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茶道的心得体会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茶道的心得体会篇1
一直以来对茶感兴趣,喜欢茶在热水中翻滚,渐渐沁出清浅不一得茶色,然后细细去闻茶香,品尝或饱满或苦涩得茶香。
以前对茶得理解便限于茶色茶香,也只是偶尔闲来,在家中沏上一些,或粗或浅地品尝。不想,这次地茶道课上,让我对不仅认识了更多茶的分类,更我让体悟到的是茶的气味所传递出来的更多的东西。
茶,生根于土壤,接受阳光、空气、水分的滋润,直到枝叶饱满,被采茶人适时采摘,或直接揉捻、干燥,或经过不同程度发酵,制成不同的茶品。由于制作工艺不一而茶色口感不同。本以为关于茶,到此,至少粗线条的可以理解了,却不想,到此,可能才只有一半,甚至不到一半。
原来我们所品尝到的茶香,除了来自它本身的气味,还有的便是周遭与茶相互交流。一颗茶在它生长的过程中也会或多或少“沾染”上它周遭的味道,或是山涧的花香,或是石缝中的狂风。它只需静静地接受它需要面临的世界,然后充分地向上生长。原来每一种茶都是在通过它的味道在向我们表达它的过往。正如我们每一个人一样,每一份独特的味道背后一定有它独特地境遇。人们所做的和茶一样,便是,沿不同的轨迹,去见各自不同的风景,然后让沿途的风景在身上刻下不同的烙印。下次品茶,可细细闻来,闻那生长所需的阳光,闻那大地传来的朴实,闻那山涧的清香,闻那岩缝中的狂风。
所幸,能遇上好茶,遇上懂茶的人,才能有更多的可能去懂茶香的故事。
茶,贵简而素。简朴的草庐,纯自然的山水,纯天然的心境。一切人为的装饰,都是多余。禅境讲究虚空,清寂。院子里的邻居在屋后的山顶造一草庵式茶室,杉树皮盖的四角屋顶,原木结构,一个不锈钢葫芦状尖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一座佛刹,亦像一座古亭。室内置竹椅、竹桌,室外是乱石堆积,竹影横斜,蜿蜒曲折的小桥流水池塘,斜坡上数株丹桂,池塘里蛙鸣阵阵,泥鳅戏水,散着数片荷叶。每每主人闲来无事,从容不迫的煮水品茶,或黄昏,或清晨,或雨中,或月下,神仙般自在。
我喜欢原色的茶室,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有一种顺其自然的随意和率性。最好是有一卧榻,置于亭下,倦了枕着水声和蛙鼓入眠,任茶香弥漫,渲染梦境。古老的青石铺了一路,长满青苔,更显得幽寂。因为地势高,可以望见全城风景,登高望远,心旷神怡,连呼痛快!
