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观后感 >

革命电影观后感(整理15篇)

发布时间:2022-12-19 17:20:40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15篇《革命电影观后感》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革命电影观后感》相关的范文。

篇1:革命电影观后感

今年暑假,我观看了一部红色电影,它的名字是《我的长征》。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王瑞的一位爷爷的回忆,在他的回忆中,许许多多的战友为了胜利,不顾危险,一个个冲锋陷阵。王瑞的亲人也一个个倒下,但最后,红军终于渡过了赤水河,冲向了敌人。

我看完了这部电影后,心情久久不能平息。那些革命前辈们,为了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换来祖国未来的繁荣强大,为了换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息一切的上阵杀敌。电影中,毛主席为了红军的胜利,甚至把自己的亲生骨肉一个个丢在了各地。每当我看到飘扬的五星红旗时,革命战士勇敢杀敌的样子仿佛就在我眼前一样。令我无法忘记。

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红军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危险的精神。从今以后我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来报答他们。

这部电影让我学习到了不少知识,让我学到了他们的精神。

篇2:革命电影观后感

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在风光秀丽的万泉河边,青山绿水中有一块绿草坪。恰似仙境般的人间佳境,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这就是娘子军连的驻地,一群花样年华的红军女战士,就在这儿落脚。看了电视中把红军置入如此美丽的地方驻防,真令人羡慕,让人会萌生出去当一回党代表的想法。后来因驻地被南霸天查知,娘子军连再度转移,这一次所到之地更美,俨然一个天然渡假村,阳光、海浪、沙滩,还有一群朝气蓬勃的姑娘。洪常青和吴琼花被姑娘们有意地掇合到沙滩上散步,那碧水云天,佳人作伴的嘲,看了以后谁都会为之心动。

历史的天空中饰演东方闻樱的演员殷桃,在红色娘子军中出演主角吴琼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青春偶像版的红色经典新形象,与电影中的吴琼花有着不同的气质,与样板戏中的吴清华则更是相去甚远,电视中的吴琼花总体表现得更是青春靓丽。

电视中新加入了一个角色,由南洋归来参加革命的姑娘,同伴们称她为南洋女。以我看,这个南洋女才是令人喜欢的角色。南洋女漂亮“洋气”见过世面,知书达礼,心胸宽阔,意志坚定,吃苦耐劳,懂得体贴,把整个娘子军连的姑娘们衬托得土气十足。她告诉姑娘们党代表常作的手势“V”代表着胜利,她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员教姑娘们识字;她的射击技术因曾经在南洋常玩猎枪而技高一筹,她在南洋是游泳冠军,所以吴琼花与她比游泳技术时只得甘拜下风而“耍赖皮”。

南洋女在电视中虽然只是吴琼花的陪衬,但事实上更讨人喜欢,形象更为高大。当假特派员到来,派工作组把南洋女当作奸细抓了之后,她表现出的高风亮节实为一个女人很难做到的。后来被南霸天俘获,她与一同归来的未婚夫,在父老乡亲面前举行了一场类式于“刑场上的婚礼”而被杀害。南洋女的形象完整谢幕,令人唏嘘不已。

新版红色娘子军比以往的电影和样板戏好看,主要是摒弃了那种时代的“左”的影响。南霸天的角色也很丰满,以我看,如果说南霸天是一个开明绅士的话,则比以前所有影视作品的类似角色更饱满,一方面,他饱读诗书、举止风雅、仗义疏财,简直是不可多得的一个“人才”;另一方面,他财大势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不乏巧取豪夺,有着内心残忍和恶毒的一面,对其他乡绅势力也形成极大威胁。他为了笼络红军家属,施以怀柔政策,竟然能做到开仓放粮。电视中对南霸天的总体形象描述也显得极其自然,很少雕做的痕迹。吴琼花与南霸天结下不共戴天之仇,起因是南霸天的手下放火烧了吴琼花的家,事实上也是南霸天放任手下的所作所为,最终霸占了她家的地,欠下了烧死三个家人的血债。

吴琼花的形象,随剧情的进展,逐渐变得公式化了。开始阶段,她天不怕地不怕,敢作敢为,反叛精神强烈,表现得极为突出,是一个可爱可敬的角色。按南霸天的说法,她“杀人放火,无所不作,非常历害”。后来,在娘子军连表现进步,虽有很多冲动出格之处,但逐渐成熟,“进步”很大,也就磨平了她性格中那种桀骜不驯的棱角,成长起来。不过,由于演员殷桃的长相气质,后来的成熟总觉得缺乏某种成熟的韵味,而更像是难以脱离青春偶像般的表演。

新版红色娘子军在细节上有很多缺陷,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假特派员”的情节。也许这是当今所有的革命题材作品都无法逾越过去的原因,所以电视中也只能以“假特派员”来代替。实际上,同时期,全国苏区都在“肃反”。如果真象电视中所述,师长都被假特派员关了起来,那么整个红军独立师则完全被控制在这个“国军袁处长”手中,哪还需要“剿匪”,假特派员完全可以随便发一个命令就毁掉整个红军琼崖独立师。

清明节观电影惊沙有感

清明小长假期间,我在家里观看了关于革命先烈的电影惊沙。这部电影讲述了长征路上,八路军战士在衣不蔽体,缺少弹药的情况下,和装备精良的马家军部队血战临泽。守城3天后,最终在秦基伟将军的指挥下,英勇突出重围的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故事中一个叫米娃的八路军小战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小战士,在敌人的猛烈炮火攻击下,虽然两耳已被震聋,但他仍然勇敢的吹响了进攻的号角,高昂嘹亮的号角声鼓舞了战士们的勇气。他们冲出战壕,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扑向敌人,把鲜艳的军旗高高插到了敌人的战场上。敌人被八路军的英勇无畏精神吓破了胆,落荒而逃。八路军终于撕开了敌人包围圈,冲了出去。在极其艰难和危险的环境中,八路军战士表现出的是英勇无畏、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强烈震撼了我的心灵。

