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吴仁宝观后感1100字(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电影《吴仁宝》观后感 篇一
关于华西村,关于吴仁宝,随着时代的变迁,外界的评论也在变化。譬如华西村的发展模式,是不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华西村的若干“统一”,统一住房,统一福利,统一行动,符不符合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华西村搞“第一楼”,搞“金牛”是不是一种意识上的腐败;吴仁宝是不是搞家族统治,是不是把华西人的富裕建筑在剥削外来务工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上?如此等等。
这些议论反映了对几十年来曾红极一时的华西村、吴仁宝,人们已从光是敬仰羡慕走向了嫉妒恨,走向了对社会变革的深层次思考,这是政治开放、思想解放、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然而,和我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之后检讨今天的社会价值观一样,我们总不能满足于“端起碗盏吃肉,丢下筷子骂娘”。古人尙云“苟富贵毋相忘”,今天衣食无忧,且不说“毋相忘”,对我们自己在社会变革过程中付出的,争取的,自己首先不能忘。好日子是千千万万个你和我艰苦奋斗出来的,是若干个富有人格魅力的吴仁宝们带领你和我干出来的。
所以,检讨不代表否定,在检讨的过程中可以拣出金子,电影“吴仁宝”就提供了金子。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式贫困,现在的年轻人是无法想象的,正如电影中表现的那样,新中国的江南水乡,在无休止的政治运动中也成了穷山恶水,连一块大磨盘都成了宝贝,农民几乎都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而今天的华西村,家家住别墅开汽车,拥有上千万的股资,反差之大令人乍舌。巨大反差的背后是华西人近四十年的拼搏奋斗,从平山开田、背石块建磨坊到突击办厂,哪一步脚印里不浸满了汗水和眼泪?
中国的政策是多变的,领导的意志是不容抗拒的。当大家都顺着领导的意思做事,政策向东我向东,政策向西我向西的时候,吴仁宝别开蹊径,独树一帜,认准一个“让大家过上好日子”的大方向,以他清醒的头脑和智慧把舵,让华西这条船在礁石林立的环境中驶向富裕的彼岸。对吴仁宝个人而言,这何尙不是一种奋斗?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在吴仁宝的身上体现了真谛。
传统文化决定了在中国要集体办成一件事,没有一个好的领头人是不行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还是如此。华西人是幸运的,他们拥有一个吴仁宝。吴仁宝懂得,身先士卒,才能拥有跟着自己冲锋陷阵的一支队伍,吴仁宝懂得,将心比心,才能赢得信任和尊重。当吴仁宝把这两个“懂得”融入血液,化为行动,自己没日没夜地苦干;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乡亲的小孩;把自己的小儿子阿四送给别人,为别人养老送终的时候,华西村改天换地才可能成为历史的必然。
看电影“吴仁宝”,好像回到了好多年前。电影“吴仁宝”给我们树立了一个革命电影年代中常见的“高大全”的人物形象,似乎与现在的时代潮流不相吻合,现代的年轻人可能感到这部电影不合口味,不好玩。这种情况一点不奇怪。问题在于,美国大片突出个人英雄主义,宣扬他们的价值观,好看又好玩。我们的国产影片为什么不下点功夫,让主旋律的影片拍得更符合时代要求,让吴仁宝和华西人当年为改变自己命运的那种奋斗精神深入人心,让更多的年轻观众为之掬一把反思的眼泪。
观看吴仁宝观后感 篇二
观看了有关吴仁宝事迹的视频之后,吴仁宝对于我们来说不再是那样遥远的。他的功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他用双手来创造的。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社会主义的伟大创造生产力,他坚持党的原则不断前进。从刚开始,他如农民工一般辛勤在田地里工作,没有什么特别。甚至人们认为他无所谓的村长也不过是一个虚衔。村里的人们连温饱都难以解决,无论吴仁宝再怎么努力种田也无法掩盖这铁铮一样的现实。
事情从这一天开始改变,隔壁村卖磨盘,吴仁宝第一次做了这个大胆的决定。出高价买下磨盘,磨盘也被另一个村长看中,双方争执不休。最后吴仁宝竟然宁愿牺牲比金子还金贵的粮食,也不愿放弃磨盘。最终在全村人和朋友的大力支持之下,他成功地买到磨盘。在他看来,磨盘代表的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磨盘,而更是代表一种生产力的发展。吴仁宝的发展生产力的思想不断深入。他试图改变村子里的现状。
我剖析吴仁宝的成功有三个关键点。这三个关键点成就了他的伟大,成就了大华西神话般的蜕变,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思。
一、吴仁宝的思想先进。他总是在别人之前想到下一步该做什么,在别人还在忧虑如何解决温饱时,他却想到发展生产力。他的华西村生产力提高了,温饱问题迎刃而解了。但别的村却在为了温饱问题犯难。当别人还在想着如何大力发展农业时,他已经想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当别人想着工业发展时,他已经大力致于科学的发展经济、教育的不断推动。他的深入考虑奠定了华西经济发展的基础。
二、吴仁宝懂得如何把握时机,“说大话”。作为村长必须威信服人。他的措施没有得到村民的支持等于白费心机。他描绘了未来光景展现给村民看。村民们被那一片片绚丽的光景所深深吸引。他再一次用“说大话”折服了一次又一次村民们的反驳。
