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话慢慢说》读书笔记
去于老师办公室打电话,看见桌上放着一本书《有话慢慢说》本来以为是对幼儿园孩子的说话方式,打开一看,是父母如何与青少年沟通的书。
为了让自己有紧迫感,能积极的去看,我跟于老师说,今天晚上看,明天早上还回来。回到家,吃着饭我就翻阅着,吃了饭就赶快看。是一本很好的适合我这个年龄的妈妈看的书。
孩子进入青春期,我知道适当的买青春期的书给孩子看。从来没有想过孩子到了青春期做妈妈的应该找什么书看看,但是看了这本书,突然感觉,是应该在生活中计划着,到什么时候应该看看什么书,而不是随手拈来就看。因为我感觉这本书我已经看晚点了。当我看着目录翻阅的时候,我看着书里面那么多生活例子,我感觉有的就像在写我的儿子。
可以说,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会有叛逆期。我庆幸在我儿子叛逆期之前,和一个好朋友交流过,她跟我讲了很多他儿子叛逆期的事情,讲她的无奈,她的愤怒。然后教给我很多方法。写到这里,想到和丛老师在一起的时候,她讲她儿子的一些事情,现在她儿子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叛逆期都已经过去了,丛老师也给了我很多建议,很多她亲身经历之后的感悟。让我受益匪浅。
在我的生活中,我一直认为,留心处处是学问,只要有交流就一定有收获。所以,我很感激我生活中的同事和朋友。
再来说这本书,读完这本书,和译书者许丽美有着共同的感触:就是这本书最令人深思的地方是,作者提到当孩子来到叛逆的青春期时,父母应该继续革职尽责,要如码头般伫立,静候旅人归来,当小孩子闹青春期毛病,大人不要气的再也不闻不问,造成亲子关系疏远。是的,孩子已经长大,他们有他们想要翱翔的天空,父母应该在这个时期开始逐渐放手与静候,也唯有开朗的父母才做得到这样伟大。
书中第八章中“逻辑的极限”所述:每个身为父母的人都有山穷水尽、万念俱灰的时候,父母不能用打骂的方式制胜,制胜的办法只有一个,这个办法就是赢回自己的孩子。至于如何赢回自己的孩子?作者指出犹太贤哲曾说过:“智慧的开端是沉默,第二个步骤是倾听。”但愿这些忠告不但但 是知识的传达,更主要的是能使为人父母者更有信心地去善尽为人父母的责任。
我们都有被孩子气的不行了,很愤怒的时候,书中第六章告诉我们“愤怒却不羞辱”表达愤怒的情绪却不带辱骂词句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这样做违背自然的倾向与根深蒂固的习惯,可是,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新的说话方式,使得我们能够发泄怒气却不至于伤害到我们所爱的人。
我觉得书中一位母亲的一段话很值得我们学习,她说:生气却不辱骂是一个最有用的办法,这样做证明我是个心智成熟的人,而且也节省时间与力气,老实说,人生苦短,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让自己耗在敌对的言辞中,何况抚平伤害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驱除罪恶感也需要花费许多精力。所以,在面对困难时,我会扪心自问:重点在哪里?直截了当地说出来!弄清楚下一步该怎么做,不要犹豫不定。
最后祝愿青春期的孩子们都能轻松走过叛逆期。快乐成长!
第二篇: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谈到了“一个经验”(an experience)的概念,并将之界定为:“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历程而达到完满时,就拥有了一个经验。”该界定显示出“一个经验”至少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历程”。二是圆满性,即“达到完满”。完整性和圆满性共同构成了“一个经验”的内涵。
应该说.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大多能尊重幼儿对完整经验的需要,比如.给幼儿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幼儿唱完一首歌,帮助幼儿完整地经历一次科学探索活动,等等。然而,不少幼儿园在追求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幼儿所获经验的圆满性。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会不断地催促幼儿完成其作品;为了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得出答案,教师会缩减探索的时间,给予幼儿过多的直接帮助.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表面上看来,教育活动是完整的,教师引导幼儿获得了完成某一个教育活动任务的经验,但这种经验却是肤浅的,不具有累积性。在有限的时间内试图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常常会在关注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以牺牲幼儿经验的圆满性为代价。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的经验既完整又圆满呢?
