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肖申克的救赎心得体会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肖申克的救赎心得体会篇1
“生命可以归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急着去死。”
此前看一本北欧神话的小传,我还怀着有些厌世嫉俗的立异心思,十分赞同了其中一句话。
“希望才是最可怕的情感。”
它会从茫茫黑暗中救你出来,或是毁了你。
其实并非一概反驳,只是要以不同的立场来斟酌。对于感性的人,也许的确如此。怀着希望可以很轻易的让人振作,但若是被打倒,也得承受千斤重的反作用力。即使如此,这也从来不是自暴自弃的借口。感性是调和生活与灵感的良剂,创作者用它来体会痛苦绝望,再同灿烂的明媚一起,塞在自己的作品里,相互碰撞,以放异彩。
希望是最可怕的情感,从来都是。懦弱的人被它折磨得一塌糊涂,强大的人在那惨淡之中涅槃重生。可怕二字无非是令人恐惧。令无能者因担忧而恐惧,也令蠢蠢欲动的恶性与鱼龙混杂的大千世界,被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不懈逼迫消散。
这部片子透过深深浅浅的无奈与感动之后,反复提起的,就是“希望”二字。两个轻声吐出的音节,从andy靠在布满青苔的高墙背后略显疲惫的嗓音里释出,从高大的橡木底下石块垒砌的缝隙之中,red四十年来耗尽青春的琢磨以后缓缓道出,我也跟着在光影面前轻声吐舌,“hope”。
观影一半,我几欲悲愤交加。主角被冤枉的无奈和被利用的无力反抗,都让我哑然。在高墙之内锁链仅仅缠绕起来的数千份灵魂,像表面堂堂社会中行走着的行尸走肉一般,都犯下罪孽,也都在枯燥的重复之中,看起来毫无希望可言的漫漫人生之中终于放下信念。
这时候你便做出了人生的选择。
“生命可以归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急着去死。”
的确很简单,也让许多人为之眦目疯狂。任何人生来都有面向光明和希望的本能,但在苦痛之中,大部分人转而选择了后者,他们开始着急着去死。
就像brooks,像不适于阔别多年社会观的许许多多个red,也像那个心口不一老典狱长,他们开始不屑于英勇善良,开始企盼着什么洪流将自己拉入漩涡,与恶魔为伍,也不用担心良心上会令人难耐的谴责。显而易见,在放弃希望那一刻,在疲于忙碌求生的那一刻,他们开始等待着死亡。等待着岁月把青春的锐气尽数带走,等待着皱纹爬上眼角和脸颊,等待着死亡像捏着一把沉甸甸的左轮手枪,从下颚扣动扳机,直至头顶。
生存从来很难,怀抱希望也很难。在困境中,随遇而安看起来是如此诱人的选择,也的确会让人过得更加舒适自在。可生命并不是为了简单而存在的,更加高尚的,被称作意义的那部分,也不是。你得去付出许多,时间、汗水、眼泪、血液、骨肉,乃至生命。也许这让人感到负担,感到艰难,感到度日如年,感到煎熬折磨,但相信我,很值得。
现在是时候以热酒而酹恣意,重整行囊从那乱七八糟的思绪当中,理顺一些好像样的信念出来了。
影片的名字叫做《肖申克的救赎》。救赎从来并非是那一条挖了二十年直通恶臭下水道的狭窄通道,并非投机好友的三言两语,并非在千篇一律制度明确生活中的逐渐适应,并非监狱四周悠扬中,过于耀眼的阳光。
是希望。芝华塔尼欧的沙畔,猎耳的咸涩海风。
肖申克的救赎心得体会篇2
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题记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看完《肖申克的救赎》后,心中就有了答案:努力活着,去创造价值。
一个杀妻银行家被关入肖申克监狱。开始沉默关押,也不断遭受着狱友们的欺负。后来他遇到一位朋友,开始活跃起来,他不断丰富自己的监狱生活。刻象棋、连续几年向上级申报要建图书馆、教狱友们知识、为他们组织考试……监狱长用他赚钱。他趁机逃了出去,将证据交于上级,开启自己的新生活。
?肖申克的救赎》,即在肖申克监狱里的救赎。这与银行家息息相关:银行家救赎了监狱内的人,努力让他们生活的更好;监狱也救赎了他,他寻到了生命的真谛,努力去追求美好的生活。
影片中提到过,大多数人都是被冤枉的,银行家也不例外。他们都被关押了数十年,谁能不厌倦?相比于他人的消极,银行家对自由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强烈的。当你身处困境时,乐观决定了你的去向。消极只会令你更加颓废,哪怕有一丝乐观,也应振作起来。像银行家那样,抱有对生活的希望,敢追敢闯。既然不能改变世界,那就改变自己的生活。活在当下,活在眼前。
生活中的我也略有些多愁善感。不知怎的,总会陷入思考,问题在脑中不断的过滤,仅是重复,却毫不细究,每每都会放下。心中有了计划,想去实施,可每当去准备,却放慢了速度,一直到放弃。心中也多有伤感和感叹,但每当到下一个计划,还是总无力去执行。
通过这部电影,改进自己吧!积极地去生活,努力去行动,不断完善,向着自己心中所期待的生活,去奋斗,去拼搏,出发!