三、吴仁宝懂得深入了解民情,为村民解忧。哪怕甚至舍弃亲情也要为民众考虑。他与民众同甘共苦。有时候,他重活一个人全部包揽下,他的信心、决心足以撼动整个华西。他的事迹感动无数民众。他用双手创造辉煌,让人们惊叹,让人们为之痴迷。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这桃源之景让无数人为之痴迷、为之迷恋。吴仁宝就是这个桃源的创造者,与其说他是一个成功者,倒不如说他是一个造梦人。他造出了让无数花袭人憧憬的美梦。
电影《吴仁宝》观后感 篇三
影片并没有太多的着重于华西村后期的世界之最,而是大篇幅比较细腻的演绎了早期吴仁宝这个人。从六十年代第一次带领村民对糟心的土地大肆整改,为了救活重病的孩子大家连夜跑出几十公里,把自家儿子送人敬孝的辛酸泪,再到顶着舆论让小五金厂生产,吃透国家政策添加自己智慧,抓住重大机遇,开工厂办企业,兼并周围村庄扩大梦想,看似林林种种的不可能事情都被一一实现,吴仁宝的目标其实只有一个,就是要让所有村民过上富裕富足的生活。最让人佩服的一点在于,吴仁宝不仅有理想,还把这些理想实现了,而且还在实现更多的理想。
影片虽不催人泪下,也无感人至泣的情节,但给人的信心和力量却是无限的。影片尾声已是85岁高龄的老书记也现身了,他讲了一番话,虽然不长却足够点题,他说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实事求是、吃苦耐劳。也给了自己一个评价:骂我不生气,夸讲不足喜,挫折不泄气,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所以我要为党为国争一口气。
《鲁豫有约》曾经做过吴书记的一期专访,鲁豫问老人:“您这么多的创举,一定会遇到很多阻力吧,又是如何实现的呢?”老人微笑着回答:“阻力肯定是有的,比如我们建的这个大楼,上边来人检查时有的说我们建的太西化,不好,又有的说我们建的太中化,也不好,那我们就把大楼外型建成中式风格,里边设计成西式,这样就谁都挑不出问题了”。当时给我的感觉,好与不好不是问题,作为一名党员,我们真的该好好地向吴书记学习。
学习他实事求是、敢想敢做的勇气和担当。华西村的工业发展,是从“捐粮食、买磨盘、背石块、盖磨坊”起步的。60年代的吴仁宝,他想的是如何节约生产力,搞农副业生产、搞多种经营。70年代,他想的是如何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建起小五金加工厂。80年代,他想建学校、盖医院,让全村的老百姓不再跑到100多里外去看病……。没有这种超前的思维,没有这种共产党员模范带头的动力,没有这种想干事的气魄,是不可能达到今天的生产销售总额要过500亿元目标的。难怪邻居红旗村的王书记说:“也不知道他脑子里哪来的那么多点子,今天要干这个事,明天要弄那个事,弄得我们跟着屁股后你追我赶的,拼了命都赶不上”。
学习他致富大家、着眼未来的胸怀。当初的华西村,总共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地,却被土堆和小河沟隔成了一千三百多块。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高田塘高田塘,半月不雨苗发黄,低田塘低田塘,一场大雨白茫茫”。可就在这种情况下,他愣是想用15年的时间,开辟出800多亩的田地来。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因为在他的心中始终有那么一个信念:总有那么一天,我们家家米缸都是满满的,人人兜里都是鼓鼓的。他常说:“当干部的就得想得吃不下睡不着,老百姓才有盼头”、“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心,我看再大的困难也难不住我们”。正是有了他这种致富百姓的想法和着眼未来的胸怀,全村的社员同志们都挥手高呼:“你们共产党员在前面走,我们在后面一步都不落下”。
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我想也要学习他敢想敢干的精神,敢想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够把想法落到现实,转化为行动的人却很少,今后会以老书记为标杆,努力学习、努力成长,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好党员。
吴仁宝观后感800字范文 篇四
上周六下午,学校组织我们看了纪实性电影《吴仁宝》,回来的路上,脑海里不断闪现着吴仁宝的身影和电影中经过艺术化处理的老书记的形象,想了一路,收获不少,寥寥数语,记录如下。
电影《吴仁宝》从一开头起,这句话“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改变贫穷落后的命运只能靠我们自己”就把人们带入了一种改天换地的创业氛围之中。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是以吴仁宝为代表的华西人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影片所着力刻化的内在精华,更是每个观众应该汲取的精神食粮。
华西村的发展之路是一条充满艰辛探索的创业之路。在这条创业之路上,华西人不仅表示出吃苦耐劳、勇于牺牲的顽强意志,还体现出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智慧和勇气,更显示出团结一心、群策群力的集体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彰显。电影《吴仁宝》通过一段段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穷不会生根,致富需要拼争,建设社会主义幸福新农村,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生生不息的艰苦创业!”
