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拖延心理学》

发布时间:2021-09-21 05:00:48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第一篇:【读书笔记】《拖延心理学》中的12条应对技巧

【问题】

因为貌似我自己也是重症患者,所以趁此机会跟大家一起来学习讨教下。到底拖延症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又怎样应对拖延症带来的问题呢?

ok 严密起见,先跟大家普及一下拖延的学术定义。

拖延症(英文:procrastination)指的是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迟行为。目前这个词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心理学或医学术语,但严重或经常的拖延行为,常常是一些深层问题的表现。拖延症(procrastination),取意“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症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发展。拖延现象现已成为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单纯的做事拖拉或是懒得去做,只能定义为“拖延”,也仅是一种坏习惯,改正它并不难。当“拖延”已经影响到情绪,如出现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才能称之为“拖延症”。拖延的基础,实际上是对自身很高甚至不切实际的期望。

【我的看法】

现如今患上拖延症的小伙伴实在太多了,你是否像我一样经常萌生出上述的想法或出现以上的现象呢?那么亲爱的你可能患上拖延症了,如果你还不自知,这真是很可怕的事。我们一般是发现问题,然后依靠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解决问题,发现自己存在问题是第一步,而解决自身问题本身则成为一个重要主题。如果你想告别这些焦虑不安的负罪感,让自己处在情绪平衡的状态,那么把每一天都利用起来,利用时间的最高境界就是你不会对自己所做的事有负罪感,了解自身状态,别忘了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将拖延症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的。

以下奉上拖延症的12条黄金应对法则!我觉得还蛮有用的,一起行动起来落实!

【12条黄金应对技巧】

1、确立一个可操作的目标(可观察、具体而实在的),而不是那种模糊而抽象的目标。

2、设定一个务实的目标。不要异想天开,要从小事做起。不要过于了理想化,而要选择一个能接受的程度最低的目标。

3、将你的目标分解成短小具体的迷你目标。每一个迷你目标都要比大目标容易达成,小目标可以累积成大目标。

4、现实地(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对待时间。问自己:这个任务事实上将花去我多少时间?我真正能抽出多少时间投入其中?

5、只管开始做!不要想一下子做完整件事情,每次只要迈出一小步。

6、利用接下来的15分钟。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忍受15分钟。你只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15分钟你才能做完一件事情。因此,你在15分钟时间内所做的事情是相当有意义的。

7、为困难和挫折做好心理准备。当你遭遇到第一个(或者第二、第三个)困难时,不要放弃。困难只不过是一个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他不是你个人能力或价值的反映。

8、可能的话,将任务分派出去(甚至扔掉不管!)。你真的是能够做这件事的唯一人选吗?这件事情真的有必要去做吗?

9、保护你的时间。学会怎样说不,不要去做额外的或者不必要的事情,你可以决定对”急迫“的事情置之不理。

10、留意你的借口。不要习惯性地利用借口来拖延,而要将它看作是再做15分钟的一个信号。或者利用你的借口作为完成一个步骤之后的奖赏。

11、奖赏你一路上的进步。将奖项聚焦于你的努力,而不是结果。小心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你可以说杯子是空的,也可以说它是半满的。

12、将拖延看成是一个信号。停下来问自己:”将拖延传递给我的是什么信息?"

精彩推荐: 广州企业英语培训

第二篇:拖延心理学读书笔记

《拖延心理学》读书笔记

合肥学院09应用心理李先梅0911011026

一、拖延的根源及拖延与完美主义

拖延者的信条:1,我必须要做到完美。2,我做每件事都应该轻而易举,不费力气。3,什么也不做要比冒失败的风险更为安全。4,没有什么是我无法做到的。5,如果不能把事情做好,那么它就根本不值得去做。6,我必须避开挑战。7,如果这一次我做得很好,那么我每次都应该做得很好。8,按照别人的规定做事意味着屈服和失去掌控。9,我不能承受失去任何人或任何事物。10,如果我展现真实的自己,人们不会喜欢我的。11,总有一个正确答案,我将一直等待直到发现它。等等。

这些假设它们并不是绝对真理;它们是为了拖延开道的一些个人观念。如果你认为必须做到完美,那么你宁愿拖延着也不愿意去努力做事,不愿意冒着风险被人评判你的失败。如果你相信成功是危险的,那么你就会通过拖延保护自己和他人,降低自己把事情做成的概率。如果你将合作等同于屈服,那么你就会一直把事情拖着,直到觉得你已经准备好了才去做它,以此来维护自己的掌控感;或者,如果你相信人们不会喜欢真实的你,那么你就会利用拖延保留你自己的想法并跟人们保持一个安全距离。“拖延者信条”里的信念反映了拖延者的一种阻止自己取得进展的思维方式。自责、害怕以及灾难性的想法让他们不可能越过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困难。意识到你的思维方式是不现实的,这是克服拖延的第一步,虽然“拖延者信条”远不仅仅只是一些不现实的想法。我们认为,人们之所以产生拖延的不良习性,是因为他们害怕。他们害怕如果他们行动了,他们的行为会让他们陷入麻烦。他们担心如果展示了自己真实的一面,会有危险的结果等着他们。在所有无序和拖拉的背后,他们其实在害怕他们不被接受,以至于他们不仅躲开这个世界,甚至还躲开他们自己。虽然要忍受自责、自轻和对自己的反感是相当痛苦的,但是比起去看清真实的自我所带来的脆弱和无地自容,这样的感受或许更能够被承受得起,拖延是保护他们的盾牌。

