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智有勇的好干部——京剧《秦香莲》观感
裘学庆
小时候就看过传统戏《秦香莲》。那时毕竟小,不懂多少世间事,看到秦香莲千里寻夫、一双儿女跪在陈世美膝下,觉得很可怜;戏到最后众衙役抬着虎头铡、驾着陈世美去法场监斩,觉得挺好玩。仅此而已。而现在年届不惑,历经世事,尤其是作为一名公职人员,近日重看京剧《秦香莲》,则是感慨万千。这部戏不是一般的家庭伦理戏,实为一部官场道德戏。
京剧《秦香莲》以秦香莲进京寻夫、被夫抛弃、含屈伸冤为主线展开的。从家庭伦理故事来说,秦香莲是悲惨弃妇的代表,但从其寻夫、伸冤过程的种种遭遇来看,其又是社会底层人物、弱势群体的代表。在这部戏里有5个“官”,面对弱势的秦香莲,陈世美是反面角色自不必说,其他4个,都是正面角色。他们不但有做人的良心、有做官的正义,而且在处理秦香莲这个公案中,都是表现出了“智”和“勇”。
秦香莲首先遇到的“官”是附马府的门官。这里暂且也称其为官吧,因为其掌握着进出附马府的大权。秦香莲丈夫陈世美进京赶考后在家里穷耕苦织,奉养公婆和抚育儿女。不料连年灾荒,公婆都饿死了,无奈带着一双女儿走上寻夫路,跋山涉水,沿途求乞。秦香莲从客店打听到陈世美已经中了状元,并且被招为驸马。第二天秦香莲母子三人到驸马府找陈世美。门官作为“保卫科长”自然不能随便放人进去。但听了秦香莲的哭拆,他决意要帮她一把,让她见到丈夫。但在帮之前,他得对秦香莲 “验明正身”呀!他问了秦香莲一个问题,说明天附马府有一件喜事,你道是什么?秦香莲略一想就说,“明天就是你家附马寿诞之日”,门官当即叩拜道“果真是夫人到此,多有得罪”。作为结发夫妻自然可以此问为证,可见门官的聪明。通禀后,陈世美拒绝见母子三人。面对秦香莲的苦苦哀求,门官又深为同情,为了既能让香莲进府,又可让自己有所担待,他又想出一计,他叫秦香莲从衣裙上扯一下一块裙布给自己,并叫她往里闯,自己则在后面作阻拦状。整个过程,门官同情弱者、巧计行事的做法值得肯定。
秦香莲遇到的第二个好官便是丞相王延龄。秦香莲母子三人被陈世美赶出附马府,在街上遇见了三朝元老、丞相王延龄朝罢回府,便拦轿控告陈世美。王延龄很同情秦香莲的遭遇。但按职责,他可以“理民词本不当丞相来管”,就是说他完全可以推托,可以“交办”,但他认为“雪民冤岂容我袖手旁观”。为此,他给秦香莲出了一条计策。王延龄借给陈世美贺寿喝酒之际,叫人带来假扮卖唱人的秦香莲唱诉,自已则极力“敲边鼓”,应用大量典故来苦劝,以促成破镜重圆。整个苦劝过程,展示了丞相的博学多才。无奈陈世美最终还是不为所动,更衬出陈的狼心狗肺。王延龄在盛怒之下,将自己的白纸扇交给秦香莲,嘱她到开封府府尹包拯处去告状。整个过程,展现了王延龄为政“智”的一面,他没有“越位”办案,因为断案得走“司法程序”,他所能做的,只能以情感人、以理说人,实在无用之后,还指点秦香莲去打官司,以自己的真诚的行为体现做人、做官的良心。
附马府武官韩琪,是秦香莲遇到的第三个好“官”。韩琪不算真正的官,但他是官方人物。陈世美见王延龄气冲冲走出府去,怕有麻烦,为杀人灭口,于是派韩祺去追杀香莲母子三人,要拿着“带血钢刀”来见自己。秦香莲像母鸡护小鸡般护着两个小孩,宁肯自己挨刀。在她的苦苦哀求中,韩祺才恍然大悟:原来要杀的并不是陈世美的什么仇人,而是陈世美企图抛弃的妻子儿女!韩祺左右为难:要杀香莲母子吗,不忍心下手,不杀吗,钢刀上又没有血迹做回证。最后,为了不昧良心,不背正义,韩祺终于放走了秦香莲母子,自己则引刀自刎而死。在大是大非面前,首先考量的是良心,但最终考量的是英雄本色。