想想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还有多少人会记得革命先烈们为今天的和平付出生命的代价。在那个贫穷的战争年代里,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但是他们却有着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顽强斗争的毅力。我们却常常抱怨父母,抱怨社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平。常常浮躁不安,不能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生活和挫折。

和八路军战士的经历相比,我们的困难和挫折又算得了什么?作为青少年,有一句话我深埋心中,“少年强则国强”。我暗暗下定决心,决定从小事做起,努力克服自己浮躁,拖拉,骄傲的坏习惯,提高自己的自立能力。感恩父母、感恩社会,与同学朋友邻居和睦相处。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培养优秀的品格,提高自己的创新和实践技能,长大为建设我们强大的国家而努力。

我的1919观后感

昨天看了爱国影片我的1919,时间仿佛倒溯90年,悄然回到了1919……

这部充满伤痛和教训的纪实电影陈述了我们的过去:们中国的近现代史,是厚实而沉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世界上没有地位,没有说话的底气,只能被帝国主义列强蹂躏。我们的国家被瓜分,我们的土地被占领,我们的资源被掠夺,我们的人民被随意的屠杀,我们的政府腐败无能,对外勾结对内压迫……在如此漫长的时间中,我们的国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随着时间的逝去,历史的悲痛感却无法传承了,曾经的伤疤慢慢愈合,曾经的伤痛记忆也渐渐模糊,时间向前走,历史往后退去,如果我们不去触摸真实的历史,我们就只能是愚昧无知;如果我们遗忘了历史,那我们就是个罪人了。

有关历史故事的电影作品是我们接触历史的好方式,如果是一部好的作品,更是如此。不知是否是因为拍摄年代的关系,还是导演特意的安排,影片的基调给人一种灰色的感觉,与沉重的历史故事相得益彰。

如论是法国总理,即巴黎和会的主席科里孟梭刚开始对我国外交官拜访时的傲慢无理,还是日本外交官牧野伸显在和会讨论时对中国的公然挑衅,还是与会国对我们归还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正义呼声的熟视无睹,抑或是英、法、美三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强制要求中国在条约上签字……影片的这些内容,都是当时中国在外交上地位和状态的缩影。这些帝国主义国家都国力强盛,而我们国家实力弱小,所以他们可以毫不尊重我国的外交权益。

当中国外交官们正在法国做各方努力,积极寻求方法保卫国家利益的时候,当时以军阀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却迫于美日等国的压力,居然三番两次要求我们在和会上对帝国主义们妥协。这即同中华民众的强烈要求相悖,又使在外积极努力的我国外加官们心灰意冷……若一个国家的政府不知救国的意义,不能做国家外交事业的强烈后盾,那么这个政府便是无能的政府。“弱国还谈什么外交”影片中在异国遭遇国家抛弃的主人公们在悲切的呼喊着,他们愤怒无比、却又如此无奈……

政府腐败,但是我们的民众却觉醒了,在巴黎和会期间,国内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当北洋政府即将签订合约并答应“二十一条”的消息传开时,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余名学生集体罢课,举行了示威游行。6月,运动的声势进一步扩大,成为一场全国性的革命运动,上海、南京、天津等各地的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以声援学生运动。虽然五四运动在影片中并未被详细的描述,但是它的意义是重大的。北洋政府正是迫于民众的这种压力,才答应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在影片的最后,毅然出现了这几句话,“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1919年是中国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分界线;1919年6月28日,中国人终于第一次向列强说不!”影片的很多内容都非常的残酷,但它最后却向我们展示了无限的希望。片中主人公外交官顾维钧的勇敢机智,同列强周旋,他忧国忧民的,为了维护祖国的利益呕心沥血的感情深深打动了我;主人公肖克俭,是一位勇敢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直领导示威游行,最后为了换取群众的支持,震慑列强,他选择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把美的东西撕毁就是悲剧。但也只有悲剧可以带给人巨大的触动作用。

电影结局,我的心被一种强大的力量震慑,那是作为一名中国大学生的一种爱国情操的呈现,那是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心的呐喊:我的1919,是片中主人公的1919,是中华民族的1919,也是我们的1919。牢记历史,以史为鉴,那是国家才会越来越强大,未雨绸缪,我们的明天才不会重倒覆辙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保卫祖国是我无可厚非的重任,努力学习是我必经的人生之路,我们的奋斗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篇3:革命电影观后感

革命电影《鸡毛信》观后感

这天我观看了《鸡毛信》这部革命影片,心里十分感动。

《鸡毛信》这部红色影片主要描述了小英雄海娃为坚持敌后斗争的游击队送信,经过的种种困难,最后机智勇敢地完成了任务的故事。

海娃是华北抗日根据地龙口树的儿童团团长,他机智勇敢,每一天在山上放羊站岗放哨。

海娃的父亲老赵是民兵队长,一天,他得到鬼子要进山抢粮的消息,便给八路军写信,告知消息。老赵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海娃去完成,海娃便带着鸡毛信以羊群为掩护,出发到王村给八路军送信,海娃刚走进一条山沟,便与鬼子相遇了,他灵机一动把信藏在羊尾巴下方,鬼子抢了他的羊,还要把他带到龙口树去。鬼子和伪军煮着海娃的羊,仍不放海娃走。深夜,海娃悄悄溜了出去,从羊尾巴下方拿了信,撒腿便跑,可当他坐下歇口气时,发现信不见了,就再回去找时,鬼子又追来了,他最后找到了信,却又被鬼子抓住了。鬼子们强迫海娃给他们带路,海娃骗他们说大路上埋有地雷,便领着鬼子从小路走。在小路上,鬼子们的骡子行走不方便,海娃手脚灵便,很快与鬼子拉开了距离,鬼子们开枪了,子弹乱飞,海娃中弹了,他依然强忍着痛爬上了山,把信带到了八路军手里,海娃成了一名抗日小英雄!

