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黄埔军校观后感 优选18篇 由好范文网会员“kevin-kellen”整理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目录】
- 篇1:黄埔军校观后感
- 篇2:黄埔军校观后感
- 篇3:黄埔军校观后感
- 篇4:黄埔军校观后感
- 篇5:黄埔军校观后感
- 篇6:黄埔军校观后感
- 篇7:黄埔军校观后感
- 篇8:黄埔军校观后感
- 篇9:黄埔军校观后感
- 篇10:黄埔军校观后感
- 篇11:黄埔军校观后感
- 篇12:黄埔军校观后感
- 篇13:黄埔军校观后感
- 篇14:黄埔军校观后感
- 篇15:黄埔军校观后感
- 篇16:黄埔军校观后感
- 篇17:黄埔军校观后感
- 篇18:黄埔军校观后感
【正文】
篇1:黄埔军校观后感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浦区长洲岛上,它是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忙下创办的一所新型的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合作的第一次历史见证。它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孙中山先生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办校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培养革命的军事人才,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同志在抗战时期曾对黄埔军校的历史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称赞说:“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
活动按照既定安排,首先参观了黄埔军校展览馆。了解到我党诸多重要领导都曾在此锻炼成长,如周恩来、聂荣臻、叶剑英等,不禁让我肃然起敬,因为正是他们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不怕牺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立了不朽勋功;正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铁的意志,钢的脊梁,构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黄埔精神。一个个展馆展示的是黄埔军校的历史,一幅幅照片见证的是黄埔军校的故事,一件件文物保存的是黄埔军校的精华。之后,我们参观了孙中山纪念碑,看着碑上总理的训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还有“先生之道,天下为公,先生之志,世界大同,三民建国……”—对总理一生的写照。我沉思良久,仿佛回到那个烽火交加的年代,看到了孙总理,为了革命的胜利,不辞劳苦,舍身忘我的情景。想想如今的完美生活,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忘却那段心酸的历史和峥嵘岁月,又有什么借口来抱怨今日的抑郁与不公。参观结束后,大家都表示深受鼓舞,并在横幅上签字,励志学习黄埔精神。
本次参观学习,让我们理解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历史教育课,不仅仅开阔了眼见,爱国主义之情也油然剧增。我们庆幸没有生活在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因为正是那些革命先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诚然,身处幸福的时代,我们更要发奋图强,铭记孙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嘱咐,以饱满的活力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为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自我的力量。
篇2:黄埔军校观后感
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忙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军校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进取开展革命宣传,支援工农运动,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在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黄埔军校一经建立,就成为当时的革命摇篮。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军校中国共产党的一批重要干部都曾在那里锻炼成长,如周恩来、叶剑英、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他们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流血牺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铁的纪律,构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黄埔精神。毛泽东同志在抗战时期曾对黄埔军校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
黄埔军校师生为了民族的解放、祖国的统一与富强,在中国现代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80年过去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成就。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今日的中国,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富强民主礼貌的社会主义中国正在和平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的前景。
这是一堂具有革命教育意义的党课,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还历历在目,他们的精神也将一向鼓舞着我们不断前行。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会继续发扬黄埔精神,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将我毕生的精力投入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篇3:黄埔军校观后感
后面还有多篇黄埔军校观后感!
十月一假期我去广州游玩,查看景点介绍时把黄埔军校列入了我的首选参观地。黄埔军校---这个我一向只在电视剧里看到的人才摇篮,很多功勋建树的人才都在那里诞生,我很好奇那里的一切。
走入黄埔军校,沿着参观通道来到了军校大门口,“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再往前走,尽头处能看见刻有冲锋陷阵战斗场景的浮雕屏风,上头写着一副对联,上联为: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莫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右侧的墙壁上挂着学校的校训“亲爱精诚”,寓意教官对学员亲切有爱,学员学业精湛,对国家忠诚。屏风两侧是两个事迹材料陈列室,里面陈列了黄埔军校人物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沿着参观通我道还参观了教官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以及会议室等房间,屋内物品摆放整齐划一,陈设简朴中透着刚毅和满满的精气神。黄埔军校从1924年到1928年间,学校因为各种原因更改过3次名称,然而是学校改的是名称,始终不变的是培养人才的热血和恒心,就在这个军事家摇篮学校培养出了很多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才人。
参观黄埔军校后,我觉得该军校的成功和学校的校风有很大的关系。从学校里面每一个地方我能深刻的感受到一股军人的骨气和保卫国家的决心,相比起来此刻的我们在这个吃穿不愁的和平年代下,少了那股冲劲和韧劲。想想老一辈的革命家为了建设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今日的幸福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不去奋斗?为此,我们不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应当要有重点,有目标,有精神支柱,企业中工作的我们如果每一天碌碌无为,注定一事无成,所以我们要每一天给自我设立小目标,每一天提高一点点,日积月累,我们也将会成就平凡中的伟大。
篇4:黄埔军校观后感
设在广州长洲岛的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当时苏联的帮忙下创办的一所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孙中山亲任校总理,蒋中正、廖仲恺分别校长、党代表。军校以培养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构成了以“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卫民、不怕牺牲”为核心的黄埔精神,锻就出一批新型的军事人才和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举行的北伐战争中取得了伟大胜利;在之后的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的抗日战争中,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将领,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1988年,国务院公布黄埔军校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是全国、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仔细参观了设在馆内的《黄埔军校史迹展》、《黄埔群英》等多个展室。在参观过程中,思绪万千,主要的感想有:
