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养生课心得体会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养生课心得体会篇1
老年人要做到下面几个字才能身体健康
1、笑——笑是愉快的表现,笑是一种精神滋润剂。笑也是成熟友好的表现,有利于健康和人际关系的调节。一句话,笑口常开,心情乐观,容颜自然不老。
2、放——人生在世,有如意,有不适,遇到不顺心的事,要自解心宽。只要我们拿得起放得下,做心境的主人,身体自然就不上火,不易生病。常言道、心情狭窄催人老,喜悦愉快活百年。
3、聊——聊就是聊天,句心理专家推论,人多说话能够使血液循环系统畅通无阻,有益大脑维持功能正常,预防老年痴呆。经常聊天,能交流除烦,充实生活,健康长寿。
4、动——就是动手、动脑,经常练练书法或涂涂画画,时间长了,习惯如常。下午出去走走,晒晒太阳,会会老友,手、脑、腿、脚都得到锻炼,自然长寿。
5、俏——俏是美丽健康的一种状态,老人经常理发、衣冠整洁,服饰高雅,自己感觉舒适,也给别人一种美的感觉。人常说、衣装整洁容颜俏,内心外在都需要。经常把自己打扮得利利索索,何乐而不为?
6、学——学就是学习,人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老年人也不可一天不学习。经常关心国家大事,每天读书看报不可少。书报是精神食粮的源泉,经常读书看报,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而且可以锻炼大脑,对长寿不无好处。
养生课心得体会篇2
最近看了几本书,如“水是最好的药、人体使用手册、无毒一身轻”等,收益良多。今将以上我认为是可行的`、科学的观点,结合自身的体会与经验,一并介绍给大家分享。
保健养生的总法则,我以为主要是、心态要好,即始终处于不急不躁、不怒不悲、心情愉悦、和畅这样一种状态。这是健康长寿的关键之关键,也是人体防御外来病菌邪气的第一道防线。一旦这一防线失守,第二道防线——免疫系统才会受到冲击。同时,它还关系着人体内部的协调、和谐与平衡。举例来说,一生气、着急,就会上火。
上火是什么?就是咽喉疼、口生疮、牙发炎。这是第一道防线失守,造成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引起的病菌感染的典型例子。我把前者叫做心理免疫。生气引起体内的病变就更多了、气积在胆囊就会发胆囊炎、积在肠道就会得阑尾炎肠梗阻、积在肝脏就会得肝炎肝癌、积在胃里就会得胃炎溃疡等等。
其次、是合理膳食。最近多数观点主张素食,少盐,多水。不主张食用动物蛋白,包括牛奶。这一观点对否,我们不去考证,事实上我们也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多素少荤更有利于健康。这是目前西方的观点。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类似的观点,及至佛教的传入更是要吃素的。尽管本意不同,但从养生保健的目的上则是一致的。所谓素食,主要是指五谷杂粮、新鲜蔬菜、时令水果。
第三、是户外活动。生命在于运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运动也有讲究。具体讲就是、
时间、最好是早上太阳出来30——60分钟这个时段。太早空气不新鲜、不干净,因为没有被太阳消毒灭菌、光合作用不足氧气释放不多;太晚也不行,还要上班呢。运动的量、不要因为生命在于运动就做剧烈运动,君不见运动员的身体有几个是好的?对运动量的问题,中医就有一个很好把握也科学的标准——形劳而不倦、微微汗出。就是说,主观上感到累了、客观上身上出了少许细汗时就停下来。至于如何运动就有根据个人体质、爱好而异了。随时间的推移,这个量也会逐步加大。
第四、自我按摩。“丘无病自灸”,是说孔老夫子没事的时候就弄个艾条灸灸身体上的穴位来保健的。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学学他老人家灸灸的。时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掐掐、揉揉、按按身体上的一些穴位,如内关、足三里、太冲、复溜、涌泉等。这对提高、活跃免疫系统,调节心理,平衡内分泌系统,都有积极意义。
养生课心得体会篇3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我们从小到大听过无数次,身边关心你的人也时时不忘提醒你注意自己的身体。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对健康,养生却知之甚少。为了解更多,我选修了张水生老师的《中医养生概要》这门课,在课堂上老师讲课风趣幽默,尤其在讲到运动养生这方面时,老师给我们放了五禽戏的视频,并鼓励我们在课堂上看着视频去模仿动作。此外每个星期老师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介绍中医养生,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对中医养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我从小就一直以为我自己的身体应该挺好的,不单单是因为自己是学校体育组的成员,更因为自己都没有什么大病困扰过,直到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自己发了很高的烧,将近40.5度,更令家里人担心和害怕的是当时正值20xx年的非典时期,而自己的症状和非典很相似。家人连忙带我去了医院检查,结果虚惊一场,只是扁桃体化脓引起的发烧,现在想来还是有点后怕,但也因为这次自己从此就和扁桃体结下了“不解之缘”了。