篇4:革命电影观后感

《党的女儿》观后感

伟大的中华大地养育了亿万儿女,圆明园的火光,列强的入侵,唤起了一代青年的致力共和。卢沟桥的枪声,日本狼儿女的狂笑,激发起又一代青年的拍案而起,舍生忘死,挽救民族危难。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礼貌史册,每一页都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却淘不尽你恒古不变雄浑的气宇;淘不尽你五千年历史的轩辕。这天的完美时代又是用多少英雄的血肉之躯得换而来。我们,怎能忘记。

看了影片《党的女儿》后,我感触很深,令我无法释怀。影片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影片中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权压迫,不为豺狼虎豹,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自由,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昌盛,谱写了一曲曲响彻云霄的爱国主义壮歌。

影片中的一个镜头市场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三名共产党员有重要情报汇报给游击队,在半途中,一名共产党员走失了,她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逼她说出另外两名共产党员的下落,但她宁死不说。她明白,只有不让敌人得逞,我们才能赢。敌人发怒了,残忍地用火将她活活烧死。在火海中,她巍然屹立,没叫喊一句,犹如铁铸。在她心里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她身上的的每一个细胞都浸透着这种精神。

时光的消逝能够让我们忘却伤痛,却忘不了屈辱。爱国主义的思想已经渗透进了中华儿女的血液中,一代代传承;爱国主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历史已经证明中华儿女爱国势不可挡;历史翻开了新篇章,我们的祖国也在逐渐走向繁荣富强,中华儿女依然用不一样的方式诠释着爱国主义思想。

烈士们用鲜血换来了尊严,用生命换来了和平和发展。他们的壮举激励这我们努力学习,发奋学习。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应珍惜这天幸福的生活,把我们的爱国热情化为动力,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用我们的双肩担当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任吧!

篇5:革命电影观后感

《我的1919》观后感

昨日看了爱国影片《我的1919》,时光仿佛倒溯90年,悄然回到了1919……

这部充满伤痛和教训的纪实电影陈述了我们的过去:们中国的近现代史,是厚实而沉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世界上没有地位,没有说话的底气,只能被帝国主义列强蹂躏。我们的国家被瓜分,我们的土地被占领,我们的资源被掠夺,我们的人民被随意的屠杀,我们的政府腐败无能,对外勾结对内压迫……在如此漫长的时光中,我们的国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随着时光的逝去,历史的悲痛感却无法传承了,以前的伤疤慢慢愈合,以前的伤痛记忆也渐渐模糊,时光向前走,历史往后退去,如果我们不去触摸真实的历史,我们就只能是愚昧无知;如果我们遗忘了历史,那我们就是个罪人了。

有关历史故事的电影作品是我们接触历史的好方式,如果是一部好的作品,更是如此。不知是否是因为拍摄年代的关系,还是导演特意的安排,影片的基调给人一种灰色的感觉,与沉重的历史故事相得益彰。

如论是法国总理,即巴黎和会的主席科里孟梭刚开始对我国外交官拜访时的傲慢无理,还是日本外交官牧野伸显在和会讨论时对中国的公然挑衅,还是与会国对我们归还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正义呼声的熟视无睹,抑或是英、法、美三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强制要求中国在条约上签字……影片的这些资料,都是当时中国在外交上地位和状态的缩影。这些帝国主义国家都国力强盛,而我们国家实力弱小,所以他们能够毫不尊重我国的外交权益。

当中国外交官们正在法国做各方努力,用心寻求方法保卫国家利益的时候,当时以军阀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却迫于美日等国的压力,居然三番两次要求我们在和会上对帝国主义们妥协。这即同中华民众的强烈要求相悖,又使在外用心努力的我国外加官们心灰意冷……若一个国家的政府不知救国的好处,不能做国家外交事业的强烈后盾,那么这个政府便是无能的政府。“弱国还谈什么外交”影片中在异国遭遇国家抛弃的主人公们在悲切的呼喊着,他们愤怒无比、却又如此无奈……

政府腐败,但是我们的民众却觉醒了,在巴黎和会期间,国内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当北洋政府即将签订合约并答应“二十一条”的消息传开时,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余名学生群众罢课,举行了示威游行。6月,运动的声势进一步扩大,成为一场全国性的革命运动,上海、南京、天津等各地的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以声援学生运动。虽然五四运动在影片中并未被详细的描述,但是它的好处是重大的。北洋政府正是迫于民众的这种压力,才答应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在影片的最后,毅然出现了这几句话,“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1919年是中国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分界线;1919年6月28日,中国人最后第一次向列强说不!”影片的很多资料都十分的残酷,但它最后却向我们展示了无限的期望。片中主人公外交官顾维钧的勇敢机智,同列强周旋,他忧国忧民的,为了维护祖国的利益呕心沥血的感情深深打动了我;主人公肖克俭,是一位勇敢的爱国主义者,他一向领导示威游行,最后为了换取群众的支持,震慑列强,他选取牺牲自我宝贵的生命;把美的东西撕毁就是杯具。但也只有杯具能够带给人巨大的触动作用。

电影结局,我的心被一种强大的力量震慑,那是作为一名中国大学生的一种爱国情操的呈现,那是作为一名入党用心分子的心的呐喊:我的1919,是片中主人公的1919,是中华民族的1919,也是我们的1919。牢记历史,以史为鉴,那是国家才会越来越强大,未雨绸缪,我们的明天才不会重倒覆辙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一名入党用心分子,保卫祖国是我无可厚非的重任,努力学习是我必经的人生之路,我们的奋斗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篇6:革命电影观后感

