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影《乱世佳人》观后感
电影《乱世佳人》观后感
看完这部电影,真的让人回味无穷。看完一遍之后还想看,更想买原着看一遍。
这部电影的演员的精湛演技真的让人佩服到五体投地,特别是女主费雯·丽演的郝思嘉,将郝思嘉个性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美国南北战争前,思嘉只是个任性调皮不懂世事的富家姑娘。她爱上有妻男人阿希礼,她无视兰妮,多次向阿希礼表达自己对他的爱慕之意。但他却悠游寡断不直接告诉思嘉,他爱的是兰妮,并不爱思嘉。但是思嘉,猫一样的女人,拥有着迷人的外貌,没有哪个男人不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上。所以也不能说阿希礼完全不爱思嘉。我个人真的不喜欢阿希礼,既然有妻之人,就应果断拒绝别的女人,不要再给人留有希望。再说说他的妻子,玫兰妮。她有文化有智慧有修养,相信丈夫,是这部电影中最善良最仁慈的人,这么一个近乎完美的女子。当别人在辱骂思嘉时,她都会站在思嘉一边为她辩解。思嘉从讨厌她渐渐被她的善良仁慈所感动,而且不讨厌她,为她的死悲伤痛哭。
思嘉经过战争后,她彻底把过去任性不懂事的自己抛弃掉了。她变得坚强,为了生存她甚至不择手段,抢了自己亲妹妹的未婚夫。她发生贫困是那么的狰狞恐怖,战争是那么的残酷冷漠。她变得贪婪,虚荣,自私,我觉得这都是情有可原的,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但是她的刚强坚韧是无人能比的。她失去父母,温饱都成为问题,她为兰妮接生,养起一头家,用尽一切办法使大家不至于无家可归不至于饿死在街头。她甚至卖了自己,终于她成功经营了木场工厂,成为商业界女强人。她的勇气坚强,白手起家值得我们为之敬仰,向她学习。
说到思嘉的爱情,那真的是太虐了。结婚3次,最后都没有好结果。第一次为了气阿希礼冲动不加思考的一次婚姻,战争使年轻的思嘉成为了寡妇。第二次,她为了保住塔拉庄园,为了不挨饿,为了生存,不惜抢了妹妹的未婚夫,卖了自己,最后她第二个丈夫也死了。第三次婚姻是与白瑞德。这一次婚姻是彼此的真爱。在思嘉认为自己一直喜欢阿希礼的过程中,瑞德一直都帮助思嘉渡过一个个困难,同时他也和思嘉一样,会自私,贪婪。他潇洒倜傥,自信过人,相信付出一定有回报。他对思嘉的用情无不使人感到落泪,包括我在内。但在思嘉一次次伤害下,在疯狂嫉妒思嘉爱着阿希礼下,在他们女儿邦妮死后,在兰妮死后,他对一切都灰心失望之极,最终他选择离开。愚蠢的思嘉在兰妮死后才觉悟,发觉自己真正爱的人是瑞德,可惜一切都太晚了。但坚强刚毅的思嘉怎么会放弃他,她觉得回到自己的庄园想办法让他回心转意。毕竟“tomorrowisanotherday.”
