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大国崛起观后感1000字精彩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一
管理课有空似乎是必看《大国崛起》,这次是美国篇。不过话说回来,《大国崛起》真的很经典,看着一个国家的浮浮沉沉就像看着一个婴儿长大般,时而惊喜,时而惊恐,时而有感于时间飞逝,时而沉醉于时代印。一篇结束,起身,感慨于一切都已过去,然已成历史又将再次铺成未来的路,接受后来人的审视。就像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样,每个大国似乎也走着盛盛衰衰的路。
1929-1933年,美国的关键词估计是是经济危机和罗斯福。纽约股票市场的崩溃很不客气地宣告了经济危机的到来,而胡弗政府的放任自由政策只让经济危机越演越烈,800家银行倒闭,140万家企业关门大吉,200万人在全国各地流浪。如果说一个国家是一个大企业,在生死关头还挺着杆子坚持着原来的一套套,那就只能走进死胡同。既然不换制度,只能换高层。所以罗斯福来了。罗斯福跟胡弗不一样,他主张“权变”: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有效的管理就是要与内外环境的变化相适应,随机制宜。其实就是那句“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都是好猫”。政府干预市场,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还调控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才能渡过难关,恢复经济。古人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还是很有道理的。
另外,罗斯福的领导力在这场危机中也得到了极大彰显。所谓真正的领导是个影响过程,是影响他人和团体实现目标的过程,领导力也就是影响力。而这时罗斯福的炉边谈话,无疑是一枚强心剂,在当时的美国民众间极具现实影响力。国家最高领导人在耳边说,大家放心,没事的,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坐在炉边的人应该是怎么听就怎么觉得窝心吧。(插一句,一直觉得,他就职演讲时的话真的很经典: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the fear itself.说得多好啊,正是这句话让当时冒着大雪来听他演讲的10万人都没白来。)
今年,美国的关键词估计是经济危机和奥巴马。历史的转轮有时真的很奇妙,转来转去又转到了一处(当然不能排除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的影响)。次贷危机越演越烈,第一位黑人总统似乎也有意效仿罗斯福,来个网上谈话,稳固人心。布什政府的7000亿美元救市一波三折,120多位经济学家们举着大旗反抗,说布什政府是在花纳税人的钱,送华尔街大亨们“金色降落伞”,有失公平。而政府好像也不知道拿着这7000亿钱砸哪儿,最近刚刚砸了200亿来救花旗,明儿不知是救哪个了。今早的手机报又说,奥巴马刚建成自己的经济团队,还保证兑现布什的救援金融市场的承诺。零零散散的一大堆,不知最后走向胡弗还是罗斯福?一切只需拭目以待。
大国崛起观后感900字 篇二
古代的篝火还在燃烧着,照亮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天空,三国纷争的刀马继续演绎着大汉的壁画里的故事,明清时的繁华承继着唐宋的诗词里的辉煌,还有那些数不清的星火无一不在显示着他与众不同[注:跟大家不一样的身份——这是一个大国,一个名副其实[注: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的大国。
当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郁郁葱葱[注: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时,他屹立着;当古埃及春分日的第一缕晨光照到狮身人面像时,他微笑着;当古印度的婆罗湿怒张着妙目站在莲台上时,他安详着。是的,从没有人能质疑他,也从没有人怀疑过他,因为谁也没有料到那一声汽笛会使这个几千年古国堡垒的崩塌,就如同被岁月风化了的雕像,疯狂的被蚕食着。所谓的金身、罗缎在此时几乎成为了一种罪恶,一种任人宰割的理由。紧接着就是烽火、鲜血。然后,不屈的人民开始了漫长的抗争。但是,灾难、战争、贫穷、https://m.haoword.com/ 落后、欺辱如同无法愈合的创伤狠狠的烙印在每一个国人的心底。
可是,当天安门上那火红的旗帜不可阻挡地冉冉升起,迎着十月的金风舒展,一个伟人用他那浓重的湘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中国人沸腾了。他们呐喊着,仿佛要把心底积压的郁气全喷发出来。当一个明媚的春天里,一个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后,圈出了中国人一个崭新的时代,圈出了无数机遇和财富,又圈出了多少国人的万丈豪情。而那位老人铜铸的雕以他惯有的慈祥,笑看国人解放思想,迈着大步走向辉煌,参观的人仿佛还能听见他那四川口音: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其实,自21世纪来,中国已由原来的不习惯关注、评论到坦然接受。因为我们崛起了,强大了,就像一头已经觉醒并开始施展雄心的雄狮。我们不是那个蓝灰的海洋,凭票吃饭的国家了,现在的我们有自己的色彩——多么热情庄重的中国红;我们不是那和处处受排挤没有发言权的国家了,现在的我们可以在国际上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我们也不再是那个孤零零的站在起跑线上一个人的奥运了,现在的我们可以在颁奖台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相拥而泣——为有这麽一个强大的祖国而骄傲、哭泣!