这周,社区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电影——《闪闪的红星》。影片反映了党和红军为了使穷苦人民能够得到解放,他们打土豪,分田地,同敌人过着艰苦的生活。

故事讲述了在毛主席建立的冈山根据地,有一个勇敢的少年——潘冬子。东子的爸爸是一名红军。一次,他爸爸在战争中受了重伤,务必做手术,医护兵给他做手术时他却坚决不用麻醉药,要把麻醉药留给其他更需要它的人用。手术中,他浑身都出着冷汗,但却没有哼叫一声,这可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够做到的呀,多么坚强的意志力啊!东子的妈妈也是一名党员,她为了掩护正在转移的群众,置生死于度外,最终,在烈火中光荣牺牲了。

受家庭的熏陶,东子从小就机智勇敢,他用心参加对敌斗争:他在战斗中破坏了吊桥,切断了敌靖卫团的后路,使敌人缴枪投降;他巧妙地把盐化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送给游击队;他和椿伢子把情报送给游击队,搞沉了敌人的运粮船,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沉着机智地应付了胡汉三多次狡猾的试探和盘问,最终满怀仇恨地砍死了胡汉三,有力地配合了游击队攻打姚湾镇的军事行动。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每当听到这首歌曲,我就想起了那些在战场上光荣牺牲的战士们热血沸腾的画面,我就恨不得也冲上去,把那些敌人全都杀个精光。

如今,我们生活在如此幸福的环境里,没有战火,没有血腥,我们还不好好珍惜?此刻,我们要做的只但是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同学们,让我们好好珍惜这样的生活,把握机会,创造自我的完美未来。当然,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样的完美生活就是谁换来的?是那些革命战士们的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闪闪的红星会永远印在东子的脑海中,它也时刻呼吁着我们支持共产主义事业,做一名新时代的小战士!

篇7:革命电影观后感

《辛亥革命》观后感

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之际,纪录片《辛亥革命》开始播放了。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我感到十分有好处。

任何一个中国人都明白,此刻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中国自身仍面临许多挑战,但是社会发展的坚冰已经被打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在这一时刻,回顾近代中国走过的曲折道路,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们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与牺牲,仍然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近代前的中国以前是大国、强国,但是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与经济的衰退,无法扼制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在一次次列强的进攻面前败下阵来。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都是中国被迫割地赔款,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而引起列强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国联军进入中国并强迫签订《辛丑条约》,迫使中国“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务,而外国军队则驻扎于中国京畿周围的要地,实行永久军事占领。中国在西方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人民当然不甘心承认备受列强欺凌的侵略现实,应对列强侵略的加深也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动。民族复兴的追求是几代人的目标、理想。但是,实现近代中国的复兴则面临十分艰巨的困难:摆脱帝国主义的外来干涉侵略与压迫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步,而使广大人民摆脱贫困,使中国作为大国富强起来,则是中华民族复兴更艰巨的一步。历史上,许多人为这一目标以前进行了多次尝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前人从事的努力。中国近代史就是人们以这样一种精神支撑着从坎坷中走过来的历史。

我们重视辛亥革命,是因为尽管1911年的革命有着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的局限,但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此后发生过两次帝制复辟的活动,但都不能成功,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这是相当重要的功绩。

列宁曾就中国的辛亥革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没有真实的民主主义高潮,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历来的奴隶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这种高潮才能激发劳动群众,使他们创造奇迹。在孙中山纲领的每一句话中都能够看出这种高潮。”

辛亥革命吸纳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先进分子,他们献身革命,同时也在革命中理解教育,不断修正改变积贫积弱中国的想法。孙中山作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与当时的志士仁人们开创了完全好处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道路仍然是曲折的: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夺取革命果实而导致封建复辟,日本军国主义提出企图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加剧了中国主权沦丧。但是在革命跌入低潮,革命党人陷于苦闷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新的世界观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正是在辛亥革命10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人重新思考中国的问题,科学地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认识到人民是力量的源泉,胜利的保障,是历史的主人,自觉地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有效地唤起人民,并将其团结在自我的周围,使之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力量,最后使复兴的理想得以实现,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变。

百年后的人们已经很难切身体会辛亥时期的社会状况,甚至不能理解当时的革命志士们的历史性的抉择。所以在辛亥百年后的这天,社会上流行着一些模糊的认识:如认为“辛亥革命给社会造成的破坏大于建设,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或者认为革命的设计“超越了中国的国情”,“搞君主立宪会更好些,政治局面会更稳定持久”,而“辛亥革命是激进主义思想的产物”,还是避免为好。

其实,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们如何不欢迎以温和的没有牺牲的方式改变封建中国的面貌呢对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的人生经历整体考察后即可看出:他们并非从一开始就醉心于以激进手段改变中国落后局面,但是在经历了一再的失败与挫折,意识到清王朝决不可能真心实意地退出权力的中心而实施“立宪”,而当时的政治环境也并没有开明到能够以和平请愿的手段而推动立宪的时候,他们才选取了被认为是“激进”的革命道路,这其实是当时条件下应当做出的正确选取。看了纪录片,对革命者的选取就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辛亥革命》导演张黎,是电视剧《走向共和》、《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导演,这个背景,使《辛亥革命》被放在一个更长远的中国历史视野里,表现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至1912年2月12日孙中山辞任临时大总统,围绕武昌首义前后的历史画卷。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片表现着当代人对历史的认识与态度。

《辛亥革命》以秋瑾就义开始,广州起义的准备、过程与失败,孙中山在美国的募捐演讲,试图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一个女人、母亲宁可牺牲生命要去革命?为什么参加广州起义的20多岁的小伙子们要牺牲生命去革命?为什么海外的华侨要捐款甚至卖掉祖宅赞助革命?