害怕失败的人可能有一套他们自己的假设,这些假设将为成就而奋斗变成了一件令人恐惧的冒险的事情。这些假设是:(1)我做的事情直接反映了我的能力;(2)我的能力水平决定了我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价值——也就是说,我的能力越强,我的自我价值感越高;

(3)我做的事情反映了我的个人价值。可以用等式来表示上述假设: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这已经不仅仅是某件事情你做得好或不好的问题。你的表现好坏直接成了你是否有能力以及你是否有价值的一个衡量标准。而拖延正是打断了能力与表现之间的等号,即人们通过拖延来安慰自己,让自己相信他们的能力要大于其表现。

二、固定心态和成长心态

人们面对失败时通常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固定心态(fixed mindset),另一种是成长心态(growth mindset)。固定心态认为:智力和才能是与生俱来的,是固定不变的。成功不过就是要证明你的能力,证明你是聪明的、有才干的。而成长心态的核心信念是:能力是可以发展的;通过努力工作,你可以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聪明、更优秀。在成长心态看来,努力可以让你更聪明或者更擅长于某件事情;努力可以激发你的能力并成就自己。在这样的心态看来,你没有必要立刻擅长某件事情。事实上,做一些你不擅长的事情反而更为有趣,因为通过做这样的事情,你可以拓展你自己,并从中

学习。有成长心态的人不仅仅追求挑战,他们还以此充实和提升自己。失败可能会让你伤心和失望,但是成败并不决定一个人本身的好坏。实际上,失败是一个让你加倍努力的理由,而不是一个让你退缩、放弃和拖延的理由。站在成长心态上看问题是拆解自我价值感等式的一种方法。表现不仅不能反映你的个人价值,而且它也不再是你关心的重点。重要的是你学到了什么,你对什么感到兴奋,你提升了什么,而结果只是一个背景而已。能力不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它是可以变化和发展的,没有什么需要证明。

“午夜时分,往事历历,纷至沓来。其中不尽是美食:痛苦、错误、未尽之事,以及令人羞愧和悲伤的种种往事一齐涌上心头。但是一切,无论好与坏,痛苦与欢乐,都描绘进了丰富的人生画卷中,都成了我思想的粮食和进步的动力。”——作家梅·撒尔顿

完美主义者在思考他们所做事情的时候容易绝对化,也经常以灾难性的方式思考问题;一件小事的后果(比如说一个小错误)往往被他们夸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一件小事就足以让他们感到大祸临头。在他们这样的反应中,你可以看出是他们的固定心态在起作用。下一次当你发现自己陷进完美主义者的心里瘫痪时,想想在那种情况下最糟糕的处境究竟是什么。你可以提醒自己:虽然这些幻想的处境是你所恐惧的,但是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夸大了。同时,如果你更进一步,将自己的固定心态转化为成长心态,那么,你或许会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不完美——它是你提升自己、学习新知识的一个推动力,而并非致命打击。

三、害怕成功,恐惧承诺

那些害怕成功的人担忧人们会加大对他的期待,所以拖着不去践行可能会成功的行动。想要远离聚光灯和躲避竞争,有一个间接的方法,就是拖着不做承诺。如果你不承诺,就无法在任何一个方向上往前迈进,也就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获得成功。惧怕失败的拖延者害怕承诺,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会犯错误,或者承诺了不该承诺的事情。而那些惧怕成功的人则担心做出承诺会让他们在为成功做好准备之前卷入战争。拖延就是他们的刹车装置。 有时候人们会感到自己从根本上出了一些问题,总觉得不对劲,似乎就是这些问题深深地根植在他们心中,让他们在生活中无法获得成功和满足。这种想法不过是一个观念,大脑的一个虚构而已,而不是事实,但是,我们也知道这种感受是非常强烈的,正是它将拖延弥漫到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时间感

拖延者对于时间的感知往往与他们所处的人生阶段不相符合。例如,许多成人拖延者对于时间的认知仍然停留在青少年时期,而青少年对于时间的流逝是毫不在意的。作为一个成年人,他们卡在青少年的时间概念中,因为跟成人世界格格不入而陷入了工作、家庭、健康和财务等诸多问题之中。当你的时间阶段跟你的人生阶段不能吻合的时候,你的拖延会将自己拖到一个大麻烦中。

时间迷失:不受时间限制的主观感觉所产生的后果既是积极的又是消极的。不受时间限制的感觉如果延伸到平常生活中,会使人无视长期目标——要花多长时间下多少工夫才能将自己打造成一个研究生学院的有力候选人?生活在不受时间限制的“现在”让人感觉自由和独立,但是这不能使她的生活真正向着未来迈进。

五、肯定自己

重要的是记住:包括你在内,没有一个拖延者是毫无希望的,即便你的拖延已经蔓延到很多领域,但是总有一些方面你是不拖延的。如果你是一个因为拖延而经常对自己生气的人,那么学会区分什么是消磨时间什么又是放松身心就很重要。即便是拖延的人也拥有享受生活的权利。

记住,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当你开始着手解决导致拖延的心理焦虑的时候,你就会向着自己的目标往前迈进。当你前进的时候,你可能会再次出现面对成功的矛盾心理。进步就是对我们的自我挫败习惯说不。当你前进两步后退一步,或者前进一步后退两步的时候,不要感到惊讶,当你明白你可以与成功共存的时候,成功并不会给你带来自己所预想的灾祸,你在前进的道路上就会更加顺利。

六、面对改变

当你在人生中做出一个较大改变的时候,即便那个改变是往好的方向发展,你依然会有所忧虑,这是一个自然的反应。要达成自己的成功——无论它是重返大学校园,还是通过锻炼来减肥,都无可避免地会涉及生活的变故。变故会让你感到有风险。当你的人生发生了某个变故,你可能遭遇到一个未知的自己,一段未知的关系,或者一个未知的世界。但是我们认为,跟你认为的风险相比,它会让你进入到一个更好的人生阶段。你可以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也可以改变自己以适应成功。