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而我选择热腾腾的活着,活得开心,活得热烈,去未来遇见最美的自己!
肖申克的救赎心得体会篇3
年轻的银行家安迪被冤枉杀了他的妻子及其情人,被判无期徒刑,从此他开始了在肖恩克监狱漫长的服役。影片就此开始。在肖申克监狱服刑的犯人,大多被判的是无期徒刑。长达几十年的监狱生活,早已磨灭了囚犯们心中对于自由的渴望。他们习惯了每次上厕所前向监守打报告,习惯了每天繁重的劳动,习惯了失去自由与希望。
影片中有一位管理图书的人——老布,他在监狱里一直待到垂暮之年。最后当他终于获得了假释的机会,他却自杀了。针对这件事,安迪的朋友瑞德对肖有一段经典的解释:这些高墙还真是有点意思。一开始你恨它,然后你对它就习惯了。等相当的时间过去后,你还会依赖它。这个就叫做体制化。
体制化,说白了,就是你对周身环境的习惯性。它是一座监狱,囚禁的是你的心。我们很多人都没有犯过法,没有蹲过监狱,而我们真的就是自由的吗?
当初,我们为了高考,恨不得头悬梁、锥刺股。如果在你还小的时候,有人告诉你,将来有一天你会过上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二点才睡,总有做不完的试卷和背不完的重点的生活,你会不会觉得那根本无法忍受?而当这种日子真正降临的时候,你抓狂过、沮丧过、最后你习惯了它,甚至在升入大学后开始怀念它。高考其实就是我们的肖申克监狱。我们放弃了唱歌跳舞,放弃了小说游戏,放弃了我们的自由。我们背着王朝兴衰、算着立体几何,我至今也不知道它们到底有什么意义,但是我们都知道它们是我们的救赎。犯罪的不是我们,是中国死气沉沉的教育制度,但是坐牢的却是我们。
后来我们上了大学,离开了监狱,重获自由。再也没有高墙限制你的自由,再也没有了老师的耳提面命和试题的百般折磨。恭喜你,你出狱了,可是你为什么不开心呢?你一直以为那个为了一道数学题苦思冥想熬夜的是你,那个坐在一堆参考书中分析英语语法的是你,那个课间挤在一堆学生中问问题的是你,但是当那些日子成为过去,当那样的你只存在于记忆中的时候,你迷失了你自己。曾把自己定位于囚徒的你,刑满释放后,你又是谁呢?从一开始,你就是一个囚徒,或者说你不仅仅是一个囚徒,只是长久的习惯让你忘了。
之后,我们毕业了,开始忙于工作恋爱,忙于买车买房。你终于有钱买了单反,但是却没有为了旅行辞掉工作的勇气;你终于可以不用再攒钱给爸爸妈妈买礼物,但是回家的次数却越来越少;你终于可以买得起那些奢侈品牌,但是却在也没有了当初蹑手蹑脚进店时的那份惊奇与欣喜。你习惯了每天早起去上班,习惯了高跟鞋与西装,习惯了还房贷和逛商场,习惯了对着电脑屏幕打哈欠,习惯了忘记曾有过的梦想。你再一次把自己丢进了另一个肖申克,让习惯垒砌成高高的围墙。你日复一日地重复着那些你“应该”做的事,却从来没有问过你的心,它想做什么。
肖申克的救赎心得体会篇4
