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关于中秋心得体会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关于中秋心得体会篇1
儿时,中秋节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当中秋之时,全家一起在院子里赏月,那时住的都是平房,旁边有个小菜地,菜地边上种了很多桂花树,空气中弥漫着桂花和青草的气味。记得母亲谈的最多的就是那个古老的故事,月亮上有棵桂花树……
然后工科出生的父亲就来纠正母亲的观点,教育我到月亮上什么都没有。所以儿时的记忆永远是最美好的,每次中秋心中总有一份快乐和希望,希望明年的中秋早早到来!
长大以后,感觉过节的气氛越来越少,还曾记得自己第一个不在家过的中秋节,就是刚读高中之时,那时候家离学校相当远,中秋又不在周末,所以当老师说了句回家团圆去吧,我只好独自和住校的朋友一起去了食堂,其实那个时候的心情还是蛮难过的。然后对中秋的记忆也越来越模糊,完全可以忽视了,唯一的记忆就是大三那年我逃了两天课提前回家过中秋的那个场景。只是感觉月饼越来越好吃,包装越来越精美,过节的传统却在一天天淡化。
在国外每当中秋来临的时候!“亲情”二字对于异乡的游子来说,在这中秋之夜,理解得就更为深刻了,思念家乡,思念父母的那种感情真的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同时也让我体验到了祖国的温暖,孔子学院和驻宋卡总领馆总是把我们聚在一起联欢一起吃饭!每年致辞中,孔院马院长总要发表下一些感叹,大致意思是国家对你们真好,这些月饼都是空运过来的,一定要学成回国!饭毕,就开始品尝从北京运来的月饼(还是蛮高档的),可以拼命吃管够(其实每个人最多1块),吃不完还能拿回去分给泰国朋友!有时候孔院也会邀请华人华侨,他们总是带很多榴莲,红毛丹,山竹等水果这些都是多得吃不完的……现在回忆起来还是特别的温馨和感动!
如今的我已经回国,只是还在工作的道路上比较迷茫,去年中秋是回国后第一次和家人一起过的,母亲特别高兴做了一桌子好菜,过节的气氛仿佛又重新找回来了一样!
关于中秋心得体会篇2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又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据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至唐朝初年,中秋节已成为固定节日。《唐书·太宗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到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每当中秋时节,金桂飘香,花好月圆,人们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寄托情怀,更多地赋予了情感色彩,给人以甜美至纯的心灵感受。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中秋节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作为民族文化展现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它象征着亲人团圆、社会和谐、感恩自然和家国情怀,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是中华民族渴望统一、团结的历史见证,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认同、沟通、凝聚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亲人团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银色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中秋节以圆月为标志,寄寓着中华儿女团圆的梦想,积淀着中华儿女团圆的心理诉求。花好月圆之夜,就是亲人团圆之时。从天上的月亮联想到人间团圆,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尽管各地区、各民族过节的习俗异趣纷呈,然而家庭团圆、亲友相聚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主旨,它凝聚着中华儿女的心愿,熔铸着中华儿女的魂魄。
花好月圆人团圆,“圆”对中国人有特殊的含义。从器物层面上讲,人们崇尚圆的东西:敬拜的月亮是圆的,吃的月饼是圆的,祭祀的水果是圆的。从心里愿望上看,家人团聚叫“团圆家”,喝的酒叫“团圆酒”,吃的饭叫“团圆饭”,过的节叫“团圆节”。天上月圆时,合家团圆分食月饼,这是一种温馨的仪式。家制月饼、分享月饼、馈赠月饼的过程,就是表达爱、传递爱、感受爱的过程。亲人团圆,家庭和睦,安享天伦,那种心理意义上的圆满、圆合、圆润、圆和之意,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灵魂中,展现在行动里,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
2、社会和谐
“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之一。每逢中秋佳节,人们期待阖家团圆、邻里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彰显其乐融融。团圆的本意就包括和谐的成份在内,将团圆予以延伸,就有了家庭的和谐,朋友的和谐,亲戚的和谐,亲属的和谐,社区的和谐,村镇的和谐,民族的和谐,国家的和谐,世界的和谐。