七、恐慌是过去记忆的产物

虽然你可能没有机会在早期互动的阶段学会怎样管理自己的情绪,你依然可以在以后的人生中学习情绪调整。面对危险临近的感受,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以反应:把事情想清楚(“我会排练这场谈话,到时我就不会那么紧张了”),想一想危险的背景(“我的新上司怪吓人的,因为他让我想到了我的父亲,但是他不是我的父亲”),提醒自己你所具备的能力,或者鼓励你自己。这样一番认知重塑是宽慰你自己最重要的法门。

你可以这样提醒自己:你身处当下这个时刻,而那些记忆,不管你是否记得,都来自过去。恐慌、羞耻、负疚、厌恶和自责往往都是过去记忆的产物。发挥你大脑中负责理性思考部位的能力,你就可以让被激发的潜伏记忆乖乖听话,为自己创造不同的神经回路,转变你的大脑,允许自己采取行动,而不再拖延,改变自己面对恐惧的瘫痪局面。

八、可操作性目标

看你的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当你想达成一个目标的时候,专注于即将投入的行动,因为这会帮助你看清自己的方向。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具有以下特征:1)可观察性;2)具体性和特殊性;3)它可以被分解成几个小的步骤;4)第一步可以在五分钟内被完成。

一周试验选定一个目标1、只选定一个目标

2、列出步骤将你的可操作目标分解为几个组成部分。每一个部分就是一个步骤,一个小目标。从第一步开始,往前推进,或者从最后一步开始,往后倒推。将你的可操作目标和涉及的步骤写下来,同时也要写下你计划在下周的什么时候实施每一个步骤,别忘了将下周要做的其他一些事务和职责也考虑进去。

3、你的第一步现在你已经有了一个可操作的目标(很可能还根据实际情况对它进行过修正),以及你在下周将要采取的步骤,那么你怎样跨出第一步呢?什么是你将要跨出的第一步呢?这第一步应该是一件非常细小和简单的事情,类似找到去年的退税单,购买一本笔记本,或者找几个空盒子。你清楚自己该确切地在哪里喝何时开始行动吗?不管一开始你做的事是多么微不足道,你毕竟已经在正确的方向上往前迈进。就像谚语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征求意见。启动1、观想你的进步2、将你的机会最大化:尽量选择容易执行和不易受诱惑和改变目标的时间的地点3、坚守时间期限:如你决定花30分钟在某件事情上,时间一到不管在你眼里这段时间的成果如何,你已经成功了。它会帮你建立起对自己的信任和信心,而一个拖延者能够重拾自信是难能可贵的。你所设定的时间期限越短,你就越容易起步。最初设定15分钟到半小时的时间期限效果最好。也可以设定10分钟、5分钟甚至1分钟的期限。当时间期限到了的时候,绝对有必要停下来。如果继续做下去,在超出的时间内你也做得很好,那么在下一次你就会觉得自己应该可以再干两个小时。这是一个陷阱,最终会将你引入失望和逃避。4、不要等到自己有意愿和感觉的时候才开始(这点很重要)。如果你想等到你有意愿和感觉的时候开始做事,那么你可能永远也不会开始。有些人认为在做某件事之前应该完全地做好准备,应该感到平静,无忧无虑,对自己没有一点担心。但很多事情怎么会让人完全准备好呢。一些人盼望自己产生开始做事的意愿,所以他们等着那个欲望产生。然而,世界上有些事情天生就是让人不快的或者单调乏味的。然而,即使你不在理想的状态,或者心情不对,你依然可以动手做事。

5、跟进1) 小心自己的借口:借口的出现意味着你处于选择的路口:你可以选择拖延,你可以选择行动。你不必对你的拖延倾向听之任之,相反,你可以将拖延的借口转化——将你的结论从“所以这事我留着以后再去做吧”转变为“所以现在我会花15分钟的时间在这件事情上”。借口可以是了解自己对目标感受的一个信号——你是否处于矛盾之中,是否害怕什么,内心是否在反抗什么,是否处于气愤之中?当你开始制造借口的时候,花几分钟关注一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内心感受,你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关于你自己的重要一课。2) 在一段时间内只专注于一个步骤。3) 解决困难。在你暂抛开那个难题的时候,你也可以考虑一下是否有其他相关的事情可以做。虽然你暂时在某个领域停了下来,但是你不一定要完全把事情放在一边。拖延者的危险不在于暂时从难题中撤离,而在于完全地放弃。4) 在取得一些进步之后奖赏你自己。当你取得进步的时候,即便这个进步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或许也没有达到你想象的那个结果,但是你还是可以给自己一些支持。任何你喜欢的东西都可以作为一种奖赏:在自己钟爱的饭店用餐,看一场电影,周末去爬山,或者读一本书。这会让你在将来重复这种行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就是所谓的“成功吸引成功”。5) 灵活对待目标。在某些情况下,你可能有必要改变你的目标。修正目标并不一定以为着失败,事实上,它意味着你足够灵活,而不是顽固不化,一个稳健而又成熟的人做事方能变通。修正目标可能是一种面对现实状况的态度和反应,表明你能够评估现实可能性并据此做出相应调整,而不是一味坚守不可能实现的理想。6) 无需完美。把你的节日贺卡发送出去才是最重要的,而不必讲究给每个人都写一段独特而优美的文字。如果你能在每一个环节都放下对于完美的执着,长远来看你一定能够做成更多的事情。当你在等待完美的时机、盼望完美结果的时候,你可以这样提醒自己:“万事无须完美,只要做到就行。”