?肖申克的救赎》值得看两遍,甚至更多遍。大部分电影如同时装,赶一个时髦,过上一把瘾,就永远过去了。但是确实有些电影是可以沉下来的,它将在这个世界永存,比如《肖申克的救赎》。有些电影,给我们感官上的快感,让我们暂时降低智商,如孩童般地快乐;有些电影,给我们人世间没有的奇景,满足我们白日间想入非非的幻想;而《肖申克的救赎》不同,它是一部感动我们心灵的电影。
最初听到《肖申克的救赎》这个片名,以为肖申克是个人名。实际肖申克不是这部片子中两个男主人公的任何一个,它是一个地名,即“鲨堡监狱”。
这个监狱,是座人间炼狱,不仅是因为它那里狱卒残暴、狱霸横行,而且是因为它对人的精神的磨蚀。在那种漫漫无期的禁锢中消磨生命,似乎只有全部放弃希望变
成行尸走肉才能生存下来。但是在监中服无期徒刑的安迪不同意这样,他像是用一件无形的护身罩护住自己,心中永远有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什么感动了我们?是安迪历经20年的牢狱之灾、20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之夜从500码长的污粪
管道中爬出,奔向自由?是安迪的朋友阿瑞在被关押40年后在假释审查官面前那番看似无谓,却令人动容的话?(“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我回过头去看看往昔,那个愚蠢的男孩儿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见了,只剩下这个厌物,垂垂老矣。”)
——是这些,却又不仅是这些。电影是在一点一滴的叙述中渐渐渗入我们的心灵的。如果要全讲述出来,就要把电影整个重讲一遍。是的,一点一滴地叙述,那撞击我们心灵的东西在你不设防间直触你的内心深处。即使在唯一能证明安迪是无辜的证人被监狱长枪杀了以后,安迪仍不肯放弃希望。阿瑞看到他在神思恍惚间讲述自己心中最美好的记忆与梦想,以为他快要精神崩溃了,“人的忍耐总是有限的……”他这样解释安迪。其实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也会如此原谅安迪:曾有多少人被残酷的环境毁掉啊!
但是——这真是好莱坞式的——电影竟然不给我们这个充满必然的悲剧结局。安迪没有被命运毁掉,他获得了一个完满的结局。他重获自由,惩罚了监狱长等恶人,还与老友阿瑞在海边重逢。知道这情景是梦,好莱坞制造的梦,但我们仍然感激这梦,因为它实在是太美好了。回想一下这部影片,虽然讲了那么多残酷的事,但留在我们脑海中的竟然都是美好的记忆。比如安迪冒死向看守队长进言,为狱友们赢得了一箱啤酒,大家在阳光下畅饮的情景;比如安迪不顾一切进入监狱长办公室为大家播放《费加罗的婚礼》的场面:你从来没有觉得自由的阳光是如此灿烂,莫扎特的音乐是如此美妙。那些平日里最粗劣最愚昧的人在这一瞬间都变得高尚美丽,容光焕发……这时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人类在经历了那样多的苦难与沉沦之后,还能生存,因为美好永在,希望永在!
