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

《北大荒知青之歌》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4-11-13 17:59:15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目录

正文

第一篇:《北大荒知青之歌》观后感

《北大荒知青之歌》观后感

5月24日周六下午,我在天津大礼堂观看了一场《北大荒知青之歌》节目。全场近100名演员都是当年北大荒知青,现在都已经60多岁了。他们自己演自己,相当动情,相当认真,演得全是我们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屯垦戍边的生活。

当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背景相当复杂,这里我暂不赘述。这个由历史学家来研究评说。我只是说浩浩荡荡的上山下乡运动把我们的命运与共和国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党中央一声号令,我们毫不犹豫,义无返顾地告别了父母,退掉了城市户口,奔赴了万里无垠的北大荒。那里没有给我们预备住房,我们十六中一行148人是半夜里到达目的地的。原住在那里的劳改犯被叫醒后,连人带行李搬出来,现给我们腾出来几间茅草房。由于房间少,我们人多,所以没有打开行李的地方,我们人挨人还得侧身躺下,连翻身都要一起行动。后来,这几间泥草房着火,连行李一起烧没了,全靠兵团战友互相帮助凑了些被褥度过了难关。好在,这次着火万幸没有人员伤亡。我们曾经住过帐篷,男生女生住一个帐篷里,中间用布遮挡,冬天我们都是不脱衣服戴着棉帽子睡觉的,睡醒后,帽子周围都是冰茬。我们还住过粮仓,高高的圆圆的粮仓没有楼梯,我们是踩着木跳板钻爬进去的,大家是脚心朝里对着脚心形成一个小圆圈,脑袋冲外形成一个大圆形。白天趟着雨水割麦子,晚上没有躲避的地方洗洗涮涮,就在露天的地方支起一口大锅,烧点热水,大家匀着一人半盆水从头洗到脚,变成半盆泥汤。我们多盼望有个洗澡的地方,但是没有,方圆几百里也找不到。冬天,站在雪地里割大豆,豆荚和手套让冰雪粘连在一起,掰都掰不开,只能象机器一样,快快地一刻不停地往前跑着割。

记得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落过眼泪了,这场重现当年劳动生活的演出让我潸然泪下。当时由于年轻,且怀有一棵火热的心,没有觉得痛苦、难过,现在老了,心理承受能力差了,确实感到辛酸。记得给家里写信,从来没有描写过以上的情景,每封信都是说我们姐弟二人在北大荒一切都好,不要父母挂念。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儿行千里母担忧,现在自己做了父母,才体会出当时父母那棵饱受煎熬的心。

黑龙江纬度靠北,天一亮就起床,有时是半夜二三点钟天就亮了,我们就开始下地劳动,晚上太阳落山,蚊子小咬围着你吸血的时候才收工。每天天黑后,连长指导员把我们召集到一起,通报阶级斗争新动向,带领我们斗私批修,读书学习。最遗憾的是有些地方把个别不听话的知青也打成反革命,关进牛棚;有的知青恋爱遇到点小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排解,丧失生活勇气,走上自杀或滥杀无辜的绝路。还有的兵团战友在扑灭大兴安岭山火,保护国家财产中牺牲了宝贵的青春生命。这场演出淋漓尽致地再现了各种生活场面,让我深感悲痛。

我们那时还是个孩子,经历了与年轻的共和国一起成长奋斗的过程,我们曾为她抛洒汗水,奉献青春,有些人甚至奉献了宝贵的生命。回顾过去,在场的所有观众都被深深地震撼了,我看到不少人流泪。

《北大荒知青之歌》用凤凰涅磐来形容当年的知青,我们确实是一群超脱生死境界的一代人。当时是明知那里苦,偏往苦里行的一代人,年轻人的理想比天高,有些不够年龄的小同学是写了血书,才被批准到了那里。

现在,我们大部分人无怨无悔,怀揣着先烈的理想和牺牲在北大荒战友的希望,不屈不挠,与各种命运抗争,不等不靠不要,战胜各种困难,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北大荒,锤炼了我们,让我们心胸宽广、意志坚强;北大荒造就了我们抱团取暖,团结互助的精神。那里的天气虽冷,但是我们的心是热的。心中有爱,就有力量。