孙中山在演讲中回答的十分清楚:因为满清政府已经不可能给中国人生活的尊严,中国要摆脱被世界歧视的命运,只有革命这一条路。

武昌首义后,黎元洪指挥汉口炮台两炮轰走了荫昌的军舰,成为袁世凯出山的导火索。袁世凯率领北洋军顺利攻克武昌后,停止了进攻,开始在清廷与革命党之间寻找押注的机会。

革命之火在军事上完全能够被扑灭,但袁世凯太明白自我的命运,他不能再给满清权贵一个兔死狗烹的机会,实际上,确实是袁世凯的私心,是清廷覆灭的真正推手。

满清入关,是吴三桂的反水成为明朝灭亡的真正推手;晚晴的灭亡,同样是由于另一个军事权臣袁世凯的反水,可谓起于斯、亡于斯,清廷灭亡岂不正是历史的报应?

辛苦革命为什么不是普通的兵变、**或改朝换代呢?

是孙中山及同盟会高举的“共和”理念,成为推翻清廷以及中国3000年君权专制的“思想杠杆”----从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大地上任何一个企图复辟帝制做皇帝的人,不管他有多大的军权,都注定成为人民公敌。

这就是思想的力量。辛亥革命的最重要成果,就是让这一思想开始中国人心中扎根。即使还有怀念皇帝的遗老遗少,也改变不了共和理念成为中国历史的潮流。

在晚清,只有孙中山自1895年起,就坚定地高举革命、共和的大旗。谈共和,则必谈孙中山。孙中山就是共和体制的旗帜。

孙中山回国后,力排众议,坚决提出要早定国体,即以民国、共和代替君主专制,以总统、总理、议会代替君主立宪。不能等待袁世凯的逼宫(清廷退位),而要创造一个共和政体,哪怕让袁世凯这样的阴谋家来做民国的大总统。

当孙中山被17省代表选举为临时大总统的时候,孙中山指出,大总统的好处不在于谁去做,而是打破了中国几千年专制君主的传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国家元首。

为此,孙中山将民国大总统一职,作为推动袁世凯造反的诱饵。国家元首,国之大宝,非如此如何能令袁世凯率领中国唯一有实力的军队(北洋军)归顺民国呢?

《辛亥革命》在表现这段历史的脉络上,很见功力。不是过去史学家所谓革命党放下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辛亥革命没有实现真正的目的,袁世凯最后复辟帝制。

《辛亥革命》不仅仅为革命人的“无私”进行了有力的辩护,而且为孙中山超越历史的洞察力进行了辩护。

辛亥革命是什么?

不是为一家一姓的权力争夺、改朝换代,而是为国体的新生,确立主权在民的共和政体。是树立自下而上、国家、政府由人民选举产生,元首、官员是人民公仆的新政治理念,改变王权天授、王土王民、杀伐随意的专制独裁政体。

这是中国历史的真正进化。

《辛亥革命》还未所有的革命者,为革命捐款、奉献生命的所有人进行了感人的辩护:从秋瑾、广州起义烈士(实际可考人名为89人)、武昌首义将士,以及旧体制内的同情者,清朝驻英大使的女儿唐曼柔,为孙中山游说西方财团停止对清廷贷款勇敢地站在旧体制及父亲的对立面,最后随父亲一齐自杀的女性。

林觉民的《与妻书》代表了年轻的革命党人,为什么抛妻弃子、放下富裕的家庭、个人的前途,去进行看不到前途的革命----因为革命代表了中国的未来、民族的期望,即使明知自我看不到胜利,也要为革命奉献的精神。

革命者不全是不得已的逼上梁山者。中国近现代历史最感人之处,就是很多富裕家庭、包括旧体制家庭的年轻人,甘愿抛弃优越幸福的生活,投身到理想、奉献给革命,这些人是先知先觉者,是中华民族新生的不灭的源泉,鲁迅所说的舍生取义的志士。

这天的人们,不应忘记这些民族的脊梁。也不应容许那些将自我的家庭、个人幸福奉为最高人生标准的人对革命者进行肆意及阴险的诽谤。

革命也许不能完成所有的历史使命,革命或许会留下历史的遗憾,但中国近代历史革命的进步好处,不容抹杀。智者如杨度、康有为赞成君主立宪,主张所谓理性地改良政治,历史已经给了这些有学问而无见识的学者以响亮的耳光。

在中国,只有彻底的共和、民主才能洗刷3000年君主专制的毒害,才能让人民有过上有尊严生活的机会。

这是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也是照亮中国未来的期望之光。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天,我们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精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时光流逝,历史远去。岁月能够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能够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向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当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失败之后,当转瞬即逝的戊戌变法落幕之时。资产阶级一场救国图强的立宪运动在当时外寇横行、内政腐朽的历史背景下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废帝制促共和为民族民权民生担起天者大任;兴同盟倡博爱号联俄联共联心创生国之新元。一大批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满怀着一腔热血,用生命谱写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那一腔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热忱,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畏。

历史总将这场革命一分为二的看待,说它既成功了又失败了。我不否认它最终的胜利果实被卖国贼所窃取的失败,但我觉得它的成功经验远比它的失败教训更值得铭刻在历史的车轮上。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给水深火热的中国燃起了新的期望;它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先进力量的进步,为新思想与新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它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不论之后何人再复辟帝制,人们都会拿起武器去战斗,去维护自我的利益,去捍卫自我的尊严。

一个世纪的光阴犹如弹指一挥间,历史不容假设,所以我很难想像,如果100年前,没有这样一部分人为了心中的信念、自我的理想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执着的追寻新的期望,那么如今的中国该是怎样的一种场面?但是,既然历史没有留给我们血雨腥风的生活,没有留给我们戎马疆场的机会,那么我们就该以新的方式开拓进取,去寻找利国利民的新道路。