传统节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们的先辈非常善于利用中秋这样的传统节日消除误解,去除隔阂,密切关系,促进和谐。例如,通过团拜、探亲等仪式活动密切与周围人的关系;通过节日巡游、节日竞赛的开展,释放内心的情感、期望,增进不同地区成员之间的情感依赖和精神交流,从而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秩序更加安定。人们希望我们的国家“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有序”,国与国之间“和而不同”,干事创业“和衷共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做生意“和气生财”,待人“和蔼可亲”,说话“和颜悦色”,批评“和风细雨”等等,不一而足。
3、感恩自然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古代人们看来,月亮是仅次于太阳的神灵,一直是人们重要的崇拜对象。《礼记·祭法》中记载:“夜明,祭月也。”根据史籍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的活动。在收获的季节,不仅要拜土地神,还要拜月神。因为古人认为五谷丰收离不开月亮,如果没有月亮赐予露水,没有月亮圆缺以计农时,丰收也是不可能的。
在传统的中秋夜,家里要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这些习俗,反映了人们对月亮、对自然的敬畏,这种敬畏中又满含对月亮、对自然的亲近与喜爱之情。同时,阖家男女老少,暂时放却劳作,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这图景看似普通平淡,却可体味到平民生活的趣味与甜美,体味到中国的人情之美。
4、家国情怀
中秋节是中华文明的产物,流传千百年来,为中华儿女所共享,它所增进的是所有华夏儿女的民族情感。每当中秋夜,只要是中国人,心灵都是相通的。在这个日子里,中华儿女共祝愿、祖国好,盼民族好、人人好,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自信,早已融进血液里,融合在骨髓里。这个传统节日激发出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对祖国大家庭的热望,传承着民族自豪感和浓浓的爱国之情。
在中国,明月从来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它负载着悠久的神话传说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明月夜,短松岗”的追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期盼,“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情怀,在游子的心目中,在华夏儿女的思维里,月是父母,是兄弟,是儿女,是爱人,是千山万水无法阻隔的浓浓亲情,是期望国家强大、民族昌盛的赤子情怀和盼望幸福的追求。
以中秋节等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民族成员情感、知识、智慧的凝聚与集结。它不仅是我们民族创造新文化的凭借与基础,也是构成我们时代生活的'一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今依然拥有着巨大的现实价值,我们一定要重视传统节日文化资源的保持、保护与挖掘,让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关于中秋心得体会篇3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月亮圆圆的,大家都沉浸在吃月饼的笑声中。虽然外面很黑,但每栋房子都灯火通明,霓虹灯照亮了整个城市。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这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中秋节又称中秋节、团圆节和八月节,是中国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我们家还买了很多新鲜的月饼,我们得到了各种各样的月饼,比如元祖雪月饼、北梅香月饼、莲子椰子月饼、寺庙里的素食月饼、一代面包店的月饼等等。中秋节,我在想:如果有这么多月饼吃,那我们就可以边吃边赏月了。这个时候,我身边的两只胖乎乎的小狗好像要吃月饼了。
今晚中秋节我们吃了一顿很好的团圆饭,没多久我的胃又响了。我妈问我:“你这一天怎么吃这么多?”我说:“可能我在想月饼吧!”妈妈笑着点点头。然后我对妈妈说:“你能帮我买些雪糕吗?”母亲欣然同意。过了一会儿,我妈从冰箱里拿出来。我们拿着月饼和椅子在外面的阳台上赏月。赏月的过程中,我边看边唱。我的性格就是哥哥唱歌又大声又好听。不一会儿,我的诗歌繁荣起来,写了一首小诗。小诗是这样的:中秋有月饼,我月饼最多。月牙里有嫦娥,月兔多。我们直到晚上九点才进屋。我真的受不了这个美好的中秋之夜!
我过了一个非常快乐的中秋节!
关于中秋心得体会篇4
月亮,8月15日最大,8月16日最圆。我们一家三口在中秋节出去赏月。
中秋节的月亮又圆又大,像一个银盘挂在天上。去了,它就去了;如果你停下来,它就会停下来。真的是“月去,我也去”。
城隍庙的中秋节特别温暖。小吃城的朋友亲戚情侣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吃喝玩乐,一起度过团聚的日子。
中秋节在天一广场特别活跃。广场上的音乐喷泉随着音乐变成各种图案。有的像龙出海,有的像双龙打珠,有的像大鹏展翅,有的像铁塔堆砌,变化万千。在喷泉上方,月亮似乎快乐地跳舞,把它的光照耀在地球上。
新疆大桥中秋很安静。没有汽车的桥很安静,河水在桥下汹涌,船只来来去去,月光洒在水面上,洒下一片银辉。对面繁华的大街上,传来越剧的声音。月亮太亮了,五颜六色的霓虹灯都黯然失色。
中秋节在社区里非常明亮。安静的社区让月亮露出本来面目。天空中散落着几颗星星,微弱的光线忽明忽暗,只适合做月亮下的普通人。月亮好像在说“哼,想跟我比,天是我的专属!”皎洁的月光洒在树上,树上覆盖着银色的薄纱,轻盈飘逸。
中秋节的月亮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意境,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代表团圆!