要革命,要内除军阀、外抗列强,就要锻就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在1924年6月16日的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先生对全体师生演讲中说:中国革命13年,只得到一个空名,是完全失败了。原因就是我们的革命,仅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要用这个学校的学生作根本,为建立革命军做准备,学校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开办这所军校,独一无二的期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1936年,“抗日红军大学”成立,毛泽东同志在开学典礼上说:“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有一个黄埔,它的学生成为当时革命的主导力量,领导了北伐的成功。我们的‘红大’就要继承黄埔的精神,要完成黄埔未完成的任务,要在第二次大革命中也成为主导力量”。两位世纪伟人说得多好啊!实践证明,北伐战争的胜利,靠的是黄埔军校造就的军事人才为主导力量的革命军队;抗日战争的胜利,靠的是黄埔军校和“抗大”造就的军事人才为主导力量的抗日军队。这天,要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也要依靠强大的人民武装力量。综观世界,每一个强国都离不开一支强大的军队。
国共合作,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的中坚力量。历史已经证明,第一次国共合作,赢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此刻,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对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肩负着伟大的历史职责。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5月26日会见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时所强调的:“国共两党肩负着历史职责,就应胸怀全民族长远发展,以远大的目光,务实的思路认真思考和解决两岸关联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为不断开创两岸和平发展新局面作出贡献。”
篇5:黄埔军校观后感
从小我就对军人有莫名的景仰,对于黄埔军校也早有耳闻,今日最终有机会好好的参观黄埔军校了。几经辗转,最终踏上了黄埔军校旧址这片神圣的土地。
黄埔军校的正门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宏伟,校名“陆军军官学校”只是写在一块木板上,门的周围只是简单的刷白了而已,上头写着经典的革命宣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黄埔军校被门口的大树庇护着。这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最好的学校,却仅有四五排房间,都没有一个小学大,还是重新翻新过的,由此我仿佛已经看到了当时革命先烈们的艰苦生活。
由正门往里走在路的两旁有几间展览厅,里面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发展历史,以及一些杰出人物如徐向前,周恩来等的事迹,还有同一时期国际上有名的几所军校。
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提议。1924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洲岛上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这个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此刻的中山大学就是对应武校黄埔的文校。有评论说:人类军事史上,很少有一个军校像黄埔军校那样,在如此短的时间中,却那么大地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历史。从东征北伐到十年内战,从抗日到解放战争,他们都是双方历史的主角。这群人就是黄埔军校师生。
展览厅里面的照片,实物展示和文字介绍,我了解到很多历史故事,虽然只是皮毛,可是已经让我感叹不已。二楼是一些恢复的房舍,办公室相当的简陋,仅有简单的桌椅,文具,没有一件剩余的摆设。学员的宿舍很拥挤,居然60个人挤在一间教室大小的房间里。解说牌上说,这个待遇已经算是很好的了,大部分学员是住在草棚里的。我没有想到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的生活待遇竟然如此艰苦。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黄埔军校依然培养出了很多的国家栋梁,十大元帅就有五个出自这所学校。相比其他国际上的军事名校,黄埔军校真是没法和他们站在同一个台阶上,但这只是生活条件的差别而已,在培养人才方面,我想没有哪一个学校的成才率能够超过它了吧。
据说黄埔军校此刻已经迁往台湾了,可是那种全心全意为民众谋解放,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永远都扎根在这片热土上,就像孙中山的遗训所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尽管我们此刻生活在和平年代,可是应当居安思危,不断努力,不断拼搏,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贡献自我的力量。
篇6:黄埔军校观后感
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忙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军校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进取开展革命宣传,支援工农运动,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在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黄埔军校一经建立,就成为当时的革命摇篮。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军校中国共产党的一批重要干部都曾在那里锻炼成长,如周恩来、叶剑英、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他们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流血牺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铁的纪律,构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黄埔精神。毛泽东同志在抗战时期曾对黄埔军校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
黄埔军校师生为了民族的解放、祖国的统一与富强,在中国现代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80年过去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成就。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今日的中国,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富强民主礼貌的社会主义中国正在和平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的前景。
这是一堂具有革命教育意义的党课,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还历历在目,他们的精神也将一向鼓舞着我们不断前行。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会继续发扬黄埔精神,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将我毕生的精力投入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由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网友投稿]
篇7:黄埔军校观后感
2013年6月7日午时,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党支部组织党员,预备党员,进取分子去位于黄浦区长洲岛的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参观,共有31名党员,预备党员,进取分子参加活动。让我重温了以前历史学习过的“黄埔军校”精神!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题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能够看出孙中山先生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为民族的独立而奋斗的梦想!今日也爬上了孙中山先生的纪念碑亲眼目睹了,小时候奶奶和我说过:“孙先生临终训词:和平,奋斗,救中国!遗憾的是他老人家壮志未酬,却与世长辞!