长城在烽火里毅然挺立,现在的他以全新的姿态笑迎着四海宾朋。
黄河在炮声中汹涌咆哮,现在的她以母爱的慈祥哺育着两岸众生。
大国正在崛起,大国已然崛起。就让我们举杯高呼,共同祝福这片土地:
美哉,我东方巨龙与天不老!
壮哉,我亚洲雄狮与国无疆!
大国崛起读后感 篇三
“中国是个大国”。欧洲这样说,美国这样说,我们自己也这样说。“中国已经崛起了”。欧洲这样说,美国这么说,我们自己也这么说。怎么说呢?总而言之,在神秘的东方,一颗曾经坠落但敢于拼搏的明珠正在升起,那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的中国又重新焕发了活力。我们这些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裂开嘴笑了。如果中国的崛起是以中国人的命换来的……如果中国的崛起是以不惜牺牲一切为代价的……如果中国的崛起是以不求质量只求速度发展起来的……如果中国的崛起是以泪水和苦恨交织而成的……如果、如果,那么多的如果,如果是这样,我们裂开的嘴是该笑还是该哭呢?赵启正说:中国是有几件华丽的外衣,但如果看看里面的衬衣,可能是旧的,甚至已经需要更换了。吕凤鼎说:当人们将中国捧到“异乎寻常的高度”时,我们自己应该一则以喜,一则以忧,要看清自己的位置。孙振宇说: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我们要防止被捧杀。
这么多的良言,中国,你听到了吗?作为中国人,我的中国,我的家兴旺发达,我的家繁荣昌盛,我当然自豪,我当然骄傲。但当中国的崛起充斥着谩骂,当中国的崛起被一些激愤所遮掩,我怎么还能忍得住?我爱中国,可我的爱并不无知,我想要的中国,我心目中美好夺目的中国,永远都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时代的更迭、世事的乱象、人心的浮躁、道德的下滑、自然的灾害。我的中国,我是多么不想让你经历这一切!我无能为力,可当这些东西侵袭了你,我的中国,我是多么希望你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啊!我的中国,你曾经信仰的“人命关天”终究还是抵不住时光的碾转吗?凌厉的时光终究还是将理想与现实分割两岸吗?“人命关天”还是最终变成中国回忆里永久的图腾了么?站在崎岖不平的地平线上,我的中国,我我最终还是忍不住哭了。遥望彼岸,我的中国。"人命关天“的时代还是湮没在回忆中了吗?“大国崛起”,“人命关天”,一念之间!