佛堂往往是空旷的,世俗的家居往往是装修得精致而家具塞得满满的。这些都如我们的心境,俗人喜欢让心灵充实,乐在忙碌之中。出家之人,好虚静,喜欢空之又空,直至心中空无一物,做到“无中万般有”。
茶室也亦空旷,置身其间,给人一种平和宁静的感觉。处于其间,可以玄思,可以冥想,可以澄净身心,清静无垢,俗念俱绝。
率意一点,可以随性。树下的石桌石椅,开阔一点的阳台,干净整洁的客厅,都是品饮场所,简单就好。不需豪华的陈设,不需高档的茶具,不需名贵的茶叶,也不一定有名泉佳水。品茶,品的是心,入的是境。独饮有独饮的妙处,众饮有众饮的佳处,生活就在茶中,宇宙就在茶中,日月就在茶中,心情就在茶中。梁实秋先生所说“清茶最为风雅”。如有朋友爱好琴棋书画诗,弹琴,下棋,挥毫,泼墨,吟诗,说禅,品茶者可以边欣赏表演,边闻茶香尝茶味,就充满了高雅的文化品味。闲中品茶、悟道,是一种清福,也是一种境界。
茶乃大自然的精灵,质朴无华,自然天成。每一种茶,每一片茶叶都有自己不同的味道。犹如我们每一个人,作为单独的个体存在,都有自己的苦了人生。花茶艳丽,砖茶浓郁,绿茶清新,各部相同。每一种茶都有自己的泡法,各有情趣,各得天然。从茶叶的品种和出处,可品尝出山川风情与大自然的精神。从一片片茶叶里看世界,从一遍遍茶水里悟人生。放下,拿起,那就是整个人生。沏茶,喝茶,参禅,悟道,净化。一片冰心在玉壶,让纯净的心灵与干净的山水融为一体,找回最自然的真我。喝茶,参禅,在明月清风中,在青山流水间,在白云蓝天下……
茶,佛一味。佛说空即是色。一杯茶,用什么茶叶、水、套杯,都极有讲究。紫砂、陶瓷、青竹都是极好的佳品。紫砂,是最为推崇的一种,茶味,也更为浓郁。陶瓷,也是瓷杯,佛教中常用的一种,取谐音“慈悲”,其实品的是茶,体的是境。青竹,多了一点点木拙的意味,泡出的茶水,也多出一点点竹叶清香,凭添一分素净,淡雅。禅茶,首要是境。讲究外境,心境、人境。最好的是三境合一,在世外仙境遇上竹林、方外之人,恰恰又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心境,自然有“青青翠竹皆是真如,郁郁黄花莫非般若”的大境界。一壶茶,一个宇宙;一杯茶,一个人生;心境,是一个人的境界,他心中是什么境界,他品出来的就是什么境界。心境明彻,禅与意通。
在青灯古刹品空寂,在琴台书房品优雅,在花间月下品风流;禅,千人千悟,万人万禅。人不同,悟禅亦不同,是“千江有水千江月”。同一杯茶,可出不同的味道,每个人经历不同,阅历或深或浅,性格或外向或内向,不同的人境,不同的外境,不同的心境,各有各的缘法,各有各的人生,口中的茶,也是各有各的味道。但所有的味道都是空的,一无所得。品茶的最高境界,悟的不是道,参的也不是禅,心无所住,一无所得。
禅一念,茶一味。观茶而明心,万事万物,皆是一物,心无挂碍,而任云卷云舒。
今天是我们社会实践的第一天,我充满着期待与渴望,和大家一样,我们上午大家早早的就来到学校门口集合,准备着今天社会实践的进行。队长向大家重申过今天的活动内容与注意事项后,大家便开始投入到今天的活动中去了。在社会实践开始之前,队长就向我们发了一些关于茶艺的学习内容,考试过后我就开始在网上学习关于茶艺的知识,不看不了解不知道,通过简单的学习与了解后,我感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它独特的魅力,的确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与思考。
上午,我们来到茶馆,首先我们认真的打扫卫生,清理了一些茶具;然后,我们仔细的学习了一些茶艺知识,茶馆的工作人员向我们展示了基本的泡茶步骤,让我们对茶艺有了基本的认识。通过上午的学习,使我对茶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使我发现,要想真正学好以及掌握茶文化,是需要我们自己下功夫去学习的与品味的,实践队其他的队员也十分积极,大家都想问我们的社会实践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下午我们继续进行着这项工作,但是我们的方向稍做调整,下午我们主要以茶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为主题,对我们的实践团队确定的主题进行学习了解,根据资料显示,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喜爱品茶。中国茶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礼仪。通过查找资料,以及结合去茶馆的实际,我发出了一条宣传微博,希望通过微博的宣传,有更多的人了解到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粹,更好的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这两个月以来,伴随着食品运营每日工作例会制度的贯彻落实,在徐总的教导下,在各位同事的帮助下,通过培训我个人觉得受益匪浅,提高了思想认识,明确了工作目标,对公司的发展和个人的进步努力方向有了清晰的认识。下面就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1、加强个人学习,积极了解食品方面的知识个行业规则。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一个对食品缺乏深入专业性了解的人来说,只有摸清了行业的方方面面才有工作的得心应手,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加强个人专业学习,了解食品现状,食品运作规律,争取早日学有所成。