作者以瑞德的离开,思嘉的等待结束这个故事,让读者猜想后面的故事。刚看完这部电影时我真的不喜欢这结局,我希望的是两人能冷静下来,渐渐重新开始。但毕竟思嘉做了这么多过分的事,或许瑞德的离开的让思嘉好好思考自己所作,并知道自己真爱是谁,能够成熟蜕变。我相信他们最终还是会在一起的。
第二篇:电影乱世佳人观后感
电影乱世佳人观后感
整个影片,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卫希礼和美兰。
卫希礼是一个注定应该过一种富庶安宁的生活的人,他见不得任何清晰的事物:鲜艳的色彩刺痛他的眼睛,清晰的线条刮伤他的皮肤。相反,平静单调的生活、沉静纤弱的妻子,由想象勾勒出来的音乐和文学,这些模糊的形象却带给了他安全感,他太习惯它们了,柔和、缥缈。但是,一声炮响,一个士兵的倒下,一座建筑的崩塌都以清晰而血腥的画面刺激着他柔弱的神经。相反之下,白瑞德的硬朗作风,他会在斯嘉丽遇到困难时不顾一切伸出援手,也会反省自己为自己感到羞耻从而为时未晚地从军,更让我欣赏。
卫希礼并不能算是他所怀念的那个文明的最好代表。如果一个文明只以一种享受的姿态出现,而没有踏实的实干,就像一个海市蜃楼,这样的文明是没有存活的资格与魅力。我认为在此电影中这个文明的真正代表是美兰,她既有修养地悠闲地生活又能勇敢的面对困难。这才是这个文明真正的意义与魅力之所在。
我认为在电影中,美兰是那个已经逝去的文明的真正代表:既宽容、沉静、纯洁、知性,又能勇敢的面对困难,扞卫自己的朋友。就像是一个完美的雕塑,刚柔相济;就像是一幅画,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她喜欢文学,喜欢音乐,她对过去的生活缅怀,在卫希礼的心目中是一根柔和的线条,一个模糊的身影;她可以为了朋友而拿起沉重的剑,她敢于为维护正义而反对文明当中的权威的代表,她可以为了生存而努力劳动,她就是斯佳丽奋斗中的忠实战友。是她联系了这两个文明,用自己的人格与行为来纪念着过去,极大地安慰了那些对过去怀念的人;用自己的勇气与气度,包容着开始新生活的人,给予他们理解与支持。在文明的消逝面前,她选择了继续向前,却又深深地把过去文明的精华烙在心里。但在似乎完全美好的美兰心中,是否藏着一个渴望,一个想做斯佳丽那样为所欲为又无拘无束的女子的渴望呢?
人性是矛盾的,这导致我们有时候看上去在某一方面很极端,例如美兰的善良就达到了一种极致。但人性又是渴望圆融和平衡的,若只有某一个极致,一个人就会失去平衡,所以在这一方面达到极致的人,会和在相反的那一方面达到极致的人莫名其妙地纠缠在一起。所以,美兰会喜欢斯嘉丽,这可以从第一次见到她时找到答案。当时她由衷赞叹说:“斯佳丽,我多么喜欢你的活力。”
在电影的最后,她却死了,完全美好的美兰死了,她尽管虚弱,但她却是能平衡这四个人的中坚力量,没有了她,这个错综复杂的关系立即崩溃了。她的去世,也就意味着那个文明的完全消散了,随之而来的将是一种新的文明的统治,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泛滥。即便她最后不是因为难产而死,她也不会活得很幸福。战争结束后,过去文明的消逝不是确定与否的问题,而是时间长短的问题。我们人性的土壤是养不活像美兰这样本应生活毫无私欲的天堂的花朵。在电影中安排这样一个角色,只是代表着一种回忆与理想,既是对灿烂过的文明的回忆,也是对即将到来的文明的希冀。
影片中卫希礼、美兰,以及斯嘉丽、白瑞德在文明消逝的面前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也就意味着不同的命运,但是他们不论选择如何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淹没在一种文明之下的。
第三篇:电影《乱世佳人》赏析
《乱世佳人》赏析
机械交通学院电气092班秋末枫扬
学号:123456789
通过一学期的西方电影名著赏析的学习,我们观看了许多电影,
类似的有《特洛伊》、《忠狗八公的故事》、《超速绯闻》、《乱世佳人》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乱世佳人》这部影片。
作为好莱坞历史上最重要的经典影片之一,《乱世佳人》无疑已
成为电影史上的一件珍贵瑰宝,六十年来一直是影迷票选中最受欢迎
的一部影片。我们花了两周课才把它看完。
这是一部美国大片,1939年获奥斯卡金像奖(第12届最佳故事片
奖),反映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美丽任性的南方大农场主的女儿斯佳
丽历经战乱,由骄纵千金成为一家之主,为保护家园,她对内劳苦操
作,对外应酬筹措,但深藏于内心的盲目爱情,却未曾动摇。她一直
爱着年轻的庄主阿希礼,就是这样一个敢爱敢恨的女人,在战火的年
代被刻画的栩栩如生。