肖申克的救赎心得体会篇5
“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这是瑞德在老布获得假释却故意犯罪后说的话,一段被高墙禁锢几十年的囚徒的客观发言。有感慨、有厌倦、有无奈,但更多的是一种淡然,对牢狱生活趋于平定的不可思议的木讷。
正如瑞德的预料,老布在痛苦挣扎后选择了离开,离开这个不属于他的世界。在监狱里置身50年的老布已经把自己深深融进了肖申克,却被冷酷的狱官放了出来,如此高龄的人像新生儿来到外面的世界,处境是极其艰难的。他已经没有精力没有能力再将灵魂从肖申克监狱抽出,融入这个新世界了,所以他选择自杀。囚徒们早已习惯了没有自由没有希望的监狱生活以及那里的一切,不再奢望有所改变,甚至害怕改变,害怕被抛入那个曾经无比向往的外界。
当然,也有例外,安迪·杜弗兰。“有一种鸟是永远关不住的,因为他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用那“620__年也挖不出隧道”的石斧日日不懈掘出逃生隧道,雷电声中用石块砸破下水管道,边呕吐边匍匐爬过500码长的恶臭下水道……这只心怀希望并为之不懈地努力的鸟,最终实现了翱翔于广阔蓝天的梦想。他是那样一个睿智和坚毅的人,是自由与希望的化身。
而老布和瑞德等人,早就被暗黑的监狱生活所体制化,认为希望是痛苦的深渊。“希望是很危险的,它会让你发疯,在这种地方,千万不要有这种念头。”假若没有安迪,恐怕瑞德也会步老布的后尘。
现实社会,人们也都生活在无形的高墙之中。最初的坚如岩石、艳如玫瑰的年轻人,带着独有的个性和理想,走进社会集中营。经过几年的洗礼,被模式化、体制化。无法适应者,开始上网搜索相关的处事哲学、职场规则等经典语录恶补,以实现在江湖中行走自如。其实,融入的同时也就失去了自由和自我,成了大多数人的复制品,身处高墙而不自知。与监狱生活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抗拒——习惯——依赖。
越长大,就越向世俗靠近,社会的万有引力,将我们一点点自由落体。从儿时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到少年的大大书包小小烦恼,再由青年的闯一闯到中年的趋于保守,最后老年时已不再敢有奢求,一心一意地把余下的日子平平淡淡地过完,每一天都是无比平常的油盐酱醋。年少的志气一点点被生活的枯燥消磨殆尽,那颗渴望自由充满希望的赤子之心渐渐被潜藏于阴暗角落。
我们是不是该慨叹一句:“老了!确实老了!”
“人生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仔细想想,为什么我们不能真正活一次,而不是麻木绝望地走向死亡。怎么过都是一生,怎么偷懒也总忙碌着,到不如把封锁的热情释放出来,我们还都年轻,何必表现的如此适应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横冲直撞的马里奥,未必不会吃到代表胜利的超级蘑菇。
瑞德最后在安迪的鼓励下重新面对世界,摆脱了对监狱体制的依赖,在一望无际的蔚蓝大海面前与安迪深情相拥。芸芸众生中的你啊,看到那样明亮的蓝色,是不是再次点燃了希望之灯,展翅欲翱翔于自由天空?
肖申克的救赎心得体会篇6
曾经看过电影版的《肖申克的救赎》,第二次再看文字版的《肖申克的救赎》,感受依旧!“20年”、“自由”对只有几十年生命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始终认为,能够触及我内心最深处的东西,才会感动我!毫无疑问,《肖申克的救赎》感动了我。
像我身边的同学看过这部小说的一样,一开始认为安迪肯定监狱悲苦的渡过一生?可是看到最后,结局虽不是法律范围以内的,却是我们所有观众心中所想的那种结果。我们会跨越法律的界限,为这个真正善良的,真正懂爱的人感到高兴!这部小说中,有三个方面是是我感受特别深的!
其一是狱友情。虽然每个关在狱中的人并不都是犯罪的人,比如安迪,尽管他们曾经违反法规,触犯法律,被判入狱,但是他们并不是毫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在这里,他们也有自己的朋友,他们也有真挚的友谊!安迪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犯人朋友们赢得了冰啤酒、图书馆以及与尊严、自由更为想靠的生活。他和另一个犯人瑞德的感情也是让我们感动的,在他成功逃出后以及瑞德在入狱四十年之后他们这对在狱中的好友再次拥抱在一起,在狱中的生活了几十年的他们早已经习惯了彼此。相反,那些在生活、身份顶端的典狱长们,他们只有自私、狭隘,只是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利把自己的一切罪行掩盖了而已。
