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由背诵《毛主席诗词》所想到的
2020年3月,疫情期间,图书馆已经闭馆好长时间了,无奈之际,打开书柜,本想找一本喜欢的书再次阅读,无意中,目光聚焦在一个小小的身影上:这是小时候父亲送我的礼物——1996年版的《毛主席诗词》。封皮上赫然写着父亲的名字,让我心头一暖,拿在手里反复摩挲,仿佛感受到了父亲生前温存的陪伴。于是,心中突然起了决定:我要把这本诗词重新背诵一遍。
经过尽半个月的努力,我终于把这本诗集背完了。书中共收录了毛主席从1925年到1965年间创作的三十六首诗,这些诗作有的如《沁园春.长沙》蓬勃大气;有的如《蝶恋花.答李淑一》哀婉低沉;有的如《送瘟神》幽默诙谐;有的如《忆秦娥.娄山关》严肃认真,可谓是篇篇佳作,字字如金,都让我觉得爱不释手,都让我不禁感慨:伟人真不愧是伟人!
无可置疑的,毛主席作为开创新中国的领袖,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典型代表、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英雄圭臬,值得万千后世子孙崇拜敬仰,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向前。
但是,也有人说:崇拜归崇拜,和平年代,没有战火纷飞,没有硝烟弥漫,缺少了英雄辈出的特有氛围,成就不了出类拔萃的豪杰模范。是这样吗?不!我不这么认为。
忆往昔,改革开放四十年,峥嵘岁月稠,有多少无名志士缔造了今天中国的举世成就:年轻的扫雷兵杜富国,以血肉之躯为战友挡住一切,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军人的铁骨铮铮;埋名奉献五十年的林俊德院士,弥留之际,靠机器维持的几小时里,仍坚持处理机密文件,用一腔热血铸就了永恒的国之脊梁;七十高龄的夏伯渝老人,在遭遇雪山地震、经历小腿截肢、身患癌症的情况下仍攀登珠峰四十余年,并最终登顶。他们不是英雄吗?他们也是英雄。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英雄就是沉默中孕育出的高尚灵魂;英雄就是平凡里洋溢着的拼搏斗志。
或许,又有人说:二十一世纪的大中国,国泰民安,到处莺歌燕舞,到处和谐家园,再难建功立业,有所作为。是这样吗?不!我仍不能苟同。
看今朝,全民抗疫三个月,惊心动魄中,有多少平凡的生命将浩然正气抒发至酣畅淋漓。2020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了人们身上,无数新时代的好儿女逆行武汉。当大家只能靠频繁刷屏的疫情信息体会灾难带来的焦虑时,那些奋战在病人身边的医生、志愿者们,却是在以凡人之力与死神抢夺生命。他们之间有说着“我去一线,不要告诉父母”的毕业生;有心心相映、来不及享受新婚甜蜜的恋人;有孩子不满一岁、正牙牙学语的年轻父母;有已经退休、本该安享天伦的年迈专家。只因祖国一声号令,他们便义务反顾、毅然决然奔赴前线。英雄是什么?英雄就是以一颗灼灼之心抚慰祖国的创伤;就是舍己为人,战斗到倒下的那一刻;就是祖国需要我,我便无所畏惧;就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所不惜!
当然,英雄不光在冲锋陷阵,后方跟前线一样能造就英雄。
看看那些在疫情肆虐之时仍坚持工作的生产劳动者,看看那些不畏病魔、不畏风寒、不畏各种闲言碎语、不畏各式冷眼旁观的基层工作者。正是他们撑起了新年前口罩厂的复工;正是他们带动了除夕夜火神山医院的动土;正是他们凝聚了全国各地浩浩荡荡的捐赠;正是他们坚定了千家万户“足不出户,战胜疫情”的决心。他们都是这和平安定、朗朗乾坤下的英雄;他们都是默默无闻、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英雄;他们都是值得人们永远铭记和学习的英雄。
是的,我们崇拜英雄,我们渴望英雄,我们梦想着成为英雄。作为一名高速公路的收费员,我们也期望能用自己平凡岗位中的一次次微笑、一次次问好、一次次耐心细致的解释、一次次雪中送炭的帮护,塑造高速队伍的英雄形象,升华征收天地的境界内涵。疫情肆虐之际,我们更希望能通过不厌其烦的一声声叮咛,亲力亲为的一次次善举,拉进我们同世界的距离,拉进我们同英雄的距离。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主席诗词历历在目,时时刻刻激荡我心。愿你我心中永远都持有一份英雄情怀、一种对英雄的崇敬;愿人们无论贫富、无论长幼、无论何时何地、各种境况都争做英雄。时代需要英雄,中华需要英雄,云山苍苍,江水泱泱,相信只要我们努力,终有一日,我们能战胜自己、战胜困难、我们能创时代之光芒,做中华之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