我们的名字“上山下乡知青”是一个值得骄傲的称号,它象征着奉献、坚强。“上山下乡知青”当年是国家的脊梁,现在他们当中的有些人已经成为国家的栋梁。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

我们今天已经成为老人,但是这场演出所表现出来的北大荒精神永远鼓舞激励着我们,勇敢地面对历史,冷静地思考未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做好一个普通公民力所能及的好人好事,为共和国添砖加瓦、增光添彩、也为自己续写美丽的人生句号。

第二篇:北大荒知青总部知青到知青家园参观指导

北大荒知青总部知青们到知青家园参观指导

北京12月17日 (报道贾秀荣)齐心努力造就知青家园,奉献爱心关注知青生活。在知青爱心家园组委进行慰问老知青系列活动中,北大荒知青总部知青:邹小菲、黄效东、刘万超、巩德有、田美瑞等来到知青爱心家园组委会,参观、指导知青家园建设。

17日下午,北大荒总部老知青们来到知青家园,走进一个个家园的建设,仔细观看,认真听取知青爱心家园工作人员讲解。一个个建筑,一处处场所,一件件实物,一段段故事,把人们带回了知青曾经的难忘岁月。

知青家园里建设了酒店类的老年公寓,每间房间里都预设放置符合老年人的设备。邹小菲等不时停下脚步,认真观看,详细询问和了解有关情况。大家来到演艺厅,工作人员向他们解说了其主要功能及设备, 在参观过程中,知青们不停地回忆曾经的知青岁月, 回首过去,曾经的知青岁月虽然很艰苦,但是每个人都在坚持自己的理想,都在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他们没有放弃任何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他们一直都在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奋斗,因为他们时时刻刻都牢记着,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

最后,老知青们参观完知青爱心家园都非常高兴及兴奋,说这里即将成为他们的乐园,在这里即将有自己的“家人”,在这里可以展现他们的才艺,回首当年的情谊与岁月。知青爱心家园执行会长田永清最后说:“非常欢迎老知青能够来知青家园,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

第三篇:知青爱心家园与北大荒三十二团新年联欢会

知青爱心家园与北大荒32团新年联欢会

----知青爱心家园寻找困难知青动员会

知青爱心家园组委会一直牵挂着、担心着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老知青,作为知青二代、作为晚辈的卞立斌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更多地孝敬他们,为他们奉献自己的孝心。知青爱心家园组委会与北大荒知青组织联系,开始寻找那些需要我们关心、孝敬的老知青。

知青爱心家园与北大荒32团老知青巩德有一起商定于2014年12月27日下午4点在西什库北大街31号老北京炸酱面大堂举行知青爱心家园与北大荒32团新年联欢会,知青爱心家园寻找困难知青动员会。

本届联欢会由知青爱心家园、北大荒戏曲队及32团主办及承办,爱心人士水从万友情支持。参加联欢会的有知青爱心家园工作人员、卞立斌及其父母、北大荒演职人员、北大荒老知青、新闻媒体等。

联欢会共分为三个部分:

一、16:00-16:30,会议

二、16:30-18:00,演出表演,包括联欢、游戏、抽奖、合影。三、18:30-20:00,会餐、联谊。

新年联欢会工作为:

总监督:田美瑞,

主持人:李秀人、袁洪山,

音响:冀国臣、汪维义,

摄影:韩玉侠、王淑君,

摄像:知青爱心家园。

联欢会有歌舞、戏曲、快板等表演形式,都是由北大荒艺术团老知青自编自导自演,知青爱心家园成员也参与了此次演出。联欢会充满了“青春”的气息,充满了知青的情谊,更充满了爱的关怀。

