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九年级的雷雨读书笔记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读《雷雨》,我只用了一天时间就从头到尾,一气呵成了它的通篇内容。在感受了其神韵的文字魅力和行云流水的情节之后,那样突如其来的死亡的结局,到让我在匆匆的一瞥中有些措手不及的茫然。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雷雨读书笔记,请您阅读。
雷雨读书笔记1
一个“冲”字,注定了他的命运,有着冲破这污浊的世界的执念,他的青春炙热在这场战役中从头到尾都在燃烧,他的执着一直到自己生命的终结。对于这一切他始终都是义无反顾的,他的死是为了更好的生。
作者在作品中是这样说周冲的:“他的身体很小,却有着很大的心,也有着一切孩子似的空想。”周冲的心是无比纯洁的,像孩子那样铅尘不染,透明的像水晶一样,满是对弱者的同情,对真爱的渴望,对未来的希望。他为着自己的那个世界不懈的追求着,全身心的投入,连同自己的生命一起祭奠自己的梦想。
与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不同,周冲的心中并没有当时社会的阶级思想。他会认为四凤心地单纯,懂得活着的快乐,知道同情,明白劳动有意义。最好的,她不是小姐堆里娇生惯养出来的人。
这与母亲蘩漪的看法形成很大落差。蘩漪认为四凤是下等人,没有受过教育,没有自己的主见,更加认为对于周冲对四凤的爱周朴园是万万不会接受的。而周冲对于爱情也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自己不会去勉强四凤,他会尊重她,帮助她,还希望将自己的学费让出一半来给四凤去学习。
平日里,对自己的父亲没有亲密反而多了几分畏惧。面对自己的爱,周冲在几经矛盾过后依然尝试与父亲沟通,希望父亲准许把自己的学费匀一半给那个自己欣赏却还没有学习机会的人。周朴园,典型的封建家长,他就是周家的法律,没有人可以违抗他的命令。周冲作为周家的二公子自然无法摆脱这种控制,但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他仍然选择了对希望的尝试,尝试与父亲沟通,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法律”的认可。但这次交流只进行到一半就被母亲的“吃药”问题切断了,也为后来周冲的失望打下了基础。
与蘩漪追求自己所爱大有不同的是,周冲面对四凤对自己求婚的拒绝并没有歇斯底里的发狂,更没有仇恨,反而要尊重四凤,帮助四凤。这就是一个接受了新思想的青年的爱情观。在他的心中,并不是占有才是爱情,守候和祝福才是对自己心中的真爱的最好诠释。直到自己面对那个残忍又混乱的场面的一刻,那颗满是疮疤的心依然没有对这个可憎的家庭的仇恨,为了自己心中所爱还是一如既往的不顾一切,最后与她双双殉情,这样才是他所期望的一场完美的爱恋。如果让他来选择,面对这个污秽的家庭而生还是那个纯洁的爱情而死,他还是会选择与自己的命运相同的死亡。
《雷雨》的冲突之中还有一个就是由鲁大海为代表的罢工工人与周朴园的冲突。在这个冲突之中,周冲很自然的站在了鲁大海一边,认为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合理要求抗争,作为他这样享福的人,是应当同情他们的。周冲这样的反抗被周朴园视为和母亲蘩漪一样的生病了,因为在他的家庭当中是不允许有这样的异样之声存在的。对于周冲的对工人的同情,在这个资产阶级强权的家庭之中,自然没有存活的空间。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生活之中周冲始终都保持着一颗纯洁的心。他给自己和四凤勾勒了一个美好的世界,想要带着四凤双飞,飞离这个满是虚伪满是利益的世界。“有时我就忘了现在,(梦幻地)忘了家,忘了你,忘了母亲,并且忘了我自己。我想,我像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非常明亮的天空,……在无边的海上……哦,有一条轻得想海燕似的小帆船,在海风吹得紧,海上的空气闻得出有点腥,有点咸的时候,白色的帆张得满满地,像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飞,向着天边飞。那时天边上只淡淡地浮着两三片白云,我们坐在船头,望着前面,前面就是我们的世界。”这个就是他向往的那个世界,可以与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相媲美。但是那注定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世界,因为他所面临的并不是一个家庭,而是一个社会一个制度的禁锢。单凭他自己,他无法冲破,即便是拼死奋战,还是无法动摇。
年轻和幼稚本不是罪恶,但在制度的罗网之下,这却成为导致周冲丧命的罪魁祸首。曹禺先生早已说过:“周冲只是这烦躁多事的夏天里的一个春梦……有了他,才衬出《雷雨》的明暗。在这个电闪雷鸣的夜晚,黑暗成了主体,死亡成了主题,周冲成了唯一的亮点。虽然作者一笔一笔将他予以凌迟之刑,最后自己的母亲竟然将所有的肮脏展现给他看,最后又亲手将他丢弃到了雷雨之中再也不能回来,但他却成了这个混乱的家中唯一一个纯洁的人。他的死,暗示着这个封建杀人的公馆的灭亡,一个没落制度的消逝,一个光明的自由的新世界的诞生。