一是分解。分解就是把原先过于庞大的“一个经验”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经验”。比如。要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就可以让他们通过几次活动分别来探索水的颜色、味道、流动,物体的沉浮等不同特性。对一首歌曲的学习,可以通过体验理解歌词、初步学会演唱、歌曲演唱与表演、音乐游戏与创造等几个层层叠加的活动分步骤地逐渐达成。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每一次都获得了相对完整的一个小的“经验”.而每一个小的“经验”的不断累积便构成了既完整又圆满的一个大的“经验”。这就好比我们成人在读长篇小说和看电视连续剧时的经验历程模式。
二是留白。留白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留白就是在教育活动设计时间歇性地预留一部分不做任何教学安排的时间。有了在活动设计时有意识的留白后,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才有可能从急迫的教育任务中脱身,才有可能用更多的心力来观察、分析幼儿:当教师意识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活动计划不一致时,才能根据幼儿现场的反应调整教育计划,切实追随和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使他们通过活动获得深人、满足的体验。
三是时间。充足的活动时间是幼儿获得高质量经验的条件。要让幼儿的经验完整和圆满,教师必须学会放慢脚步,善于等待,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按自己的步调进行探索。有了充裕的活动时间,教师才可以不急于让幼儿获得某个既定的结论,幼儿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自主探索,自己寻找结论,自己发现和修正错误。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幼儿才会体验到挫败与成功,感受到困惑、激动、喜悦、失落、难过等各种情绪,幼儿所获得的经验才会是饱满、充实的,并在与原有经验的汇聚中成为推动幼儿成长的重要力量。
第三篇: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活生生的记录她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这都让我们觉得他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呀。
走进《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则是感受到窦老师的独立思考、独家发现和独特表达等个性特征的彰显。这本书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读书”二字。“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有专业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我理解学生读书贵在培养兴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可。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固然是应当的,但更应当多读一些名著、专著等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不敢说!但多多少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爱好。从窦老师的这本书中我理解,教师应当是要培养读书的习惯的。
从《玫瑰与教育》中我体会到读书的重要,作为教师更应做好“读书-思考-实践”。窦老师是一名语文教师,书中写的都是她教学生活中的随笔和感想,从书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朴、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满阳光,怀着一颗感恩心为人处事的窦老师。这本书中,窦桂梅并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罗列出许多原则和规律,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研究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入手,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
读了《玫瑰与教育》后,我想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勤奋地阅读成就了她的美丽和深刻。请看她是怎样看待阅读的:
“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
“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
“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
“外在的形貌基于遗传,是难于改变的,但人的精神却可因读书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
“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一个人,只有在读书中才能体验生命的滋味。在读书中身体自然得到运动,大脑自然得到运转,心灵自然被酬劳。”
读书让我们有专业的知识,思考让我们有了独立的思维,实践是将我们的思考实施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的实践我想一定是具有教师独立特色的教学活动,窦老师强调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个性,教学活动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反思自己在每次外出听课之时,所获得的那些老师们表扬、鼓励的技巧,调动情绪的方法。回来以后便照葫芦画瓢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现在想起来在课堂我们反而失去了自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常常为自己语文课堂缺乏生动、灵性、激情、思想……而苦恼、烦忧、惭愧、自责。或许这就是我不断买书读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 “唯有读书”才能让自己长“高”啊!人,读书与不读书肯定是不同的。身为教师,读书与不读书,就更不一样了,这可以在你的学生那里得到验证。就让我们在这读书的季节里,来开始我们自己的阅读吧,相信在阅读中,我们也一定会变得美丽、优雅。教师的一生或许就是一个不断翻阅书籍,行走于学生中间以及文字之间的生命过程吧!