在往后的日子里,自己只要稍微吃点辛辣的食物或者是睡眠不足都会引起扁桃体的发炎,而每次不是吃药就是打针,更有甚者是要吊瓶。家里的人也很担心,觉得只要反反复复不是办法,在从一本名叫《泉州本草》的书中得知茡荠的草药搅成汁服用,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扁桃体发炎的次数,但没有从根本上去根治。后来有人跟我父母建议直接将扁桃体割除,这样就不会再有这样的困扰。我在疑虑的时候,问了选修养生的张水生老师,他建议不要去割除,这样反而免疫力会下降。
于是,在听取老师的意见后,我决定从中医的角度去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且从日常生活中注意,在从课堂上所学到的外,我还上网查找了关于扁桃体发炎的资料,知道了扁桃体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扁桃体炎是由于病原体倾入扁桃体而引起的,其症状是:发热、咳嗽、咽痛,严重时高烧不退,吞咽困难,检查可见,扁桃体充血、肿大、化脓。扁桃体一年急性发作达四次以上的,可诊断为慢性扁桃体炎。从这些症状我可以得知自己是属于慢性扁桃体炎,因此,根据课堂上老师所教的养生理念和方法,比照自己,从而给自己制定了一些扁桃体炎的养生之道:
第一,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做到饭后漱口,每天至少早晚各刷牙一次,临睡前不吃甜食,适量饮茶能杀灭口腔致病菌及增加机体代谢,有利于毒素的排出。此外,早上起来我会用淡盐水漱口,这样不仅可以涤洗扁桃体上的炎性分泌物,又有利加重咽喉部的水肿充血及其疼痛感。
第二,在饮食方面,应以清淡为主,食性宜凉、宜寒,多服清凉润肺,泻火败毒的饮料,如鲜藕汁、鲜芦根汁、金银花露、绿豆汤等,还没上大学之前,妈妈都会用家里的茶叶用小纱布装好,放在杯中,用开水冲泡,凉后加蜂蜜搅匀,我觉得味道不错,茶香加上蜂蜜的甜味,可作为绿色的饮品。此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瓜类,以利清热解毒,可补充感染性发热时颇为需求的维生素c和粗纤维素。避免过食辛辣刺激食物,以防热毒上攻。
第三,多饮水,多喝开水或利尿性饮料,可促进毒素排泄。饮水要以不渴也饮,渴饮不足为训。饮水应以喝白开水为主,辅以其他饮水应高新鲜度,水煮沸后再烧3分钟,达到国家标准。饮水要先用水漱漱口,湿润口腔,要掌握慢饮、多次、少量。在我平时生活中,我都会随身携带个水杯,及时饮水,这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此外,我也会泡些花茶之类的代饮茶,如金银花、野菊花、决明子等。
第四,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众所周知,体育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可促进人体血液循环,但老师在讲到运动养生时,告诫我们不宜进行激烈运动,过度操劳,若劳累后也应及时调整休息,以讲求养生的“动静协调”。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我比较喜欢羽毛球,每星期基本上都会去体育馆打一会儿,而自己也注意睡眠的保证,一天基本上都可以达到8-10个小时,在睡眠的质量上,基本没有失眠的麻烦。
第五,采取食疗的方法。在家的时候,外婆都会煮雪梨罗汉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慢性扁桃体发炎,而且有润肺消炎、清热利咽的功效。具体做法:雪梨1个,罗汉果半个,将雪梨洗净,连皮、核切碎,罗汉果洗净,然后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共煎,煮沸三十分钟,去渣饮汤。此外,蜂蜜、番茄、杨桃、海带、萝卜、柠檬等食品,具有清热退火,润养肺肾阴液的作用,可适量选食。
以上就是我经过这一个学期对养生的学习所获得的心得,自从上了这门课,我正在努力养成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并试着影响身边的人。现在的我每天早晨刷牙前喝杯水,中饭前喝口汤,饭后尽量保证半个小时的午睡,晚上少喝水,白天多喝水。然后经过了一个安逸的睡眠之后,早晨醒来时要先躺半分钟再起床。经常买些水果吃。经常参加些体育运动。效果很明显,精神好多了,脸上本来不多的痘痘也没有了。而对于一直困扰我的扁桃体发炎,我认为自己应该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从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习惯去减缓它对我的影响,做到持之以恒,坚持用正确且健康的方式去预防。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正确的方式,我的身体会变得健康,同时也希望身边的同学都可以健健康康地度过大学四年以至以后漫长的人生。