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走近黄埔军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陆军军官学校的牌匾高挂在欧陆式的白色大门上,虽并不华丽,却简单中透着庄严。此行的目的,我们不仅仅能领略军校的风采和建筑艺术,更重要的是,能够了解其辉煌的历史,感受浓厚的英雄气息。沿着院落正中的红砖小路缓步前行,左右两边的展厅会依次讲述着黄埔军校的史迹、黄埔群英的故事,描绘着北伐战争中黄埔军人的飒爽英姿和铮铮傲骨。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进取支持和帮忙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建立后,为国民党培养了大批军事将才。从那里,也走出了一批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的中共名将,例如黄埔一期的徐向前、陈庚,黄埔四期的林彪、刘志丹,黄埔五期的许光达、陶铸等。巾帼英雄赵一曼也曾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
当年,孙中山先生对军校关怀备至,多次来那里办公。孙中山先生革命屡经挫折,痛感革命的失败在于没有建立革命的武力。1924年1月28日,正在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先生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决定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校址就选在原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旧址长洲要塞――黄埔,故简称为黄埔军校。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孙中山先生任命蒋中正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军校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
当时黄埔军校的特色在于实行政治与军事并重教育方针,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革命精神。黄埔军校的建制是学习苏联红军的,设立党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之后推行到国民革命军各级部队中去,成为区别于过去一切旧军队的主要标志。
之后,我登上孙总理纪念碑参观。登上这山巔远眺,滚滚珠江,万顷沃野,林立高楼,无限风光尽收眼底。此刻,才对范仲淹《岳阳楼记》里“衔远山、吞长江”的气势有了些许体味。也遥想200多年前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从这古黄埔港发祥,一时间商贾云集,船只穿梭,几多繁华。古时的黄埔云樯便是黄埔十景之一。而今日更是锦上添花。
我们在军校门口前团体合影,把难忘的瞬间停留下。在“陆军军校学校”几个大字前面留下了我们人生中的一段完美记忆,也让我们置身感受那庄严的气氛,这也启示了我们历史是不可改变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苍劲有力地题写在门口两边的白色墙壁上,异常醒目,相信它曾激励着中华子孙一代又一代人向前努力奋斗。走进各个展览厅,听着导游有条不紊的详细讲解,霎时使我更加对历史的了解,历史的那一幕幕似乎在眼前重现了,仿佛那炮声,冲杀声在耳边回绕着。同时对那些在战争中立下了不朽荣功的先烈肃然起敬,佩服他们的勇敢,佩服他们为国牺牲的可贵精神。他们的辉煌战绩在中国史册上永垂不朽,何以让人忘怀?
归途的路上,随之浮想,不论是国民党的主帅还是共产党的将领,都曾是胸怀报国梦想的精英青年,他们曾一同生活、学习、训练,一同成长,却又因不一样的政治信仰而分道扬镳,甚至针锋相对。而历史已经证明,仅有把个人的梦想和信仰与为多数人谋福址的事业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名垂青史,造福后世,历史,让我们铭记!
经过这次黄埔军校之旅,增进各党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了党员关注国家和党的发展。让党员们更加关注群众,服务群众!学习和贯彻十八大精神,两会前后的时事,尤其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方针和政策。为今后开展更多的党员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8:黄埔军校观后感
回首上个周末的黄埔军校之游,还真让人回味无穷。
事情可记得从头说起......
吃完午饭,便踏上预定好的路线,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最终到了军校的对岸---鱼珠码头,随后登上客轮,哈哈哈,好久没体验乘风破浪的感觉了,江面上的吹来一股凉爽的风,真是不亦悦乎。恍惚间,船已经到了军校码头了,船一靠岸,我一个箭步踏上码头,朝军校方向飞一般奔去。根据路上的路标我一步一步朝着军校方向前进,前进,前进进。不多时,就看见路上三三两两的人群,看来大家和我的目标一样。随后到了军校的客服中心,从漂亮的客服MM手中拿了一张免费的门票,时间正在倒计时,我立刻就会到达传说中的黄埔军校,这座以往与美国的西点,苏联的伏龙芝,英国的桑赫尔特齐名的军校以往是如此的辉煌,随着国民党的土崩瓦解,如今却沦为旅游圣地,真是感叹世事莫测呀。
不多时,穿过一座拱门,大概走了十几步的样貌,最终到了我仰慕已久的军校,正门赫然写着“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在大门口端详了好一会儿,然后开始进去里面逐步参观,先是军校的校史记录室,里面主要介绍黄埔军校的发展史,把孙文,蒋中正,周恩来,廖仲恺等人隆重细说了一番。再往前一点就是黄埔军校群英谱,里面纪实了黄埔的精英的事迹,里面摆设了很多黄埔学生用过的物品,比如什么陈明仁的笔砚,戴安澜的佩剑等等,里面的墙壁上细说了黄埔学生在抗日战争的赫赫显功,
想想这座昔日英雄辈出的军校,为国共双方培养了大批的军事将领,比如,林彪,胡宗南,张灵甫,陈明仁等等,结果却在内战中弄得同门师兄弟互相残杀,真是可悲。可是黄埔军校所培养的人才注定会在历史增添隆重的一笔。
篇9:黄埔军校观后感