第四篇: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不会说话的孩子想“说”什么》
最近,我在阅读一本书名字叫《不会说话的孩子想“说”什么》,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其中有一个章节谈到“培养快乐、负责、有能力孩子的5个诀窍”。
在学习这5个诀窍之前,要先了解孩子天生就会使用的9种情绪密码:好奇、开心、惊奇、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
诀窍1,允许孩子充分、合理地表达所有的情绪密码(尽可能不让孩子的情绪受到压抑)。表示开心、好奇的情绪密码,都是正面的情绪密码;表示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这些都是负面的情绪密码。
诀窍2,尽可能鼓励孩子多多表达好奇和开心的情绪密码(尽可能让正面情绪充分发挥,及至最大)。例如,孩子抓起一本图书或是杂志,开始动手撕扯。如果这本书不是那么珍贵,你不妨先观察一会儿,看看孩子对撕扯所发出的声音、撕扯时候的感觉、撕扯本身都有什么反应。或者你应该扪心自问,孩子是不是在模仿爸爸撕报纸的动作。然后,要让孩子知道,你认可孩子的兴趣,也对此表示欣赏:“这本杂志很棒,对不对?上面的图案也很漂亮,纸张也很棒哟。”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撕杂志,那就那另外的纸换下它,同时要跟孩子说:“这本杂志不可以撕,这有一张纸,你可以随便玩。”
诀窍3,排除引起苦恼的因素(尽可能设法消除因其负面情绪的因由)。有的孩子只要看到戴眼镜的人就会哭,如果我们忽视孩子的这种表现,或者对孩子的哭闹不予理睬,这样做会让孩子误以为你没有明白他发出的情绪密码,这样不仅对孩子没有帮助,反而会让孩子越来越苦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把孩子抱起来,让孩子背对那个人,也可以请那个人把眼镜摘下来,或者还可以问那个人是否介意让孩子玩一玩他的眼镜,以便消除孩子的负面情绪。
诀窍4,用话语帮助孩子表达情绪密码。例如,小孩子因为饥饿哭泣时,不要只是喂他,也要花时间同他说话:“我听到了,孩子,你现在饿了对吧,我们找点东西来吃吧!”若孩子被汽车喇叭声吓到了,你可以跟他说:“那种声音真可怕,把你吓坏了。”孩子开心地荡着秋千,你可以用话语增强这种经历给孩子带来的正面感受,可以发出夸张的声音,比如“哇——”的一声,或者说:“你玩的很开心,对不对?”这些语言描述不仅对孩子的感觉予以认可,同时也能把孩子身体的感觉用语言描述出来。
诀窍5,理解孩子的愿望,他想要变得和大人一样。1岁大的索尼娅走到电视机后面,想要看看那些奇妙的电线和插头,这时爸爸平静地说:“索尼娅,若果插头在插座里,电线就会有电,你碰它会受伤,到我这来,我给你看看这段没有电的电线,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要不来玩这个好玩的球吧!”然后索尼娅走到爸爸面前,听爸爸简单描述了一下电线和电流的用途,就开心地玩球去了。这时爸爸不妨说一句:“索尼娅,谢谢你不去玩那些电线,我爱你。”在这件事情上,首先,爸爸以平静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并干预了她的危险举动,尽管孩子不能完全听懂爸爸的意思,但她明白说话的含义和语调。其次,他还给索尼娅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玩的东西——球。最后,“谢谢你,我爱你!”他用这样正面的语言对孩子的做法予以肯定,引导索尼娅在行为上做出改变并给予奖励。这位爸爸所有的举动和反应,都是在给索尼娅师范一些宝贵的经验,还会有助于她将来长成一个心地仁慈、态度冷静以及情感和谐的大人。
读书笔记《这就是幼儿教师》
读书笔记
<这就是幼儿教师>
我是怀着一名幼儿老师的心情看完的。这不是一本书,是篇文章,但我把它当书一样的看了一篇又一篇。
本书的核心思想:
这篇文章是以一位幼儿教师用自己的心态写出了自己对工作的一些想法。一共十六点写出了幼儿教师方方面面。有工作上的,有生活上的等。1、整天有写不完的案头工作;2、工作强度大,活儿忙不完;3、工作时间长,报酬少;4、工作上的比赛无休止;5、幼儿老师的安全责任大;6在社会,没有谁能瞧得上幼儿老师;7每天都在幼儿的吵嚷声中度过;8每天和孩子嘻嘻哈哈,在一些人眼中就如疯子般。9为了布置区域什么垃圾物品都要。10家长工作有难度;11、当孩子们长大了,认识儿时的幼儿老师几乎是零等等
几点心得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这位作者用反写方法,突出了幼儿教师的伟大。幼儿老师虽在一些人眼中很小很小,但却能把家中的小霸王教育的懂事。比如:“当新生幼儿才入园时,二三直个孩子一起哭,抱完这个哄那个,哄完那个又抱这个,老师常常是骗一个,哄一个,抱一个,拉一个后头还跟着好几个!要是遇到几个感情脆弱的家长,孩子哭,她也哭,那就又得哄家长。于是大人小孩一起哭,那场面那家伙那整个一人间练狱啊!哭还算小事,现在的孩子普遍奥特曼看多了,特暴力,那是又打又闹又踢又咬死活不要上幼儿园,所以老师身上留点小伤那是常事。”就从这点上,就看出了幼儿老师的不同一般。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时,觉得这作者真的写出了老师的心里话,一些不平。但多看了几篇后,才知作者的含意——幼儿老师的不简单!我做为一名普通幼儿教师感到真幸福。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的伟大,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的高尚,因为我看到了我们幼儿老师在人家眼里的不同。虽没有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那么的高级,但我们却能把一个不懂事的孩儿学会懂事,未来的才子们都是从我们手中开始起步的!