6、回顾1) 评估你的进步(也包括不足)。或许你在计划之外采取了其他一些步骤,但是它们对你往前迈进有好处,这些步骤应该算数。或许没有将做事的某些环节归功于自己,因为你认为它们微不足道。这些环节也应该算数。你或许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多,但是当你回顾自己所做的一切时,你或许会很高兴地发现自己做得不算少。你是否达成目标其实没有你怎样看待这件事那么重要。如果你开始对自己的成功和挫败有所理解,你就是在帮助自己,让自己下一次少一点拖延。2) 观察你的感受。不管你在一周后的感受是什么,试着不带判断地去观察它们。感受,即便是强烈的感受,都是来来去去,不会久留的。3) 回想你的选择关口。4) 你学到了什么?回想一下,你是怎样处理实现目标的那一系列过程的?从让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到起步开始,再到跟进,在这个过程中,你想在下次有所改进从而增加下一次成功机会的是什么事?我们希望在这一周里你对自己也有了不少新的认识。关于你自己,什么事情是你原先不了解而你现在了解的?不管你学到了什么,它们都应该可以帮助你为下一轮的拖延之战做好准备。所以,不要低估你的一周试验,因为不管你做了什么,或者没有做什么,你都可以从中学习。

专注于必须采取的每一个步骤对你也是一个提醒,让你知道:为了到达终点,你必须一路走去。大部分拖延者脑子里只有“终点”,至于“怎样到达”,他们往往不愿意去多想。

很多人后来才惊讶地发现,原来那个完成每一步的过程本身也是非常富有挑战性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报偿。

读后感:《拖延心理学》笔记到此结束,这是第一遍的阅读,或许没有条理,但把对我触动较大的点都提取出来了.。本书相较于《战胜拖延》,更深入更全面地分析了造成拖延的心理渊源。很多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原因被它一点即中。就像是一场精准的外科手术,从你的身体里发现了一直折磨你的病灶。《战胜拖延》则更多地讲述了如何摆脱拖延的实用方法。但如果没有清晰透彻地了解致病原因,而胡乱投医可能并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有时候我们会抱怨一本书没有提供很多可以应用于实际的方法,而一味地在阐述原理,但事实上,只有理解了原理才能有效地去应用于实际。相对来说,本书在改善拖延的实用建议方面与前半部分的心理分析稍显逊色,但书名就是《拖延心理学》,所以有其侧重点。或许可以结合两本书来逐步认识拖延,从与拖延和谐相处到摆脱拖延。

第三篇:《拖延心理学》读书笔记

《拖延心理学》读书笔记

——12个拖延处理技巧

1、确立一个可操作的目标(可观察、具体而是在的),而不是那种模糊而抽象的目标。

不是:我要停止拖延

而是:我要在九月一日之前打扫和整理我的车库。

2、设定一个务实的目标。不要异想天开,要从小事做起。不要过于理想化,而要选择一个能接受的程度最低的目标。

不是:我绝不再拖延!

而是:我会每天花一个小时时间学习数学。

3、将你的目标分解成短小具体的迷你目标。每一个迷你目标都要比大目标容易达成,小目标可以累积成大目标。

不是:我打算要写那份报告。

而是:我今晚将花半小时设计表格。明天我将花另外半小时把数据填进去,再接下来一天,我将根据那些数据花一个小时将报告写出来。

4、 现实地(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对待时间。问自己:这个任务事实上将花去我多少时间?我真正能抽出多少时间投入其中?

不是:明天我有充足的时间去做这件事。

而是:我最好看一下我的日程表,看看我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做。上次那件事花的时间超出了我的预期。

5、只管开始做!不要想一下子做完整件事情,每次只要迈出一小步。

记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是:我一坐下来就要把事情做完。

而是:我可以采取的第一个行动是什么?

6、利用接下来的15分钟。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忍受15分钟。你只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15分钟才能做完一件事情。因此,你在15分钟时间内所做的事情是相当有意义的。

不是:我只有15分钟时间了,何必费力去做呢?

而是:在接下来的15分钟时间内,这件事的哪个部分我可以上手去做呢?

7、为困难和挫折做好心理准备。当你遭遇到第一个(或者第二、第三个)困难

时,不要放弃。困难只不过是一个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它不是你个人价值或能力的反映。

不是:教授不在办公室,所以我没办法写论文了。我想去看场电影。 而是:虽然教授不在,但是我可以在他回来之前先列出论文提纲。

8、可能的话,将任务分派出去(甚至扔掉不管!)。你真的是能够做这件事的惟一人选吗?这件事情真的有必要去做吗?

记住:没有人可以什么事情都做——你也是。

不是:我是惟一一个可以做好这件事的人。

而是:我会给这件事找个合适的人来做,这样我就可以去做更重要的事了。

9、 保护你的时间。学会怎样说不,不要去做额外的或者不必要的事情。 为了从事重要的事务,你可以决定对“急迫”的事情置之不理。

不是:我必须对任何需要我的人有求必应。

而是:在工作的时候,我没必要接听电话。我会收看留言,然后在我做完事情后再回电。10、留意你的借口。不要习惯性地利用借口来拖延,而要将它看做是再做15分钟的一个信号。或者利用你的借口作为完成一个步骤之后的奖赏。

不是:我累了(抑郁/饿了/很忙/很烦,等等),我以后再做。

而是:我累了,所以我将只花15分钟写报告,接下来我会小睡片刻。

11、奖赏你一路上的进步。将奖赏聚焦于你的努力,而不是结果。小心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你可以说杯子是半空的,也可以说它是半满的。

记住:即便是迈出一小步也是进步。

不是:除非我全部完成,否则我就会感觉哪里不对。

而是:我已经走出了几步,而且我做事非常努力,这感觉很好。现在我打算去看一部电影。

12、将拖延看成是一个信号。停下来问自己:“拖延传递给我的是什么信息?”