2、提高个人的工作执行力。徐总提出要在公司实行军事化管理,众所周知,所有的社会组织中运转效率最高的是军队,执行力最强的也是军队,在市场竞争中,执行力的高低往往影响公司的策略实施,影响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发挥。作为公司的一员,努力贯彻执行公司决定,有效将命令传达到每一个部门是行政部门的应尽职责,今后行政部门一定加强人员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3、团结同事,共同合作,积极开展工作。行政事务繁琐细致,牵扯多部门,要求我们起到协调作用,穿针引线,将问题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只有诚恳待人,公证处事,才能起到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4、规范制度,熟悉工作流程。
“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看万千世界,人生百年,宛如浮云;若非宿缘,岂能相遇?”在茶文化课上,终于看到大益八式的现场表演,课上短短的几十分钟让我们以益之韵之大益八式感受中华茶道的博大,也品味人生海阔天空的淡然,下面就说一下我自己的一点感受和心得。大益八式”给人的是一种静心享受的过程,重在一个“慢”字,讲究动作的轻柔、优美、连贯。大益八式分为洗尘、坦呈、苏醒、洗尘、养成、身受、分享、放下。洗尘实际上是指茶道演习开始时身与心进入一个干净的境界过程。即包括入礼、礼拜宗师、礼拜客人等步骤;坦呈指向一个动作,即将茶席铺开,在茶席上摆布茶具的动作。这里的坦呈有两层含义,一是待客之坦白诚恳,二是茶具的呈现、展示。苏醒是指在泡制过程中“温杯洗具”的过程。这一过程,茶具的温度得以提升,可以使茶具里面的能更好地施展色、香、味、型的特点;法度,是指取茶,所谓量不在多,适度就好,正是取舍有度,知足常乐,动作上要求轻柔;养成是茶汤冲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对水温有着严格的要求,水温的掌握对茶性的展现极为重要,前面几式均是为此做铺垫;身受,它是茶者品茗感悟一杯茶的过程,先己后人,益己利人这是茶道所提倡的;之后是分享和放下。在这整个茶艺表演过程中,我更是深深体会到一杯好茶不是说出来也不是写出来的,还是要动手泡出来的。所谓的凤凰三点头、悬壶高冲等等,来不得半点偷工减料。俗话说得好: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工。
中国茶道文化是一种包罗万象、融会世间万物、顺乎自然的美学、哲学、综合科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茶道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掘,如何寻求,如何品悟。茶人能品悟多深,茶道便有多深,这也是中国茶道的博大精深之处及它国茶道无法比拟之处。这些都足以令华夏子孙为之振奋,为之骄傲,为之尽绵薄。
清代郑板桥诗云:
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写的正是心之静。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大道。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课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激,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喝茶能够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对于很多喜欢喝茶的人来说,泡茶或许是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闲暇时,泡一壶茶,静心、养性。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
喝茶品茶是一个好东西,而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它体现于平常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讲形式,不拘一格。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由不同的追求。所以虽然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可能不会精心研究茶艺茶道,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闲暇时喝喝茶来达到修心养性的效果。
在现代生活中,以茶待客,以茶交友,通过茶来表示深情厚意,不仅已深入到每家每户,而且也用于机关、团体,甚至成为国家礼仪。不论是宋代汴京邻里的“支茶”,还是现在的人们以茶待客和茶话会,茶都是礼让、友谊的象征,都是亲和、和谐的体现。
最后,真的很荣幸在大学生涯中可以选修茶文化这门课程,让我从之前的只会喝茶如饮料的人得以明白茶文化的真谛,了解茶文化的历史,茶的种类,好处多多。虽然时下一些"酒文化"、"咖啡文化"、"可乐文化"等这些在充塞在各种媒体的时尚版块中大放异彩,但是我仍然相信,通过对新时代青少年的教育与熏陶,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茶文化定能在今后为世界人所崇尚。愿在茶文化的学习中,积淀更多安定优雅的气质,平静谦和的面对今后生活。