第四篇:纪录片《知青岁月》观后感

纪录片《知青岁月》观后感

由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知青网合拍的纪录片《知青岁月》,昨天在北京四惠附近的国粹苑首播。这是一部北京知青口述历史的纪录片。历50年岁月,讲述年过花甲的知青沉淀记忆后的真人真事。由知青本人亲口讲述那些难以忘怀的人生经历,再现当年那激情豪壮的岁月,也是深重苦难又艰辛挣扎的青春岁月。没有任何改编加工和演技,但真实的重锤,声声击打观众心扉,感人至深。放声大笑,感动落泪,鼓掌悲叹,知青观众的情感投入,心神倾注,与屏幕上的讲述人声情交汇了。

这次纪录片《知青岁月》首播的是《贺兰山下的记忆》,65年下到宁夏的北京知青集体口述,在贺兰山下农建13师难忘的人生历程。中国传媒大学的郭振元教授是总编导,北京知青网的千秋缘站长是这次知青聚会主持。

播映前宁夏知青代表何君倬的发言依然豪迈,令人难忘:

“我们是拼搏的一代!我们是忍辱负重的一代!我们1700万知青,手挽手,就是一座三峡大坝!我们站起来,就是一座喜马拉雅!

一位69届的知青代表,已经是饱经沧桑的老人了,走上台,对着台下的65届老知青们依然动情地说:“我们69届下乡的毕业生,是你们牵着我们的手,一步步长大的!”

片头曲是一代知青们都喜欢都唱过的《边疆处处赛江南》。这支美妙婉转的歌曲,承载了知青们太多的豪情,太多的苦难艰辛,太多难忘的记忆!歌声一起,我的思绪就回到了那一眼望不尽头的北大荒,面对一根直通到山脚下的垄,边锄玉米地,我们边唱的就是这支歌。

屏幕上的知青在口述,台下的知青记忆闸门就打开了!浸润着悲与欢,浮现着血和泪。

贺兰山下,腾格里大沙漠边就是我们的家。刚到几天,沙尘暴袭来,面对面几米看不见人,昏天黑地,女生们夜里用纱巾包住脸,睡着又让沙子呛醒,抖抖纱巾,一捧土!被子上身上脸上全黄的!第二天每个知青干的活就是都拿一个脸盆,到麦田里捧沙土,把沙土埋住的麦苗露出来。

最让人感动的是屏幕上一个叫潘永仪的知青,讲当年主动参与挖大沟的劳动竞赛:

“那天早上,我提着10个馒头,一大桶水,就上阵了。到地就全脱了,只穿一条短裤叉,挖一米五深沟,有人丈量,大太阳底下,汗不停流着,铁锹不停,中午饿了,吃了5个馒头,不歇,接着挖,要创纪录。最后那天我一人挖了32方土!”

他还讲了如何教几个同伴一起跳下火车,追赶连队汽车的趣事,也令人捧腹。

还有一个割麦子的经历:“我割不快,就想镰刀一定要快!头天晚上提前磨了5把锋利的镰刀,就用草绳子系住腰,后背插上锋利的5把镰刀,一溜儿,闪闪的,第二天大猫腰割麦子,用钝了一把,一扔,再从后背抄一把,接着割!”

当年全国一千多万知青,兵团工资全国几乎一样,无非24元,25元,28元上下。

我想,当年这些吃苦拼命的事,如今似乎听着很新奇,其实很多,正如林县人民在巍巍太行山的石头上,硬是凿出来一条盘山的红旗渠!全县几万农民,每天就供一斤粮食一斤半菜,自带工具,实际就是义务劳动啊!没有当年不计报酬的几亿人的奉献,哪有共和国的工业化现代化的原始积累!

昨天整看了一上午一下午,很真实很全貌很震撼很简洁很值得。比某些耗资上亿的烂片子有意思。

参加这次知青口述历史的,有当年北京各个中学毕业生,仅仅记下了几个学校:三十中,二十七中,四十一中,十中,二十三中,五十六中,国子监中学及钢院附中等,当年来到贺兰山下战天斗地的是大批初中生也有高中生,还有个别大学生知青。最小的才13岁,妹妹参加兵团时才未满15周岁,还带着红领巾呢!

