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铁人精神 建功油田开发
——传承铁人精神心得体会
“红旗飘飘映彩霞 英雄扬鞭催战马 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 头戴铝盔走天涯 茫茫草原立井架 云雾深处把井打 地下原油见青天 祖国盛开石油花……”(《我为祖国献石油》开头,歌唱或朗诵)
56年前,在东北茫茫的松辽平原上,石油会战队伍仅用3年时间,就成功开发建设了大庆这个世界级特大油田,一部艰难创业史,百万覆地翻天人。在这支石油大军中,有一个最响亮的名字,那就是铁人王进喜。1960年3月15日,王进喜带领全队带上所有家当,从甘肃玉门出发,日夜兼程奔赴大庆。下了火车,他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记录是多少?又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让原油咕咚咕咚往外冒。在一望无际的大荒原上,他以西北人特有的豪迈呼喊到:“这回咱们掉进大油海里啦,甩开膀子干吧,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他带领全队工人,日夜不离井场。奋战了二十天,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房东大娘感动的对工人说:“这人是铁、饭是钢,整天不吃不睡怎么行?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呐!”一句发自于普通百姓的肺腑之言,春雷般在中国的大地上隆隆响起。“王铁人”,一个让石油人引以自豪的名字,在其平凡的石油钻井岗位,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和伟大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石油人,立足本职岗位,奉献青春年华。
我的故事开始于1988年,那一年在渤海湾诞生了一个新的油田—冀东油田。四面八方的石油建设者们涌到冀东,头顶青天,脚踏荒原,挥舞着流汗的拳头在茫茫盐碱滩上,悠悠芦苇荡中,追逐着石油人的梦想……
跟随会战队伍,我家也从南阳迁到唐海。那段日子一家三口吃住都挤在不足20平米的小铁皮房里,冬冷夏热。渤海岸边一片荒凉,海风裹挟着沙土像刀子一样割在人的脸上、身上,生疼生疼。三块石头支口锅、三顶帐篷搭个窝,建设之初的日子虽然苦,但大家就是凭着那么股子干劲,一口一口井地干!有了困难怎么办?“有也上,无也上,端水也要打井!”正是铁人那“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着大家度过了那段最艰苦的日子。父亲常说“能参加石油会战是我的幸运,所以我很珍惜自己的岗位,只有加油干、使劲干,才能回报油田!”当聊起父亲最初的石油梦想,言语间满是对油田的深厚情感。”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27年间,在冀东油田这块火热而深厚的土地上,上千名石油员工,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感召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征战,我们的勘探区域越来越广阔,在青龙河畔,在柳南大堤,在南堡井站、在人工岛钻进现场,看着座座威严矗立的井架,我感到石油工人神圣的使命和沉甸甸的责任。
肩膀因为责任而宽阔,脚步因为向往而执着。从头戴铝盔成为一名石油工人时,铁人精神指引和激励着我,“干好本职工作,做个称职的石油工人。”而作为一名造价人员我们虽没有一线员工冒严寒、顶酷暑的艰苦环境和恶劣条件;也没有为了夺油上产,数月不能回家的难忘经历,但我们也在平时的工作中始终践行着“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综合性极强的工程造价工作面对的是枯燥的数据,但涵盖的专业却很广泛,钻前、钻井、试油、土建、安装,为了高质量的完成审核工作,我们白天跟着施工队伍跑现场,边看边学,将设备电路图、工作原理,记在本子上。晚上回到家还需要继续钻研图纸,自学地面工程的土建、工艺、电气、通讯、自动化、路桥专业知识。熟悉掌握井下作业的射孔、补孔、回采、解堵、防砂、堵水、提液、转抽、深抽等工艺类措施和检泵、小修、调平衡等维护性措施的工艺过程。“不懂的东西太多了,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每时每刻都用来学习,都感觉不够用……”,师傅常说,要有点造价精神,那就是“重责任、懂奉献”,没有对石油建设事业的执著追求,没有干石油建设事业的激情,就没有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就没有艰苦条件下迸发出的工作热情,就没有主动干好自己所负责的工作自觉性。枯燥难懂的专业知识,让我觉得有压力,但更有动力。爱岗敬业就会有广阔的舞台,勇于创新就会有辉煌的收获,甘于奉献就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造价人将以冀东石油人特有的精神、智慧与力量将热情燃烧,用简单的踏实与热血,在冀东油区书写“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壮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