养生课心得体会篇4
对联作为一门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将养生的一些心得体会,寓于对联的创作之中,形成所谓的养生联,读起来还是颇有情趣的。
“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所谓养生之道,关键在于把握生活中的一个“度”,遇到爽口的,不能过多饮食,否则必为“疾”。同样,为人处世不能大悲大喜,超过了个人所能承受的“度”,则殃祸也就不远了。
“只消一盏能和气,切莫多杯自害身。”酒能养生,亦能害身,关键还在于一个“尺度”的问题,适量地饮一些,对身体不仅无害,而且有益,这是经过医学证明了的,希望饮者当自知。
“闲敲棋子心情乐,闷拨瑶琴兴趣赊。”养生的关键,在于人的心情是否舒畅,一个人如果长期心情压抑,哪怕摆在面前的是“瑶琴”,也会兴趣全无,而缺少业余生活的人,又何谈养生之道呢?那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
“登峦未觉疾,泛水便忘忧。”这副对联阐明了养生的真谛在于运动,而登山、游水则是最好的活动方式了,忘情于自然山水之中,难道不是最好的养生方法吗?其它如:“减书存眼力,省事养心王”、“无愁自得仙翁术,多病能忘太史书”在得到艺术享受的同时,也得到养生的启迪,可谓一举两得。
养生课心得体会篇5
多年来我亲身体会到,养生保健必须是多方面、全方位的,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首先、每天作息时间要有规律,按时睡觉和起床,不能熬夜,也不能起得过早。我基本上做到了晚十点左右睡觉,六点左右起床,中午休息一小时左右。早、中、晚分别上网,每次半小时左右,分多次上网
其次、饮食上要特注意养生保健,病大多数是吃出来的,所以这是关键。(我的饮食方式另文)
第三、坚持锻炼身体,要量力而行,不做超负荷运动,持之以恒。前些年我是坚持每天早起快步登山,大雾天不去。坚持步行上、下班。晚上遛圈半小时左右。退休后改为打太极拳或打门球;近七、八年又变成了每天上午8点左右走步去岱庙,大约20分钟到达,随着季节的变化,定点与来自公检法、建委、卫生教育、林业等十几位退休老逛友们聊天取乐开心,9点多离开回家。休息一会上网。饭后稍息,看一会报纸,上床休息。下午2。30分开始打门球,一个半小时,回家休息。
晚上躺在沙发上用小腿肚在膝盖上左右交替摩擦和用脚后跟交替摩擦脚心上千次;再用左右大拇指分别按摩其他各手指指法活动。坚持睡前热水泡脚,同时做颈椎操。
第四、保持每天有个好心情,多交几个朋友,有不如意事与知心朋友诉说出了,不憋在心里。尽量少发脾、少生气
第五、定期查体,有病及时就医,用药要遵医嘱,按时用药,不随意用药,更不轻易信小广告,什么偏方、秘方,乱用保健品,以避免有损健康,我是坚决不信小广告那一套
第六、跟随季节交替和气候的变化吗,随时更换衣帽,以免伤风感冒
第七、如有条件和机会时,尽量走出去游玩,既开阔了眼界,又促进了身心健康
第八、实践证明,多行善做好事,心里痛快,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
第九、常开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第十、同志、朋友之间开玩笑、说笑话要讲究分寸,以免伤害感情和造成双方不痛快之事
最后,有个和睦相处的大家庭,是养生保健的基础,极为重要。所以一定要妥善处理好家庭事务,保持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
养生课心得体会篇6
通过这学期对中医养生的学习,我收获不少,学到了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养生知识,并从中受益匪浅,我相信这些对我今后提高身体素质,健康长寿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
我先讲一个小时候的亲身经历吧。我母亲在怀孕期间,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妊娠反应,在此期间,她只能吃稀饭。当时由于家庭贫困,没有别的食物补充营养。因此,我出生以后经常感冒,并且经常感到头疼,在冬天(甚至夏天)的时候四肢发凉。有一次姑妈介绍了一个老中医,让我爸妈带我去看病。那位老中医给我看过以后说我的病是由先天阳气不足引起的,气不足则血气不通,所以才会四肢发凉。在天气转凉的时候,邪气就会乘虚而入,而阳气不足导致晚上睡觉时头部成为身体中最为脆弱的一环,邪气从肩部和颈部进入,进一步到达头部,这才是我长期头痛的根本原因。找到病因之后,那位老中医为我开了多副中药。接着,拿出一些经过秘方制作的药粉,要求我每天晚上泡脚。最后是进行拔火罐、针灸和推拿,同时建议我泡枸杞和桂圆干日常饮用,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我的体质好了许多,到现在甚至连感冒也很少发生(因时间较久,以上治疗方法不一定准确,全凭记忆)。自此以后,中医在我心目中变得神奇而又神秘。
