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什么是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种类很多,一般分为四大类:
(1)摘要式: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警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为科研、教学、学习和工作作好准备。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
(2)评注式: 评注式笔记不单摘录,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和评价。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
(3)心得式: 即读后感。是读书或读文章后写出的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常用方法有:札记,它是摘记要点与心得结合的产物;心得,也叫读后感。将读书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综合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并记录下来,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4)记载式: 1)笔记本。 成册笔记本可用来抄原文、写提纲、记心得、写综述。长处是便于保存,缺点是不便分类,但可按类单独成册。 2)活页本。 可用来记各种各样笔记。便于分类,节约纸张和日后查阅。 3)卡片。 好处便于分类,可按目排列,便于灵活调动又节省纸张,但篇幅小,内容不宜长。 4)剪报。 把报纸和有用资料剪下来,长文章可贴在笔记本或活页本上,短小材料可贴在卡片上。剪报材料可加评注,也可分类张贴,要注明出处,以便使用。 5)全文复印。 重要读书材料,为保持完整性,可全文复印编目分类留用。
读书笔记怎么写?
读书笔记怎么写呢?写读书笔记通常会是学生最为头疼的作业。下面就说一下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的关系,就会轻松拿下,因为读后感不过就是一种议论文而已。我觉得以失败告终,是因为你学而不用。很多应用文种只有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具体应用,而读书笔记属日用文类,应即学即用。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1、摘要式读书笔记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摘录式笔记可分为:
(1)索引读书笔记
索引读书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例如:庄照:《也谈为谁立传》,《光明日报·〈史学〉》
(2)抄录原文读书笔记
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
2、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
(1)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
(2)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
(3)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
另一种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
(4)评注读书笔记
评注读书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例如鲁迅读《蕙櫋杂志》中的一段:清严无照《蕙櫋杂志》:西湖有严嵩和鄂王《满江红》词石刻,甚宏壮。词即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华盖大学士。后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虽属可笔,然亦足以惩奸矣。
案:严嵩篇和岳飞词,有如是作为,后人留词改名,有如是自欺,严先生以为可笔而又许其惩奸,有如是两可。寥寥六十字,写尽三态。(鲁迅《集外集拾遗·书苑折枝(二)》)
(5)补充原文读书笔记
补充原文的读书笔记,是在读完原书或文章之后,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原文不是随意地加以补充,而是要围绕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发挥。
3、心得式读书笔记
心得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它有如下几种:
(1)札记
札记也叫札记,是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这种札记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长可短。
(2)心得
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这些读书笔记,可以写读书时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写对原文的某些论点的发挥或提出批评、商榷的意见。写这种笔记,一般是以自己的语言为主,也可适当地引用原文。
(3)综合读书笔记
综合读书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的笔记。
上述三种类型的读书笔记,不论采用哪一种类型,目是都是为学习、工作、科学研究和写作服务。作笔记时开始可采用摘要式,以后读书多了,有了比较,产生了看法,就可以写译注式,至于心得式是更进一步了,它是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
====归纳小节:
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的作用,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
4.写法
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学者都很重视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既是消化书本知识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积累有用的材料,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前人写的读书笔记,想谈三种写法。一种叫“提要钩玄”,一种叫“采花酿蜜”,一种叫“开山铸铜”。
第二篇:什么是战略-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什么是战略》
——吴康成(201430490464)
一种东西,你只有了解它,才能掌握它,运用它,在读作者的文章之前,凭着自身很零散的知识,我对“战略”一词,先做了以下解读。
什么是战略?
从宏观来说,战略是一种价值判断,是一种方向把握。它的重要性往往不在短期内体现,而从长远中彰显它的价值。战略应该服从马克思辩证法的观点,具有整体性和全面性,而且符合发展的观点。从微观上讲,战略属于一种定位策略,是企业发展,调整运营手段的根本依据。
伴随着这些理解,我于是诞生了一些问题。它是一成不变的吗,是可以随意,经常改变的吗,战略能给企业带来些什么?如果发现企业发展不对头了,首先是要分析运营错误还是战略问题?有人说战略好比企业的指路明灯,方向对了就不会有错,是这样吗?企业的战略制定需要注意些什么,如何制定,又怎样在实践中判断战略的正确性?还有,企业有战略定位,个人的学习阶段,工作历程是否也可以运用战略理论来协助发展?