不是:我又在拖延,我恨我自己。

而是:我又在拖延,我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它意味着什么?我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记住:你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你可以拖延,你也可以行动。

即便在你心里不舒服的时候,你还是可以行动。

以往的历史无法决定你当下要怎样做。

你可以从学习、成长和挑战自己中获得快乐。

你不必等到完美之后才觉得自己有价值。

第四篇:拖延心理学读书笔记

《拖延心理学》读书笔记

合肥学院09应用心理李先梅0911011026

一、拖延的根源及拖延与完美主义

拖延者的信条:1,我必须要做到完美。2,我做每件事都应该轻而易举,不费力气。3,什么也不做要比冒失败的风险更为安全。4,没有什么是我无法做到的。5,如果不能把事情做好,那么它就根本不值得去做。6,我必须避开挑战。7,如果这一次我做得很好,那么我每次都应该做得很好。8,按照别人的规定做事意味着屈服和失去掌控。9,我不能承受失去任何人或任何事物。10,如果我展现真实的自己,人们不会喜欢我的。11,总有一个正确答案,我将一直等待直到发现它。等等。

这些假设它们并不是绝对真理;它们是为了拖延开道的一些个人观念。如果你认为必须做到完美,那么你宁愿拖延着也不愿意去努力做事,不愿意冒着风险被人评判你的失败。如果你相信成功是危险的,那么你就会通过拖延保护自己和他人,降低自己把事情做成的概率。如果你将合作等同于屈服,那么你就会一直把事情拖着,直到觉得你已经准备好了才去做它,以此来维护自己的掌控感;或者,如果你相信人们不会喜欢真实的你,那么你就会利用拖延保留你自己的想法并跟人们保持一个安全距离。“拖延者信条”里的信念反映了拖延者的一种阻止自己取得进展的思维方式。自责、害怕以及灾难性的想法让他们不可能越过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困难。意识到你的思维方式是不现实的,这是克服拖延的第一步,虽然“拖延者信条”远不仅仅只是一些不现实的想法。我们认为,人们之所以产生拖延的不良习性,是因为他们害怕。他们害怕如果他们行动了,他们的行为会让他们陷入麻烦。他们担心如果展示了自己真实的一面,会有危险的结果等着他们。在所有无序和拖拉的背后,他们其实在害怕他们不被接受,以至于他们不仅躲开这个世界,甚至还躲开他们自己。虽然要忍受自责、自轻和对自己的反感是相当痛苦的,但是比起去看清真实的自我所带来的脆弱和无地自容,这样的感受或许更能够被承受得起,拖延是保护他们的盾牌。

害怕失败的人可能有一套他们自己的假设,这些假设将为成就而奋斗变成了一件令人恐惧的冒险的事情。这些假设是:(1)我做的事情直接反映了我的能力;(2)我的能力水平决定了我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价值——也就是说,我的能力越强,我的自我价值感越高;

(3)我做的事情反映了我的个人价值。可以用等式来表示上述假设: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这已经不仅仅是某件事情你做得好或不好的问题。你的表现好坏直接成了你是否有能力以及你是否有价值的一个衡量标准。而拖延正是打断了能力与表现之间的等号,即人们通过拖延来安慰自己,让自己相信他们的能力要大于其表现。

二、固定心态和成长心态

人们面对失败时通常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固定心态(fixed mindset),另一种是成长心态(growth mindset)。固定心态认为:智力和才能是与生俱来的,是固定不变的。成功不过就是要证明你的能力,证明你是聪明的、有才干的。而成长心态的核心信念是:能力是可以发展的;通过努力工作,你可以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聪明、更优秀。在成长心态看来,努力可以让你更聪明或者更擅长于某件事情;努力可以激发你的能力并成就自己。在这样的心态看来,你没有必要立刻擅长某件事情。事实上,做一些你不擅长的事情反而更为有趣,因为通过做这样的事情,你可以拓展你自己,并从中

学习。有成长心态的人不仅仅追求挑战,他们还以此充实和提升自己。失败可能会让你伤心和失望,但是成败并不决定一个人本身的好坏。实际上,失败是一个让你加倍努力的理由,而不是一个让你退缩、放弃和拖延的理由。站在成长心态上看问题是拆解自我价值感等式的一种方法。表现不仅不能反映你的个人价值,而且它也不再是你关心的重点。重要的是你学到了什么,你对什么感到兴奋,你提升了什么,而结果只是一个背景而已。能力不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它是可以变化和发展的,没有什么需要证明。

“午夜时分,往事历历,纷至沓来。其中不尽是美食:痛苦、错误、未尽之事,以及令人羞愧和悲伤的种种往事一齐涌上心头。但是一切,无论好与坏,痛苦与欢乐,都描绘进了丰富的人生画卷中,都成了我思想的粮食和进步的动力。”——作家梅·撒尔顿

完美主义者在思考他们所做事情的时候容易绝对化,也经常以灾难性的方式思考问题;一件小事的后果(比如说一个小错误)往往被他们夸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一件小事就足以让他们感到大祸临头。在他们这样的反应中,你可以看出是他们的固定心态在起作用。下一次当你发现自己陷进完美主义者的心里瘫痪时,想想在那种情况下最糟糕的处境究竟是什么。你可以提醒自己:虽然这些幻想的处境是你所恐惧的,但是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夸大了。同时,如果你更进一步,将自己的固定心态转化为成长心态,那么,你或许会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不完美——它是你提升自己、学习新知识的一个推动力,而并非致命打击。