本着学习先烈事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宗旨。爱国是核心,守法是重点,诚信是关键,知礼是基础。作为第33期党的基本知识培训班的一份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贸学院学生党建研究会于2011年11月5日组织我们参观了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革命军官学校遗址---黄埔军校(广州市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埔军校创办于1924年5月,位于广州市东南20公里珠江中的黄埔长洲岛上。黄埔军校是我国现代革命史上第一所新型的革命的军事的政治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是中共早期进行军队建设的一个大的实验场。黄埔军校培育了很多的将才,谱写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经过这次活动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史,尤其是近百年来许多仁人志士为了推翻封建社会和争取民族解放所做出的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增强了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历时40分钟的车程,我们到达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在陆军军官学校大门前合照后,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开始参观黄埔军校。
我们发现,在陆军军官学校大门的两边外墙上有气势磅礴的两列字:“革命尚未成功,革命仍需努力”,激励我们为革命事业努力奋斗,也带领我们回顾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大门两边有两棵茂盛的大树,在导游的引导和讲解下,我们了解到这两棵树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寓意。进入大门,两边内墙上分别挂着4个牌匾,一边陈列着黄埔军校的整体模型建筑。导游又带着我们到了黄埔军校校本部,其中间通道也称大花厅,据说官长政治教育、异常演讲、纪念周活动均在此进行。之后,我们走上黄埔军校第二层楼,导游一一为我们讲解经过的房间用途,依次经过教师办公室、蒋介石校长办公室、校本部办公厅、总理室、官长饭厅、校长会客厅(官长集合室)书报阅览室、教授部、入伍生总队部、自习室、学生宿舍。其中,校长会客厅室内悬挂着的“登高望海远,立马定中原”对联是于右任赠蒋中正的。一个回廊的参观,让我们大开眼界,也体会到革命时期的严格与艰辛。
从第二层楼下来,我们来到黄埔军校史迹馆,沿着参观路线往里走,我们继续学习黄埔军校的历史,明白了原先黄埔军校的前身是广东陆军小学堂,虽名为小学堂,但其实它不是小学,其命名只是沿袭了当地的地名,也了解到原先黄埔军校只是招收男学员,随着其发展,之后才允许女学员入学。大概了解了黄埔军校的组织结构后,我们观摩了黄埔军校学员的毕业证书,从革命前后的两张证书比较中,我们也认识到历史的变迁。其中,证书四角的“亲爱精诚”的校训字样从有到无,蒋介石、孙中山的亲笔签名也从有到无,从这些细节变化中我们也意识到当时历史的变迁。在导游的继续带领和讲解下,我们了解到,在严格的军事教育下,学员们课余还是有自我休闲娱乐的时间,比如1925年组织成立的血花剧社,用艺术的形式向师生官兵进行革命宣传,其中,更加趣味的是,里面的女性主角都是由男性学员反串演绎的。之后,我们又领略了中山装的风采,了解到中山装服饰设计的深刻内涵,其中包含三民主义、礼义廉耻、五权主义等。
参观完校史迹馆后,我和同学又继续参观群英馆、世界著名军校等旧址,还与伟人合影留念。
经过开展党团组织活动,引导我们确立远大志向,树立正确梦想信念。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她就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庄严使命,并始终在不懈地探索和奋斗着。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社会变革,随后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深刻总结了历史经验,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如今,以党的十六大为号角,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正向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稳步迈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始终不渝地忠实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实践充分证明,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才能不断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才能实现和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短短一个午时的参观结束了,回望黄埔军校这座古老的陆军学校,它让我们更加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经过这次参观活动,我更加坚定入党的决心。我们要刻苦学习并努力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要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学习和吸收人类礼貌的一切优秀成果,做先进文化的建设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短短一个午时的参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继续学习和发扬黄埔精神,打好基础,学好本领,将来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
篇10:黄埔军校观后感
黄埔军校后山顶有一座纪念碑,碑顶便是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孙中山纪念碑”四字用以隶书,古朴且硬朗,碑上孙中山先生靠南面北,注视山下,右手前伸,俊才飞扬,仿佛能让人见到他当年挥军北上,平定中原的恢宏决心。登在山巅远眺,应对滚滚珠江,心中便觉豪气顿生,古有登泰山而小天下,此刻却觉得心中激荡之时,无处不是泰山。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而才从何来,便当努力向学。为此,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与苏联的进取支持下在珠江畔的长洲岛内一举创办了闻名天下的黄埔军校,打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的篇章。“亲爱精诚”四字成为了黄埔军校的校训,孙中山先生期望经过此举,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在郭队的带领下,走在校舍的走廊当中,感受当年在战乱时期年轻的未来将领们为国家的兴亡而发奋苦读的精神。不禁有种泪蒙双眼的冲动。整个校舍如同一套大型的四合院,尽显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自中轴线向两侧铺开的便是样式一致的校舍。据资料记载,这套校舍当年曾是一座清陆军的小学堂的校舍,孙中山将之进行了修缮扩建,便成了孕育近代无数将领的一个摇篮,既加快了修建速度,又节俭了人力与资金。历史的在那里留下了沧桑的痕迹,八十年前,中国的无数热血青年弃笔从戎,投入到了革命的大部队当中。他们来自不一样的地方,却怀着相同的目的,尽自我之才为祖国的存亡献上自我的全部。扶着校舍的门框,便能似握着革命的种子一样,细细地品味着在心中翻腾的那股热血。