文章中,对战略的理解很是独到,尤其强调了运营效益与战略的区别。理解这些之前,我们必须明白一个前提:任何一家公司,只有当它建立起一种能够长期保持的具有差异性的竞争优势时,才可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就涉及到了两点,价值与成本。就是说,企业创造丰厚利润的前提是,为客户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同时降低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但究竟企业是如何通过关注运营效益和战略来实现这个目标的呢?
首先,文章中提到一点,现代化的发展使企业开发出大量的管理工具和技巧,这些使运营效益得到很大的提高,但还是有许多企业无法将所得转化为持久赢利。运营效益对企业的作用自不必多说,但这个不能持久赢利问题,究竟是运营问题的失败还是原本企业的发展方向上就存在错误?
其实很多企业在发展中遇到问题都是停留表面的解决上,如改善运营工具,改变运营方法,一味的追求运营效益,这些往往不能在长远上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文中做了一个解答:在竞争日益激烈,现代科技更加发达,信息传播飞快的今天,最佳实践会迅速传播开来,竞争对手可以及时掌握,并模仿管理技巧、新技术、增进投入以及满足客户需求等方面的最佳实践。试想,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还有谁能获得相对优势呢?生产率改进了,运营效益提升了,要是都被客户和设备供应商获得,又谈何转化为企业的利润?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便是,竞争趋同。企业以他人为基准,模仿,是竞争趋同的一个原因。竞争趋同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战略趋同,这就成为了同一跑道展开的追逐赛,必然使企业之间拼个你死我活。这不是自相残杀么?我举个例子,9个企业都在同一跑道上赛跑,只分出冠亚季军,结果只能有3个企业获奖,这必然扼杀其他6个。而你把他们分成3组就不同了,另外两组去角逐跳远和跳高的项目,这样,所有企业都可以获奖。
经过上面分析,我们知道了企业一味的追求运营效益的弊病。回到战略的层面上再进行
思考也许会有更好的答案。
那么,战略将如何制定,如何实现它的巨大价值的?战略,是建立在独特的运营活动之上的。波特说,战略的实质是在与运营活动中选择不同于竞争对手的运营活动,或者不同于竞争对手的活动实施方式。
一句话,就是创造差异性。当然,这个创造差异性如果不建立在企业独特的运营活动之上将毫无意义可言。我想,之所以强调独特,那是因为考虑到可模仿性。作者结合西南航空公司和宜家家居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诠释。可见,一个好的战略定位,除了能让企业去做什么,去如何做之外,还可推动企业的创新,企业文化的形成,凝聚员工的力量,甚至达到激励作用。
战略定位有三个原点。也许,以后我们以后做战略时可结合这三点。第一,基于种类的定位。第二,基于需求的定位。第三,基于接触途径的定位。战略的制定往往存在于企业的建立之初,伴随着企业的不同阶段,起初是为了开拓市场,接着,便是考虑长远发展了。
然而,一个好的战略更在于它的持久性。作者提出了须做取舍,战略配称的理论。在我看来,做取舍,是为了更好的集中资源办大事,而战略配称则是让你自己做的蛋糕独一无二,别人无法独享。这样一来,差异性有了,别人无法跟你争了,你自己集中资源办的大事也成了,这样的企业发展自然会长久。而没有做出取舍的后果便是资源运用不合理,分配模糊,顾及方面广,应接不暇。这样便很明显降低了效率。
再换一句话说,专才与全才哪个更加容易做到并做的更好?我要指出的是,往往想要当全才的,后面发展往往是全面平庸。众所周知,可口可乐公司在饮料界独树一帜,做的是运动型饮料,你有见过他跑去卖冰红茶,买牛奶吗?很多中国的饮料行业想模仿其发展,也往往是失败而终的。正是因为其做了取舍,而更好的发展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让对手难以模仿。毕竟,生活中,几手抓,几手都要硬,只是少数。
那么如何做取舍?作者分析了原因:一、企业形象或名誉出现前后不一致的现象;二、取舍是有运营本身所致;三、取舍可能来自内部协调管理的限制。一句话,推出两种产品,其中一种不符合企业形象,不要;运营的时候,根据定位,某方面达可能达不到客户要求的,不要;内部协调管理的时候,单一的要求,单一的方式,更能体现组织中各项工作的轻重缓急,更能让人方向清晰。
至于战略配称,它的重要性便如作者所说,建立一个环环相扣、紧密连接的链,将模仿者拒之于门外。因为分散进行的活动通常会相互影响,所以配称的重要性便出来了:让分散进行的活动有机联系,环环相扣,让资源更加集中,更加充分利用。
