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多篇由好范文网会员“小猫乖乖女”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身为一名记者,我们应该要有自己的操守,不要随便捏造事实,要根据真实情况来,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20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你喜欢。
2020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范文篇一
历时3年,17名记者,跑53个小区,写61个版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报《解救“悬空老人”》的故事再次走向全国。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战线不断增强“四力”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今年继续举办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6月23日14:30,巡讲活动将以网络直播形式“全国开讲”。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在内的全国15家媒体的15名记者在线直播,讲述他们在践行“四力”新闻采访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最近3年,大河报记者团队接力聚焦“悬空老人”,持续追踪河南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进程,推动河南省、市、区三级加梯政策的出台。特别是2018年的系列追踪报道,获得中宣部表扬和河南新闻奖一等奖。网络直播现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报记者杨书贞将代表河南媒体同仁以《解救悬空老人》为题,讲述河南党委政府的民生情怀和媒体的责任担当,再现一批心系民生的新闻人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奔走的姿态和为民的初心。
据了解,记者杨书贞去年10月参加全国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经层层选拔跻身“全国30强”,荣膺“优胜选手”。去年12月,杨书贞作为全国巡讲团成员前往北京、石家庄、太原、商丘、新乡、洛阳等地现场讲述“河南好故事”,传递“大河好声音”。先后走进新华社、北京大学等单位,与宣传文化部门、当地党政机关、高校师生分享《解救“悬空老人”》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河南新闻工作者努力践行“四力”的精神风貌,展示了河南新闻战线取得的丰硕成果。
2020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范文篇二
行车加走路4个小时,来到广西目前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村,看一线干部群众如何战天斗地;翻越崇山峻岭,追寻“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黄景教的足迹;走访毛南族的村村寨寨,与毛南族群众分享整族脱贫的喜悦……6月8-14日,“千名记者一线行”第一批采访团记者,深入大化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和上林县,俯下身子,做脱贫攻坚故事的倾听者、记录者、参与者,用图文、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多种形式,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脱贫故事。
“脚力”锤炼没有终点。第一组采访团记者前往的第一个贫困村,是大化雅龙乡胜利村。通村三级路在大山间盘旋环绕,一个个“回头弯”让人心惊胆战。在这个深度贫困村里,记者们采访和记录了一个个精彩故事——新闻特写《一个极度贫困村的前世今生》、通讯《养殖肉牛扶贫让群众“牛”起来》等稿件,将胜利村的脱贫故事和变化娓娓道来。
在现场,记者们看到,为了不影响旧房改造进度,当地政府请人将建材用蚂蚁搬家的方式,一点一点运过塌方点,再通过三轮摩托运进屯里。弄豪屯老蒙的梦想被记者们用各种新闻语言“讲”成了故事——老蒙是弄豪屯贫困户,他的梦想就是既能住上新房,又能让十几年前耗时数年才建起的石头房也留下来。板升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贫困群众的诉求,从资金、人力、物力上全面扶助他们建起了新房;同时从留住乡愁出发,保留了如今还结实的石头房子。老蒙终于圆了安居梦。
好眼力发现好故事。精准脱贫攻坚战开展4年多,新闻报道数不胜数,记者如何避免眼力“疲劳”发现好新闻?采访团记者紧扣中央和自治区的最新精神,紧盯活动宣传重点,挖出了一个个好角度,写出了一篇篇好新闻。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环江和毛南族成近期报道的热点。在按既定路线采访的同时,采访团记者主动将目光对准正在建设的贵南高铁,从高铁建设促脱贫、巩固脱贫成果角度,采写出了一个个好故事——下南乡的谭晓琼因疫情影响无法到广东务工,就到家门口的贵南高铁项目五号合拌站应聘,经过技术培训后,她成为一名搅拌机操作员,学得一门过硬的技术;川山镇东山村一片120亩荒地,由于高铁施工便道的修建成了黄金宝地,村民们将其开发成扶贫产业园,种上旱藕、毛竹等,拓宽了增收路子。
都安瑶族自治县“贷牛还牛”“贷羊还羊”、养蜂产业已屡有报道,如何才能写出新意?广西日报记者将三个产业“串”起来看,敏锐地发现三个产业都有完整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写成了角度新颖的采访手记——《利益联结好产业快步跑》。