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6篇《茶道心得体会》,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茶道的心得体会篇2
学期,抱着对茶文化的强烈兴趣,我选修了校选课“中国茶文化”。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中国茶文化有了更加系统深入的了解。
任课老师运用幻灯片和自身专业知识详实地讲解了茶的文化及分类、茶具的发展、茶艺与茶馆经营。
对我来说,最受用的就是学习了茶叶的分类以及各类茶的特性。
(一) 茶叶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主要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
(即青茶) 、白茶、黄茶和黑茶。根据季节的不同可以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根据熏花种类的不同分为:素茶和花茶。茶叶的制造程度不同,也可分为:初加工,深加工。
1) 中国十大名茶:西湖龙井 、洞庭碧螺春 、黄山毛峰 、庐山云雾 、六
安瓜片 、君山银针 、信阳毛尖 、武夷岩茶 、安溪铁观音 、祁门红茶
2)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
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最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中国绿茶中,名品最多,不但香高味长,品质优异,且造型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绿茶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 3) 红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调、揉捻(切)、发酵、
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开始创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的成分。香气物质从鲜叶中的50多种,增至300多种,一部分咖啡碱。儿茶素和茶黄素络合成滋味鲜美的络合物①,从而形成了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品质特征。
4)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以本茶的创始人而得名。是我国几大茶
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
5) 白茶,顾名思义,这种茶是白色的,一般地区不多见。白茶是我国的特
产,产于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台湾省也有少量生产。白茶生产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最早是由福鼎县首创的。该县有一种优良品种的茶树——福鼎大白茶,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这种茶片生产出白茶。茶色为什么是白色?这是由于人们采摘了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它呈白色的缘故。白茶最主要的特点是毫色银白,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中医药理证明,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海外侨胞往往将银针茶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品。白茶的主要品种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尤其是白毫银针,全是披满白色茸毛的芽尖,形状挺直如针,在众多的茶叶中,它是外形最优美者之一,令人喜爱。汤色浅黄,鲜醇爽口,饮后令人回味无穷。
6) 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这种黄色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
的结果。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黄茶芽叶细嫩,显毫,香味鲜醇。由于品种的不同,在茶片选择、加工工艺上有相当大的区别.比如,湖南省岳阳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银针”茶,采用的全是肥壮的芽头,制茶工艺精细,分杀青、摊放、初烘、复摊、初包、复烘、再摊放、复包、干燥、分级等十道工序。加工后的“君山银针”茶外表披毛,色泽金黄光亮。黄茶具有“黄叶黄汤”的特色,属于轻发酵茶。这种黄色主要是制茶过程中进行渥堆闷黄的结果。黄茶可分为黄大茶、黄小茶和黄芽茶三类。黄大茶:著名的品种有安徽的霍山黄大茶、广东的大叶青等。黄小茶:著名的品种有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湖南岳阳的北港毛尖、湖北的远安鹿苑、浙江的平阳黄汤等。黄芽茶:著名的品种有湖南岳阳的君山银针、四川名山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浙江德清的莫干黄芽等。