三、害怕成功,恐惧承诺

那些害怕成功的人担忧人们会加大对他的期待,所以拖着不去践行可能会成功的行动。想要远离聚光灯和躲避竞争,有一个间接的方法,就是拖着不做承诺。如果你不承诺,就无法在任何一个方向上往前迈进,也就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获得成功。惧怕失败的拖延者害怕承诺,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会犯错误,或者承诺了不该承诺的事情。而那些惧怕成功的人则担心做出承诺会让他们在为成功做好准备之前卷入战争。拖延就是他们的刹车装置。 有时候人们会感到自己从根本上出了一些问题,总觉得不对劲,似乎就是这些问题深深地根植在他们心中,让他们在生活中无法获得成功和满足。这种想法不过是一个观念,大脑的一个虚构而已,而不是事实,但是,我们也知道这种感受是非常强烈的,正是它将拖延弥漫到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时间感

拖延者对于时间的感知往往与他们所处的人生阶段不相符合。例如,许多成人拖延者对于时间的认知仍然停留在青少年时期,而青少年对于时间的流逝是毫不在意的。作为一个成年人,他们卡在青少年的时间概念中,因为跟成人世界格格不入而陷入了工作、家庭、健康和财务等诸多问题之中。当你的时间阶段跟你的人生阶段不能吻合的时候,你的拖延会将自己拖到一个大麻烦中。

时间迷失:不受时间限制的主观感觉所产生的后果既是积极的又是消极的。不受时间限制的感觉如果延伸到平常生活中,会使人无视长期目标——要花多长时间下多少工夫才能将自己打造成一个研究生学院的有力候选人?生活在不受时间限制的“现在”让人感觉自由和独立,但是这不能使她的生活真正向着未来迈进。

五、肯定自己

重要的是记住:包括你在内,没有一个拖延者是毫无希望的,即便你的拖延已经蔓延到很多领域,但是总有一些方面你是不拖延的。如果你是一个因为拖延而经常对自己生气的人,那么学会区分什么是消磨时间什么又是放松身心就很重要。即便是拖延的人也拥有享受生活的权利。

记住,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当你开始着手解决导致拖延的心理焦虑的时候,你就会向着自己的目标往前迈进。当你前进的时候,你可能会再次出现面对成功的矛盾心理。进步就是对我们的自我挫败习惯说不。当你前进两步后退一步,或者前进一步后退两步的时候,不要感到惊讶,当你明白你可以与成功共存的时候,成功并不会给你带来自己所预想的灾祸,你在前进的道路上就会更加顺利。

六、面对改变

当你在人生中做出一个较大改变的时候,即便那个改变是往好的方向发展,你依然会有所忧虑,这是一个自然的反应。要达成自己的成功——无论它是重返大学校园,还是通过锻炼来减肥,都无可避免地会涉及生活的变故。变故会让你感到有风险。当你的人生发生了某个变故,你可能遭遇到一个未知的自己,一段未知的关系,或者一个未知的世界。但是我们认为,跟你认为的风险相比,它会让你进入到一个更好的人生阶段。你可以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也可以改变自己以适应成功。

七、恐慌是过去记忆的产物

虽然你可能没有机会在早期互动的阶段学会怎样管理自己的情绪,你依然可以在以后的人生中学习情绪调整。面对危险临近的感受,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以反应:把事情想清楚(“我会排练这场谈话,到时我就不会那么紧张了”),想一想危险的背景(“我的新上司怪吓人的,因为他让我想到了我的父亲,但是他不是我的父亲”),提醒自己你所具备的能力,或者鼓励你自己。这样一番认知重塑是宽慰你自己最重要的法门。

你可以这样提醒自己:你身处当下这个时刻,而那些记忆,不管你是否记得,都来自过去。恐慌、羞耻、负疚、厌恶和自责往往都是过去记忆的产物。发挥你大脑中负责理性思考部位的能力,你就可以让被激发的潜伏记忆乖乖听话,为自己创造不同的神经回路,转变你的大脑,允许自己采取行动,而不再拖延,改变自己面对恐惧的瘫痪局面。

八、可操作性目标

看你的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当你想达成一个目标的时候,专注于即将投入的行动,因为这会帮助你看清自己的方向。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具有以下特征:1)可观察性;2)具体性和特殊性;3)它可以被分解成几个小的步骤;4)第一步可以在五分钟内被完成。

一周试验选定一个目标1、只选定一个目标

2、列出步骤将你的可操作目标分解为几个组成部分。每一个部分就是一个步骤,一个小目标。从第一步开始,往前推进,或者从最后一步开始,往后倒推。将你的可操作目标和涉及的步骤写下来,同时也要写下你计划在下周的什么时候实施每一个步骤,别忘了将下周要做的其他一些事务和职责也考虑进去。