好脑力写出新高度。7天行程下来,广西日报记者农芝深受教育。在都安的深度贫困村,“雄心征服千层岭,壮志压倒万重山”的不屈精神让她惊叹;在环江,贫困群众为了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的生活,大力发展果树种植、牛羊养殖、种桑养蚕等产业,让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人民群众是时代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农芝深有感触。年轻记者张安然,以前对脱贫的理解,就是让贫困群众变得有钱。随着采访活动的深入,她结合所见所闻,不断感悟思考,对脱贫有了新认识:脱贫不仅是物质生活越来越好,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改变,贫困群众变得更自信更勤劳,精神上的“富裕”与钱包里的“富裕”都一样重要,她以“青年记者一线行VLOG”的形式,采写了《储存希望的一个个水柜,“长”在大化深山里》《记者“桃花源”里失联3个小时,被一只“致富牛”扯住了……》等生动的报道。
好笔力让故事更精彩。全团记者们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克服舟车劳顿,用群众的视角和语言,写出一篇篇鲜活的、吸引人、打动人的精品佳作。《家有读书郎贫穷不会长》,讲述都安下坳镇高王村残疾家庭蒙炳周坚持让3个孩子读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故事;《“四两”拨“千斤”》用民间俗语为标题,形象阐述了粤桂两省区协作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所产生的强大引领示范作用……
6月14日,在上林县北林村蛋鸡养殖基地,村民正在分拣、包装鸡蛋外运。
习近平总书记说,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靠的是贫困地区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苦干、巧干。此行采访,记者们所行之处,见证和感受着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勠力斩穷根的决心和勇气,坚信广西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人民一同奔小康,指日可待。
2020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范文篇三
我觉得从此次《好记者讲好故事》的节目中,我学到最多的就是如何去讲好我们的新闻故事,把新闻实事求是的报道出来。从节目的十个优秀记者的分享中,我看到了一个共同点,她们在分享她们的故事的时候,她们的眼里都放着光,她们都很深情。我在想,她们在调查在采访这个故事的时
候,她们应该都投入了自己百分百的精力和情感,她们都参与了其中,她们都引起了共鸣,她们都被感动了,因此她们才能说出来感动更多的人。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个西藏电视台的记者泽仁拉姆,她在去采访的途中险些遇难,险些为了新闻事业而牺牲,由此我能看出记者对采访的态度和信
念,我也能领会到一个好记者所该有的担当。其次,比较触动我的是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崔真真记者,她提到了“融媒体”,是的!我们这个时代所需
要的人才就是这种全媒体型的人才,可发掘新闻线索,可联系,可采访,可编写,可报道,可录像……一个人可以完成整个新闻的生产过程,我们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全媒体人才。我对习近平所说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求的理解,就是培养全媒体的全方位的新闻人才!而作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我们,要努力学习新闻生产的一系列知识,多思考,多实践,不怕苦,不怕累。真正做到眼睛能看,脑子能想,手能写,肩能扛,脚能走。最后,我们要做人民的记者,用平实的语言去讲好我们的新闻故事,深入老百姓,参与到老百姓之中,与老百姓引起共鸣,最后我们始终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始终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2020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范文篇四
今天,我们全家人坐在电视前一起观看《好记者讲好故事》。
这里的每位记者讲的都非常出色,十分感人。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位记者栾子洲叔叔讲述的《老人与海》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栾子洲叔叔在海南采访的一位老船长,这位船长在知道记者的身份后送给了他一个礼物:一本更录薄。更录薄是复印的,叔叔却拿它当宝贝,它非常重要,因为是老船长苏承芬老爷爷祖传的航海记录薄,上面记录着南海上很多实用的知识,早期人们出海的重要航海地图,还记录着南海周边岛屿的位置,证明南海岛屿是我们国家的领土重要证据。最后主持人邀请了苏老爷爷来到现场,苏老爷爷拿着一个罗盘和真正的更录薄,讲述以前更录薄怎样使用,现场老爷爷还讲述了以前航海的时候途经每个岛屿都会在岛屿上面立个木牌“中国领土”,下次过来没有的话重新立,并且记录下途经岛屿的名称。
苏老爷爷一个普普通通的老渔民,他的先辈们很早以前就知道南海三沙周边岛屿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沙属于中国的历史!我们国家的领土神圣绝不可侵犯。
爸爸的话:李伟奇今天看到了许多像苏老爷爷、边防战士……这样许许多多的爱国人士,他们不怕牺牲,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给了他深深的感触。也体会到现在的幸福来之不易。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明白了要有一个真诚的心!