其二是安迪追逐自由、永不放弃的精神。从一个高高在上的银行家,忽然被判入狱,而且是无期徒刑,而且是被冤枉的,这看似谁也无法承受的打击他却在坚持二十年之后狠狠的给了那些真正触犯法律的人,那些伪君子以惩罚。他利用一把在瑞德看来要凿600年才可能凿出出路的小铁锤,他却只用了20年,便开辟了自己通往自己的道路。他是一个智慧与勇气并有的人!有些人如果习惯一种生活模式,便不会去做改变。安迪在狱中生活了二十年,习惯了每天的的作息,每天的该做的事。或许我们会认为他会屈服,老老实实的在监狱中渡过他的余下生活,可是这二十年来,他每天坚持开凿墙壁,他要出去的的恒心,决心可见不一般。二十年的牢狱生活,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这种狱中生活并没有消磨掉他的意志。安迪获得了自由,获得了成功,这是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争取来的自由,当他呼吸到自由那口新鲜的空气时,我们都为他感到高兴。
第三点就是感叹每种体制社会的不公平。一个清清白白,没犯过罪的人却要被冤枉入狱,我想这是任何人都接受不了的。可是谁能帮你证明,你是无辜的?法律不是十全十美的,它始终有自己的缺陷。可是有些人却是这种体制下的牺牲品。呐喊、冤屈能有什么用?谁能真正替你伸张正义?自私的典狱长,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竟设计杀了知道知情人,人性啊,在欲望、金钱、权利面前一露无疑。二十年不长,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足以让一个本来对社会可能有无限贡献的人成了阶下囚。人性的可怕,社会的不公平,只是多让一个人对这个社会更加绝望。
?肖申克的救赎》让我再次了解到,社会不可能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必须要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的生活。
肖申克的救赎心得体会篇7
虽然很早就有人向我推荐过这部电影,说值得一看,但我就是没有找到它或者说没有十分认真地找过它来看,一直到昨晚才看了cctv-6的的播放。
据说这部与阿甘正传出于同年的电影被阿甘正传大大地抢了风头,肖申克的救赎成本是330万的美金,可是最后只收回了360万,几乎是平本之作,而且与当年的奥斯卡无缘,但是在那之后至今,一直都是网民下载的热门剧。
影片没有太多关于当时社会现实的描述,关于社会背景的交待只是一语带过;没有男女的感情戏;没有动人的音乐;没有唯美的嘲;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这大概是肖申克的救赎输给阿甘正传的原因,但是,这并不能否定它的可看性,肖申克的救赎在情节的衔接连贯上做得很好,丝丝入扣,它是那种一气呵成的电影,可以让你从开始的第一分钟就知道它在说什么,而且到影片收尾也一直没有丝毫迷糊感的电影。
地点是美国新英格兰州的肖申克监狱,主要人物是两个囚犯:被误认为是杀害了妻子的银行家安迪和已监禁多年的黑人瑞德。安迪被判终生监禁坐了冤狱,但是在狱中他从没放弃过追求自由的希望,也没放弃对知识的热爱和对权利的维护和争取,并影响了很多狱友,几乎改变了整个监狱。
瑞德是个有能力的犯人,由于他和某些狱警的关系不一般,所以他能托人弄到许多监狱里没有的东西,香烟,牙刷,女明星的海报,还有最后安迪得之赖以逃出监狱的一把小锤子……
在狱中,安迪和瑞德结下了深深的友谊,因为彼此都聪明机智,能很好地沟通思想。安迪更是非同俗流,他有着过人的智慧和能力,甚至有着哲人般睿智的心性,对生活坚持抱乐观和热爱的态度。他给狱警和典狱长做财务指导和免费财务服务;他坚持给州议会写信,争取增加监狱的图书馆经费;他争取到破和音乐用于改善同伴的生活;他喜欢读圣经……
安迪一开始就表现得与监狱里的其它人不同,鹤立鸡群,因为他根本无罪,因为他属于高智商,本身就是上流社会的精英,只不过落难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厄运就这样掉在你的头上,只是我想不到这场暴风雨持续了那么久,如果我做错过什么事情,我所受的苦难也可以赎回了。”
监狱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以致于他们出狱后再也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反而又想重回监狱,布鲁克斯就是一个典型的悲剧,重获自由并没有给他带来丝毫喜悦,反而最后自杀身亡。这是对当时美国刑律的莫大讽刺,本来刑律的目的是改造犯人,让有罪的人重获新生,重归社会,最后这些犯人的一生却彻底被监狱所毁,因为监狱早已毁灭他们对生活的所有希望。
安迪一直没有放弃希望,他对瑞德说过:“希望是个美好的东西。”而在瑞德看来,希望在监狱里是无用的,甚至是危险的东西。但最后,安迪的希望却实实在在地给他带来新生,实现了在旁人看来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他用那把瑞德形容为“如果想用它来挖地洞逃出监狱,至少得用上600年。”的小锤子挖出了逃跑的洞口,只用了19年的时间。瑞德最后也被释放了,他几乎也想走布鲁克斯的老路,几乎也被监狱生活毁掉。但最后,对安迪的许诺使他来到安迪所说的那个地方,按照安迪的叮嘱,发现了安迪的行踪,他追随安迪来到了芝华士内欧——墨西哥的一个海岛,安迪说那是一个可以忘却记忆的地方……友谊又可以继续,无论经过多少苦难,他们终于得到了回报,有了希望,至少生命还在继续,再加上自由和智慧,迎接他们的,仍是广阔而宁静的天地……