《乱世佳人》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唯一的著作。
一扫十九世纪美国南部淑女的形象——善良,柔弱,谦卑,恭顺,矫揉做
作,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了女主人公斯佳丽的独特的形象——漂亮,妩媚,魅力四射,自私自利,极度虚荣,高傲自负,任性倔强,在乱世中为了生
存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和无比强烈的责任心,为了达到个人目的的不
择手段的敢作敢为,为了自己心目中的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苦苦等待的
敢爱敢恨
《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又译作《飘》,作品自从
1936年问世以来,就受到世界各地众多读者的青睐!同时也受到众多
评论家的关注!究其原因,主要是作家塑造了一个独特的人物形象女
主人公斯佳丽。
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斯佳丽,因为不仅出于她的美丽,还有她的
他那种气质。深深的吸引着我。
首先她在困难的时候敢于承担责任,虽然也有动摇,但最后仍然
承担责任,比如她救了玫兰妮,她重振塔拉庄园,后来长期扶助阿希礼
一家等等。
其次她敢于去爱、无怨无悔,她的整个青春都在爱着阿希礼,没
有回报但她仍没有放弃努力,直到能力的极限为止。
还有就是知错能改,当她最后明白她之前所为是错误时,她马上
向瑞特道歉,请求原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守护他们的爱。
总的来说,斯佳丽堪称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人中龙凤,难怪
瑞特这样的牛人也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这看《乱世佳人》,有很大
的收获。有时候,讨厌虚荣爱出风头的斯佳丽,喜欢纯洁善良的玫兰
妮,不喜欢油腔滑调的瑞特巴特勒,喜欢温文尔雅的阿希礼,喜欢南
方如画的景致和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不喜欢北方的浮华和放荡。后来
看了多次之后,不由得对斯佳丽敬佩起来,原本是一个弱女子,任性
而年轻,第一次结婚是一时的冲动报复,嫁给了不爱的男孩,让自己
成为了年轻的寡妇。第二次结婚是为了一家人的生存,抢走了妹妹的
心上人,肯尼迪。肯尼迪虽然是一个半老头子,却不是斯佳丽的对手,面对她的冷酷和无情,他束手无策。最终为了斯佳丽差点遭受的侮辱
去报复穷白人而被人击毙,不幸枉死,却从未享受过斯佳丽的一点爱。于是斯佳丽再次成为寡妇,而且还是个有钱的寡妇。在那个战火纷飞
的年代,为了答应过阿希礼照顾玫兰妮的一句承诺,在北军就要攻占
亚特兰大的时候,斯佳丽又果断地替玫兰妮接生,并找到瑞特冲破重
重阻碍和关卡,回到了乡下老家--塔拉庄园。在又饥又饿之时,她
又遭受了母亲病亡、父亲痴呆、家里被劫,一穷二白的多重打击,她
不屈不挠,带头种田干活,喝令妹妹下床摘棉花,并照顾玫兰妮和小
波,支撑一家人的生计,那时她顶多也不过是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本应是个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小姑娘。可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困难,她没
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挑起家里的重担,以常人难以企及的毅力抗争
命运,每每看到斯佳丽举着萝卜向天盟誓,决不愿让家人再受苦挨饿
时,我总是觉得拍片导演对光线和背景的运用是那么巧妙和艺术, 它
那么生动地刻划了思嘉渴望安定、渴望生存、渴望富裕的强烈而真实
的内心情感。我觉得那时的她,已完成了最艰难的嬗变,由一只丑陋
的毛毛虫破茧而出变成了美丽的蝶,自由而高贵,那时的斯佳丽就像
一个女神---渴望富有、并为此能不择手段的欲望女神。
影片上下两部都以土地作结。上部斯嘉丽独自站在塔拉的荒田
上抓起一把红色泥土,对天发誓决不让塔拉的人再挨饿,在雄壮有力
的主题曲旋律的高奏之下,画面从斯嘉丽站在土地上昂然面对未来挑
战的剪影镜头中淡出;下部思嘉望着远去的爱人瑞德,悲痛欲绝,耳
边突然响起了父亲郝嘉乐雄厚德声音,“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日月同