雷雨读书笔记2
如果说,鲁迅的《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郭沫若的《女神》代表了新诗的辉煌,那么曹禺的《雷雨》可说是中国话剧创作第一次成熟而优美的收获。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恨着罪孽却又不自知的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族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曹禺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发泄被抑压的愤懑,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雷雨》的戏剧冲突具有夏日雷雨的征候。开始是郁闷燠热,乌云聚合,继而有隐隐的雷声,有诡谲的闪电煽动着渐趋紧张的空气,忽地,天地间万物止息,纹风不动,静极了,就在人刚刚觉察到异样还来不急思忖,当头响起一个炸雷,电闪雷鸣,雨横风狂,宇宙发怒了。达到此种戏剧效果全凭剧作家牵动剧中人物之间“危险”关系。比如周萍,对父亲是欺骗与罪孽感,对蘩漪是悔恨与惧胆怯,对周冲是歉意,对四凤是希望振作,对侍萍是难逃宿命。
《雷雨》确是才华横溢之作,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雷雨》成功塑造了剧中人物。如果一出戏没有令人难忘的人物,那么无论它的剧情冲突多么紧张激烈都不过是一时的热闹。《雷雨》中的人物是丰满而复杂的。即如周朴园,曹禺将他归于伪善却仍然还要为他分辨出刹那间幻出的一点真诚颜色。而对周冲,曹禺也细心区分着单纯与痴憨,让现实的铁锤一次次敲醒他的梦。
当然,在《雷雨》中最独特最耀眼的人物是蘩漪。她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热情是浇不灭的火。上帝偏罚她干枯地生长在砂上,她的美丽的心灵被环境窒息变成了乖戾。她有一颗强悍的心,她满蓄着受压抑的阴鸷的力,她不是所谓的“可爱的”女性,她是辛辣的,尖锐的,她有她的“魔”,她的魅惑性。
《雷雨》具有一种诗意之美。这不单单得自文辞的优美,许多段落被人们反复背诵,也不仅是得自剧中人物诗意的性格,或者也可以说,是所有这一切,包括舞台提示、角色分析,汇总而后升发出的一种形而上的气质和品位。
雷雨读书笔记3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若是有缘,何需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三十年的漫漫时光,三十年的处心积虑,三十年的爱恨纠葛,终于在一场雷雨中轰然落幕。
三十年,无论身处何处,他都随身携带当初的家具,始终保持着夏天关窗户的习惯。即使家有万贯,他依然保存那件缝补过的旧衬衣。三十年的坚守,始终请与曾经的最爱,还是偿还良心的负债?要有多无奈,才能念念不忘?三十年的天光漫长,三十年的天各一方,三十年的悲哀的情感寄托!时的,侍萍只是周朴园空虚无处的寄托。倘若不是的话,三十年的用情之深,怎么会因为是平的沧桑落魄而荡然无存?倘若不是的话,三十年的朝思暮想,怎会因为侍萍的突然出现而惶恐不安?倘若不是的话,三十年的愧疚不安,怎会因为名利的羁绊而颜色大变?是的,他爱的只是三十年前温顺听话的侍萍,而不是这个年长色衰,会对他的利益构成威胁的侍萍。悲哀的三十年的记忆!
周朴园所希望的“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实质上是最丑陋最破败的家庭。要让他抛妻弃子而换来的因缘,一段与富家小姐繁漪同床异梦的售后。夫妻二人感情不和,妻子繁漪处处与他针锋相对,他视她为疯子。她也驶入疯子一样疯狂地沉浸在与儿子周萍的有悖常理的恋情中。打儿子周平痛苦于这段乱伦的爱情,在挣扎中又爱上了同父异母的四凤,周重的善良,却不愿接近他这位严厉的父亲。身为一家之主徒有让人畏而厌的尊严。他享受不到夫妻之间的并蒂情深,也体会了父子之间的骨肉亲爱情!三十年,独自面对内心的悲哀,所以曾经的有关侍萍的回忆自然而然的便成了他的一种习惯,一种安慰。
三十年的念念不忘在苦心经营的名利面前是那样的苍白无力,不堪一击。当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惊慌失措,他“汗涔涔的”,她在害怕什么呢?他怕自己的名誉地位受到威胁,他怕自己陷于一种尴尬境地,他怕自己的虚伪暴露无遗,便开门见山的质问侍萍的目的,便痛快果断的提出以钱来做了断,一个资本家的阴险狡诈就这样被他演绎的淋漓尽致!
假如当初他有情有义,没有抛弃侍萍母子,那么繁漪和四凤就不会出现,周萍的两段痛苦感情也就不会出现,想必结果也不会如此地惨烈吧!可毕竟这只是个假设,资本家的惟利是图,阴险狡诈让他亲手一步步地酿造成这个悲剧:死凤死了,周冲死了,周萍也死了,繁漪疯了,侍萍生不如死,只留下了一个完好无缺的他,可事实上他已经失去了一切!可怜的贪婪的悲哀!