军校的大门大大出乎想象。朴素到了极致的漆白门柱,上书“陆军军官学校”,让人实在难以联想到近一个世纪之前那里竟是无数英烈的腾飞源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副对联,便是军校学员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所立。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革命的道路中,需要的不是那些华丽的装饰,而是一颗对革命坚信不疑的信心和兴复祖国的决心。看着门内硬朗挺立的古树,在这一刻仿佛一切都不用说了。中华民族,正会如这颗古樟一样,傲然立于国际舞台之中。
岁月不居,时光飞逝,人非但物是,历史不能够被人所抛弃,而应当为人铭记。于校内辗转参观,心中的跌宕自不必说,待得出了大门,又觉得心中有些怅然。当国家被战争的车轮划过,才会让她的人民懂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化的当今社会,便更该铭记这一道理。时刻准备着,为了人民,为了党而不断充实自我,坚持忧患意识,提升本事,才能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篇11:黄埔军校观后感
8月28日,对于许多人来说,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但对于我们即将升入六年级的学子来说,却是个难以忘怀的日子。因为,我们将第一次离开父母,去广州黄埔军校参加三天的军训。
早晨,我们六年级的同学早早地来到学校集合,差不多两个月没见面了,久违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激动,似乎要去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随后,教师在学校嘱咐我们一些细则之后,我们大家就满怀期待地出发了。
一路上,大家热热闹闹,有的商量着去到军校有什么好玩的,有的则在讨论午饭有什么好吃的......每一个人都无比兴奋与期待。
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军校。哇!这气派可不小。过了一会儿,教官就派给我们每人一套军服,命令我们立刻回宿舍换。当我们还在“憧憬”着宿舍的舒适时,不得不理解事实:一间宿舍有20多张床,全是双层的,简陋但却十分整齐。
换好衣服到外面集合。炎炎烈日立刻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193人齐刷刷地站在太阳下练军姿,这可真不好受。教练要求异常严格。我们只要稍微动一下,就要被罚。稍息,立正,提指尖转法,敬礼,齐步走......这些看起来简单的动作在太阳下变得异常的困难。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什么叫汗流浃背,汗水顺着脸颊流下,衣服也被汗水“浸透”了。好不容易熬到午饭时间,大家懒洋洋地坐下,教官不满意,让我们再起来。看着桌上用饭盒盖住的菜,我想着必须又是什么好吃的。“坐下!”有了上一次的教训,我们这次快多了。最终能够开饭了,可结果却让我们大失所望:桌上仅有几碟瓜,冬瓜、南瓜、节瓜......平时挺能吃的几个同学只装了一点儿饭。大家都勉勉强强把饭给咽下去。
习惯了在“蜜罐子”里生活的我们,平时在家、在学校与黄埔军校的生活动简直没法比。顶着烈日训练,排队等洗澡,吃并不可口的饭菜......这一切的一切,我都在黄埔军校一一体会到了。这并非是故意刁难我们,而是给我们一项巨大的考验,让我们明白什么叫做坚持,什么叫做知足。短短的三天时间,竟能让我们明白那么多,既锻炼了自我的独立生活本事,又锻炼了身体,还锻炼了思想品质!虽然吃了一点儿苦,可是我觉得这是人生中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
篇12:黄埔军校观后感
星期五晚上,爸爸说星期天带我们去参观黄埔军校,我好高兴,真想快点去。
好不容易挨过了一天。星期天早上,我很早就起床去叫姨爹他们一齐去吃早餐,吃完早餐后,我们就乘坐566次豪华大巴前往鱼珠码头乘949号军舰抵达黄埔军校。来自:作文大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奔波,最终到了鱼珠码头,但我们不明白怎样去码头乘军舰过江。想了一会儿,聪明的爸爸首先提议。叫我们去问别人,好!
这个主意好。我们一行人去附近的一家商店买了几瓶纯净水顺便问了一下路。那个老板很热情,爽快地给我们指了一下路。我们就按她指的路线去找……来源:作文网zw.最终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地方——黄埔军校!
此时,由于先前的奔波,我已有点“体力不支”了。
进入大门,首先是两行由孙中山先生写的字。右边是“革命尚未成功”,左边是“同志仍需努力”。经过这两句话,使我充分领略到了孙中山先生的谦逊,勉励。之后进去,就是黄埔历史馆。里面全是将军用过的东西。看着那些破旧的棉袄,毛线袜,全是打了补丁又补丁的,没有任何一件东西是完好无损的。还有那毛笔,砚台和写满了字的纸,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那时的人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是那么爱学习,确实使人受益匪浅。而我们此刻的学习环境比那时好多了。但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学习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继续高举着民主革命的旗帜,进行了反袁,护法和北伐战争,但都因各路军阀的阻挠和破坏而失败,正当孙中山在失败中徘徊,搜索革命新道路之际,中国共产党和苏联伸出援手,帮忙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和创办军官学校。1924年6月16日,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东郊黄埔长洲岛上正式成立。”看到这段文字,我深深感受到黄埔军校的创办是多么不易。在这些困难下,这所学校出了想陈毅,聂荣臻以及徐向前等杰出的将军,还出了像郭沫若那样杰出的学者。参观完黄埔军校,我深感我的疲劳是值得的!