《秦香莲》剧最后是以包公“铡美”告终的。审理这个案子可是难煞了包拯。秦香莲幸免一死,悲愤交加,急奔开封府去告状。包拯素以铁面无私著称。他决意要为秦香莲伸冤。一段西皮流水交待得明白:“铁面无私座南衙,赤胆忠心保国家,秦香莲状告陈附马,只为他杀妻灭子理太差,任他皇亲威风大,难逃包拯虎头铡!”这段唱,道出了包拯的为官本色。
在处理这个案子过程中,包拯先是展示其“智”的一面。他一面让秦香莲去写状子,一面设计叫王朝把陈世美“请”到开封府来。陈世美带了上方宝剑,气高趾扬地来见包拯。面对“忘却父母”、“抛弃妻儿”、“杀妻灭子”三大罪状,陈世美却“拒不认罪”,还想在公堂上杀害秦香莲,以当朝驸马的身份相对抗。包拯果断以法断案,命令衙役“头上打去乌纱帽,剥去他的蟒龙袍”,接着命令“人来将他捆绑了……凶犯押在死囚牢”。
国太、皇姑闻讯大惊,连忙赶到开封府要求放人。包拯坚持不放陈世美。国太先以高官相利诱:“快快放了陈附马,管叫你官爵就往上加”。但包拯不为所动。见利诱不成,国太就耍赖公堂,口口声声“先斩哀家,再斩附马”,用尽卑鄙手段威胁包拯放回陈世美。重重压力面前,包拯犹豫了,他的内心备受煎熬,悲戚的唱腔表明了他的心迹:“今朝不为民伸冤,我情愿罢职丢官就离朝班”。面对皇亲国戚,要做到铁面无私谈何容易。他将自己的俸银三百两赠与香莲,劝她带儿女回家。香莲有冤难诉,最后一线希望也断了,无助的女子只能哭天,“叫一声杀了人的天!”,悲凉的唱词震人心魄,善良的心闻之都会颤抖。此句唱完,不少观众涌出了泪花。秦香莲拒不接受包拯的赠银,并怨包拯官官相护,这让包拯愧愤交加,最后痛下决心:“纵然是丢官把头断,也要为百姓雪奇冤!人来速把附马斩,纵有那榻天大祸包某承担”。激越的唱腔,引得台下掌声如雷。这掌声,是对包公勇气的褒奖。
看完此剧,感想联翩。深以为,做人,首先的要有道德良心,而做官,更是要以德为先,做一个敢于为百姓排忧解难的官,做一个敢于为弱者伸长正义的官,做一个敢于为真理而舍生取义的官。《秦香莲》剧中的4个好官无不是以良心、道德在主导着行为。但同时,也深深地感到,要做个好官很不容易。
“德”是评价一个干部的首要因素。但作为一个干部,特别是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和普通公务员,在现实的工作、生活中要坚守道德阵地,维护做人良心,比普通老百姓要难许多,考验力度更大。从《秦香莲》剧几个官员的身上可以得出启示,做好官,还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和毅力。
近年来被“拿下”的贪官、恶官不少。从他们成长经历看,很多都是寒门出身,有的还是“红后代”。他们曾有美好的人生理想和抱负,也做出过不少成绩,但后来又怎么会“翻船”的呢?透过他们的人生轨迹,不难看出,他们在走上仕途后未能正确处理为政过程中的利益、是非、矛盾,尤其是经不住各种美丽的诱惑。这首先是“智”的不足。智,不但表现在为智力、智慧,更多地表现为对人生的感悟。在诱惑面前,应抱定人生有所放弃,才能让有限的生命释放出最大的能量,不要等到一切尘埃落定、喧嚣归于平静的时候,才明白“放弃”的重要,才感叹“失去”也是一种收获。
为官还需要有武将的“勇”。面对强大的诱惑,其实也是如临大敌一般。事实表明,没有一股浩然之气,没有甘于清贫、坚持正义的勇气,就守不住道德、法纪底线。在为政的道路上,还常常会触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免不了遭遇利益、仕途甚至人身威胁,如果患得患失,妥协于黑恶势力,则不可能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只能做一个“昏官”,最终必定被人民群众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