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4篇《博弈论心得体会》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博弈论心得体会》相关的范文。
篇1:学习博弈论的心得体会
我学过一段时间博弈论,一些思维过程中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使用一些博弈论思想,有两点比较突出的体会。
第一,制订政策或游戏规则,要保证所有人有参与积极性。
这来源于“纳什均衡”概念,说起来当然简单。但我自己觉得,以前所知道的这条道理——制订游戏规则要保证所有人有参与积极性——是简单接受,没有逻辑证明,或者,在直觉层次觉得这是对的,但没有认识到它为什么对。
有本书上说,以后的经济学家必须知道一个“纳什均衡”概念,否则不算经济学家,或者说,玩明白了“纳什均衡”,就像玩明白了“价格”一样,是经济学家的基本功。我赞同。
协议必须是能够自动执行的。
第二,千万不能把别人当傻瓜。
这来自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合理的行为序列必然在每一步上都合理(当然,这里不去探讨“历史理性”),即使存在一点缺陷,也要从“颤抖手均衡”的思路来考虑问题,使自己不要随意使用“触发策略”,保证你好我好(也可以说是“我好,他也好”)。
如果把别人当傻瓜,吃亏的是自己,就像那个卖猫的故事。
把博弈论这种技术体系当作世界观,似乎有些危险,但其中的道理我必须重视。
以上是一点体会,希望能抛砖引玉。
博弈论学习感想与思考
学习博弈论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赢得更好的结局,也在于享受博弈分析的过程。
先给大家猜一个脑筋急转弯,
问:在什么情况下零大于二,二大于五,五又大于零?
答案是:在玩“石头.剪刀.布”游戏的时候。
博弈,就是用这种游戏思维来突破看似无法改变的局面,解决现实的严肃问题的策略。在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在特定条件下争取其最大利益,强者未必胜券在握,弱者也未必永无出头之日。因为在博弈中,特别是多个参与者的博弈中,结果不仅取决于参与者的实力与策略,而且还取决于其他参与者的制约和策略。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屌丝若要逆袭,学习并掌握必要的博弈论的知识是很有帮助和必要的。
事实上,博弈过程本来就不过是一种日常现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先分析他人的意愿从而做出合理的行为选择,而所谓博弈就是行为者在一定环境条件和规则下,选择一定的行为或策略,实施并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比如你身为博士,当面临老板任务的压力和可爱妹纸的召唤的选择时,必要的博弈论知识的应用,也许会助你平安过关。当然,夹在这样一个三节点的博弈关系中,处于极其弱势地位的你,往往只能自求多福了。
博弈论用途很广。博弈论原是数学运筹中的一个支系,其研究运用了许多的数学工具,这仿佛形成了一道阻碍我们初学者与博弈论的鸿沟。但是伟大的马克思说过:“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了数学时,才算是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面对这条鸿沟,我们不仅要学习数学公式和理论,也不可以忽略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一个不会编程的人照样可以成为电脑应用高手,没有高深的数学知识,我们同样可通过博弈论的学习成为生活中的策略高手。就像孙膑没有学过高等数学,但是这并不影响他通过运用策略来帮助田忌赢得赛马。所以我一直很淡定的看待本课的许多数学公式和算法,因为我相信只要我掌握了博弈论的本质,老师您是不会让我挂掉的。
博弈论首先是我们思索现实世界的一套逻辑,其次才是把这套逻辑严密化的数学形式。博弈论的目的在巧妙的策略,而不是解法。我们学习博弈论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赢得更好的结局,也在于享受博弈分析的过程。说到底,博弈论毕竟只是一个分析问题的工具,用这个工具来简化问题,使问题的分析清晰明了,也就够了。
英勇的博士们,为了碉堡的逆袭,为了老板的任务,为了妹纸的欢心,大家不仅要好好学习掌握这门课,顺利通过考试,更要将博弈的思想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名博弈高手。
相关文章
篇2:学习博弈论的心得体会
技术分析理论一直被广泛运用于股市分析中,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短周期市场中,人们似乎更加热衷于技术分析。以道氏理论、波浪理论、形态分析理论等为代表的传统技术分析理论,从道琼斯和艾略特以来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虽然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但基本上是在同一层次上变换形式,并没有什么质的突破。
我觉得,归根到底,不是技术分析本身的问题,而是技术分析的对象——股票市场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具体说,传统的技术分析理论都隐含了一个有问题的理论前提,它们的研究思路本质上都是在把股市看做是一个不受参与者自身行为影响的客观系统,而没有考虑到人的操作对股市的影响。
作为一种近似,这样处理可以给研究带来方便,也可以产生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这种不准确的近似不利于对市场进行深入研究。
在学习了博弈论之后,我似乎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事实上,市场由千千万万投资人构成,他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密切关联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些参与市场的人本生就是在互相的心理博弈,每个人的操作都必然的影响着股市的运动,特别是当资金量比较大的时候对市场的影响更大,这些大户之间的博弈直接关系到技术分析的正确性。参与市场的人有自己的思考,有时候甚至是非理性的。而在中国,我们会看到另外一种力量在挑战着技术分析的权威性,那就是政府的力量。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是对技术分析信任与否的一个博弈,在信奉技术分析的人看来,技术分析之所以正确,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很多人就是照着技术分析的结论做的,以至于这些结论就真的成真了。下图是我们常见的压力线理论,我们就以此构建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