篇13:黄埔军校观后感
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新型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创立于1924年,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其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现有军校正门、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东征烈士墓、北伐纪念碑、济深公园、教思亭等十几处建筑。
我们要参观了解一座历史遗迹,首先要清楚它创立的历史背景。黄埔军校的建立存在国内外因素。于内,建校时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认识到依靠一派军阀去打倒另一派军阀是收效甚微甚至毫无成果的,一系列的失败使他认识到:在革命斗争中,组建一支忠于革命的队伍及其重要。于外,苏俄革命的成功也使孙中山的到极大的启示,他决心效仿苏俄红军建军经验创办军校。此外,苏联、共产国际的帮忙和国共两党的努力也是军校创立的动力和支柱。
走进军校大门,能够看到欧式风格的门上"陆军军官学校"的牌匾,大门两边各有一个士兵岗亭,平添几分庄严与肃穆。军校大门彩楼两旁原挂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额为"革命者来".那是军校师生不为名利,家国至上的职责感与使命感。孙中山逝世后改为总理遗嘱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从中也可看出其对中国局势的关注及自身所肩负的重大使命。在军校的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做了一番热情洋溢的演说"要从今日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明白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从中也可看出其对中国局势的关注及自身所肩负的重大使命深刻认识。
校本部的建筑风格让人耳目一新,它是两层砖木结构,有三条主要通道,四排整齐的房舍且以走廊连通,棕色的墙壁给人古朴雅致的美感。大门西侧有一幢砖瓦混凝土混合结构两层楼房,原是教职员宿舍,因民国6年(1917年)孙中山曾在此憩宿,孙中山逝世后,改建为总理纪念室。东征烈士墓园坐落在军校西南的平冈,是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为纪念因讨伐陈炯明等叛军而阵亡将士修建的,安葬有国共两党516位烈士遗体。北伐纪念碑矗立在长洲岛平岗,是一座高10米的花岗石碑,为纪念北伐阵亡的军校生建立的。
黄埔军校曾是中国革命军队的摇篮,其中名将辈出,人才济济。如国民党将士杜聿明,关麟征及黄维等,共产党将领左权、林彪、罗荣臻等,周兴指出:"黄埔师生出身的国共两党将士在东征、北伐和抗战中的出色表现,共同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一齐建树了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的历史丰碑。"在参观黄埔军校后,联想到两次国共合作中的精诚合作,能够说,在这期间,体现的是一种"黄埔精神"不论你是何种党派,在民族处于危难之时,精诚团结,亲密合作,临危受命,为国家统一大业共同抵御外侮。虽然在时代风云变幻,但黄埔军校永在,黄埔精神永存。
篇14:黄埔军校观后感
2011年8月14日,工业城党委组织工业城全体党员参观了广州黄埔军校旧址,共有60多名党员参加了这次活动。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走近黄埔军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陆军军官学校的牌匾高挂在欧陆式的白色大门上,虽并不华丽,却简单中透着庄严。此行的目的,我们不仅仅能领略军校的风采和建筑艺术,更重要的是,能够了解其辉煌的历史,感受浓厚的英雄气息。沿着院落正中的红砖小路缓步前行,左右两边的展厅会依次讲述着黄埔军校的史迹、黄埔群英的故事,描绘着北伐战争中黄埔军人的飒爽英姿和铮铮傲骨。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用心支持和帮忙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建立后,为国民党培养了大批军事将才。从那里,也走出了一批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的中共名将,例如黄埔一期的徐向前、陈庚,黄埔四期的林彪、刘志丹,黄埔五期的许光达、陶铸等。巾帼英雄赵一曼也曾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
在军校门口前我们群众合影,把难忘的瞬间停留下。在“陆军军校学校”几个大字前面留下了我们人生中的一段完美记忆,也让我们置身感受那庄严的气氛,这也启示了我们历史是不可改变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发奋”苍劲有力地题写在门口两边的白色墙壁上,异常醒目,坚信它曾激励着中华子孙一代又一代人向前发奋奋斗。走进各个展览厅,听着导游有条不紊的详细讲解,霎时使我更加对历史的了解,历史的那一幕幕似乎在眼前重现了,仿佛那炮声,冲杀声在耳边回绕着。同时对那些在战争中立下了不朽荣功的先烈肃然起敬,佩服他们的勇敢,佩服他们为国牺牲的可贵精神。他们的辉煌战绩在中国史册上永垂不朽,何以让人忘怀
归途的路上,随之浮想,不论是国民党的主帅还是共产党的将领,都曾是胸怀报国梦想的精英青年,他们曾一同生活、学习、训练,一同成长,却又因不一样的政治信仰而分道扬镳,甚至针锋相对。而历史已经证明,仅有把个人的梦想和信仰与为多数人谋福址的事业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名垂青史,造福后世,历史啊,让我们铭记。
篇15:黄埔军校观后感
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东南的黄埔区长洲岛上,恰和中科院南海所的新洲码头隔江相望。实验结束后的一个阳光明媚的午时,我们一行十余人,随摆渡而前往参观了绿树丛中静谧的军校旧址。
走近黄埔军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陆军军官学校的牌匾高挂在欧陆式的白色大门上,虽并不华丽,却简单中透着庄严。校门两侧的围墙上分别刷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发奋”的大字。走进首道校门,具有传统岭南风格的祠堂式建筑群映入眼帘。房屋很高大,因骑着战马可从楼下穿堂而过,俗称走马楼,是典型的南方祠堂式建筑,二门之内,前后四进,东西两边各有四栋房子,形式一致,布局对称,错落有致。