在这里,我更想试着用“系统”这两字来阐述这种配称理论。从西南航空公司的运营我们可以看出,其战略囊括的不是各单项活动的简单集合,而是一个运营系统。其各活动的相互补充,创造了真正的经济价值。好比一个人要想把篮球打好,需要的不仅仅是手,还有脚步的配合,身体的掩护,眼睛的洞察和大脑的支配。这是多方面的集合,却不是简单集合,更穿插了特有的动作,因而更环环相扣,难以模仿。就像nba赛场上,球星闪耀,个个打得好一手好球,却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色。如果这种模仿还可以进行,
那你将在nba赛场上见到两个科比。可以吗?答案当然是不能。
那么又如何配称呢?作者分为三类:一、保持各运营活动或职能部门与总体战略之间的简单一致性;二、各项活动之间的互相加强;三、“投入最优化”。在以上类型配称中,整体作战比任何一项单独活动都来得重要,也更加有效。竞争优势来自各项活动形成的整体系统。而各项活动直接的配称可以大幅消减成本或者增加差异性。这就是说在研究一个企业成功的要素时,我们更应该以渗透于各项运营活动中的主题为视角进行思考。
还有便是配称与可持续性的问题。一个公司的定位越是依赖于运营活动系统第二和第三层面的配称,其竞争优势持续的时间久越长久。而最有生命力的定位是那些在运营活动系统中含有取舍关系的定位。
至此,研读先告一段落。前面我提出,如果发现企业发展不对头了,首先是要分析运营错误还是战略问题?在此刻我想说的是,如果战略的制定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这种战略应该就是成功的,无可厚非,先分析运营错误是行的通的。当然,如果企业频繁出现类似问题,改过运营方式之后还是如此,那么此时,便不得不从战略上回归分析了。
接着,作者在以上讨论中得到了一个这样的启示:战略定位应该有一个十年或更长时间的持续期,而不仅仅是一个只做一轮的规划。前面我问过,战略是一成不变的吗,是可以随意,经常改变的吗?也许看了以后我可以做以下理解。
战略定位是一种长期的,具有稳定性的东西。战略定位应视发展阶段的不同而重新完善和修正,而不是去改变。因为经常换定位必然会付出沉重代价。试想,战略变,方向变,资源得重新配置,整个系统架构得重新调整,必然会有一个适应期浪费了人力物力,从而大大的增加了企业成本。当然,我提出的完善与修正,是可以的,企业有自身的发展阶段,在产品的进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都伴随着不同发展形势。此时,原先的战略理念也许会跟着环境与形势的改变而改变了,这就必须对其加以修正和完善。
最后,关于重新发展战略。至于战略选择是否非做不可的问题上,作者也做了解答。战略定位存在的意义与重要性自不必多说。什么“增长陷阱”、“追求有利润的增长”,都会破坏配称,淡化企业的独特性,最终削弱公司的竞争优势。四面出击,同时在多方面展开竞争只会导致混乱,继而危及组织的积极性和战略重点。
读罢此文,对于战略,我得到了一个完整的答案:战略就是在企业的各项运营活动之间建立一种配称。我大体上理解了,之前的问题和疑惑也从整体上有了大概的解答。也许有点莫名奇妙,有点唐突,接下来我想研究的是,如何把战略的观点运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也许是个头疼的问题,也许是个不必要的问题,就像这篇文章,去读了,去想了,总会有收获。
第三篇:什么是战略读书笔记
《什么是战略》读书笔记
《什么是战略》一书是杰克·特劳特先生对战略及其意义的阐述,为企业的成功指出正确的方向,科学定位,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之路。特劳特先生对战略提出的定义是:战略就是让你的企业和产品与众不同,形成核心竞争力。对受众而言,即是鲜明地建立品牌。
本书框架脉络清晰,分为八章讲述,每章都对战略的某层含义进行深入解释和举例。这八层含义分别是:战略就是生存之道;战略就是建立认知;战略就是与众不同;战略就是打败对手;战略就是选择焦点;战略就是追求简单;战略就是领导方向;战略就是实事求是。通过阅读本书,我对战略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书开篇用钓鱼进餐的例子引入,用简单的生活知识讲述战略的含义,在“选择暴力”中如何生存就是战略。战略是大竞争时代的商业生存之道。选择的爆炸式增长为顾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暴力形式的选择扩张会让企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企业要在这个竞争世界中获得卓越表现,就必须掌握商业的基本规律,设计并保持一个陈述清晰、焦点明确的战略。诚如特劳特先生所言:要在战略上表现卓越,就是要清楚地知道战略是什么,并且不断地把战略传播给客户、员工和股东。战略是一个简单、焦点明确的价值定位,换句话说,战略就是买你的产品而不是选择你的竞争对手产品的理由①。大竞争时代,战略即生存。