3、你的第一步现在你已经有了一个可操作的目标(很可能还根据实际情况对它进行过修正),以及你在下周将要采取的步骤,那么你怎样跨出第一步呢?什么是你将要跨出的第一步呢?这第一步应该是一件非常细小和简单的事情,类似找到去年的退税单,购买一本笔记本,或者找几个空盒子。你清楚自己该确切地在哪里喝何时开始行动吗?不管一开始你做的事是多么微不足道,你毕竟已经在正确的方向上往前迈进。就像谚语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征求意见。启动1、观想你的进步2、将你的机会最大化:尽量选择容易执行和不易受诱惑和改变目标的时间的地点3、坚守时间期限:如你决定花30分钟在某件事情上,时间一到不管在你眼里这段时间的成果如何,你已经成功了。它会帮你建立起对自己的信任和信心,而一个拖延者能够重拾自信是难能可贵的。你所设定的时间期限越短,你就越容易起步。最初设定15分钟到半小时的时间期限效果最好。也可以设定10分钟、5分钟甚至1分钟的期限。当时间期限到了的时候,绝对有必要停下来。如果继续做下去,在超出的时间内你也做得很好,那么在下一次你就会觉得自己应该可以再干两个小时。这是一个陷阱,最终会将你引入失望和逃避。4、不要等到自己有意愿和感觉的时候才开始(这点很重要)。如果你想等到你有意愿和感觉的时候开始做事,那么你可能永远也不会开始。有些人认为在做某件事之前应该完全地做好准备,应该感到平静,无忧无虑,对自己没有一点担心。但很多事情怎么会让人完全准备好呢。一些人盼望自己产生开始做事的意愿,所以他们等着那个欲望产生。然而,世界上有些事情天生就是让人不快的或者单调乏味的。然而,即使你不在理想的状态,或者心情不对,你依然可以动手做事。

5、跟进1) 小心自己的借口:借口的出现意味着你处于选择的路口:你可以选择拖延,你可以选择行动。你不必对你的拖延倾向听之任之,相反,你可以将拖延的借口转化——将你的结论从“所以这事我留着以后再去做吧”转变为“所以现在我会花15分钟的时间在这件事情上”。借口可以是了解自己对目标感受的一个信号——你是否处于矛盾之中,是否害怕什么,内心是否在反抗什么,是否处于气愤之中?当你开始制造借口的时候,花几分钟关注一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内心感受,你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关于你自己的重要一课。2) 在一段时间内只专注于一个步骤。3) 解决困难。在你暂抛开那个难题的时候,你也可以考虑一下是否有其他相关的事情可以做。虽然你暂时在某个领域停了下来,但是你不一定要完全把事情放在一边。拖延者的危险不在于暂时从难题中撤离,而在于完全地放弃。4) 在取得一些进步之后奖赏你自己。当你取得进步的时候,即便这个进步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或许也没有达到你想象的那个结果,但是你还是可以给自己一些支持。任何你喜欢的东西都可以作为一种奖赏:在自己钟爱的饭店用餐,看一场电影,周末去爬山,或者读一本书。这会让你在将来重复这种行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就是所谓的“成功吸引成功”。5) 灵活对待目标。在某些情况下,你可能有必要改变你的目标。修正目标并不一定以为着失败,事实上,它意味着你足够灵活,而不是顽固不化,一个稳健而又成熟的人做事方能变通。修正目标可能是一种面对现实状况的态度和反应,表明你能够评估现实可能性并据此做出相应调整,而不是一味坚守不可能实现的理想。6) 无需完美。把你的节日贺卡发送出去才是最重要的,而不必讲究给每个人都写一段独特而优美的文字。如果你能在每一个环节都放下对于完美的执着,长远来看你一定能够做成更多的事情。当你在等待完美的时机、盼望完美结果的时候,你可以这样提醒自己:“万事无须完美,只要做到就行。”

6、回顾1) 评估你的进步(也包括不足)。或许你在计划之外采取了其他一些步骤,但是它们对你往前迈进有好处,这些步骤应该算数。或许没有将做事的某些环节归功于自己,因为你认为它们微不足道。这些环节也应该算数。你或许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多,但是当你回顾自己所做的一切时,你或许会很高兴地发现自己做得不算少。你是否达成目标其实没有你怎样看待这件事那么重要。如果你开始对自己的成功和挫败有所理解,你就是在帮助自己,让自己下一次少一点拖延。2) 观察你的感受。不管你在一周后的感受是什么,试着不带判断地去观察它们。感受,即便是强烈的感受,都是来来去去,不会久留的。3) 回想你的选择关口。4) 你学到了什么?回想一下,你是怎样处理实现目标的那一系列过程的?从让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到起步开始,再到跟进,在这个过程中,你想在下次有所改进从而增加下一次成功机会的是什么事?我们希望在这一周里你对自己也有了不少新的认识。关于你自己,什么事情是你原先不了解而你现在了解的?不管你学到了什么,它们都应该可以帮助你为下一轮的拖延之战做好准备。所以,不要低估你的一周试验,因为不管你做了什么,或者没有做什么,你都可以从中学习。

专注于必须采取的每一个步骤对你也是一个提醒,让你知道:为了到达终点,你必须一路走去。大部分拖延者脑子里只有“终点”,至于“怎样到达”,他们往往不愿意去多想。

很多人后来才惊讶地发现,原来那个完成每一步的过程本身也是非常富有挑战性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报偿。

读后感:《拖延心理学》笔记到此结束,这是第一遍的阅读,或许没有条理,但把对我触动较大的点都提取出来了.。本书相较于《战胜拖延》,更深入更全面地分析了造成拖延的心理渊源。很多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原因被它一点即中。就像是一场精准的外科手术,从你的身体里发现了一直折磨你的病灶。《战胜拖延》则更多地讲述了如何摆脱拖延的实用方法。但如果没有清晰透彻地了解致病原因,而胡乱投医可能并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有时候我们会抱怨一本书没有提供很多可以应用于实际的方法,而一味地在阐述原理,但事实上,只有理解了原理才能有效地去应用于实际。相对来说,本书在改善拖延的实用建议方面与前半部分的心理分析稍显逊色,但书名就是《拖延心理学》,所以有其侧重点。或许可以结合两本书来逐步认识拖延,从与拖延和谐相处到摆脱拖延。