在。”塔拉!家!塔拉!家!对,回家!她一定能在红色的土地上重
新得到力量,一定有办法让瑞德回来,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乐!思嘉德
眼睛重新现出了无尽德希望,高昂德主旋律再一次响起。
《乱世佳人》是不朽德,令人难忘的。岁月流金,经典无价。随
着时间的流逝,她并未“随风耳逝”,而是在艺术的桂冠上,一“飘”
再“飘”…… …… ……
爱情,人生中最美丽的片断,电影中最动人的题材。我们为了爱
情,或许痛苦,或许悲伤,但我们都不会后悔于曾经的心动。——"不管怎样,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这是斯嘉丽留给读者
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最耐人回味的话,这句话总结了她对生活对爱情
的态度,是她乐观自强人生的最好表白,也是她对命运的生生不息的
诠释。
感谢费雯丽,在银幕上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形象如此丰满,魅力
四射的斯佳丽
第四篇:乱世佳人 电影影评
电影推荐
今天为您推荐的电影是《乱世佳人》。
这是一部美国大片,1939年获奥斯卡金像奖,反应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美丽任性的南方大农场主的女儿斯嘉丽经历叛乱,由骄纵千金成为一家之主,为保护家园,她对内劳苦操作,对外应酬筹措,但深藏于内心的盲目爱情,却未曾动摇。她一直深爱着年轻的庄主阿希礼,阿希礼却心仪玫兰妮。当她意识到她爱的是瑞德时,真爱却疲惫褪尽。
《乱世佳人》展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动乱的社会现实。以“乱世佳人”斯嘉丽为主线,描写了女主角斯嘉丽年轻貌美,但她的所作所为显示了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某些本质特征:残酷、贪婪、自信,为了自己和庄园的利益可以把爱情和婚姻作为交易。但同时斯嘉丽又是勇敢、坚强,对爱情有着火一样的狂野。而男主角瑞德,则是放荡不羁、玩世不恭,豪迈却时而透露着绅士风度。不同于平常爱情的爱情,注定会让人难忘。一个像风一样飘乎不定没有根的男人却深爱着一个自信残酷贪婪的女人斯嘉丽。
“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这是电影中最经典的一句台词,是斯嘉丽几度受挫之后说的一句话,斯嘉丽虽然算不得完美的女人,却拥有着其他女人所不能及的自信和坚强。影片中每一个人都再守望着自己,无论他们是在守望什么,都是为了有一个幸福安定的生活。而斯嘉丽在守望着金钱,守望着不再让塔拉的人再挨饿,守望着希礼的爱,守望着已经破碎的梦,守望着成长。
这部长达三个小时四十五分钟的影片,以恢弘的气势,亮丽的色彩
豪华的场景,以及宏大逼真的战争场面,细腻的心理刻画和男女主人公天衣无缝的 完美组合,给人以视觉上极大的享受。
电影《乱世佳人》推荐给你。
第五篇:《乱世佳人》观后感
《乱世佳人》观后感
因为是先读的小说,再看的电影,所以感觉是交叉的,走不出那部巨著。电影影评已有许多,我在这就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吧。
费雯·丽:一个猫一样的女人。有着猫一样的目光,猫一样的微笑,猫一样的步伐和猫一样的敏捷(摘自影评)。郝思嘉可以说是电影史上最难产的一位女主角,1400多位新老艺员参与角逐,名不见经传的英国女演员费雯·丽最终凭借出色的演出脱颖而出。可以说没有费雯·丽,就没有《乱世佳人》。她诠释的“思嘉” 更具深度,有激情,奔放热辣,吸引了导演的眼球。费雯·丽那一双透着灵性的绿色眸子,将郝思嘉的魅力表现地淋漓尽致。她对于角色的热情,就像是一团(内容来源好 范文网:Www.HaOWoRd.Com)火,而且没有燃尽的一刻。在这部影片中,费雯·丽出色的表演让她一举成名,问鼎奥斯卡影后。 历年来美国每次评选十大最佳影片时,《乱世佳人》总是名居榜首。恢弘气势的场景,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无法取代的荧屏搭档,这部影片的高度难以企及。
郝思嘉:我喜欢很多女性,但是思嘉始终是我最佩服的女性。她虚荣、狡猾、自私、无知,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让人实在是厌恶极了,但是同时她勇敢、坚强、有责任感,这并非一般女子可以做到,是在让人不得不佩服,无疑思嘉是战争造就的乱世佳人。她没有高贵的思想和严谨的礼节,她的爱情也不是充满诗意和浪漫情调的。电影里的一幕让我触动颇深——漫天夕阳下,思嘉孤独一人站在荒芜的田地里,一遍遍重复:“上帝为我作证,北方佬不会把我击垮,我要挨