启示1:结合我们的学校发展现状,我们学校的发展也是一条充满艰辛的创业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也需要吃苦耐劳、勇于牺牲的精神,还要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智慧。
“创业不易,创新更难”。要改变命运,只靠一味的埋头苦干还不行,还必须要“干好眼前的,多想长远的”,只要有利于发展,碰到机遇就要抢,即使冒点风险也要上。吴仁宝从抢买磨盘、顶着压力办五金加工厂、再到创办华西的一个个现代化企业,无不体现着这位华西当家人的精明与胆识。
启示2:我们作为新时期的教育者,也需要这种敢于担当的品格和智慧,让我们在教育创新中之路上步步领先,描绘出“风景这边独好的”的新教育景象。创新为华西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创新已成为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上的必需意识,也是新一代清河实验学校人的共同精神追求。
电影《吴仁宝》不仅描述了一个和一群人如何创业的,同时也教育了许多人如何去正视事业,如何去思考未来,如何去奉献自己,如何去为祖国的未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她也给我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观看吴仁宝观后感 篇五
很久以前就听说华西村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誉,华西村在吴仁宝书记的带领下迅速发展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以前只其一不知其二,观看了电影《吴仁宝》之后,才彻底了解华西村在吴书记的带领下成为天下第一村的奋斗历程,对吴书记的敬佩和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吴书记身上有好多有价值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大学生村官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学习的。
要学习吴仁宝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吴仁宝书记在治理村子、带村民致富的历程中展现了一个敢想、敢做、敢当,实事求是而又勇于改革、善于创新的领导人形象。从一个仅有0.96平方公里、1500多人、人均分配53元的江南穷村蜕变到如今一个家家别墅、轿车,坐拥巨额资产的天下第一村,可敬可佩可叹,这与吴书记的治村理念、超前意识及敢试敢闯的拼搏精神是分不开的。吴书记谦虚地说这是因为他们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贴合本村实际的发展之路。我们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就就应坚持实事就是,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要多学、多听、多做,多做调研,多和村干部和群众交流,凡事都就应虚心请教,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村里致富发展谋出路、谋利益
学习吴仁宝把群众当亲人,为群众谋利益的精神。在影片中,吴仁宝为了救活村民的孩子徒步跑了几十里路到县医院,为了抚平一户村民的丧子之痛,吴书记把自己的小儿子送给村民当儿子,谁家遇到困难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前去。从狠心购买大磨盘到顶风开办小五金厂,再到之后搞农副产业带领群众慢慢走向富裕的道路,这一幕一幕情节都让人感动,这种把群众当亲人,为群众谋利益的精神是大学生村官就应学习的,只有时刻心系群众的安危,把群众当做亲人,我们才能拉近和群众的距离,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工作。
怎样才能当好村官吴仁宝有句名言: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一句简单的话,道出了党员和干部的职责,也道出了他对村官的理解。从担任村干部的那天起,他就把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作为奋斗目标,几十年殚精竭虑、矢志不移,使华西村富甲天下,而他自己和老伴依然住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旧楼房里,无怨无悔,何等境界!吴仁宝讲方法。最典型的是他的发展经:吃透两头、两头一致。吃透两头,就是吃透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吃透本地工作实际;两头一致,就是一头与中央持续一致,一头与老百姓持续一致。不管国家政策怎样调整,总能找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华西村实际的结合点,使华西村一次次抓住了发展机遇,他始终如一,奋发进取,越作越大,令人吃惊。我们将以吴老为榜样,结合实际,竭尽全力服务新农村建设。
《吴仁宝》观后感 篇六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职业,然而唯有一种职业最难担任,那便是一种神圣的职业—“官”,回想古今,有多少人因为担任“官”这个职业而被世人所记,又被后人所赞,又有多少人因为没有真正担任“官”这个职业,而被世人所唾,又被后人所恨,想想,“官”这个职业是世上最难担任的职业。