7) 黑茶属全发酵茶。由于原料粗老,黑茶加工制造过程中一般堆积发酵时
间较长,叶色多呈暗谒色。主产区为四川、云南、湖北、湖南等地。黑茶采用的原料较粗老,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类为湖南黑茶,四川黑茶,云南黑茶(普洱茶)及湖北黑茶。此茶主要供一些少数民族饮用,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群众喜好饮黑茶,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在加工工艺上,黑茶也有自己独特的工艺。
(二) 茶道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
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1) 茶联的集大成者《百茶联》原创作者在天认为:“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
2) 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3) 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4)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是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陈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论可简称为:“七艺一心”。
5) 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6) 茶道学者金刚石提出:茶道是表现茶赋予人的一种生活方向或方法,也是指明人们在品茶过程中懂得的道理或理由。
7) 台湾学者刘汉介先生提出:“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
8) 1977年,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学》一书中,将茶道定义为:以身体动作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它包含了艺术的因素、社交因素、礼仪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个因素。
9) 久松真一先生则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内核是禅。
10) 熊仓功夫先生从历史学的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艺能使人本文化独有的一个艺术群,它通过人体的修炼达到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11) 人本茶汤文化研究会仓泽行洋先生则主张:茶道是以深远的哲理为思想背景,综合生活文化,是东方文化之精华。他还认为,“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我认为茶道不单单是一种烹茶技术,更是一种修身养心的方式。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心性。日本的茶道精神追求:和敬清寂。和敬是敞开心扉、互相尊重的意思;清寂是不弄脏茶室,保持洁净。日本茶道倾向于通过冲泡茶的过程呈现庄严的仪式感,表达日本人的内敛谨慎民族精神。而中国的茶道更类似于结合了对自我修养的提高,如朱熹所说“正心诚意修身”。在品味茶的香醇同时,寻找人生乐趣,体会人生哲理,提升个人思想境界。
茶道的心得体会篇3
“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看万千世界,人生百年,宛如浮云;若非宿缘,岂能相遇?”在茶文化课上,终于看到大益八式的现场表演,课上短短的几十分钟让我们以益之韵之大益八式感受中华茶道的博大, 也品味人生海阔天空的淡然,下面就说一下我自己的一点感受和心得。 大益八式”给人的是一种静心享受的过程,重在一个“慢”字,讲究动作的轻柔、优美、连贯。大益八式分为洗尘、坦呈、苏醒、洗尘、养成、身受、分享、放下。 洗尘实际上是指茶道演习开始时身与心进入一个干净的境界过程。即包括入礼、礼拜宗师、礼拜客人等步骤;坦呈指向一个动作,即将茶席铺开,在茶席上摆布茶具的动作。这里的坦呈有两层含义,一是待客之坦白诚恳,二是茶具的呈现、展示。苏醒是指在泡制过程中“温杯洗具”的过程。这一过程,茶具的温度得以提升,可以使茶具里面的能更好地施展色、香、味、型的特点;法度,是指取茶,所谓量不在多,适度就好,正是取舍有度,知足常乐,动作上要求轻柔;养成是茶汤冲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对水温有着严格的要求,水温的掌握对茶性的展现极为重要,前面几式均是为此做铺垫;身受,它是茶者品茗感悟一杯茶的过程,先己后人,益己利人这是茶道所提倡的;之后是分享和放下。在这整个茶艺表演过程中,我更是深深体会到一杯好茶不是说出来也不是写出来的,还是要动手泡出来的。所谓的凤凰三点头、悬壶高冲等等,来不得半点偷工减料。俗话说得好: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工。中国茶道文化是一种包罗万象、融会世间万物、顺乎自然的美学、哲学、综合科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茶道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掘,如何寻求,如何品悟。茶人能品悟多深,茶道便有多深,这也是中国茶道的博大精深之处及它国茶道无法比拟之处。这些都足以令华夏子孙为之振奋,为之骄傲,为之尽绵薄。