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的教育,都透过安迪的话语和作为从这部电影中自然流露,它淡淡地向人们散布着哲学理念,教人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不失为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心得体会篇8
昨天在潜能开发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肖申克的救赎》。当我看到《肖申克的救赎》后,就被它深深吸引了。影片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镜头都是值得慢慢回味的。尽管影片的大部分场景只是在灰色基调的监狱里,可是你却丝毫感觉不到压抑,看《肖申克的救赎》就像听一位老朋友的娓娓诉说。或许是因为当前我的情绪多少有些低沉的缘故吧,我觉得《肖申克的救赎》就是一剂困境中的强心针。课后我在网上查了资料,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着名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从斯蒂芬.金的《春天的四个故事》中看似无意地提取出了这个银行家的故事。随后,一部伟大的电影诞生了。这部电影的名字叫《肖申克的救赎》,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里关于救赎的故事。
由于典狱长利用安迪的知识和才能为他洗钱,那个杀死他妻子的真正凶手的出现也未曾给安迪带来一丝光明,那个可怜的孩子在典狱长与他在狱墙外的一次谈话后而永远的消失(越狱假象),所以安迪注定是一辈子不能离开肖申克的。
在我们看来安迪应该彻底绝望了,然而命运青睐有准备的人,一把藏在圣经里的岩石锤,一张挂在墙上足可以封住洞口的美女海报,再加上20年的时光(凿洞用了19年),终于给了安迪自由。相信上帝,更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自由,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安迪不仅救了自己,救了好友瑞德,也拯救了黑暗的美国司法。
以下是我对《肖申克的救赎》的几点体会:
环境改变人!
影片中有一句台词“体制化”。该片中被体制化的象征人物是监狱图书管理员老布,他被关押了50年,这几乎耗尽了他一生的光阴。然而,当他获知自己即将刑满释放时,精神近乎崩溃,他竟要制造一起“杀人”事件,因为他已经离不开这座监狱,他要继续留在肖申克。
监狱使他们完全有时间被环境所征服,老布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一旦脱离了原有的环境,一切失去了意义。他从内心深处依恋着那间剥夺了他的自由的监狱,所以在出狱后,完全迷茫了,他终于选择了自杀来寻求自己永远的宁静。
勿以貌取人。
安迪外表柔弱,以至于入狱第一夜劳瑞为他输掉了两包烟。当监狱上空飘着《费加罗的婚礼》的时候,所有犯人都惊呆了。最难忘是当狱友们在楼顶上喝着安迪用勇气和智慧换来的啤酒时,安迪倚着矮墙那一次难得的微笑,就如同刺破黑暗的一缕强光。人的实力并不是表现在外貌上。
不放弃,相信上帝更要相信自己
“希望是人最美好的东西,只要自己不放弃,希望就会永远相伴随。”
当我再一次回顾这部影片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到,这个安迪,何尝不是另一个现代版的耶稣?他的受难,始终昭示着耶和华的那句预言“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蒙救赎。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败亡;离弃耶和华的必致消亡”,而德拉邦特似乎也的确要把他塑造成一个耶稣式的人物,从他逃出肖申克之后的仰天长啸到监狱长自杀之前墙壁上的那一行字“主的审判很快降临”好象都在诠释着这一点。但是,我们同样可以在他身上看到一种自由人对于命运的反抗精神,这是一个在心灵上得到解放的人,任何实质的牢笼都束缚不了他,作为一个现实存在的人,他的肉体虽受磨难,却并未消亡,而是用实际的行动来抗争,而老布,放飞了杰克,却囚禁了自己,这就和安迪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告诉人们:不管在任何地方,只要在心里还有最后的一点希望,那就还活着,否则,安于麻木的现实,也就同死亡没有什么区别了。
最终我对这部影片的感悟就是,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成功。引用《士兵突击》上的一句话就是“不抛弃,不放弃”。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肖申克的救赎心得体会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