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父母是一门“科学”
今天,我与孩子一同观看了一堂内容丰富、直抵内心的家庭教育公开课。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而父母是孩子教育的启蒙,如何履行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当好父母,需要正确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正如“养育男孩”创始人鱼爸所说,“每个人都能成为父母,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这一职位”。家庭教育是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当好父母是一门“科学”,我想,这是这堂公开课给予我最大的启发。
当一个以身作则的父母
两位嘉宾在课堂上多次提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父母常看到孩子的问题,却不知道这其实是自己的问题在孩子的身上开出的花。”曾几何时,我发现在跟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她会不耐烦,甚至会有冷暴力的情形。最开始,我把这种品格问题归咎于孩子自身,习惯性地指责孩子,但慢慢地,我发现,孩子的品格是如此依赖家长的教育方式。如果我总是大声呵斥,就不要指望孩子能够讲道理;如果我总是因为工作忙,没有耐心去倾听孩子的声音,就不要怪孩子不听父母讲话;如果我总是望女成凤,却自己不在状态,就不要怪孩子轻言放弃……所以,当好父母,要从自身做起;改变孩子,要从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开始。于是,在我们的家庭里,孩子从一个被管教者成为了地位平等的小主人,家里也逐渐多了这样的情景: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比一比学习成绩和工作业绩;来一个生活习惯大比拼,看谁做得好;开一个阅读分享会,看谁懂得多;组织一次批评与自我批评会,有了错误就勇于改正……我们在逐步建立一种互相尊重的家庭文化,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当一个懂得陪伴的父母
两位嘉宾在课堂上提出了陪伴的重要性,养育注定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离别,唯有陪伴的时光永不褪色。有的时候,我会独自感叹时光荏苒,转眼间,那个襁褓里的小婴儿,个头就已逼近我的肩头;那个整天妈妈长妈妈短的小女孩,也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那只大手曾经牵着的小手,已然可以在妈妈伤心难过时给予温暖和力量……,而这时,我才真正读懂龙应台的那句“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如何才能做到放心让他走,而你不必追?我想,抓住做父母的十年黄金期特别地重要。俞敏洪曾说“在十岁以前定规矩,孩子还是愿意听你的,因为在十岁以前,他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依靠,那就是父母,但是到十岁以后,他觉得离开父母还是可以活下去的。他会逐渐发现,和父母对着干,父母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这也就是所谓的青春期、叛逆,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叛逆,关键看这定规矩的十年里,父母给了什么?是优越的物质条件还是良好的教育陪伴,如果在前十年,孩子能够和父母一起养成好习惯、守规矩、正确的三观,那么孩子大了,就可以放心的让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而如果父母给予的仅仅是物质的优越,或者过了孩子最需要父母引导教育的十年黄金期,你越教育,他越会反感,很多甚至会拿自己的生命来要挟父母,父母也只有摇头、叹息的份,一切都已晚矣。
当一个方法得当的父母
德国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的孩子,小时候智力有缺陷,但他通过自己得当的教育方法,让孩子成长成才。他认为,一个人最终能否有所成就,禀赋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最主要的还是后天的教育。教育得当,普通的孩子也能成为天才;教育不当,即使再好的天赋也会被毁掉,父母是孩子教育的核心因素。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散文《伤仲永》强调的就是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而近期网上的一则新闻,也让人感到特别励志,芜湖19岁脑瘫少年取得高考623分的好成绩,他在本子上写下“感谢父母、感谢老师”,让我们再一次领会到家校教育的至关重要性。两位嘉宾在课堂上多次讲授了孩子品格养成过程中,父母教育方法的重要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父母不能陪伴孩子走完一生,但有责任让他具备独立成长、勇敢前行的能力与资本,这将是他受益一生的宝贵财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除了要有眼界、态度、胸襟之外,还要善于借助书籍的力量,让孩子与书籍成为一辈子的好朋友、好伙伴,从书籍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成为一个向上向善的人。
最后,我想用黎巴嫩著名作家Kahlil Gibran《致我们终将远离的子女》中的一段话与所有的父母一起共勉:爱,让孩子成为自己!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