清代郑板桥诗云:
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写的正是心之静。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大道。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
课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激,体道入微。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喝茶能够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对于很多喜欢喝茶的人来说,泡茶或许是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闲暇时,泡一壶茶,静心、养性。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
喝茶品茶是一个好东西,而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它体现于平常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讲形式,不拘一格。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由不同的追求。所以虽然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可能不会精心研究茶艺茶道,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闲暇时喝喝茶来达到修心养性的效果。
在现代生活中,以茶待客,以茶交友,通过茶来表示深情厚意,不仅已深入到每家每户,而且也用于机关、团体,甚至成为国家礼仪。不论是宋代汴京邻里的“支茶”,还是现在的人们以茶待客和茶话会,茶都是礼让、友谊的象征,都是亲和、和谐的体现。
最后,真的很荣幸在大学生涯中可以选修茶文化这门课程,让我从之前的只会喝茶如饮料的人得以明白茶文化的真谛,了解茶文化的历史,茶的种类,好处多多。虽然时下一些酒文化、咖啡文化、可乐文化等这些在充塞在各种媒体的时尚版块中大放异彩,但是我仍然相信,通过对新时代青少年的教育与熏陶,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茶文化定能在今后为世界人所崇尚。愿在茶文化的学习中,积淀更多安定优雅的气质,平静谦和的面对今后生活。
茶道的心得体会篇4
跟精一老师修习茶道,常听她说,看上去我们是在品茶,其实我们是在通过品茶品自己、品生活。茶道的体验,是藉由老师的引领,以茶为师,以己为师,通过体验了解自己生命状态的一个过程。
茶道教室
这次的茶道体验课主题是“童蒙养正”,通过“养正”延伸到对“礼”的表达。
茶道体验中,要求同学们的坐姿端正,内心宁静,然后细细的品茶。一个“正”字、一个“静”字都是我们对茶、对自然、对一切因茶而起的缘的恭敬与感恩,这也就是“礼”啊!
什么是正?实际上至诚就是正。《易经》讲归位为正。通过茶道的体验来养正最是方便的法门,在茶道的仪轨中、冲泡的技法中无一不是从“正”字入手打基础。
什么是静?通过调匀呼吸让内心进入宁静的状态,这是回归内在能量源头的路径,是创造力绽放的起点。当我们的内心归静后方能品出茶的真滋味!
宁静
至诚
我国古代非常讲究用茶来养生,讲究五脏对应五味:肝脏好酸味、肺脏好辛味、心脏好苦味、脾脏好甘味、肾脏好咸味。苦乃茶之本味,茶是五味之上首,是诸味之上味也,因心脏好苦味。心脏好,则诸脏安也。
日本在隋唐时期有很多人来中国学道、学茶,他们认为中国人心脏无病,都是因为吃茶的关系。
今天的体验课用的是六大茶类(中国的茶有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六大类)中的红茶,夏季在五脏中对应的也正是我们的心脏,所以夏季是养心的好季节,喝红茶还可以消暑解渴,除湿,带出身体里的重金属,还可以解盐毒。
能做到一个小时的“正”和一个小时的“静”,对好动的同学们来说是有挑战的,但是同学们都体验的很投入、很认真、很有秩序。
5:20分同学们在带班老师的引领下来到茶道体验教室门口安静的等候。
然后由玄义老师带领大家向至圣先师行礼,整个教室都被虔诚的行礼氛围笼罩着,顿时大家的心都不自觉的庄重起来。
接下来,同学们安静的入座,由玄义老师给大家讲解茶、茶具以及茶叶的基础知识;中间精一老师协助,为同学们讲解了摆放在面前的土样以及茶样,通过对“正”字的了解为大家分享了茶席仪轨中一些礼仪细节……
20位同学分别由坐在茶桌两头的玄义老师和精一老师各负责10位,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机会充分体验,奉茶环节是从泡茶台开始,由同学们自己分别为旁边座位的同学奉茶,这个互动环节让同学们体验到为他人服务的快乐,也从中了解和掌握了奉茶的手位礼节。
时间过得真快,同学们意犹未尽,已经到下课时间了,
6:30在玄义老师的引领下,大家全体起立,由精一老师带领大家读感恩词:
感谢天地造化之恩;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感谢师长教诲之恩。
整个茶道体验课紧凑、流畅,尽管是在炎热的夏季,但是在老师们精心布置的清凉茶室中,伴着茶香,我们安安静静的度过了美好的一个下午。
同学们相聚四海书院夏令营,缘结当下,珍惜欢喜!