最近看了一本《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的书,确实是给我在幼儿教育的一个角开启了一扇窗。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书中从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在教师与家长这一方面,这本书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工作难做,但是很重要。家长一直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在玩,有的家长自己早上想睡懒觉,便很晚才送孩子来园,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师在有时间跟家长个别交流的同时,还应经常召开家长学校的交流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可以让家长和教师保持一样的教育观念。家长可以亲自参与孩子的活动中去,可以更快的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每个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几次亲子类型的活动,以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孩子的活动中去。
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每一个教师,特别是我们幼儿教师,重在研究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视家教指导工作。因此,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才能共同把儿童教育工作做好。对我们来说,在双方沟通中怎样善于抓住时机,在随意交谈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长的心声。怎样有艺术的向家长宣传、指导保教知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如何解决与幼儿家长沟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困难?我认为应该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入手,不断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方式、途径与技巧。
教师每天与家长接触时间虽然短暂,但三言两语中也能反映出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掌握交谈技巧及说话的艺术。过去,我总认为时间短,与其拐弯抹角,不如直截了当的说。于是有时当着孩子和家长就告状,弄得家长十分尴尬,孩子也害怕。这样,既不利于孩子克服缺点,也不利于家园配合。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窗,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开,既然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
6月读书笔记:摘至-----与孩子共同成长
《指南》虽然细化描述了幼儿在五大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具有指向性和显示可操作性,可是它并不是就简单的“说明书”,《指南》同时蕴含着十分深刻的教育理念,读书笔记大全《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正确理解其教育理念是幼儿教师和家长学习。运用《指南》的前提,是有效填补教师专业空白,开启家长固化思维的工具。
一、快乐地玩,有效地学。
《指南》需要遵循的原则中将珍视幼儿生活的游戏的独特价值放在首位,是经过多方论证和考量的。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自我决策的能力并实现自我的价值,游戏会使得儿童体验成就尤其独特的价值,同时也有着强有力的法力支援,《儿童权利公约》中明确规定:缔约国确认儿童有权从事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
二、放慢脚步,慢慢成长
“教育即生长,教育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要尽可能让儿童在充裕的时间自由发展,成长虽缓慢却发展彻底。
三、扬起所长,补齐缩短。
每一个儿童有自己的独特学习风格,只能所长各不相同。引导幼儿教师和家长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改“扬长避短”为“扬长补短”,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并最终实现面向全体、全面的和谐发展。
六月读书笔记
海口市机关幼儿园叶曼
阅读是艺术,因为阅读就是探索的过程。我们通过阅读来实现一种对应,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个人的经历、与我们的个人的体验一一对应。阅读,说到底,就是以设身处地的行为去探索世界,以设身处地的方式进入他人的世界。
“打开一扇阅读的门,开始一生爱的旅程。”有书相伴的人生一定是幸福充实的,有“阅读”习惯的人一定是感恩快乐的。同样,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快乐都可以从阅读中得到,每天给自己留一点时间阅读,与伟人、名人对话,提升自己的才华,锤炼教育的智慧,在阅读中寻找无穷的乐趣。
一个教师没有阅读,就不会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作为教师,如果一直能够坚持阅读,就能始终保持与最前沿的思想的声音的接轨,除了能够获得新知,还能够获得一种精神上和道义上的力量。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种外在的动机资源的输入,任何人都可能感到动力不足的。坚持阅读,就可以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生命的组成部分。
时下,流行这样一句话:享受过程。就阅读而言,只有在博览群书、遍赏芳华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开卷有益”的妙处和“万里清风来”的意境。从这个意义上讲,享受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享受生活,享受人生的过程。让我们做一个忠实的阅读者,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心得