以铜为鉴,能够正衣冠;以人为鉴,能够明得失;以史为鉴,能够知兴替。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乐世界里的人们,怎该忘记这段历史?如今的我们要做的已不是追寻梦境中童话般的天真,而是在现实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去践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要将孙中山先生“博爱”的思想发扬光大,即使道路崎岖、布满荆棘,也该微笑着握紧拳头,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这天,我在电影院观看了红色大片《辛亥革命》,这部电影生动地展示了那段时期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成功地塑造了革命先驱孙文——孙中山的光辉形象,深刻地揭露了窃国大盗袁世凯假立宪,真复辟的丑恶面目。看完这部电影,我感触很多。

其中,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那次广州起义失败时的画面。()那么多战士的尸体横放着,这儿是,那儿是,漫山遍野全都是。徐宗汉步履难行,跪在地上,抱起一个个牺牲了的战友,低头无声,冰凉的雨水从空中倾泻而下,夹杂着眼泪从她的脸颊滑下。那些战士们身上的血迹还未干,还留有炮火擦过的痕迹。他们已经离我们很远,但我想战士们心中的革命精神依然存在,革命的火焰还在他们身上燃烧。走到这天,也许他们并不后悔,遗憾的只是革命尚未成功和对亲人的不舍。

时光荏苒,到了这天,革命历程的血雨腥风都已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幸福快乐的生活,但这幸福生活又是多么来之不易。从革命,到发展,到振兴,这之中经历了太多惨烈的战争,太多的生离死别,是那些伟大的革命者们用他们的努力,鲜血,乃至是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和谐生活,这是多么大的代价。因此,我们更就应珍惜现有的美满生活。

清政府为什么腐败无能?这是我在观看影片时的一个疑问。此刻,我已经有了答案:万众一心,才会有强大的力量。昔日的清政府,皇室墨守成规,官员们要么阿谀奉承,要么只认己见,没有齐心协力,都只为自我而活,何来团结?何来力量?最终,才会导致革命,导致国家衰败,从而走向灭亡。由此可见,要想让国家富强,我们要有全新的思想和团结的力量。

让人民的生活更好,祖国更富强,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愿,也是革命的起始点和终结点。

篇8:革命电影观后感

《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在风光秀丽的万泉河边,青山绿水中有一块绿草坪。恰似仙境般的人间佳境,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这就是娘子军连的驻地,一群花样年华的红军女战士,就在这儿落脚。看了电视中把红军置入如此美丽的地方驻防,真令人羡慕,让人会萌生出去当一回党代表的想法。之后因驻地被南霸天查知,娘子军连再度转移,这一次所到之地更美,俨然一个天然渡假村,阳光、海浪、沙滩,还有一群朝气蓬勃的姑娘。洪常青和吴琼花被姑娘们有意地掇合到沙滩上散步,那碧水云天,佳人作伴的场景,看了以后谁都会为之心动。

《历史的天空》中饰演东方闻樱的演员殷桃,在《红色娘子军》中出演主角吴琼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青春偶像版的红色经典新形象,与电影中的吴琼花有着不一样的气质,与样板戏中的吴清华则更是相去甚远,电视中的吴琼花总体表现得更是青春靓丽。

电视中新加入了一个主角,由南洋归来参加革命的姑娘,同伴们称她为南洋女。以我看,这个南洋女才是令人喜欢的主角。南洋女漂亮“洋气”见过世面,知书达礼,心胸宽阔,意志坚定,吃苦耐劳,懂得体贴,把整个娘子军连的姑娘们衬托得土气十足。她告诉姑娘们党代表常作的手势“V”代表着胜利,她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员教姑娘们识字;她的射击技术因以前在南洋常玩猎枪而技高一筹,她在南洋是游泳冠军,所以吴琼花与她比游泳技术时只得甘拜下风而“耍赖皮”。

南洋女在电视中虽然只是吴琼花的陪衬,但事实上更讨人喜欢,形象更为高大。当假特派员到来,派工作组把南洋女当作奸细抓了之后,她表现出的高风亮节实为一个女人很难做到的。之后被南霸天俘获,她与一同归来的未婚夫,在父老乡亲面前举行了一场类式于“刑场上的婚礼”而被杀害。南洋女的形象完整谢幕,令人唏嘘不已。

新版《红色娘子军》比以往的电影和样板戏好看,主要是摒弃了那种时代的“左”的影响。南霸天的主角也很丰满,以我看,如果说南霸天是一个开明绅士的话,则比以前所有影视作品的类似主角更饱满,一方面,他饱读诗书、举止风雅、仗义疏财,简直是不可多得的一个“人才”;另一方面,他财大势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不乏巧取豪夺,有着内心残忍和恶毒的一面,对其他乡绅势力也构成极大威胁。他为了笼络红军家属,施以怀柔政策,竟然能做到开仓放粮。电视中对南霸天的总体形象描述也显得极其自然,很少雕做的痕迹。吴琼花与南霸天结下不共戴天之仇,起因是南霸天的手下放火烧了吴琼花的家,事实上也是南霸天放任手下的所作所为,最终霸占了她家的地,欠下了烧死三个家人的血债。

吴琼花的形象,随剧情的进展,逐渐变得公式化了。开始阶段,她天不怕地不怕,敢作敢为,反叛精神强烈,表现得极为突出,是一个可爱可敬的主角。按南霸天的说法,她“杀人放火,无所不作,十分历害”。之后,在娘子军连表现进步,虽有很多冲动出格之处,但逐渐成熟,“进步”很大,也就磨平了她性格中那种桀骜不驯的棱角,成长起来。但是,由于演员殷桃的长相气质,之后的成熟总觉得缺乏某种成熟的韵味,而更像是难以脱离青春偶像般的表演。