茶道课心得体会的范文篇3
茶道课心得
首先,老师们十分的用心,把教室布置得非常雅致。进去后就让人感觉到非常的清静,身心都好像沉静放松了下来。
在茶道的学习中,老师非常的耐心,一步一步地示范并讲解。而且还会十分细致地为同学们纠正不规范的动作,很让人感动。
在练习茶道的时候,我觉得虽然我们也是在专心致志地练习,但是感觉绝对不同于平时做作业、写论文,觉得整个身心都是在放松的,好像有一股宁静的力量。内心变得平静,好像还感觉到一丝敬畏,而且觉得自己当时不再被一些琐事所烦恼。
最后,非常感谢老师提供的茶道课程以及老师们耐心细致的教导!
茶道的心得体会篇5
茶艺茶道我已学习了2个学期,在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我对茶具、茶的种类,泡茶的基本流程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这门课和其他科目不同,它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更注重的是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老师先是对一些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接着让我们看视频,然后亲自给我们做示范。最后让我们带着问题和悬念进行学习和表演。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门课,所以我们对这些茶具都特别感兴趣。老师激发了我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中国茶文化的兴趣,感受求知带来的快乐。另外,江老师教学方法在我看来也是非常有创意的。她让我们4人一组,通过每个同学都担任一次主泡、副泡、解说,来活跃课堂上的气氛,提高我们的积极性和信心,让我们都切身体会到在不同的场合下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和感受。这样,不仅仅加深了我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更提高了我们各方面的能力。
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三种茶的泡法——绿茶、乌龙茶、花茶。
记得第一次绿茶实训表演的时候,大家都很紧张,有些主泡同学的手都在发抖,毕竟以前从来没有做过。我第一次是担任主泡,的却有些紧张。第二次乌龙茶,我担任的还是主泡。虽然泡茶的时候,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我的身上,但我已经没有那么紧张了,更多表演出安然自若,全身心都投入在了泡茶的过程当中,非常享受这个过程。茶艺表演,令我的心灵更加纯净,令我的心态更加平和,令我浮躁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从第一次绿茶的生疏,到第二次乌龙茶的从容,再到第三次花茶的得心应手,我经历了一个成长的过程。第三次的花茶由我讲解,没上场的时候还很紧张,不知为什么,一上台,反而镇定自如了。泡茶,就是在我们熟悉的环境中展示优雅!
通过一个学期的茶艺茶道学习和表演,我对如何将茶艺表演做得更好也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首先,准备工作必须到位,要准备好一切表演所需的茶具。其次,衣着应得体、端庄、大方,展现优美的仪容仪表和姿态。然后,表演环境应无嘈杂之声,干净、清洁,所选音乐应该与泡茶主题相符合。最后就是适时精辟的解说词。解说人员要声音适中,语调柔和,口吃清晰。茶艺表演过程中,古典清幽的传统音乐,悦耳动听的茶艺解说,加上主泡的精彩表演,副泡的密切配合,使茶艺表演到达了一个完美的境界。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觉得自身获益匪浅,学到的不仅是茶艺茶道知识,还提高了自身的耐心,使自己的心态更加平和,达到了修身养性的效果。当然,这和江老师的细心教导是分不开的。不知是何缘故,第一次看见江老师,她就给我一种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在她身上,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当然,我也会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也能保持这种良好的心态,平心静气的处理一切,就如品茗一样,真正放松自己,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体会一份纯真,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最后,非常感谢江老师一学期来对我的教导,谢谢您!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茶道的心得体会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