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孟非《随遇而安》读书笔记
孟非《随遇而安》读书笔记
临近年底,工作任务繁忙,读书的口味也别有不同,喜欢看点轻松愉悦的东西,有一本书恰逢其时的撞入我的视野,这就是红遍中国的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着述的《随遇而安》。
说到孟非就不得不说他主持的电视节目《非诚勿扰》,偶尔看过几期,美女帅哥一波波来又一波波走,如过眼云烟,在本人心中没留下多少印记,或者说压根就没想留下印记,唯独主持人孟非风趣幽默,灵活多变的主持风格,还是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或许是"孟爷爷"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原因,所以很想通过他的着作了解这位老兄,有哪些人生感悟和成长轨迹,我并不想读一本作者关于成功学的自传,好在这是一本充满生活情趣的书,文如其人,孟非即使要说教也是含蓄的。
《随遇而安》这本书是孟非对过往四十年岁月的动情回顾、从容讲述。童年重庆、少年**,不同的文化对他影响深远。中学时代的严重偏科,黑暗得让他看不到未来。临时工的日子辛酸艰苦,却奠定了他往后的不平凡。他从摄像、记者、编导、制片人、主持人的不同角色上一一走过。四十年,人生坎坷,从平凡到精彩,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折。顺应本心,淡定从容,坦然面对每一次改变。随遇而安,是很多人问起他的心路历程时,他给出的唯一答案。
孟非在自序中写道"这本书算是我一些人生片段的回忆,并不怎么精彩,但对于人们全面了解我这个人或许有点儿作用-如果真有这样的人的话。之前有些媒体把我的人生描述得相当苦逼和励志,这让我一直感到相当难堪。于是产生了一个朴素的想法:与其让别人去"创作",不如自己老老实实地写出来,算是"以正视听"。在我这个年纪已经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写作的愿望和写作的能力完全是两件事情。而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各种愿望和能力都会一并下降。所以,现在还有人愿意撺掇我写点儿关于自己的东西,也就半推半就地答应了。由此也可见我的性格之一,容易被说服,随遇而安。"
书中印象最深的一段是描写了他和小资本家的爷爷洗澡那一段,"那会儿在澡堂泡澡,总会碰到有人唱戏。在那个空间低矮、灯光昏暗、蒸汽弥漫像水牢一样的地方,每天都有几个老先生唱着他们拿手的京剧段子,雾气深处传来的唱段深深刻在了我的记忆中。我喜欢京剧很大程度上是受爷爷和外公的影响。我外公也是戏迷。
那种老澡堂,越往里边走越闷,肺活量不大的小孩儿都靠外边洗,那些老先生却在最里边唱,而且声如洪钟。虽然我在那里洗了几年澡,却从来没见过是谁在唱。我只知道,被浓浓雾气包裹着的老先生每唱完一段,都会有人大声叫好:"好!再来一个!"老先生们在喝彩声的激励下,会像演员一样返场又来一个。就这样,一段接一段地唱下去。
我在健康池洗澡的日子大约持续了五六年,之后澡堂涨价了,三毛五变五毛,很快涨到了五块,再后来就记不清了。最后,健康池也拆了,那些雾气深处的业余京剧演员们想必也早已过世。
健康池是**老澡堂的一个缩影,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很多老人一辈子的朋友、一辈子的回忆都定格在那里。我想,爷爷要是还在的话,看到那个池子被拆掉,他一定会老泪纵横。"
看到这里,我们仿佛跟随作者穿越时光隧道,回到那个我这个年纪的人再熟悉不过的场景,我不由得感叹岁月沧桑,人生如梦。书中此类描述不胜枚举,这也是我愿意把本书读下去的原因。