这本书有一个关键性词汇——心智。《战略就是建立认知》这章解释了心智对战略的意义。心智如同计算机的存储器,会给每条信息分配一处空位并保存下来,但心智只接受与其现有认知相符的信息,对其他信息一律排除。人类心智容量有限、厌恶混乱,所以保持简单和否定式的定位更容易深入人心。心智缺乏安全感,总是倾向于感性而非理性,从众心理和潮流效应总是能影响人们对产品的客观评价。心智拒绝改变,许多企业以为,新产品较老品牌更能引起顾客兴趣,其实老商品的生命力往往被低估②。即使是心理学观点也肯定了改变人类态度的难度。心智会失去焦点,丧失焦点的主因是品牌延伸。而成功的品牌之所以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就是因为聚焦一种产品、一种利益以及一点信息,从而成功的打入顾客心智。商战于脑,认知即事实。
在大竞争时代,唯一的成功之道就是进入顾客心智。而进入顾客心智的唯一
方式,就是做到与众不同③。实现顾客满意是企业的基本,而实行差异化战略能帮助企业走向卓越。努力成为行业的领军者,确立领导地位是战略要点。竞争林立,殊者生存。
战略就是打败对手,而打败对手则需要运用适合自己的战术。不同的类型的企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战略模型。战略目的就是配置企业资源去促成战术优势实现,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张扬战术优势,而不受具体目标的局限。战术独立于产品、服务和企业之外,甚至可能与企业制造的产品无关。战略则属于企业内部范畴,包括多方位的重组。战术以传播为导向,让顾客接受概念。战略以产品、服务或企业为导向④。知彼而战,避强攻弱。
同时,卓越的企业往往聚焦于某项特定的活动或产品。成功的专家型品牌必须保持专一性,不能让业务延伸而失去专家地位⑤。而做到聚焦也只是成功的第一步,重要的是要将自己的焦点传达出去,要让顾客知道谁才是这个行业的专家。如此自然能取得竞争优势,在战略中确保不败之地。战略力量,源自聚焦。
战略就是追求简单,简洁和精髓的话语往往更能深入人心。有舍方有得,舍弃是战略的精髓,如若能缩小聚焦于一个词或一项利益,最能打入顾客心智⑥。过于华丽的修饰并不能突出产品的特点,反倒给顾客认知带来了难度。所谓伟大战略,皆简单之词。
领导者是个引领方向的战略家,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由一个优秀的领导人引导方向。成为一个出众的领袖是作为领导人的基本特质。领导人更应具备远期思维和坚韧的毅力,同时是一个拥有将军特质的完美典范。身为领导人,必须清楚自己的战略方向,同时带领自己的员工共同向这个方向迈进。失去方向,则无人跟随。
战略就是实事求是。对于实事求是这个词的深意,我们中国人都不陌生,党的思想路线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一个庞大的政党都恪守的信条,对当今世界的战略家们来说,不得不是一个重要的提醒。特劳特先生清楚的看到华尔街过于追求增长而损害企业的行为。这些错觉和不真实只能为企业自己酿下苦果。一味的渲染数字和企业规模并不能真正使企业强大,实事求是,紧盯现实市场才是正确出路。战略就是重返现实市场,让自己的企业和产品与众不同,并将差异化植入顾客心智,建立鲜明品牌⑦。
读过这本书之后,对战略有了全面的认识,对战略有了新的见解,不得不承认特劳特先生商业大师的地位。刚开始看书的时候,觉得这本书行文简单,例子充足,非常好理解,并不晦涩,但是没有修饰和太多专业词汇,难免会质疑这是不是优秀的作品。然而看到第六章后,有一种瞬间被说服的感觉,战略本身就是追求简单,只有简单精髓才能深入人心,过多的修饰只会是累赘。因此读者本书让我更体会到特劳特先生的思想。我认为,战略就是众多人为共同追求的目标而制定的长远计划,然而这个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环境不同,要适时改变,这样的一个战略要能体现出与众不同的优势,也要深得人心,建立简单而真实的认知,走向卓越。
①(摘自第一章p13 )
②(摘自第二章p31 )
③(摘自第三章p43 )
④(摘自第四章p79 )
⑤(摘自第五章p94 )
⑥(摘自第六章p111)
⑦(摘自第八章p151)
第四篇:什么是战略读书笔记
《什么是战略》读书笔记
——徐艳峰0946035
【图书信息】
书名:《什么是战略》
作者:杰克·特劳特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图书结构】
中文版序
专文推荐
前言
第一讲 战略就是生存之道
第二讲 战略就是建立认知
第三讲 战略就是与众不同
第四讲 战略就是打败对手
第五讲 战略就是选择焦点
第六讲 战略就是追求简单
第七讲 战略就是领导方向
第八讲 战略就是实事求是
战略要点
【摘录】专文推荐板块中18页战略的定义:战略就是让你的企业和产品与众不同,形成核心竞争力。对受众而言,即是鲜明地建立品牌。
第一讲中32页:战略是一个简单、焦点明确的价值定位,换句话说,战略是买你的产品而不是你竞争对手产品的理由。
