日葵,缓解了我的心悸。我仿佛闻到了那散发着善意的芳香,缕缕香气环绕在心间。
“谢谢阿姨!”我诚挚地向她道谢,“咚”这声清脆悦耳的响声,打破了人与人之间那到陌生的墙。
感动很小,也很简单,就在善举的那一瞬间,像一涓细流带来温暖,感动。朋友,拨动你心里那根善良的弦吧,歌唱感动!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写温暖心得体会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