来到黄埔军校,不仅仅能领略军校的风采和建筑艺术,更重要的是,能够了解其辉煌的历史,感受浓厚的英雄气息。沿着院落正中的红砖小路缓步前行,左右两边的展厅会依次讲述着黄埔军校的史迹、黄埔群英的故事,描绘着北伐战争中黄埔军人的飒爽英姿和铮铮傲骨。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用心支持和帮忙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1924年,国共两党首次携手,国民革命风起云涌,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的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即国立广东大学和黄埔军校,前者即是这天的中山大学。而黄埔军校,以“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在当时是与美国的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和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院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黄埔军校建立后,为国民党培养了大批军事将才。从那里,也走出了一批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的中共名将,例如黄埔一期的徐向前、陈庚,黄埔四期的林彪、刘志丹,黄埔五期的许光达、陶铸等。巾帼英雄赵一曼也曾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
走出展厅,顺着漆木扶梯走上二楼。那里重现的是军校师生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不管是教师的办公室、会议室还是餐厅、学生宿舍,摆设都十分朴素简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学生宿舍,宿舍中满是大通铺硬板床,每间容纳五六十名学生,基本上最大的两间,一间就是一个学生的连队。当时,学生进校的时候虽然不用缴纳学费,可是由于军校的经费十分的紧张,每一位学生只能发两床薄薄的毛毯、一套军服和一双草鞋,不能换洗。
走过蒋介石的校长会客室,对面墙上的一副对联十分醒目,上书“登高望远海,立马定中原”。这是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赠给蒋介石的。遥想当年,蒋介石或许曾透过山墙眺望校门前波涛奔流的黄埔水面,不忘戎马军机,力求问鼎中原,一统天下,最终却是黄梁一梦。
即将走出军校大门的时候,注意到门两边的内壁上高挂着的八个木质条幅,上方用黄色的烫金字书写着四副对联,左右各两幅,从右向左依次是“炎黄大帝开天地,国父中华创共和”、“军政行伍文韬莫测,官兵运筹武略堪夸”、“军政诹诚为祖国,学校训诂报精忠”和“文能武能能文能武,武可文可可武可文”,这是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时海内外的“黄埔人”捐赠的。最终这一联抒写的是黄埔军校不为外界熟知的文武兼备。其实从黄埔走出来的不仅仅有风云战将,也不乏文坛巨子,如教官中的沈雁冰、郭沫若,学员中的臧克家,均属一代风骚墨客。
回到的路上,脑中浮现出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数段场景,随之浮想,不管是之后的文匠还是武将,也不论是国民党的主帅还是共产党的将领,都曾是胸怀报国梦想的精英青年,他们曾一同生活、学习、训练,一同成长,却又因不一样的政治信仰而分道扬镳,甚至针锋相对。而历史已经证明,仅有把个人的梦想和信仰与为多数人谋福址的事业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名垂青史,造福后世。
篇16:黄埔军校观后感
从小我就对军人有莫名的景仰,对于黄埔军校也早有耳闻,这天最终有机会好好的参观黄埔军校了。几经辗转,最终踏上了黄埔军校旧址这片神圣的土地。
黄埔军校的正门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宏伟,校名“陆军军官学校”只是写在一块木板上,门的周围只是简单的刷白了而已,上方写着经典的革命宣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发奋。黄埔军校被门口的大树庇护着。这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最好的学校,却仅有四五排房间,都没有一个小学大,还是重新翻新过的,由此我仿佛已经看到了当时革命先烈们的艰苦生活。
由正门往里走在路的两旁有几间展览厅,里面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发展历史,以及一些杰出人物如徐向前,周恩来等的事迹,还有同一时期国际上有名的几所军校。
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推荐。1924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洲岛上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这个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此刻的中山大学就是对应武校黄埔的文校。有评论说:人类军事史上,很少有一个军校像黄埔军校那样,在如此短的时刻中,却那么大地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历史。从东征北伐到十年内战,从抗日到解放战争,他们都是双方历史的主角。这群人就是黄埔军校师生。
展览厅里面的照片,实物展示和文字说,我了解到很多历史故事,虽然只是皮毛,可是已经让我感叹不已。二楼是一些恢复的房舍,办公室相当的简陋,仅有简单的桌椅,文具,没有一件剩余的摆设。学员的宿舍很拥挤,居然60个人挤在一间教室大小的房间里。解说牌上说,这个待遇已经算是很好的了,大部分学员是住在草棚里的。我没有想到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的生活待遇竟然如此艰苦。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黄埔军校依然培养出了很多的国家栋梁,十大元帅就有五个出自这所学校。相比其他国际上的军事名校,黄埔军校真是没法和他们站在同一个台阶上,但这只是生活条件的差别而已,在培养人才方面,我想没有哪一个学校的成才率能够超过它了吧。
据说黄埔军校此刻已经迁往台湾了,可是那种全心全意为民众谋解放,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永远都扎根在这片热土上,就像孙中山的遗训所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发奋”,尽管我们此刻生活在和平年代,可是应当居安思危,不断发奋,不断拼搏,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贡献自我的力量。
篇17:黄埔军校观后感
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忙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军校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用心开展革命宣传,支援工农户外,进行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北伐战争,成为国民政府的支柱。在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黄埔军校一经建立,就成为当时的革命摇篮。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军校中国共产党的一批重要干部都曾在那里锻炼成长,如周恩来、叶剑英、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他们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流血牺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铁的纪律,构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黄埔精神。毛泽东同志在抗战时期曾对黄埔军校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