过这一关,等这一切过去我就不会挨饿。不,我的亲人也不会挨饿,即使我不得不去偷,去杀人,上帝为我作证——我再也不会忍饥挨饿了。” 她倔强略显瘦削的身影久久盘旋在我的脑海。思嘉离人们心中完美的女性形象很遥远,但是她的坚强依旧让我特别的佩服。在那段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她为了保护塔拉的人,鼓足勇气开枪打死了那个侵犯他们屋子北方士兵;为了维持塔拉庄园,她亲自下地摘棉花、挑水,纤纤玉手生生变得粗糙不堪,而当时,稍有地位的黑奴都不肯这么做;为了300美金的税金,她设计嫁给了妹妹的情人。她婚后设法自己开锯木厂,雇佣犯人,压价竞争,疯抢生意。她从来都是这样,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使用为人所不齿的狡诈伎俩。思嘉如同要过河的那个年轻人,为了目的地,抛弃了很多珍贵的东西。她的心在战争中慢慢坚硬,人们都看到了她坚固的外壳,却无人关注她伤痕累累的内心 。然而她始终是个孩子,一个被环境逼大的孩子,她内心始终有种恐惧,正如她不断重复的那个梦魇一样,迷茫无助。她始终在追求爱,却直到最后才懂得爱,她不了解阿什利,所以她爱上了他,她不了解自己,所以她错失了瑞特。
瑞特:整部书中,我最为喜欢的人物就是瑞特。他勇敢、执着,深爱着思嘉十几年不变。他保护思嘉,宠爱思嘉,照顾思嘉,让她事事称心。瑞特是个复杂的人,他有良好的家世,但却仍和旧时代格格不入,他有锐利的眼睛,可以在乱世找到自己的处身之道,他对国家有热情,明知战争必败无疑,却仍在最后关头入了军。他爱思嘉,但是他从不说,只会通过行动表达。他是很多女性心中理想
中的白马王子形象。可是同时他又是可怜的,因为在他努力的期间,思嘉都不曾认识到她真实的感情。
阿希礼:他是一个旧时代真正的绅士。他尊重女性。当郝思嘉遭遇非议的时候,他了解她是善良和勇敢的,他理解她做这一切的理由——为了自己的亲人,为了责任,为了保住塔拉。在别的男人都希望自己的情人没有见识,盲目追求相貌的时候,他却在十二棵橡树的野餐会上旁若无人地和长相平凡但德才兼备的梅兰妮聊狄更斯和莎士比亚。 他懂思嘉,所以他在塔拉的栅栏边把一团温热的红土交给她——他知道在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他真心信仰自由、平等、博爱。其他的人都把黑奴依附于自己看做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阿希礼却说,即使这场战争没有发生,等我的父亲去世了,我也会让我家里的黑奴自由的。我相信他是真心的,因为阿希礼尽管有时优柔寡断,却并不是一个虚伪的人。但是阿希礼代表的是一个逝去的年代,他欠缺去面对现实的勇气,这点他远远不及思嘉的勇敢。
梅兰妮:刚开始时,我并不喜欢她。她姿色平平,胆怯较弱,毫无个性,只拥有让长辈赞许的礼貌和善良。是“乖乖女”但是毫无特色。然而当我读到思嘉杀死入侵的北佬,梅兰妮拿着军刀匆匆从楼上赶来这一段时,我不得不为她感动。柔弱的她却在第一时间赶来为思嘉而战!这份胆色和忠诚令人不得不肃然起敬。随着情节的推移,我愈加的敬佩她。于丹曾说:一个人真正的力量并不表现有某种卓越的才华,某种炫耀的技巧,而是一种和缓的凝聚力。她以善良,平和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亚特兰大社交界。她始终完全信任,坚决地维护思嘉。她最
后走得很平静安详,最终不知道思嘉隐瞒她的秘密。她就像一位降落凡间的天使,在完成了人间的使命后返回天堂。梅兰妮和思嘉,一个温柔。一个坚韧。她们俩形成的是奇妙的友谊,尽管迟钝的思嘉最后才感受到梅兰妮的好,但是那不重要,不是么?
思嘉的奶妈
像母亲一样时刻保护她的孩子思嘉的黑人奶妈,她忠诚,理智,聪明, 带一些黑人的狡猾。她懂思嘉,支持她,爱她,虽然没有多说什么,但是她一直是斯佳丽的坚实有力的靠山。她固执的可爱,对自己的宝贝,不顾一切的去保护。这个黑人奶妈的形象刻画的非常成功。由此,扮演黑人奶妈的哈蒂·麦克丹尼尔(hattie mcdaniel)战胜了奥丽维亚获得了第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据说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奥斯卡奖的黑人。哈蒂将其特有的幽默感注入奶妈玛格丽这一形象中,表现堪称完美无缺。由于奶妈一角的成功,哈蒂后来几乎垄断了银幕上所有的黑人保姆角色,在许多影片里可以看到她那肥胖、温顺、饶舌的形象。
相对电影,我更喜欢小说,因为更生动丰满,可是费雯·丽演绎的还是很棒的,真的是一部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