还有这本书中有篇文章不得不说,是作者的同行-----电视节目主持人胡紫薇写的一篇充满文采的好文章,"好的新闻人,都是很会总结和概括的人,忘了哪一期了,反正看到一对小年轻最终牵手成功令我感动到不行大肆飙泪时,镜头目送两人缓缓从前景走入后台,明显是为了缓释当时现场的情绪,这时的孟非即兴独白大约一分多钟的时间,一段长长的贯口,几乎一字未错,象背过的一般流畅,内容亦当得情真意切四字。当时确实有点惊着了,心里有了口里就到了,几乎没有时间打腹稿,这种千钧一发之际的张口就来,作为主持人,我得承认我做不到,而且我估计视野里的主持人能做到的,两个巴掌数过来了。所以孟非说他语文高考120分,我真信。"
我对娱乐圈人士写的东西一向不怎么感冒,但这本书还是很值得看看,尤其在这样一个忙忙碌碌、纷纷扰扰的季节。
第二篇:随遇而安
读《随遇而安》有感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通过收看《非诚勿扰》认识了孟非。他的幽默有三分浅入深出的机智,内敛式的自嘲和讽刺,让人笑过之后,留下若有所思的份量。虽然只是一档相亲节目,但他的评论,他的见解,颠覆了主持人过多政治色彩的模式,让人眼前一亮。他的新书——《随遇而安》,忍不住买了一本。
晒着太阳,在原本想睡懒觉的午后品读一本个人传记,或者说个人叙事集,觉得还是比较舒服的,这本书不能比作一壶龙井,沁人心脾。但是足可视为一小杯花茶,在茶余饭后小憩之时翻来愉悦自己。
这本书比我想象中的要好,他演绎的不是一个“少年时候就怀揣宏大远景”的励志故事。他说,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成功模式——踏踏实实做好当下。从这书中我读出了孟非对重庆故乡的乡情,也仿佛在书中听到了他一贯的幽默风趣,故乡街边怀念的味道,不堪回首的中学时代,印刷工期间的艰辛和所获,电视台里的逐步(更多文章请关注:WWw.HaOwoRd.cOM)成长??。
虽然孟非一再强调这本书里没有励志,但我读后还是感觉很受震动,有点励志、有点心酸。因为上高中时学习严重偏科,他没有考上大学,跟着哥儿们到深圳贩海鲜,赔得一塌糊涂。后来,他在印刷厂当工人。有一次春晚,主持人说把祝福送给奋斗在工作岗位上的人,孟非就跟他的小师傅说,说的就是我们吧。对于在印刷厂当工人的这段时光,孟非认为并不悲苦,他说:“我当时真不知道是自己事业的低谷;说今天是辉煌,有可能明天比今天还好呢?我心里有一句话,这句话就是:都会过去的。无论你的人生有多么落魄,多么绝望,咬咬牙真的很快会过去。你人生再辉煌、再明媚、再风光,都会过去的,乔布斯不也过去了嘛,你还能比乔布斯更牛嘛?”
孟非的随遇而安,是一种积极、豁达、进取的人生态度,真实从容,顺应本心,不执迷,不惘然,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每一次改变。
人活在世上,都要面对种种压力。有的人努力调整自己,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然后通向成功;有的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放弃追求努力,还自欺欺人
地安慰自己;有的人一条道跑到黑,明知道没有希望还固执己见,不撞南墙不回头,结果活活累死;有的人整天空想和忧郁,却不知道努力,却不懂得行动的价值,结果白白地浪费了大好光阴??。
压力,实际上很多时候都是自找的,可能是心态消极、不自信等原因,只要明确了自己奋斗的目标,摆正心态,积极寻找成功的方法,就会化压力为动力,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挑战更高的目标。
踏踏实实做好当下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也许不久的未来你会比孟非更成功!
