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学习观看了《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虽然只有短短40分钟,但“为民”二字充满屏幕,字里行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智慧结晶,体现了中国特色,处处渗透着党的宗旨--为民服务。观看后,我感受很深。
本集围绕“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主题展开,分三个段落。
第一个段落:什么是为民?主要内容以总书记所引用郑板桥的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为切入点,通过讲述总书记曾在梁家河修建第一口沼气池的故事,阐释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实践。
在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生中,觉得对他帮助最大的是两种人:一种就是那革命老前辈。还有一种,就是他那陕北老乡。总书记在梁家河当党支部书记的时候,他对梁家河做了很多的好事,比如修建了沼气池,为当地老百姓的照明做饭排忧解难。四十多年过去了,无论是做梁家河的支书,还是做党的总书记、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都没有变,他始终是黄土地的儿子。
第二个段落:为什么为民?主要内容以总书记引用的“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为切入点,通过讲述总书记弘扬焦裕禄精神,阐释如何做到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这就是我们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绩观、人民观、价值观。我们要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担当起我们强国一代应该肩负的历史责任。要做好民生工作,就必须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让老百姓少跑腿,干部多办事,让人民安心、放心、舒心。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检验我们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最高标准。
第三个段落:怎么样为民?主要内容以总书记引用的“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为切入点,通过讲述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故事,阐释如何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如何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书记有过许多重要的论述。比如说“真扶贫,扶真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不能掉队”。总书记关心基层,关心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决心日月为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小康,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我们观看平“语”近人,当学习总书记的爱民情怀。一是爱民为民最显初心。习总书记对“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多次引用,恰是其爱民情怀的体现。无论是梁家河插队时与群众同吃住,当县委书记时与群众面对面“唠嗑”,还是为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点赞作诗,都体现了总书记心系群众、为民服务的不变初心。这种情怀,每个党员干部都应用心培养。二是常怀为民之情怀。怀“衣宽不悔”的公仆心,解民生之忧。怀“俯首为牛”的务实之心,谋民生之利。怀“舍我其谁”的担当之心,行民心所指。连续数年春节,总书记都走最崎岖的山路到最贫困的地方,始终把困难群众放在心头。“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作为党员干部当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当好人民公仆,全力解决好人民所忧所急。三是用真心聆听人民心声。连续六年,总书记从曾经“瘠苦甲于天下”的甘肃定西,到千里冰封的内蒙古大草原,从雪沃纵横的张北草原,到山路崎岖的大凉山腹地……在最重要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之际习总书记走进困难群众中,拉家常、问冷暖,听民声、解民意,点点滴滴、一言一行都彰显出总书记不变的初心。
“不忘本来,才能开启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创新”。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干部,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这种“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心一意总为民”的工作方法,更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各自的岗位上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努力办实事、解难事。一要时刻不忘学习。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学习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本领,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二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放下架子,主动听取群众意见,对于群众的所需所盼,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只有及时的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思群众所思,我们才能真正做好基层工作,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三要切实转变作风。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创造性;坚持责任意识,兢兢业业地完成工作任务,尽心尽职作表率,为民服务促发展。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自信,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就我镇而言,虽然目前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很严峻,各项工作任务也很艰巨,但是相信只要大家心连心,劲促劲,唯实唯干,拼搏奋进,就能带领全镇党员干部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以较好的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