新版《红色娘子军》在细节上有很多缺陷,个性值得一说的是“假特派员”的情节。也许这是当今所有的革命题材作品都无法逾越过去的原因,所以电视中也只能以“假特派员”来代替。实际上,同时期,全国苏区都在“肃反”。如果真象电视中所述,师长都被假特派员关了起来,那么整个红军独立师则完全被控制在这个“国军袁处长”手中,哪还需要“剿匪”,假特派员完全能够随便发一个命令就毁掉整个红军琼崖独立师。

篇9:革命电影观后感

《董存瑞》观后感

故事讲述的是1945年春,董存瑞在因种种原因的困扰下,最后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参加了八路军。在队伍中,董存瑞和他的伙伴都不满20岁,但却有着惊人的胆识和勇敢的魄力,在战斗中他屡次立功,让连长和队友刮目相看。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的6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临出发前,身为爆破组组长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在打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外围工事之后,敌人隐藏在围墙外干河道上桥形暗堡的机枪突然开火,部队遭受严重伤亡,突击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战友又一个个在中途倒下。

应对敌人碉堡的凶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底。此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暗堡的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段高度,河道两侧护堤陡滑,他两次安放的炸药因没有木托都滑了下来。此时,冲锋号已经吹响,拖延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用自我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看完电影时,我的心中感慨万千。一个年仅19岁的青年,不惜献出自我的生命,为战斗奉献出宝贵的生命。想想董存瑞,在进革命队伍、入党等过程中遭受了重重困难,但他还是透过自我不懈的努力,使自我完成了自我的目标。当他在炸暗堡时,那种为革命事业奉献、为祖国和人民付出的勇气深深的打动了我。

董存瑞比我大5岁,没上念过几本书,没受过良好的教育,却又一颗为祖国无悔献躯的赤字忠心,他虽然年仅19岁。但在我心中,也是在很多人心中,是我们所敬仰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他彰显了中国革命烈士的伟大精神,诠释了生命的好处!

从这部电影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一个人就就应向董存瑞那样,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它的宽度和厚度,有些人碌碌终生,若干年后,被世界遗忘;但董存瑞,年仅19岁,没念过书,没上过学,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榜样!

董存瑞——一个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共产党员。董存瑞——一个顶天立地的革命战士!

篇10:革命电影观后感600字

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崔队长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伴随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声,用简洁的直升机俯拍开门见山地给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荡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题,并用很好的过度手法衔接到国民党阵地,并引出电影的主要人物——朱德。电影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按照历史顺序将八路军如何歼灭敌人的战役一一列出,并适当地带出部分爱国将领的名字,讲述了老百姓与八路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军民鱼水情是该剧的一个闪光点。从外国记者的视角看到中国劳动妇女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八路军;而擅长标枪的崔队长则是投身到战争当中。一位国民党军官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到好笑又觉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还要我们军队干吗?然而历史恰恰证明了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影片中八路军高级将领爱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画得生动而又鲜明。大雪纷飞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岗。上前嘘寒问暖,还把小兵冻僵的手放进自己的怀里全暖,最后还是自己替小兵站岗,让小兵跑步热身。这种镜头在影片中还有很多。看了让人感动,从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伟人的高风亮节。

篇11:革命电影观后感600字

穿梭于镜头之间,愿用拙笔一支,记录豪情满怀的慷慨赴死,记录大义凛然的奋不顾身,记录用生命谱写下的绚烂……

当无边的黑暗蚕食着中原大地,当腐败的统治奴役着华夏儿女,当列强的阴谋弥漫在谈笑之间,当疾苦的人民沉睡在麻木之中,有一群人,截然相反,他们高举革命的大旗,手擎希望的火把,投身革命,奋不顾身,以自身绽放绚丽,亦是甘之如饴。秋 瑾:淡然赴死,高洁如白莲

青石板上伴随着铁链划过刺耳的咣当声,一位妇人手铐木枷,脚绑铁链,却毫无惧色,就如同出于淤泥之上的白莲一般,一路平静,一路淡然……“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明明是壮志凌云的话语,明明是慷慨激昂的蔑视,但她,只是平静的叙说,淡然到让人心疼。是啊,即使是沉重的木枷依旧困不住自由的灵魂,哪怕是坚固的脚镣依然锁不住革新的脚步。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800字

心里,许是放不下天真可爱的孩子,心里,许是放不下眷意浓浓的亲情……面对满官的指责,她置个人情思于度外,系国家未来于心中:“我的死是为所有的孩子!”宁静温和而令众人无言以驳。

篇12:革命电影观后感600字

中国这个古老而又神圣的大国拥有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它经历了太多的沧桑。翻开那摞摞发黄的历史,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岁月里,在白骨成堆的中国近代史上我们看到一个个举着明晃晃钢刀的刽子手,一头头啮着血淋淋心肺的豺狼,一只只满口鲜血的吸血蝙蝠,一群群叼着头颅的鹰犬和一淌淌鲜艳刺目的鲜血!

这是所有中国人的耻辱。为让所有受苦受难,受辱受虐的中国人的血不再白流,为了让祖**亲的心不再滴血,那是老一辈有志之士不懈追求的梦想,虽然一路上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中国儿女从不向困难低头,为了祖国的安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扞卫祖国的尊严。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脸上流着泪,心中滴着血。古往今来,英雄们的壮举谱写了一曲曲壮烈悲歌,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而这都只是在坚信着一个简单而朴素的信念:“国家昌盛,匹夫有责”。

今天我观看了《狼牙山五壮士》,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了很多很多,《狼牙山五壮士》影片中叙述了1941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胜利地完成了阻击敌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弹尽粮绝,就要被敌人俘虏时,毅然跳崖,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乐章。

影片中这样一个片断令我最感动:五壮士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昂首挺胸,迈开大步,相继跳下悬崖。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喊出了中国人的肺腑之声。多么伟大的五壮士啊!