约200名北京老知青在5月29号欢聚一堂。聚会间知青网代表,天津知青网代表,重庆知青网代表,廊坊知青网代表等上台接受了北京知青网赠送的大钟表并合影。

据说《知青岁月》计划要拍52集,期盼再现北京知青真实历史,了解在全国各地的北京知青那段难忘的辉煌,无论是黑龙江陕北山西内蒙还是新疆云南!

第五篇:北大荒青春记事~观后感

看完“北大荒青春纪事——中国知青民间记忆之黑土地篇”,我忍不住想,要是我也生活在那个年代,生活在那种情境之下,我恐怕也会和他们一样,尽管不知道要去哪里,要去干什么,但怀着对毛主席宗教般的虔诚,义无反顾地跟随社会潮流,踏上那北上的列车,如同奔赴抗战的最前线。而当那些豪情万丈的知青们到达那一片冰天雪地的荒原,看到那“弯着腰,拄着棍,披头散发掉眼泪”的房子,他们都后悔了。但他们是自愿接受,甚至不惜写下血书表示自己的忠诚而争取到的这个机会。这就是命运,他们无力抗争的命运。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那段日子对于正处于青春妙龄的他们,实在是太过于刻骨铭心。当理想中的十天半个月的度假生活变成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艰苦农作,那些感受、那些经历已然成为他们那代人共同的标签,一段特殊历史的特殊纪念,永远的铭刻在他们心中无法抹去。

我们这一批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我们以现代人的视角再去看他们当时的举动,我们无法理解他们的狂热,这所有的举动绝对是荒唐的。在那段岁月里,他们每天以群体的身份生活,没有自我意识,没有个人情感,没有爱,没有自由。要知道他们可是正处于十八九岁的青葱岁月,正处于叛逆的年纪,正处于爱情萌芽的年纪,正处于自信心膨胀的年纪,此时的他们正是追求自由解脱,追求爱情的最鼎盛时期。他们所受到的待遇对于一般成年人尚不能忍受,更何况于这些叛逆的青少年?当青春的躁动遭遇政治的狂热且为之所利用,一切躁动都必然平息。在这里自由被扼杀,每天只有无休止的劳动;爱情被扼杀,只能偷偷摸摸还要担心被抓;美丽被扼杀,甚至于一点点打扮都不可接受,每天只能邋里邋遢地过活。在那个环境里当“我”湮没在“我们”中时,当个体的意识消亡于群体中时,这是对人性的完全的扼杀,他们成为了丧失对美对人性追求的动物,成为了只知道劳作的工具。他们是值得同情的,但同时也是值得敬佩的。他们以毛主席的指示作为信仰,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忍受。

但我觉得这部片子有几处不好。首先在采访那位遗留在北大荒的老人时,他们完全知道北大荒对老人造成多大的创伤,知道那段往事是老人永远伤心的回忆,老人甚至因此而失常,而他们却仍然依依不饶得(请关注wWw.HaOword.com)询问,难道他们就不该有一点怜悯之心,还去揭老人心中的伤疤?看见老人伤心抹泪的一幕,我趋于无语。

另外片中一味的渲染知青们的狂热、盲目、麻木、同情的情感,诚然他们十几年的生活充满悲哀凄凉,难道就剩这些了?与那些一辈子都与黄土打交道的先辈相比,他们的经历不算什么。他们自己也说在回城以后拿出当年几成的干劲就足以当选劳模,这十几年的生活对于他们的意志品质的磨练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片中对于这几十万知青们对北大荒的改造,对北大荒做出的贡献,也是一点没提。为什么丝毫不提?做记录片就要做到面面俱到,而不应该刻意地渲染某些方面的情感。

他们值得同情,他们值得敬佩。那是一段荒诞的历史,他们所经受的遭遇决不能再出现第二次。

我们向您整理了更多文章:

北大荒

流浪者之歌观后感

先锋之歌观后感01

《蛮童之歌》观后感

电影《雷锋之歌》观后感

word该篇DOC格式《北大荒知青之歌》观后感范文,共有611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北大荒知青之歌》观后感下载
《北大荒知青之歌》观后感.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