这段时间我仔细研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一书,通过学习我对《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的同时,总结了以下的一些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幼儿园年轻教师,我应有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去关心幼儿、观察幼儿、理解幼儿、尊重幼儿,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为幼儿成长创设宽松、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我还应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内容,提供丰富、适宜的玩教具和游戏材料,并善于把握蕴含其中的教育契机,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很浓厚,很多家长在孩子牙牙学语时就逼着孩子背古诗记单词,在孩子还不会握笔手指肌肉没有发育好时就要求孩子练字画画学乐器,完全忽视了幼儿的意愿,时不时埋怨幼儿老师不教这不教那的家长也有,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平时还要与家长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同步和谐发展,让家长也要转变观念,孩子的童年时短暂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就会取得行为的收获,播下一粒行为的种子,就会取得性情的收获;播下一粒性情的种子,就会取得命运的收获。让孩子学习他该学的东西,做他该做的事情。不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真正具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读《三年前的教育日记》有感
——吴小灿
最近整理柜子,翻阅几年前的日记本,看到最近记录的一则教育故事,感觉很好。
秀哲是个比较懂事,并且很聪明的孩子,但也有调皮不听话的时候。今天离园前,他故意用外套去挥打别人来取乐,我二话没说就收了他的衣服。
他爷爷来接他了。只见他一声不响地从我面前走过,径直到走廊上,看他没有丝毫认错的意思,我故意不把衣服还给他,看他回家如何交代。
秀哲爷爷知道了这件事,想让我把衣服还给他,我就跟他说:“今天衣服不还他了,谁让他做错事了。”没想到这句话惹得秀哲一屁股坐在地上,脸涨得通红,“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好一个濑脾气的孩子。我就过去拉他起来,一边拉他起来一边告诉他:“我今天这样做是让你记住以后不能用衣服去打别人,懂吗?”看他乖乖地点头了,我才把衣服盖给他。
从日记中看到,自己三年前的教育经验还很不足,教育理念也很幼稚。但是现在也在不断的学习。当我看到孩子用外套挥打别人时,我的第一反应是生气,处理的原则是决不容许、好好管教。其实这是典型的教师权威的表现,你不乖,我就没收你的衣服,让你急,让你哭,让你尴尬。但是如果是今天,我绝不会这么做,我会先了解孩子这么做的原因,然后因势利导,通过引导他体验,而不是说教的方式,让他明白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今天是我已经认识到,教师应该和风细雨般地去丝润孩子的心田,而不是暴风雨般地去打击孩子的自尊,为了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反思,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
《老人与海》读后感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
《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48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一个真正的强者,只能被摧毁而不能被击败
永不言败,这就是《老人与海》告诉我们的。
点击下载:小语全册试题小数全册试题小语全册课件小数全册课件
使用道具举报
网站工作室
超级版主
串个门加好友打招呼发消息
发表于2014-6-2812:21:26|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笔记《读懂孩子的眼睛》读后感
“帮助、肯定、平等、理解、交流、自由”是《读懂孩子眼睛》一文所提倡的六大点,从孩子的眼睛当中透露出不同的信息,做一个善于捕捉孩子信息的老师,从孩子的眼睛打开心灵的窗户。
往往我们读不懂孩子的眼睛,产生一定的偏差,没有很好的走进孩子的内心“我的宝宝,你需呀什么”,短短的一篇文章,让我读懂了应从全方位地区了解孩子的需要,要从细节入手,更好地区发现孩子,读懂孩子,从一个又一个细节出发,让孩子们的心中充满阳光,他们是个有思想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见解,渴望自语,需要帮助,希望肯定,追求平等,更希望得到理解。
读懂孩子,从理解孩子开始,去帮助有需要的孩子,读懂孩子,学会肯定孩子,肯定他们的付出,读懂孩子,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平台,在这平台上公平。民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拉近孩子心与心的距离。
好书不在多,有一两本足以,好文不在长,有那么一两句好词好句,耐人寻味,找到真理,从这篇短文,我思考了很多,面对孩子,我到底读懂几分?需要的是什么去支撑,渴望得到的是什么样的一种境界,我不由得又陷入了思考。。。。。。
第五篇: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谈到了“一个经验”(an experience)的概念,并将之界定为:“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历程而达到完满时,就拥有了一个经验。”该界定显示出“一个经验”至少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历程”。二是圆满性,即“达到完满”。完整性和圆满性共同构成了“一个经验”的内涵。应该说.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大多能尊重幼儿对完整经验的需要,比如.给幼儿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幼儿唱完一首歌,帮助幼儿完整地经历一次科学探索活动,等等。然而,不少幼儿园在追求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幼儿所获经验的圆满性。