篇13:革命电影观后感600字

当你七岁开始穿着小棉袄冒着纷飞的雪花坐在操场上注视着银幕上一个英雄的一举一动的时候,你无法不爱电影;当你四十一岁实现了你七岁开始的手执爆破筒冲向敌阵的梦想时,你无法不激动;当你见到你儿时的英雄如今被泡沫剧掩埋,忍受孤独的时候,你无法不伤感;当你听他们讲起过去的故事,依稀闪现当年风采的时候,你无法不崇敬;杨子荣的战友还在,他们一起智取了威虎山;董存瑞的弟弟还在,记得哥哥小时的顽皮;雷锋的恋人还在,想起了当年纯洁的浪漫;赵尚志的妹妹还在,说起和兄长最后一次见面。许多人相继走了,他们的生命塑造了一代人的灵魂,走了,永远被人记住。我们要记住他们,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我们要纪念他们,他们的每一一件事都会进入珍贵的历史档案。

第一次看电影《红色娘子军》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这部电影讲的是吴琼花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战士的故事。具体讲了贫农女儿吴琼花不堪忍受恶霸地主南霸天的残酷压迫,决心逃出火炕,后来遇到红军干部洪常青,给她指明了投奔红军走上革命之路的曲折经历。最让我难忘的一幕是-洪常青牺牲之前大义凛然地宣告“共产党员是不怕死的!”的壮烈场面。看到他在熊熊烈火中昂然挺立着的高大的身影,我禁不住泪流满面。最让我感动的是-在洪常青牺牲后,琼花和战友们化悲痛为力量,不怕敌人的前堵后追,日夜在丛林中穿梭行军打仗。渴了,就伏在溪边喝水;饿了,就吃点野果充饥。她们脚蹬草鞋,身穿单薄的军装,天当被子,地当床,刮风下雨时,大家就紧紧抱在一起,不管条件多么艰苦,她们的意志都始终坚强如钢。没有枪,战友们就手持五寸刀片,甚至徒手打败了猖狂的敌人。最让我激动的是-在激烈的战斗过程中,身边的战友们一个个倒下,可娘子军们却擦干眼泪不屈不挠,继续与敌人进行生死搏斗。最后,终于打死了罪大恶极的南霸天。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来。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娘子军们接过义士手中的红旗,迎着朝阳奋勇前进,为解放全中国继续战斗。这一支由女战士组成的革命队伍,是琼崖革命的代表,是海南人民的骄傲。红色娘子军们惊天动、泣鬼神的壮举,深深地打动了我。

篇14:革命电影观后感600字

在看《建党伟业》之前,我已经阅读了有关这部影片的很多报道,也有意地翻阅了有关这段历史的一些书籍,6月15日,该影片在各大媒体沸沸扬扬地报道中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怀着对那段历史的敬畏和对片子期待,我赶在“七一”之前观看了这部影片。

苏联开国领袖列宁同志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建党伟业》这部流行又经典的红色电影缅怀过去,其中蕴含“饮水思源”的寓意是不言而喻的。影片叙述了1911年10月辛亥革命至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故事,这短短的十年时间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只不过是一瞬,然而却真正称得上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许许多多著名事件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并将中国引向了最为光明的方向。面对众多历史事件,众多知名人物,《建党伟业》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再到中共一大,向观众展现了一幅雄伟壮阔的历史长卷,演绎出一部典型的“三段式”电影。其中色厉内荏的袁世凯、慷慨悲歌的孙中山、风华正茂的毛是各自段落最富标签性质的代表人物——袁世凯手握富国强民的历史机遇,却落下了千夫所指的悲剧下场;孙中山坚持“三民主义”的政治信仰,却遭遇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处境;毛背负“体育救国”的最初理想,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洗礼和锤炼。“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袁、孙、毛三者的抉择与境遇,既在中国历史的天秤上,也在电影观众的心目中。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脉络,以事件和人物为着眼点,影片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精彩绝伦,引人入胜。

篇15:革命电影观后感600字

这电影要描述了在重庆解放前夕,在“中美合作所”里这个关押政治犯的监狱里发生的曲折的故事。对江姐、许云峰等共产党人,敌人尽管可以进行惨无人道的肉体摧残,但在由精神和信仰筑成的铜墙铁壁面前,敌人却一筹莫展。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许云峰用自己的手指为同志们挖出生命的通道,尽管敌人疯狂堵截,尽管从冰冷的枪口射出枪林弹雨,但在同伴的帮助下,共产党人成功越狱,整个山城重现希望。

反复读了两三遍后,我的小脑瓜里浮现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是什么,促使江姐在反动派如此惨无人道的肉体折磨下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是什么,使得华子良在被关的十五年内牢记党的指示,装疯卖傻,获得敌人的完全信任?是信仰。几十年前,在那惨无人道的旧社会,只有胸怀大志,有崇高信仰的人才能做出这样伟大的事。像许云峰、江姐、华子良这样的共产党人,是对党的信仰,对成立新中国的信仰,才能使他们坚强勇敢、顽强不屈、顾全大局,最后打败反动派,成就新中国的胜利。爱护党,爱护组织;对党忠诚,对党自信,这,建立了我们现在的新中国。精神和信仰筑成铜墙铁壁,深藏在每一位革命者的心里。这是多么强大的力量啊!

生活在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的今天,我在初次看完《红岩》后,不太能理解江姐们的行为,也并不能理解那些被关在“中美合作所”里的同志的心情。我并没有在解放前夕的那个时代生活过,不懂当时的时代背景,也没有体会过政府腐败的艰苦生活。反复读了多次,我才知道,在解放前夕,当时社会比较黑暗,政府部门压榨剥削老百姓,无数革命者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只为拯救中国,建立没有人剥削人的中国,让劳动人民翻身做主人。

word该篇DOC格式革命电影观后感(整理15篇)范文,共有19073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革命电影观后感(整理15篇)下载
革命电影观后感(整理15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