战略是个军事术语,敌人正在顾客心智中和你竞争容身之地。如果你想占据“最具 优势的位置”,你必须首先研究、明白并掌控这个阵地,阵地即是顾客和潜在顾客的心智
第二讲中48页:从信息论学家的角度来看,信念系统的特性和结构非常重要,因为信念被认为能够为态度提供认知基础。那么,要想改变一种态度,就有必要对此态度所依赖的信息进行更改,因此通常就有必要改变一个人的信念,删除旧的信念或引进新的信念。
51页:《哈佛商业评论》做出了定论:“无节制的品牌延伸有害品牌形象,扰乱贸易关系,并掩盖成本上升。”
第三讲中55页:在大竞争时代,惟一的成功之道就是进入顾客
心智。而进入顾客心智的惟一方式,即是做到与众不同。具体来说,追求质量和顾客满意 很难形成差异化战略,而且这两方面的追求常常把企业引入歧途。
57页:当今所有企业都讲求质量,“质量”仅仅是品牌参与竞争的基本筹码。
下面给出如何真正实施差异化的方法。
@1成为第一
@2成品特性。拥有一个特性可能是产品或服务实施差异化的
第一方法,但是这里有个原则,企业不能拥有竞争对手已经占有的同一个特性,必须另找其他。@3领导地位
@4市场传统
@5产品制造
@6创造热销
第四讲(首先开头先给出了许多在市场竞争中管理者容易犯的错误)中84页:企业必须基于四种战略模型,找到适合自己的战略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战略规划。
1.防御战模型供市场领导者采用。
2.进攻战模型适合市场第二、第三位的企业。
3.侧翼战模型适用于避开主战场的小企业或新企业。
90页:战略并非目标。自上而下的企业思维属目标导向型,大家首先决定想要达成的结果,然后再去设计达到目标的方案与手段。
第七讲133页中:企业领导者为了获得市场真实情报可以进行暗访,这在调查分销商或零售商情况时尤其有用。
135页中:领导与数字无关,企业家如果追求数字,终会为其所累。追求单
纯的增长有害企业健康。
p140页中:给出了领导者所需具备的几项能力:
〃领导者必须灵活通融。
〃领导者必须富有勇气。
〃领导者必须富于胆量。
〃 领导者必须通晓事实
〃领导者需要运气。
【读后感】
总结特劳特对战略的定义,有一句很能概括的句子:战略是一个简单、焦点明确的价值定位,换句话说,战略是买你的产品而不是你竞争对手产品的理由。
而其在整本书中对如何落实战略都是贯彻着三个思想,即简单和专一和特色。他主张企业战略方向要首先对企业进行定位,而在此定位上进行产品的革新以及公司的竞争一系列发展事宜。简单主要表现在企业的信念要简单,目标要简单,信息要简单。绝不能因为错乱的复杂的信息印象了企业的战略方向。而专一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产品发展类型上,特劳特是极力不主张产品横向扩大类型的,他主张企业要尽量缩小服务范围,做到产品的专一,并且要在专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做到单一服务的专家性。特劳特有这样一句话,企业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分散的各个产品和服务越多,那么每个产品和服务能分到的企业的能力就越小,这样就容易拖垮企业。特色表现在他主张企业提供的服务可能没有特别之处,但是必须要有一个特色的定位,也就是赋予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一个别人没有的定义,让自己的产品成为唯一并且努力发展成为这一个定义的巅峰,做到这一点,企业的地位就无可动摇了。就像他所说的:在大竞争时代,惟一的成功之道就是进入顾客心智。而进入顾客心智的惟一方式,即是做到与众不同。
可以说,这本书将复杂的战略定义简单化,就像特劳特在战略方面一致主张的简单化一样。他用很多具体的实例告诉我们什么是战略,告诉我们战略的各方面忌讳以及方法和途径。这本书以独特的见解给了我们一个战略的思维。就像是文中提到企业在做市场调查时,问卷以及流行的小组意见都是不能完全相信的调查方法,他提出最好的调查方法就是企业家深入基层了解基层的情况,这也是他提出对企业家的要求。他说过销售人员是个关键因素,关键是如何从他们那里得到对竞争情况的诚实评价。这让我联想到了戴尔电脑,戴尔电脑对销售的要求很高,他们不仅需要良好的服务态度,还需要具有非常强的留住顾客的能力,要了解顾客的每一分担忧,才能更好的为顾客服务。戴尔的电脑由于采用的是直销方式,所以网络及电话销售就成了企业最注重的环节,我了解的戴尔公司每年要花费几百万在神秘顾客上,他们雇佣神秘顾客对销售进行测评,这也算了解最主要基层。但是看过本书后,我并不能完全赞同这一做法,作为一种战略,其关注基层固然是好的,但是这种雇人评价的方法和小组意见本身并无什么区别,无非是花巨资在购买虚假的信息上。
总的说,看完本书后,我对战略也有了些新的认识,而且书中所提到的各种战略思想并不是一时就能完全了解的,也需要在学习实践中才能得到结合更好的了解。我也会在
以后的实践活动中遇到有关的问题再查找相关信息仔细品味学习的。
第五篇:读书笔记