关于中秋心得体会篇5
谈到中秋节,人们最先想到的莫过于天边那一轮明月。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又称月夕、八月节、拜月节或团圆节等。它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古人常借此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自古就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
然而,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一些传统的节日习俗渐渐为人们所遗忘。甚至在不少年轻人看来,中秋节的意义似乎只剩下各大超市、各大电商用来促销的月饼,以及那难得的几天假期。对传统节日的“淡化”,让节日中蕴含的诗意与情怀日渐式微,这不是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应有之举。时代在变,传统节日的精髓不能变。我们要充分挖掘其内涵,让传统中秋在新时代绽放更大的魅力。
绽放传统中秋的诗意之美。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诗词中传递的情感,往往含蓄而优雅。在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富有诗意的,非中秋节莫属。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寄思念于明月: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从白居易的“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到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蕴含的诗意文化和人文情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别具意义、历久弥新。因此,在中秋节不妨多品读这些经典,回归传统文化,在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同时,抵达内心的诗与远方。
唤起传统中秋的团圆文化。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着对应的“文化标签”。如果说元宵节对应着看花灯、吃汤圆,端午节对应着赛龙舟、包粽子,那么中秋节对应的则是“圆”。具体来说即是天边圆圆明月和盘中圆圆月饼。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圆的图样十分契合国人对团圆、完满的审美认知。对中秋的感知与感念,也离不开这份“团圆文化”。也正是基于此,人们对遥远故乡的思念、对亲人团聚的渴望、对祖国统一的期盼,在中秋这一天达到了热潮。这种团圆文化渗透在中华民族的文明之中,成为沉淀在国人意识里的生命情调和生命境界,构成了极大地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追寻传统中秋的家国情怀。作为文化基因的纽带,家国情怀的相承,中秋节不仅承载着深厚的亲情、故乡情,更承载着浓浓的家国情。它以家庭为主体,寓意阖家团圆;以共享为福祉,寓意民为邦本;以和谐为基调,寓意国运昌盛。无论身处天南或是海北,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过中秋节,节日所寄寓的家国情怀都应是一样的分量。几年前,在西雅图出席侨界举行欢迎招待会,与侨胞话中秋、诉乡情时,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亲。”这正是他挚热同胞情怀、家国情怀的生动体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华儿女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是任何“洋节日”都无法比拟的。在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的今天,这些寄寓着家国情怀的传统节日更应该传承下去。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愿中秋节所积淀的深厚文化、蕴含着的迷人魅力,穿越时间与空间,在每一个国人的心中绽放。愿中秋天上明月圆、月下人团圆、中国梦更圆!
关于中秋心得体会篇6
不知有多少在此刻都是游子的身份,也不知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止境。
只身在外,总是身不由己;孤独想念,却又思绪难尽。总是想着多与家人聚会,可身为学子的我们此刻也只能是空对一轮明月。每一年算上去,与家人相聚的时刻屈指可数。做学子的我们尚且如此,任务后,成家后,那不是更力所能及。
有一个亲戚前两天打来电话,知道我国庆节预备回家,叫我到她那儿玩玩。总是以为见面时机多着呢的我突然想到,上次与她见面却隔了整整一年。叹流年似水,更叹这似水流年中,我们成了匆匆过客,道一声相逢却相距甚远。有些时分,我们走过,只因太匆忙,遗忘了应做的事情。而此刻,在这特殊的时辰,我们也该对着这中秋明月,从忙碌的世界中走出。
去年十一,我没有回家,而中秋却在此间划过;今年十一,我计划回家,而中秋已在今宵逝去。总是那么的不巧合,但也只能是无法。其实,我不太看重节日自身。节日,这一早已被钉在日历某处的特殊日子,不随团体的志愿而发作改动;节日,这一众人欢庆的日子,只但是是营建一个非凡的气氛,让众人觉得这一天非普通罢了。在这样的日子里做应有的习俗,确实是在过节,自己过,与众人一同过。
每一个节日都有其特殊的含义,如这中秋,求的是与家人聚会。月半中秋,团聚会圆。但这样一个被钉在某处的日子,却难以都尽人意。远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只身在外,只能孤身过节,此刻的心声,也许是怨这日子怎出如今今宵,也许是怨这生活将家人分离……
其实,我们每一次与家人相聚的日子,其自身就非同普通,这自身就能够算作一个节日,虽然过节的只要一家人。过了端午照样能够吃粽子,中秋事先异样能够吃月饼,由于有灵性的我们又何必只关注那一年中难得的,且又难今尽人意的日子。喜爱光阴似箭,每一天如过年普通渡过。
但,中秋终归是中秋,看着他人聚会,自己难免有些孤独、思念……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这时分有一个或一些人住进了你的心里,而却又无法摆脱孤独这一形态。我这是想家了吗?也许是吧!空对一轮明月,总期望能在此中看见某些人的身影,但是,余辉之下,只要自己的影子伴已左右。
写着写着,中秋已过,但还是要将这份祝愿送给远方的家人,以及与我同为游子的你,中秋节快乐!