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四
这两天看了《大国崛起》,感觉挺震撼的,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同时也考虑了一些问题,想到中国的一些历史和现状,有很深的启发。
就日本而言,我发现我们在很多问题的认识上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当欧洲列强将自己的黑手伸向亚洲的时候,日本几乎没有任何抵抗而和平的接受了列强的入侵,因为他们看到了对手的强大和力量,认识到自己的落后和不足,当他门感到自己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已经欧洲强国远远的抛在身后的时候,他们选择的是谦虚的学习,而不是一味清教徒式歇斯底里的反抗,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摆在他们面前的不单是两个国家之间的较量,而且是两种文明和时代的碰撞和冲击,一种没落的,而另一个是勃勃生机的文化。他们对敌人的掠夺和侵略的纵容并不能代表了屈服和服输,恰恰相反,他们是在为自己积蓄力量赢得时间,厚积薄发。接下来的珍珠港不是很好的证明吗?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唯一永恒的就是抓住一切有利的机遇发展自己。为了这个目的,日本人可以以任何人为师,为了这个目的,荷兰人可以贷款给正在给自己国家打仗的敌人,以此发展工商业,增加财富,终于成就了荷兰“海上马车夫”的地位;同样为了这个目的,赫赫有名的彼得大帝可以隐性埋名,抛开一切,与普通船员打成一片,来到德国去学习先进造船技术,以此缩小沙俄与西欧的距离。为了达到自己给定目标,牺牲暂时的尊严和面子是值得的。
更另人可笑的是当时的昏庸封闭的清政府竟然会强迫比自己发达许多的西欧使节下跪行大礼,而强大富庶的荷兰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成为唯一一个屈服的人。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反差;可能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气节和尊严,名声才是一个人的根本重要的东西。
宏观看来,大国崛起的历史就是大国与大国之间互相学习的历史,西欧国家之间的,西欧与东欧之间的,欧洲与美洲,亚洲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谁封闭谁就会退出历史舞台。
其实人的发展又何尝不是这样,学习交流,谦虚,努力!任何认为自己比别人强的想法都是愚蠢的。为了自己发展我门可以拜任何人为师,可以暂时的牺牲我们的尊严,只要我们的心是坚定的。
《大国崛起》观后感900字 篇五
朱老师倾情推荐的纪录片《大国崛起》堪称经典,它带我叩开了世界历史的大门。在这里,我与一个个鲜活而生动的历史人物对话,也见证了各个大国的崛起和衰落,更引发了我潮水般的思索:什么是一个大国必不可少的因素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西方列强之所以能成就雄图伟业,重要的是掌握了核心的科学技术。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也是第一次工业化革命的领头羊。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的英国全国上下都尊重科学崇尚科学,并对科学发明有着空前高涨的热情。在这样的浪潮中,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牛顿著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而亚当·斯密则用《国富论》为工业革命铺就了道路……这都促成当时英国国力的强盛,并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技术。
人才是历史长空中的星辰
我们都知道,十四十五世纪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曾称霸一时。现如今毫不起眼的小国如何创造了一个海洋时代呢?原因是当时两国的国王都十分重视人才。西班牙国王后来之所以能后发制胜,是因为伊莎贝尔女王的慧眼识珠,她先后支持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进行了环球旅行。可以这样说:彼时的西班牙把历史机遇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以战争的方式来强国注定无法长久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推开了实现现代化的大门,而伊藤博文解决了明治维新遗留的社会矛盾,但随着国力的强盛,军国主义野心随之暴露: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904年日俄战争,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31年侵华战争……这密密麻麻的战争数据令人发指。但伴随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日本政府终于意识到战争只能给人民带来灾难,给世界带来战火,最终只能两败俱伤。
人民永远是历史的主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一句至理名言。伊丽莎白女王一世是一个开明智慧的君主,她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的力量,她在强化王权的同时又兼顾着王权、议会、人民这三者的平衡,她带给人民一个和平稳定的英国。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查理一世,这个国王残暴无比又专制集权,他一意孤行地发动连年的对外战争。为了筹集军资,他无底线地加重税收,人民苦不堪言。他唯我独尊,强行解散议会,而他也最终被人民送上了断头台。历史事实证明:当一个君主丧失民心的时候,他就离灭亡不远了。