这学期学习养生知识后,我终于初步了解了一些中医知识,并且我也为今后的养生制作了一份简单的安排。在今后,我会注重食疗,顺应四季、阴阳变化规律,从精神、起居、饮食等方面进行综合调养的养生。说起起居,就牵扯到我们这不正确的作息了。现在的学生经常晚睡熬夜,这对胆、肝、肺是非常不好的,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应尽量顺应时辰,了解五脏六腑与各时辰的关系,才能比较健康的生活。在精神方面,我觉得只要看得开一点,尽量放松就行了。现代人要想养生,必须学会放松心情,而放松心情则必须学会放下烦恼的事,学会忍耐。最后我总结一下这学期学到的养生之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有益的饮食习惯;保持适当的运动量。
中医养生要从小做起,时刻做到,只有这样,才能健康,才能延年益寿。因为只有当你身临其境去接触了中医养身学,你才会懂得养生其实是人一生之中很大的一门学问。
最后,非常感谢陈老师这学期的辛勤教学,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听你的课。
养生课心得体会篇7
学习养生已将满一学期,主要配合《黄帝内经》等养生理论学习了导引保健功和八段锦。在此之前曾接触过养生,因为自己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并深受体寒之扰,一到冬天就会全身冰凉,所以需要借助传统中医的养生方法调养身体,但是在此之前接触是的食饵养生和熏治养生,而非现在的吐纳养生和导引养生。两相对比觉得后者比前者有更大的适用范围,比较适合现在练习和实践。由于我们无法再学习之外抽出这么多实践和精力来准备养生所需的材料,食饵养生和熏治养生适合有人照顾时使用,而且,这两种养生常常是对症下药的,具有针对性。
此外,对于尚是学生的我们经常出现的用眼过度,肌肉酸痛,精力不足等病症,这两种养生能够起到的功效就微乎其微了,远不及其他两种来得实用。课程刚刚开始时,老师介绍了几个适合学生练习的养生功,对舒展筋络非常管用。虽然简单,但是坚持做一段时间后就感觉情况大不同了。困扰了许久的肩膀酸痛减轻许多,而且身体感觉更为通畅,没有郁结,让我不禁咋舌。平时练功时也有这种体会。区别竞技体育要求“更高”,“更快”,“更强”,养生课要求保持一种心平气和的状态,不急不躁地完成每个动作。如果心态稍有变化就会影响到手脚动作而影响整体的和谐圆通。正是养生这种特性,使得在使身体更加健康的同时还陶冶着心性,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坚持这种养生方法的老人在晚年不仅身体强健而且精神矍铄。
其实,养生不仅仅教给我让身体健康的方法,还传达了人生的态度。养生是依据天地的变化,日月的升降,星辰的位置,以顺从阴阳的消长,适应四时的变迁。也就是说人要顺应天地万物的规律,不可逆行。春天是推陈出新的时节,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这时就不应改像冬天那样将自己“藏起来”,而应该早起锻炼保持生机,否则无法提供给夏天足够的生气。当我们竭力在莫大的社会中寻求自己的位置时,也只有顺规律而行之才能事半功倍。古往今来,没有人能够在逆规律而行后取得成功,凡成就大事者,必有洞察规律的慧心,无论是社会发展规律,还是人事变迁规律,都了然于心并以之为指导和借鉴,从而造就成功。
养生讲究阴阳调和,使阳气和阴气平衡。阳气不足,生命机能亦暗弱不足,无法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然而阳气过盛时也会阴气口舌干燥,身体发高热等病症。因此适度是养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不及这个度,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但一旦超过就会过犹不及。适度这个原则也贯穿整个人生始终,适度的工作让激情不灭,适度的休息让精力充沛,适度的体贴让人心里温暖,适度的距离让惊喜不断。只有把握好度,才能达到平衡而使人生运转通畅。
从养生中学到许多,正是因为自己从中受益匪浅,所以一直在向周围的同学推荐这门课程,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去了解养生并去实践,体会养生带来的美妙感受。
养生课心得体会篇8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俗话说:“医食同源,药食同行,先到厨房,后到药房。”食疗治病,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由于中医治病,重视阴阳寒热辨证食疗亦当先了解食物的属寒属热,属阴属阳,才能有的放矢。药食同源药物与食物具有相同的特性,不论是进补还是药膳,都离不开中药的搭配,因此,在选择药膳之前,加深对中药特性的认识是绝对必要的,也是进补的先决条件,否则,选择不当,不但无法达到进补的预期效果,还可能弄巧成拙。
一、药材的“四气”“五味”