第三篇:随遇而安
读《随遇而安》有感
随遇而安,即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我想,既然满足,也必然会尽自己的全力去做好这件事。孟非就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寒假里,我读了他写的书《随遇而安》。
这本书是孟非人生四十年来的总结,处处都有着随遇而安的表现。孟非当印刷工人,随遇而安,在那种又脏又乱的环境下能够满足并生活得有滋有味,而且能干好自己的事。后来,孟非又进了电视台,做的是临时工,这个职业干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孟非照样随遇而安,好好完成应做的事,并完成得很出色。因为孟非的随遇而安,最后他深受人们的赏识,获得了成功。
随遇而安是一种境界,它不仅能适应各种环境,更能在满足的前提下踏踏实实,力求不断进取。有人说,孟非的成功来自偶然,只不过运气好,大家照顾他罢了,我觉得不是。只有那些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在逆境中做到随遇而安,并不断进取,能化耻辱为力量的人才会获得成功,而孟非正是这样,他真正做到了随遇而安。
新开门的甲公司招聘,有两个大学生去应聘。但甲公司的实习工资只有700元,但门槛低,这对两个怀有远大理想和报复的大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于是,第一个大学生选择离开寻找更好的职业,而第二个大学生因为学历不够,多次应聘一再碰壁,只能选择了甲公司。虽然甲公司的工资低,但那个大学生却随遇而安,踏踏实实工作感到十分满足,而且他有空就读书“充电”虽然他的工资在转正后并未上涨多少,但他已经积累了许多知识。后来,他提出了许多使公司盈利增加的方案,深受大家的赏识,最终升为总经理。让大家深感意外的是这平日里仅仅脚踏实地,随遇而安,沉默寡言的书呆子竟会一鸣惊人。
随遇而安不是一种屈服的表现,而是在逆境中寻找一种更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随遇而安不是一种不求进取,自甘堕落的表现,而是在潜伏长时间后寻找恰当的时间一鸣惊人;随遇而安不是一种愚者的表现,这更是一个智者的行为,不让自己为那些无故的追求所伤??现在想想,那些仅仅只因为学习环境差,工作环境差,或因为周边的人与自己不合拍等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就大声抱怨,不是有些伤人伤己?
原来我有个同学,他就懂得随遇而安。竞选班干部市很不得志,但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职位,但他照样把它干得很出色,没有怨言,很满足。发新书时,他拿到的书有一页被撕破了,他只笑笑,说有书就好了,补一下就行了。扫地时,他分到的那一块最脏,但他很高兴,能为大家做事了,那个地方也总扫得干干净净。
其实要做到随遇而安是要学会换位思考,多想好的,少想坏的,踏踏实实,就能做到随遇而安。
第四篇: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
最近几天心中一直默念这个词语,当下最红的主持人之一孟非用这样一个成语来作为他四十岁时所写的自传的书名,无疑是包含着他四十年来的辛酸血泪,风风雨雨,同时更让我看到了他对于人生的一种态度---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都以一种优雅闲适的态度面对,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
出生于山城重庆的孟非在那里生活了十二年,他在书中这么说道“在重庆生活的十二年,积累了我人生最初也是最真的情谊,直到现在,不曾淡忘。如果我的性格中还有善良的成分,我相信一定是重庆这座城市给我的。”依山傍水的自然风光铸就了孟非超越于一般人得坚毅和沉稳,而他在非诚勿扰节目中表现出的风趣幽默和社会责任感应该与此也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吧。
很惊讶的知道孟非的爸爸妈妈乃至外婆都干着和广播报刊相关的工作,也难过孟非对于这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学生时代的孟非偏科严重,笔头很好,理科奇差,这样的结局注定是高考失败。社会从来都是充满竞争和压力的,印刷厂的那段日子是孟非最艰苦和艰难的时光,也正是那段日子,让我真实的了解了孟非,台上的风光之前是无尽的苦难。“我在印厂的那段生活最重要的收获是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阶级意识,我清清楚楚地感受到了-----在这个社会我属于哪个阶层”仅仅凭文字的描述我想我是无法真真切切体会到这种没日没夜干活,浑身上下都是油污的生活的。孟非觉得虽苦但是依然平静,觉得日子还是有奔头的。与他相比,我们不愁吃不愁穿,每天还能美美的睡上八个小时,在如此风景优美的学校里读书,幸福了百倍千倍,还有什么觉得不如意的呢?还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