曾经有个人让我记忆深刻,曾经有个人让我深知责任,曾经又有个人让我懂得无私的真谛,那么这个人便是—吴仁宝。以前,对于一个外地人来说,了解一个异地的风土人情、名人趣事,的确是一种难事,然而,通过了这一段视频,却让我领悟了江阴的风土和人们的热情……视频《吴仁宝》里面讲述了以华西村的发展为宗旨、以吴仁宝为领导核心的事迹,这段视频中,讲述了他带领着华西以及其他几个周边几个乡村发展的故事。
吴仁宝出生于1928年11月17日,195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过江阴县委书记,华西村党委书记等职务,也曾今获得高级政工师、高级经济师的荣誉称号。从影片里,我们可以看出吴仁宝曾在20世纪60年代因为一个小磨盘而有了一种发展致富的念头,有着长远的眼光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他,曾被多少人怀疑和不信任,然而,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他却没有放弃内心的理想和信念,带领着华西人民首先解决了温饱问题,随之,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现状,他认为人活着要有追求,要勇于承担一切,所以他内心便有了更美好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吴仁宝同志始终贯彻了党的决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创新,就党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来说,他创新出了自己的制度,实行了集体制,刚开始很多人反对他的决策并且更加的不信任他,甚至,还有些人说他实行的是资本主义,违背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最终用事实、实践证明了他的决策的时效性,影片里讲述了他不仅是一位好书记,更是一位好父亲、好乡亲,吴书记家里有四个孩子,他对孩子们既严格又关怀,无时无刻不为家庭而付出,那么为什么说他又是一位好乡亲呢?曾经有一户人家因家里的男丁不幸去世,家里唯有一个女孩,由于刚解放不久,在残留封建思想的影响下,家里没有一个男丁是很悲催的,吴书记见此现状便很怜悯那家人,最终想了想,就狠下决心将自己家中最听话、最聪明、最懂事的小四送给了他家,然而他内心的痛苦和对孩子的恋恋不舍并没有出卖他的灵魂,最终他把内疚一人承担一生。
吴书记的所作所为只不过是为了华西人,他宁愿舍小家而保大家,也不愿看着大家受苦受罪,这一点让我记忆犹新。最终,果真不负华西人民所望,终于在吴书记的带领下使华西走向了富裕。不仅如此,在吴书记的经验中凭借以先富而带动后富,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下,周围的村落也逐渐走向繁荣,使之江阴在整个江苏中也占有了重要的地位,吴书记的一生始终以不愧对于人民为宗旨,始终拥护党的决策和党的宗旨,努力完成了这属于他的辉煌人生。
吴仁宝观后感800字范文 篇七
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汉子,象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样弓着腰把绳索紧紧的扣在肩上双手攥着,粗大的脚掌深深的踏在了农村的那条弯延曲折的小路上缓慢但却稳健的前行着。在他的身后是一块直径约为50厘米的粗重的石制大磨盘……
月色下,一个满眼焦灼的汉子顾不得满身的疲惫,顾不得脸上直淌下来的汗水一刻不停的往前大步的跑着,虽然口中的气一直在喘着,虽然胸口那激烈的心跳差点要让他瘫倒在地。但是他一秒钟也不能停下来,他那深黄色的手臂曲抱在胸前一点都不能放松。,因为他抱着的是社员家里一个即将病危的孩子,刻不容缓…… 当国家己经允许分田到户的政策下来后当大多数社员都在为自己能分到多少田地而动心思的时候,这位穿着的确凉衬衫刚从百里之外的县城开好会骑着自行车回来的汉子,他的目光俯看着田地里那一片片金灿灿的麦子,思绪飞得更远,更高,更超前……
他就是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前党委书记吴仁宝同志。吴仁宝同志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干部,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甚至只是一个普通的男人。但是在他的眼里,在他的心里却有着一种并不平凡的领导力,责任感和创造力。在他的带领下,把这个建村之初,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小村落靠着拼命争先,不落人后的劲头改变生产面貌,夺得粮食连年高产,吸引着市内外、省内外众多的参观者。1978年起正式对外开放,它坚持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先进典型和旖旎的江南田园风光吸引了来自五大洲的朋友, 已有109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到华西访问、旅游。 1994年参观华西的国内外宾客达80多万次。取得这么多成绩的的吴仁宝经常有这样的话挂在嘴边: :“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什么叫社会主义?一句话,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全世界人民幸福就是共产主义”;“有富民先享,有难官先当”;他还给自己定了一个“三不标准”:即不住最好的房子,不开最好的车,不拿最高的工资。
就是这些朴实的言语,就是这种不求己甚的行为,就是这种根植在自己脑海里的以民为先的理念,不折不扣的把华西村人民的好书记好公仆,中国共产党的好同志,吴仁宝的光辉形象传得更为清澈明晰。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吴仁宝观后感1100字(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