黄埔军校师生为了民族的解放、祖国的统一与富强,在中国现代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80年过去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成就。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这天的中国,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富强民主礼貌的社会主义中国正在和平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的前景。
这是一堂具有革命教育好处的党课,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还历历在目,他们的精神也将一向鼓舞着我们不断前行。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会继续发扬黄埔精神,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将我毕生的精力投入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篇18:黄埔军校观后感
2013年6月7日午时,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党支部组织党员,预备党员,用心分子去位于黄浦区长洲岛的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参观,共有31名党员,预备党员,用心分子参加活动。让我重温了以前历史学习过的“黄埔军校”精神!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题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发奋!能够看出孙中山先生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为民族的独立而奋斗的梦想!这天也爬上了孙中山先生的纪念碑亲眼目睹了,小时候奶奶和我说过:“孙先生临终训词:和平,奋斗,救中国!遗憾的是他老人家壮志未酬,却与世长辞!
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走近黄埔军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陆军军官学校的牌匾高挂在欧陆式的白色大门上,虽并不华丽,却简单中透着庄严。此行的目的,我们不仅仅能领略军校的风采和建筑艺术,更重要的是,能够了解其辉煌的历史,感受浓厚的英雄气息。沿着院落正中的红砖小路缓步前行,左右两边的展厅会依次讲述着黄埔军校的史迹、黄埔群英的故事,描绘着北伐战争中黄埔军人的飒爽英姿和铮铮傲骨。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用心支持和帮忙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建立后,为国民党培养了大批军事将才。从那里,也走出了一批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的中共名将,例如黄埔一期的徐向前、陈庚,黄埔四期的林彪、刘志丹,黄埔五期的许光达、陶铸等。巾帼英雄赵一曼也曾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
当年,孙中山先生对军校关怀备至,多次来那里办公。孙中山先生革命屡经挫折,痛感革命的失败在于没有建立革命的武力。
1924年1月28日,正在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先生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决定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校址就选在原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旧址长洲要塞――黄埔,故简称为黄埔军校。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孙中山先生任命蒋中正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军校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
当时黄埔军校的特色在于实行政治与军事并重教育方针,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革命精神。黄埔军校的建制是学习苏联红军的,设立党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之后推行到国民革命军各级部队中去,成为区别于过去一切旧军队的主要标志。
之后,我登上孙总理纪念碑参观。登上这山巔远眺,滚滚珠江,万顷沃野,林立高楼,无限风光尽收眼底。此刻,才对范仲淹《岳阳楼记》里“衔远山、吞长江”的气势有了些许体味。也遥想200多年前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从这古黄埔港发祥,一时刻商贾云集,船只穿梭,几多繁华。古时的黄埔云樯便是黄埔十景之一。而今日更是锦上添花。
我们在军校门口前群众合影,把难忘的瞬间停留下。在“陆军军校学校”几个大字前面留下了我们人生中的一段完美记忆,也让我们置身感受那庄严的气氛,这也启示了我们历史是不可改变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发奋”苍劲有力地题写在门口两边的白色墙壁上,异常醒目,坚信它曾激励着中华子孙一代又一代人向前发奋奋斗。走进各个展览厅,听着导游有条不紊的详细讲解,霎时使我更加对历史的了解,历史的那一幕幕似乎在眼前重现了,仿佛那炮声,冲杀声在耳边回绕着。同时对那些在战争中立下了不朽荣功的先烈肃然起敬,佩服他们的勇敢,佩服他们为国牺牲的可贵精神。他们的辉煌战绩在中国史册上永垂不朽,何以让人忘怀
归途的路上,随之浮想,不论是国民党的主帅还是共产党的将领,都曾是胸怀报国梦想的精英青年,他们曾一同生活、学习、训练,一同成长,却又因不一样的政治信仰而分道扬镳,甚至针锋相对。而历史已经证明,仅有把个人的梦想和信仰与为多数人谋福址的事业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名垂青史,造福后世,历史,让我们铭记!
透过这次黄埔军校之旅,增进各党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了党员关注国家和党的发展。让党员们更加关注群众,服务群众!学习和贯彻十八大精神,两会前后的时事,尤其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方针和政策。为今后开展更多的党员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编简评】
黄埔军校观后感 优选18篇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其他黄埔军校观后感范文。
【网友评价】
触动了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