2020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范文篇五
1支笔、1张纸、1台摄影机,我想这便是对这个职业最直白的描写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们的名字叫记者,他们在路上记录着,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每个记者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记录这个时期的变迁与发展。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是新时期赋予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新闻事业有着虔诚与酷爱,始终坚守在新闻1线是每个新闻记者都遵照的职责所在。“好记者讲好故事”已进行了4年,而今年,我作为1个新闻学专业的学生第1次以1个新闻人的角度观看了这个节目。
“我觉得能够用平实的语言或是镜头记录到生活当中最真实的故事,这就是1个好故事。当我老去的时候,可能会告知我的孩子,曾我在这样1个美好的新时期,记录了很多他人未曾发现的故事。”这是来自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崔真真在上台讲述前说的1段话,她的作品是《为了心中那束光》。记录他人未曾发现的故事,以后再把故事讲述给他人听,新闻记者做的工作或许就是这样的事情。而在办公桌下面放着的那3双鞋“高跟鞋、运动鞋、雨胶鞋”则记录了当代媒体发展的进程。融会新闻的到来,让每一个新闻人都必须变成能够适应电视、网络、客户端等不同平台要求的多技能人材。向全网实时直播“救济掉入10几米深枯井的两岁半孩子”,这或许是崔真真职业转型以来印象最深的1件事,也正是全网直播才能够让这条新闻进程及时的转达给每个关心的人。10几万次的转发,每个知道此事的网友都在心里祈祷着,祈祷着所有的工作人员能够快点,再快点,孩子能够平安脱险。上千万人的见证当中,我相信,崔真真的心是最逼真的那1个,她拉近了所有关注事件的人,照明了全部世界。
新媒体的发展,让新闻从业人员不能不调剂自己的姿态,融会新闻这1概念的诞生也更好的验证了这类做法。网络的快捷程度,可让每一个具有互联网人及时的看到身旁产生的事,而这些他人未曾发现的事,就需要记者来传播了,第1时间到达现场,第1时间了解新闻概况,第1时间组织语言,第1时间向大众传播。穿着“运动鞋”跑遍每一个事发地点,用穿“高跟鞋”的姿态出现在屏幕当中,抑或穿着“雨胶鞋”进入受灾前线。讲述中,崔真真对自己的工作频频露动身自内心的微笑,由于喜欢记者这个行业,才能不论辛苦,不论做甚么,都觉得是值得的。
“我常常在黑夜中潜伏,在拂晓起身,当你已入眠的时候,我可能就在你周围不远处的地方盯着那些黑工厂、黑作坊和那些没法在阳光下正常运行的非法活动。”这是又1个触及我内心的1段话,来自北京法制晚报的徐焱在他的作品《暗访那些事儿》中说出了或许是他在内心憋了好久的话。暗访,或许对每一个记者来讲仿佛是1件不怎样想做的工作。暗访意味着记者要隐瞒自己的身份、目的,通过秘密手段取得新闻事实;意味着自己的生命或许会遭到伤害;意味着1点光与1片黑的斗智斗勇。暗访2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切如此艰巨。徐焱在讲述暗访、跟踪2014年天津私屠滥宰猪肉的故事时,带着1丝丝自豪的感觉,可我看的出来在他背后还有着那晚有可能面临死亡的恐惧。1个月的跟踪才摸清黑作坊的规律和目的地,记者此刻仿佛在做着警察该做的事情,发现目标、蹲点、侦察、跟踪、拍摄,掌握了大量的证据后,联合警方及相干部门将没法在光明中运行的黑作坊1网打尽。固然,不能不说,也是由于政府主管部门的配合,才让暗访记者们看到了1个好的结果,发挥了为民除害、推动社会的功能。
正如徐焱所说的:“哪有甚么岁月静好!正式有像我们这样的媒体人和各行业勇于担当的人载体大家负重前行。固然,我们媒体人勇于做着1切的努力尝试,那是由于我们明白,我们背后有人民的支持,有党和政府做强力后盾。”记者历来都不是孤独的,在探访真相,发掘黑暗权势,在记者的背后有人民大众在支持着。新闻人做的是为百姓好的事情,不要怕那暂时的黑暗,由于未来1定是属于光明的,而暗访记者要做的事情,我想就是冲进去,为人们照亮前进的道路。而做成心义的事,做能够真逼真切帮助老百姓的事情,这就是记者的真理吧。
所有的记者都讲述着自己所见到的、认识到的、感悟到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都是平凡的我们不会去发现的平凡的事。所以只有用心去发现,才能够感遭到这些故事里所包含的真理。“1代人有1代人的奋斗历程。习总书记曾说:‘新时期的每位年轻人都具有出彩的机会’,而我们新闻记者的职责,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让真正美好仁慈的东西,永久的发光发亮。”这是来自衡水广播电视台的杜宁在她的演讲《新闻的导向,记者的职责》中所说的。
在记者的职责中,我认为,找准正确的第2落点、报导角度,拓展报导的广度和深度,让大众了解事情的真相、本质,为大众指引正确的方向,帮助大众构成正确的认识,澄清毛病的舆论,是1个重要方面。记者所发的每篇稿子,都应当为人们指引方向。
“做时期的记录着,做真谛的传播者,做中国梦的建设者。”在这个媒介飞速发展、融会新闻不断进步的时期,不管新闻人如何转型、如何与时俱进,不变的是对记者这份职业的坚守,对新闻真相的探访,对中国故事的讲述,对中国精神的传播。真正需要记者做的是冲进新闻的第1现场,去找到每个新闻中的中国故事,去讲述中国故事,传播大国风采。
1支笔、1张纸、1台摄影机足矣!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2020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