关于中秋心得体会篇7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即将来临。中秋,是小孩期盼已久的月饼节,更是游子归家团圆的喜悦时刻。但随着人们生活、工作节奏加快,通讯手段的丰富,回家团圆正在成为很多人的奢望。因此,有人感慨,中秋节没了味道。“每逢佳节倍思亲”在笔者看来,作为中华民族最朴素的情感表达和凝聚力的来源,回家团圆才是的节日礼物。
中秋节,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赏月团圆的节日,其历史源远流长,中秋节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到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中国一大传统节日。团圆,是中秋亘古不变的主题,因此,上千年来中秋在华夏文明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日本、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皆有与中秋相似的节日。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度过了20xx年四分之三的时间。不禁要问,这四分之三的时间中,我们与亲人共处的时间占据多大比例?相信很多人无法给出让自己满意的答案。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xx》数据,20xx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为2。45亿人。《报告》称,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迁移仍将是我国人口发展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现象。这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面临节日团圆的问题。
不可否认,如今的许多年轻人常因为工作忙、时间紧、距离远等原因,无法陪伴在父母身边,在中秋节回家团圆更成为奢望。笔者看来,年轻人要学会管理时间、提高效率,每逢中秋、春节等传统佳节时,将更多时间花费在家庭、亲人上。要意识到,当我们工作后,父母正在迅速老去,不要把陪伴父母的计划一推再推,给自己留下遗憾。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个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对于国家至关重要。因此,从用人单位到国家相关部门,都应充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给予劳动者更多人文关怀,通过建立完善轮休、带薪年假等假期制度,为家庭团圆创造更多机会。
关于中秋心得体会篇8
又是一个中秋节,令人盼望的中秋节。在这一天,人们通常都要回到自己家,和家里人一同吃聚会饭。如今,人们餐桌上摆放的食物真是多种多样,似乎和中秋节以前搭不上边了,但我们只需细心点,就会发现一些传统的中秋美食还是会出如今不少餐桌上,大家还是会举家在窗前赏月——至少人们还没有遗忘中秋节和它的习俗。
那么中秋节的来历呢?有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呢?也许大家会零系统碎地说出一些,也只是大约,似乎只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一辈知道了,我们还真不必须完全了解,这,是变。还有就是中秋的气氛,虽然人们都吃月饼、赏月,好不繁华,但总觉得这繁华中似乎少了点什么,一时刻又说不下去。
中秋节最重要的莫过于吃月饼了,这点大家都知道。那月饼都中秋节感想钬斺敱溆氩槐有些什么馅呢?豆沙,椰蓉,你必须会笑着说:“过时了!”如今我们吃的大多是冰激凌、抹茶、榛果、巧克力等一些稀罕乖僻的口味,甚至鲍鱼、海参的也屡见不鲜。走进商场的月饼区,我们会发现这些口味的月饼独占最显眼的中央,而那些最为传统的只能不幸巴巴地躺在一旁,一点也不显眼,假设不细心找,甚至还发现不了它呢!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这月饼的包装就更为朴素了!外盒就象镀了层金一样闪闪发亮,拆到外面,一个小月饼用一个小铁盒装着,底下还有“红袍”衬着——有必要这样“大费包装”吗?我估量一个包装都比一盒月饼要贵!这难道和以前繁复的包装比起来,不是一个大的变化吗?如今,大少数买月饼的人都不是自己吃的,而是送给亲戚冤家的,如此送来送去,家里的月饼不但吃不完,还有能够堆积如山,这和以前又是一个变吧!
中秋节,有些变化是好的,用心的,比如放假,人们能够跟家里人聚会,共享天伦之乐。但有些变化能否真的好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关于中秋心得体会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