读史使人明鉴,我想,一个大国真正的内涵就是:对内,给人民带来安居乐业的幸福;对外,给世界带来和平美好的福祉。
大国崛起观后感900字 篇六
当今世界是个充满着竞争的世界,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甚至是残酷的竞争。一个人若想在各种比拼中脱颖而出,就要总结和吸取彼此的经验和教训,而一个国家若想在当今这强国林立的世界中崛起,也必然要借鉴他国崛起中的经验和教训。
《大国崛起》中介绍了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美国及日本等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历程。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葡萄牙开启了航海时代,西班牙光复了国土。他们真可谓是勇敢的探险者、拓荒者。他们勇于向未知挺进。当其他欧洲国家的活动范围还仅限于欧洲本身时,葡萄牙、西班牙已开始了对欧洲外的土地的探索与争夺。于是,世界第一次被瓜分、地理大发现等都成了葡萄牙、西班牙的杰作,这两个国家也从外部掠夺来了大量财富。而最终,他们衰落了,因为他们的贪心、享乐之心等等原因。
美国从独立到现在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间运用了各种手段,极力地使自己获得的利益最大化。虽说美国崛起的手段没什么值得赞扬之处,但是其维护主权的坚定、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将所学来的东西快速、充分地消化利用的国家,可他们唯独没有学会与人为善,并最终葬送在自己的野心和缺乏远见上。
从这九个大国的兴衰史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崛起的过程中都奉行扩张政策,而这扩张政策也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的衰败埋下了祸根。不论是从这些国家的经验教训来看,还是从现在的国际形势来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决不能重蹈列强们的扩张政策的覆辙。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中国是拥有悠久文明史的礼仪之邦,是当今世界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中国的崛起要不损害世界人民的利益,同时要为构建和谐世界尽我们的一份力量。在我们和平崛起的过程中,我们应学习这九个大国在扩张中体现出的探索未知的勇气,善于学习和借鉴的品质,也要注意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每个人都应有一颗爱国、进取、和平、创新之心。只有我们每个人不断进行自我提高,我们祖国的实力才能逐渐加强,我国的国际地位才会不断提高。只有在努力维护和平的前提下的锐意进取、团结、独立、自主并不断创新,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我们才能真正摆脱仅从面积、人口来说的大国局面,真正步入世界强国之列。
《大国崛起》的读后感 篇七
这一周,我阅读了《大国崛起》这部书,虽然没有读完,但这本书的内容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国崛起》讲述了十五世纪以来的9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历史和衰败过程。其中既有如日中天的美国、日本,也有昨日黄花的法国、英国。这些国家都是从不断汲取外国的优点、增强本国的军事实力开始,不断发展、不断壮大的,其中不少国家还通过侵略战争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但往往也是在战争的引导下,其中的不少国家由此走上了衰败之路。
通过《大国崛起》这部书我们可以看出:决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存亡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经济,二是军事,三是人民的信仰。这三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国家便会像苏联一样四分五裂;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就会像近代中国一样被分得千疮百孔;如果没有一个足够团结全国各地人民的信仰,就会像早期德国一样先后出现一千七百余个独立政权。而今天的中国正在一天天走向崛起,如果没有通过总结其他大国得来的经验去前进,那么中国也很有可能会沿着其他国家的老路走下去。所以说,我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汲取他人的长处,能帮助自己更加快速、高效的发展。
一个国家的发展是这样,而说到我们自身的发展,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在学习上,在自己努力学习的同时,还要多汲取别人的经验来帮助我们自己更好的学习生活,学习别人的长处来不断完善自我。
《大国崛起》不止是针对中国,不只是针对国家发展的好书,而且是针对全世界各国、各民族、所有人的一部好书。它让我们懂得了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走向日趋完美的明天!
老师点评:早看过书评,知道《大国崛起》确实是一部很好的书。遗憾的是老师一直忙忙碌碌毫无作为,至今还未能认真读读此书。说来真是很惭愧,你的读书心得既给老师带来了惊喜,也让老师深深意识到自己目前停滞不前的现状!“汲取别人的经验来帮助我们自己更好的学习生活”,你的这一阅读心得给老师带来很好的启示,谢谢你!
知不足方懂进取,有你这样的好孩子与老师相伴,相信一定能让我们彼此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你说对吗?