安丰初级中学教师读书心得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
安丰初中 赵 嵩
自从上学期学校安排了教师读书活动,我从图书室借阅了几本自认为适合自己阅读的图书,有《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等。起初,也只是随手翻翻,可真正在闲暇时打开阅读,却又不一样的感受。对《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我特别喜欢,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学生的生源质量,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如何面对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这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从这本书的书名就已经告诉我们,应该将教师与医生放在一起联想。医生看病的原则首先是“望、闻、问、切”,即要实事求是,再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刨根问底,进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出药方治病救人。
王老师的这本书实际上就是这样在引导我们的教师应该更加专业一些,不是简单的一刀切,或是仅凭经验来处理问题。诚然经验对教师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经验引来的思维定势,逐渐懒惰的思维方法有时却有致命的危险,或者说对于教师个人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人们都说“人心隔肚皮”,很少有人能够对每一个人都能洞察心机,再加上可能出现的代沟,初中生当中的一些想法简直可以用匪夷所思来形容,看似简单幼稚的问题在他们眼中却显得至关重要,反而需要引起教育者的深思。
教育是什么?是考试?是成绩?是升学?这些教育手段渐渐成了目的,凌驾于教育之上,而教师本身也就成为了一种谋生的手段,教育过程甚至成为一种追名逐利的捷径,试问有多少老师能够真心去教每一个学生?在这种“目的”的引导下,问题生就真成问题了,很多本不该划为问题生的也变成问题生了,也许原因很简单,就因为他的学习成绩上不去。这应该是每个教育者都不愿看到的。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我们的学生呢?这本书除了告诉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外,就是要我们关心学生的需求。现在有太多的学生被家长当做白板从而复制或打印出自己想要的模板了,学生也是人,是人就有需求,白板仅仅是家长看来的白板,实际上经过学校及社会的影响,学生这块板上并不是随意能刻画的来的。比如书中分析学生去网吧的原因时就很透彻,说到底就是学生把自己在家在学校以及和同学朋友间未能发泄的东西 1
安丰初级中学教师读书心得
在虚拟世界里寻找天堂的过程。 而且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越是直接跟他说不要去做某事,他反而越想去做一样,因为这种教导与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产生的矛盾更成为了一种催化剂。不问青红皂白,只问是非对错,到头来真不知道到底孰是孰非,孰对孰错了。
对于老师来讲,这本书堪称工具书,特别适合任课老师阅读,它比较全面地罗列出了学生在青春期所出现的一系列典型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及对应方法,现在很多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没有从更深层次去研究学生的心理,因此时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本书告诉我们,遇到问题时应该首先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想清楚后再进行处理,而不是想当然地马上批评教育,孩子的心灵很可能因此而受到伤害,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出现更多的问题。老师仅靠学校里学到的心理学知识是很难对付现在的学生的。
如果你还在为问题生而烦恼,建议你读一读《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相信你您在教学过程中会更加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