温热寒凉是药材的四种药性,也称四气。它是从药物作用在人体方面的表现概括而来的,也就是说,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例如黄芩和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喉咙痛等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即表明这两种药具有寒性。相反的,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例如干姜对于腹中冷痛、四肢厥冷等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因此将它归纳为具有热性的药。因此,常听人说某种药非常燥热,或是非常寒凉,不能多吃,这些也许只是针对某些人或在某些情况下如此。需要采用什么药材,必须依据个人当时的实际情况而定。
五味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包括:辛甘酸苦咸,这是药食的五种基本滋味。这五种药味各有不同的作用:
辛:发散、行气、行血。例如:薄荷、木香、红花等。
甘:补益、止痛、调和药性。例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甘草调和诸药等。酸:收敛、固涩、生津。例如:乌梅敛肺止咳、五味子敛汗等。
苦:通泄、燥湿。例如:杏仁降泄肺气、枇杷叶降泄胃气、苍术消除湿气等。
咸:泻下作用。如海藻、昆布、芒硝等。
二、“五味”与五脏的生克关系
饮食五味与五脏的生克关系也应注意,如:偏嗜五味造成脏气之盛衰失常,多食酸则可伤脾,多食苦可消肺,多甜食可伤肾,多食辛可伤肝,多食咸则伤心。五味所禁:辛味善行气,有散发之性,多食就会耗气,气病要慎,不能过量;咸味善走血,用量过大则血行凝滞,血病要慎用;苦味善走骨,能动心火,多用则火,骨生于肾,故骨病应少食苦味食物。甘味性滞走肌肉,多食易致肌肉壅滞,故肉痛时不宜多食;酸味善走筋,有收敛作用,多食则引起筋脉拘急。饮食要荤素适宜,五味兼备才能使脾胃调和,五脏收益。
三、药食同源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药食同源,如红枣健脾,山楂助消化,梨滋阴润肺,荞麦是消渴病人的好食品。糯米、黑米性味甘温,具有益气补血、暖胃健脾,滋阴润肺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体虚乏力的病人。中医还根据疾病辨证和食物性味,采取以动物的内脏来补养人体的脏腑,如贫血目疾夜盲症。肝虚可用猪肝,肾病用猪腰,遗尿用猪膀胱,肾病用猪肚等。在辨证施膳时要遵循中医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进行食性的选择配膳。寒凉性食物,如小米、赤小豆、绿豆等,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可用于热证的调护。热性温性的食物,如糯米、黄米等,甘温食物,具有温中、补阳、祛寒之功效,可用于寒证病人的调护。辛散类食物,如葱、韭、姜、蒜、辣椒等,具有解表散寒之效,可用于风寒感冒患者的调护。苦寒、甘、寒性味的食物,如各种水果及一些瓜类多有清热、泻火、解毒等功效,可用于温病热盛伤津者的调护。
四、均衡营养,合理膳食
人体是一个整体,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视其外,应知其内脏、皮肤、毛发、指甲等的改变,必是脏腑功能失调或衰减而致。机体功能能量的平衡全赖于气血生化之源的脾胃能否建运脾胃正常运转的重要之处在于饮食有节度、按时适量、不过饥、过饱、过热、过冷、不择食、偏嗜、注意饮食平衡,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在饮食调护中,注意为患者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避免单调饮食品种,不仅要有鸡、鱼、肉、蛋、奶、谷、豆、果蔬,而且在形式上要有流质、半流质、软食、普通饮食及特制的营养液等。患病之体,脏腑功能紊乱,脾胃多受累,使运化功能减退,给予清淡食品,不仅易于消化吸收,亦可减轻胃肠负担,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但是单纯素食、蛋白质含量较低,维生素和铁、锌等微量元素吸收减少,利用率较低,不能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及病理要求,只有在素食的基础上搭配适量的荤腥之品,才能满足病体之需注意切忌过量。
运用中医食疗基本理论指导饮食调护,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药疗、食疗相结合,是中医临床护理的一个特点。在临床辩证准确下做到药食相须,寒温相宜,五味相适,就能提高疗效,使病人尽快康复;反之则影响药效,加重病情。在护理过程中如何指导病人进行食疗是非常重要的。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养生课心得体会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