博弈的双方是大多数散户和机构大户,我们的博弈过程是这样的:假设在B点,股价正好走到了切线理论压力线上面。这个时候,机构面临着两种选择:拉升股价与不拉升股价,散户面临两种选择:跟进买入与不跟进,此时博弈可用下表描述。
机构大户
散户拉升不拉升
跟进赚亏
不跟进亏平
表中,效用只是代表的是散户的盈亏情况,因为考虑到股市是零和游戏,所以,考虑双方的利益显得没什么必要。在表中可以看出,只有在机构大户选择拉抬股价,而这个时候散户果断跟进的情况下,散户投资者是可以赚的。
在这场博弈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投资者信奉技术分析的方法是应该在B点不操作,或者卖出,而当博弈的另一方机构大户反常态选在在这个时候拉升股价的话,B点的压力左右将会被打破,在这个时候,按照技术分析操作的投资者就会选择卖出或者不买,也就分不到之后的收益,切线理论的压力线就轻易被攻破了。这个过程使得压力线的理论有被打破的可能。也就是技术分析失效了。
以上的例子只是一个简单的博弈分析。
相关学者运用博弈论把股市看成一个竞局,投资人处于博弈对抗中,投资决策是一个博弈计算过程。博弈计算与人们习惯的按照科学规律思考问题不同,它面对的系统不是僵死按一种规律变化,而是有多种变化发展的可能的活的系统。
我只是从技术分析的有效性的角度简要的谈了博弈论在股市分析中的作用,当然,要达到熟练应用还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博弈论的思想使我有了对手的意识,在股市中同样存在着对手。在我看来,如果非大牛市,股市只是简单的零和游戏,此中的“游戏”就是博弈,对手双方的博弈。所以,从博弈论的角度看,股市其实是众多对手方博弈的结果,技术分析只是博弈的产物,当然,技术分析的实效也是博弈的结果,这样的话,就不难理解了。
篇3:学习博弈论的心得体会
学习博弈论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赢得更好的结局,也在于享受博弈分析的过程。
先给大家猜一个脑筋急转弯,
问:在什么情况下零大于二,二大于五,五又大于零?
答案是:在玩“石头.剪刀.布”游戏的时候。
博弈,就是用这种游戏思维来突破看似无法改变的局面,解决现实的严肃问题的策略。在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在特定条件下争取其最大利益,强者未必胜券在握,弱者也未必永无出头之日。因为在博弈中,特别是多个参与者的博弈中,结果不仅取决于参与者的实力与策略,而且还取决于其他参与者的制约和策略。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屌丝若要逆袭,学习并掌握必要的博弈论的知识是很有帮助和必要的。
事实上,博弈过程本来就不过是一种日常现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先分析他人的意愿从而做出合理的行为选择,而所谓博弈就是行为者在一定环境条件和规则下,选择一定的行为或策略,实施并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比如你身为博士,当面临老板任务的压力和可爱妹纸的召唤的选择时,必要的博弈论知识的应用,也许会助你平安过关。当然,夹在这样一个三节点的博弈关系中,处于极其弱势地位的你,往往只能自求多福了。
博弈论用途很广。博弈论原是数学运筹中的一个支系,其研究运用了许多的数学工具,这仿佛形成了一道阻碍我们初学者与博弈论的鸿沟。但是伟大的马克思说过:“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了数学时,才算是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面对这条鸿沟,我们不仅要学习数学公式和理论,也不可以忽略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一个不会编程的人照样可以成为电脑应用高手,没有高深的数学知识,我们同样可通过博弈论的学习成为生活中的策略高手。就像孙膑没有学过高等数学,但是这并不影响他通过运用策略来帮助田忌赢得赛马。所以我一直很淡定的看待本课的许多数学公式和算法,因为我相信只要我掌握了博弈论的本质,老师您是不会让我挂掉的。
博弈论首先是我们思索现实世界的一套逻辑,其次才是把这套逻辑严密化的数学形式。博弈论的目的在巧妙的策略,而不是解法。我们学习博弈论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赢得更好的结局,也在于享受博弈分析的过程。说到底,博弈论毕竟只是一个分析问题的工具,用这个工具来简化问题,使问题的分析清晰明了,也就够了。
英勇的博士们,为了碉堡的逆袭,为了老板的任务,为了妹纸的欢心,大家不仅要好好学习掌握这门课,顺利通过考试,更要将博弈的思想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名博弈高手。
篇4:学习博弈论的心得体会
我学过一段时间博弈论,一些思维过程中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使用一些博弈论思想,有两点比较突出的体会。
第一,制订政策或游戏规则,要保证所有人有参与积极性。
这来源于“纳什均衡”概念,说起来当然简单。但我自己觉得,以前所知道的这条道理——制订游戏规则要保证所有人有参与积极性——是简单接受,没有逻辑证明,或者,在直觉层次觉得这是对的,但没有认识到它为什么对。
有本书上说,以后的经济学家必须知道一个“纳什均衡”概念,否则不算经济学家,或者说,玩明白了“纳什均衡”,就像玩明白了“价格”一样,是经济学家的基本功。我赞同。
协议必须是能够自动执行的。
第二,千万不能把别人当傻瓜。
这来自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合理的行为序列必然在每一步上都合理(当然,这里不去探讨“历史理性”),即使存在一点缺陷,也要从“颤抖手均衡”的思路来考虑问题,使自己不要随意使用“触发策略”,保证你好我好(也可以说是“我好,他也好”)。
如果把别人当傻瓜,吃亏的是自己,就像那个卖猫的故事。
把博弈论这种技术体系当作世界观,似乎有些危险,但其中的道理我必须重视。
以上是一点体会,希望能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