一场雷雨,花谢知多少?
花非花,似花,非花无花,梦中泪花,
一场雷雨,梦碎一场空;
梦非梦,似梦非梦,无梦,梦碎一场空!
三十年,走完一场悲哀……
雷雨读书笔记4
假期里读了曹禺先生的《雷雨》,我竟坠入那个雨横风狂的夜晚。
《雷雨》描写了一个大家庭的崩溃,四凤、周萍、周冲都死了,鲁妈痴了、繁漪傻了。曹禺先生曾说:“《雷雨》的主题不是以道德败坏和乱伦为主题的,也不是写因果报应,《雷雨》写的是一种情绪,是情绪的发酵、情绪的汹涌推动着,我诽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读罢《雷雨》我觉得剧中每个人都是人性的悲剧体现。《雷雨》中的人物都试图主宰自己的命运,把自己那根命运的准绳握在手里。可命运多舛,把那根准绳握得越紧,就被它勒得越痛。“他们怎样盲目地争夺着,泥鳅似的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尽心尽力来拯救自己,而不知千万仞的深渊在眼前张着巨大的口。他们正如一匹跌在沼泽里的赢马,愈挣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泥沼里。”在《雷雨》中,宇宙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逃脱不掉这黑暗的坑。我想也正是这样的命运,铸就了剧中的人。
繁漪是剧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我想她也是曹禺笔下最具“雷雨”性格的吧。她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她的思想和自由意识具有超强的前瞻性,她轰轰烈烈地爱,她刻骨铭心地恨,她独立又向往真诚的爱,她说:“我不后悔,我向来做事没有后悔过。”她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她对生活与爱情的热烈渴望与执着追求,使她像天使般耀眼,可是当爱恼羞成恨,倔强变成疯狂,她把对社会的不满变成强烈的报复,以致最后把自己和周遭的人都推向了深渊,但《雷雨》中我觉得繁漪也是最真切的,她是值得我怜悯甚至尊敬的。在那个年代,我想像繁漪这样的女人不仅活在《雷雨》中,更是真真实实地生活在那个年代的社会上,她们是否会像繁漪一样反抗挣扎,我不知,那样的年代,那样的思想压迫下,女人注定是悲剧,人注定是悲剧。
有人看完《雷雨》会感慨“命运弄人”,认为命运就是天意,但我不太赞同,我认为雷雨的意义决不是要人们相信有一个叫“命运”的外在的主宰力量在制造人间悲剧,我想悲剧的源头就是他们生存的本身。
雷雨读书笔记5
我想写一写繁漪。
她是整部剧中最恶毒,最激烈,性格最丰富的女人,我相信她也是曹禺作品人物中最闪亮的一个。她似是走了某种极端,将生活变成了不是爱便是恨。她的世界是像我这样接受传统现实的人所不能理解的。但是至少,我可以尝试去理解。
繁漪是一个悲情的女人。她对于周萍的爱自然是不被伦理道德所接受的,可是繁漪爱了,激烈如火义无反顾。因为这不该存在的爱情,这不该爱的人,她搭上了一切,甚至变成魔鬼“丑恶地为着情爱痉挛的喊叫”,可是她的萍却是在努力地中止这变态的关系。这不是谁的错,在感情的问题上本就没有对错。只能说,繁漪是一个牺牲者,是这个社会规则的牺牲者。她是任性的,是悲惨的却是同情不得的。
繁漪自己就是一个矛盾体。她拥有旧式中国女人的哀怨、柔弱,又拥有新一代女性追求个性解放的魄力。所以她享受于这个这个封建大家庭给她的地位以及荣华,又想逃出这个密不透风的铁笼子似的周家。繁漪的物质条件十分优越,精神世界却一贫如洗。她毫不犹豫地牵起周萍的手,不肯悔改的希望他能带给她的精神世界一点光芒。可惜周萍不爱他,他的心在四风那里。于是她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陷入悲剧的深渊。
“母亲不是母亲,情妇不是情妇。”繁漪复杂的性格特点反映到了生活上。我想,她自己也不明白自己对于周萍是爱还是恨了,这其中太复杂,终于发展为一种扭曲的性格。爱恨交织,带着报复的欲望,不能自己。
繁漪是真正的什么都不怕的人。当情绪到达极点时,她什么也不屑一顾。“她是一只沉了的舟,然而在将沉之际,如若不能重新撑起来,她宁可人舟两覆,这是一个火山口,或者犹如作者所谓,她是那被象征着的天时,而热情是她的雷雨。”
这样的人物,是那种主宰一切的人,也是容易将自己推入万劫不复之地的人。她的阴鸷她的力量还有她的痛苦将她雕琢为一件让人捉摸不透的艺术品,只是压抑的太易自燃。
不是爱便是恨,繁漪爱到了深处衍生出来了恨。爱恨交织,雷雨轰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