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会不断地催促幼儿完成其作品;为了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得出答案,教师会缩减探索的时间,给予幼儿过多的直接帮助.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表面上看来,教育活动是完整的,教师引导幼儿获得了完成某一个教育活动任务的经验,但这种经验却是肤浅的,不具有累积性。在有限的时间内试图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常常会在关注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以牺牲幼儿经验的圆满性为代价。那么。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的经验既完整又圆满呢?一是分解。分解就是把原先过于庞大的“一个经验”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经验”。比如。要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就可以让他们通过几次活动分别来探索水的颜色、味道、流动,物体的沉浮等不同特性。对一首歌曲的学习,可以通过体验理解歌词、初步学会演唱、歌曲演唱与表演、音乐游戏与创造等几个层层叠加的活动分步骤地逐渐达成。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每一次都获得了相对完整的一个小的“经验”.而每一个小的“经验”的不断累积便构成了既完整又圆满的一个大的“经验”。这就好比我们成人在读长篇小说和看电视连续剧时的经验历程模式。二是留白。留白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留白就是在教育活动设计时间歇性地预留一部分不做任何教学安排的时间。有了在活动设计时有意识的留白后,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才有可能从急迫的教育任务中脱身,才有可能用更多的心力来观察、分析幼儿:当教师意识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活动计划不一致时,才能根据幼儿现场的反应调整教育计划,切实追随和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使他们通过活动获得深人、满足的体验。三是时间。充足的活动时间是幼儿获得高质量经验的条件。要让幼儿的经验完整和圆满,教师必须学会放慢脚步,善于等待,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按自己的步调进行探索。有了充裕的活动时间,教师才可以不急于让幼儿获得某个既定的结论,幼儿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自主探索,自己寻找结论,自己发现和修正错误。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幼儿才会体验到挫败与成功,感受到困惑、激动、喜悦、失落、难过等各种情绪,幼儿所获得的经验才会是饱满、充实的,并在与原有经验的汇聚中成为推动幼儿成长的重要力量。
读书笔记的格式读书笔记主要有三大类:1.摘要式笔记摘要式笔记是一种在阅读中把同自己的学习、工作或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的笔记形式。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
摘要式笔记又可分为:
(1)索引索引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
(2)抄录原文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
(3)摘要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按照原文的顺序,扼要的地把书中的观点、结论摘抄下来。
2.评注式笔记这是一种在阅读中写出自己对读物内容的看法的笔记形式。
评注式笔记又可分为
(1)书头批注这是一种最简易的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和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
(2)提纲就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挈领地叙述出来。
(3)提要提纲和提要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
(4)评注就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解。
(5)补充原文就是在读完原文或文章之后,对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
3.心得式笔记心得式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
好范文网范文网【www.haoword.com】
心得式笔记可以分为:
(1)札记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称札记。
(2)心得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
(3)综合综合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的笔记。
怎样写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一)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二)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三)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四)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五)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六)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七)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以上各种形式,可由浅入深逐步掌握。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之外的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 作文网校 › 读书笔记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