第五篇:《决不拖延》读书笔记

这次公司开展“每人学习一本书”活动,促使我不得不去完成这一念头。通过人力资源科发的书目表,我发现了《决不拖延》这本书,当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什么原因让我对它情有独钟?当然,首先是为了要完成这次学习一本书的活动任务,必须得选一本书,而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看到《决不拖延》这本书名后, “拖延”两字击中了我的要害。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我,自感存在着拖延的习惯,本可以马上完成的工作,有时却要放一放,拖;早上上班不到“最后时刻”不起床,拖;脚上穿的袜子脏了,老婆不说不会脱,拖;心里想到要去做某事,可不到紧要关头就是不动,拖……有时也自我批评,决不再拖,可总是恶习难改。看到这本书后,我有如获至宝的感觉,迫切地想知道此书中是否有对拖延习惯产生原因以及解决方法的阐述,为自己消除拖延的不良习性指点迷津。当我从头至尾读完它之后,的确感受到了它的力量,它解答了我心中长久以来的困惑;提出了我迫切需要建立的观念,为我解开了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困惑、茫然,让我有了方向感。

一直以为有时将一些马上可以去做的事情放一放并无伤大雅,反正我会把它完成。可是从来就没有想过,这样做的后果将是无休止的拖延,使时间白白浪费。反思自己,尽管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时间就是生命,青春无价,可是从来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去珍惜过。三十多年如过眼云烟,回过头来,有什么能让自己值得去回味和为之骄傲的事情?而这一切恶果无不与拖延密切相关。拖延使惰性滋生,懒惰往往都是因拖延而产生,拖延和懒惰就象一对孪生兄弟。因拖延而懒惰,因懒惰而碌碌无为,因碌碌无为使美好的人生离自己越来越遥远,可望而不可即,甚至连望都望不到,人生充满的只有平庸和无味。拖延让自己颓废,使别人领先。

拖延是一个不良的品质,一种坏习惯,是导致一切失败的根源。它通常表现为:在我们的工作中,自己总是被一些琐事缠身,不能将精力集中到工作中去;领导来催促了才动一下,缺乏主动性;虽然下定决心要立即行动,但就是找不到行动的方法;做事磨磨蹭蹭,工作久拖不决;情绪低落,对工作没有兴趣,缺乏激情;对人生没有什么愿望和追求,自甘平庸。有时也不满于自己拖延的现状,却又不去改变,每天都生活在等待和无奈之中。究其原因主要是意志薄弱,不敢面对现实,习惯于逃避困难,惧怕艰苦,缺乏约束自我的毅力。或者是目标和想法太多,致使无从下手,缺乏应有的计划性和条理性;再就是没有目标,或者不知道该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日复一日,拖延便成了习惯,诸如“再等一会儿”、“明天开始做”这样的语言和心理意念不知不觉就在心里存在,并自然而然带到了工作、生活和学习当中。

对自己自身能力的怀疑其实就是自卑的表现,如果我们总是怀疑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学识等自身素质评价过低;心理承受力脆弱,经不起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行为畏缩、瞻前顾后,那结果肯定就是什么事也做不成,就会无休止地拖延。自卑的对立面就是自信,自信就是自己要看得起自己。别人看得起自己不如自己看得起自己。走自己的路,别管别人说什么。

“三思而后行,一旦决定就全力投入行动”。立即行动,不要为拖延找借口,即使心存恐惧也要做,即使不知道后面的路怎么走也要走出第一步。其实很多我们认为难以完成的工作,只要我们走出了第一步,在不断的奋斗中一定会得到突破和超越。如果总是畏难而止步不前,那结果将是一事无成。

“选择了一个工作,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如果我们选择了一个工作,就应该全力以赴地去做好它,把它当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投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为之而奋斗,那你一定会满载收获。如果不喜欢它,那就应早作打算或选择放弃,如果总是想法太多,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鱼和熊掌都想兼得,那终将一无所获。

“快乐地执行”。尽管我们在现实中会遇到种种挫折、种种不快,让人难受、愤怒或者悲哀,但一段时间后回头看看就会发现,战胜了这些困难,自我价值得到了升华,便会拥有巨大的快乐。有时我们不能快乐、积极地去面对自己的工作,主要原因是担心执行以后得不到足够的回报和肯定。其实,只要我们相信社会是公平的,用一份良好的心境去寻找工作的乐趣,什么烦恼都会变得不值一提。幸福的工作从来都不是平稳安逸的享乐,而是战胜一个个困难之后的胜利感、荣誉感。

“认真去做,挑战自我”。我们的人生都是在不断的挑战自我时得到锻炼,挑战自我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的人生。最后的所谓成功,只是挑战自我这个过程中的副产品,真正的成功是我们勇于超越自己,从而活出自己来。

“找准位置,牢记职责”。一个人的首要职责是什么?通过阅读《决不拖延》后,我知道了答案,就是做好自己。只要我们摆正自己的位置,就像知道自己的脸面一样重要。我们有时侯总是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常常感叹自己无用武之地,但是,如果真的给了我们用武之地,我们又能拿出什么真招绝技来吗?其实,做能够做的事,力求做得最好,这才是做人的至要。

通过阅读《决不拖延》让我感悟到,成功者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强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对工作的态度是立即执行,从不拖延,所以把握了成功。“时间不允许浪费,高效率地工作,活得就象明天就要死去一样!”这是每一个成功者所应具有的品质。

word该篇DOC格式读书笔记《拖延心理学》范文,共有17825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读书笔记《拖延心理学》下载
读书笔记《拖延心理学》.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