大国崛起观后感900字 篇八
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在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大获全胜,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台。从中世纪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成为关键的一环。伊丽莎白女皇对海洋探险和贸易的鼓励、开明的治国态度和处理社会矛盾的妥协手段,使这个地处边缘的岛国,迎来了早期的辉煌。查理一世时期,英国陷入内战,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英国人民在不断的摸索着新的,适合自己国家的管理体制,最终通过光荣革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完成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在什么历史条件下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因为英国相对而言比较开放、自由的宗教环境,为优秀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宽松的空间,所以这些标新立异的科学工作者的创新得以成功。在那个年代,英国较为民主的政治制度造就了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为英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这三个优秀科学家让英国奏起工业先声: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在这些人才的努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此期间,英国打败了强邻法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
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还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这一切,使得英国出现了全民热衷于发明、生产和贸易的景象。《专利法》是一部权益保护法,只有当公民的权益得到有力保障时,他才会有激情去创造,去贡献。这是所有的政府都应该铭记的。
政治的民主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思想的解放造就了大批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带来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从根本上决定了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这就是英国的强国之路,直到现在为止这条道路仍值得我们借鉴。
19世纪中后期开始,殖民地日益成为英帝国的负担,而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英国的发展开始减慢,最终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殖民和掠夺终将引起反抗,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建立在损坏别国利益的基础上,平等互利才能保持稳定发展。就算是在现在,在对外贸易中双赢才是真正的成功。其实任何经济制度都会有自己的弊端,不断完善和改进现有的制度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我们要与时俱进才能避免被时代所淘汰。
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九
《大国崛起》充斥着美化殖民主义的言辞,对殖民人物往往赞赏有加。哥伦布被誉为“英雄”,麦哲伦被冠以“勇士”。麦哲伦的确是“勇士”,在入侵菲律宾时,狂妄自恃,率领一小股“远征队员”向目坦岛上的居民发起进攻,结果被愤怒的人群所杀。至于哥伦布显示了什么样的“英雄”本色,让我们仅仅引述一段历史记载加以说明。“到了1496年,即在哥伦布初次来到海地后的第四个年头,海地泰诺人饿死、累死、病死、自杀而死和被西班牙殖民主义强盗砍杀而死的泰诺人,就达全岛人口的三分之一,即三十万人中的十万人。”
又如,《大国崛起》在谈到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形象时,可谓激情飞扬。女王在万国博览会上兴奋得反复讲:“光荣、光荣、无尽的光荣”。“她完整地见证和享有英国的荣光”;“恰恰是这位看起来什么都不做的女王,让那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了力量,开启了至今都让英国人津津乐道的维多利亚时代。”(第4集)但是,纪录片却只字不提正是在这个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先后发动两次鸦1片战争,将屈辱强加给中国人民,把中华民族推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也恰恰是这个“什么都不做的女王”,于1877年兼任印度女皇,把所有印度土邦王公都变成了她的臣属,确立了英王的最高权力地位。
《大国崛起》在谈到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新大陆上的生活,为什么没有在这种田园牧歌式的氛围中延续下去?”(第10集)请看这里的措辞:“田园牧歌式的氛围”!让我们引述一段史实,看看新大陆的生活怎样地“田园牧歌式”。“那些谨严的新教大师,新英格兰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们的立法会议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镑;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镑;1744年马萨诸塞湾的一个部落被宣布为叛匪以后,规定了这样的赏格:每剥一个12岁以上男子的头盖皮得新币100镑,每俘获一个男子得105镑,每俘获一个妇女或儿童得50镑,每剥一个妇女或儿童的头盖皮得50镑!”[2]
这就是《大国崛起》艳羡不已的“田园牧歌式的氛围”。
大国崛起观后感700字 篇十
大不列颠帝国的繁荣从伊丽莎白一世时代开始,但真正让这个国家走向顶峰却是从工业时代开始的。
有人评价说:牛顿发现了进入工业时代的“钥匙”,瓦特拿着“钥匙”开启了工业时代的大门,而亚当斯密却倡导了自由贸易的市场经济法则。没错,牛顿发现了“牛顿力学定律”,把人们从迷信神学转变到了崇尚科学,把我们现在认为“很弱智”的问题解决了,让人们了解了世界的运转方式,并悄悄地告诉了当时的人:工业时代将会很快来临。而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向人民宣告了:工业时代已经来临了。亚当斯密发现了自由市场那只“无形的手”,让人民清楚地认识到工业时代的本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自由的市场经济。
英国在18世纪工业时代把英国领上了世界大国的舞台,也让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
《大国崛起》这个节目的确是一个增长知识拓展智慧的的好地方。
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岁月悠悠,有些历史已经永远地消逝。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探险、荷兰的大型商船队、英国全盛时期的第一届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攻陷巴士底狱、德国第一个火车站、美国黑船逼迫日本开国、彼得大帝兴建圣彼得堡、苏联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五月花号抵达美洲……
这一幕幕历史的缩影,在《大国崛起》中为我们所呈现,这也是中国电视人以电视传媒这一特别的载体来展现近现代世界发展的一次实践。
《大国崛起》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为我们当下的现代化发展寻找镜鉴;试图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寻找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为叙述平台;试图在风云四起的历史变迁中,寻找推动我国发展的根本力量。让我们一起聆听历史,一起去寻味这深远的智慧。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大国崛起观后感1000字精彩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