随遇而安,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淡忘那些不切实际的奢望,走一步是一步。激励自己,也勉励他人。
第五篇:随遇而安
正因为孤单,所以一直有阅读的习惯,偶尔在一个网站上的推广栏里,看到孟非的《随偶而安》,其实这本书,很早之前就听说过这一本了,只是觉得这名字,好像没有让人很兴奋的感觉,随偶而安,这是评价一个中性的人。所以一直也没去想过看这本书,但细想起来,阵非在节目单中表现还是蛮幽默和睿智的,写出来的东西应该不错,也是一次节目中,孟非表现了文字功底,对中学中代的古文诗词,记得相当熟悉,他对这方面的熟悉,让一个教中学语文的老师都自魁不如。抱着对孟非的崇敬,也是一种好奇,就在网上看了这本书。只在网上看了一大半,就觉得相当不错,看着看着,就有一种会心的微笑。好看的书,都是想一口气把它看完,为了能满足自己的这份心意,还是去书店买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总体感觉,其实是是反映某个时期某个地方,人的一种生活态度或者反映某个时期某个地那里的人价值观。通过他的一些经历,折射出某个地方人民的价值取向,同时发表他对这种价值取向的一些看法。
对这本书,孟非在他的自序中就提到,这本书比较寡淡的书,如果觉得这本书很有意思,他认为是一个奇迹,这话,他说的谦虚了。文字较平民化,但不失幽默风趣,反映了他有时的无奈和对一些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友爱。
这本书如非要说些大概,我个人觉得第一部分说地方是重庆生活,第二部分说的是南京生活,第三部分说的是外国的一些见闻。
他在文章中提到,重庆与南京的巨大差别是: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关系。也许重庆人或者四川人比较热情,能感觉到彼给予的温暖,,大家在困难的时候,一起支撑,一直这样爱下去。比如他在文中提到他的姨婆和他的黄阿姨
这两家人都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但他们关系相当好,用他在文章中来总结的话,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在文章中一直提到,重庆人的那咱热情,他们给予他的温暖和关爱,一直让他难以忘怀。其实我也觉得四川人,还是相当热情的,因为我去年在四川待过一些时间,这点还是蛮有体会的。提到四川,一定得说,那边的美女,这本书也不例外。四川的女人,皮肤好、漂亮是没得说的,只有在四川待过,才有切实感受,在这里我也不发表太多意见了。
第二部分说到的是南京的生活,文章中提到的意思,就是没有重庆人热情,感觉之间有点冷淡,这一点,我也有切实感受,因为今年我在南京工作。南京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人与人之间特别冷淡,人与人之间特淡寞,我刚来这里工作的时候,特别不适应。我跟朋友和同学说,我想回广州工作,感觉那里更让人能感受到温暖。南京的天气,一直阴冷阴冷的,人与人这间就像这里的天气一样,阴冷阴冷的。用书里的话中就是“灰色调的”。还好,这本书给人第一感觉是那咱特不上进的感觉,但我对这本书的理解,或者说对这几个字的理解有一些不同的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遇到很多事情,我们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先安定下来,融入这种环境中去,积极的寻找用心去寻找自己生命的价值或者说那时自己肩负的责任,用心、肩负责任去处理自己遇到的一些事情或人,相信一定会有收获或有不同的体会。
《随遇而安》是孟非对过往四十年岁月的动情回顾、从容讲述。
童年重庆、少年南京,不同的文化对他影响深远。
中学时代的严重偏科,黑暗得让他看不到未来。
临时工的日子辛酸艰苦,却奠定了他往后的不平凡。
他从摄像、记者、编导、制片人、主持人的不同角色上一一走过。
四十年,人生坎坷,从平凡到精彩,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折。
顺应本心,淡定从容,坦然面对每一次改变。
随遇而安,是很多人问起他的心路历程时,他给出的唯一答案。
记得那时我还小,接触社会少得可怜,却对一档名为《南京零距离》的电视新闻类节目爱不释手。经常端坐在小板凳上,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电视屏幕,看着那个光头絮絮叨叨地谈天说地。当时只觉得这家伙真能坎。
若干年之后,我到南京上大学,一档名为《非诚勿扰》征婚交友类节目红得发紫,深入千家万户,迷得无数粉丝神魂颠倒。那个我熟悉的光头,带着无与伦比的强大气场,在节目中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恰到好处。他幽默,让人忍俊不禁,更能让人回味无穷;他睿智,hold得住场子,局面拿捏得很到位。非诚勿扰走红,他功不可没。
这个光头的名字家喻户晓,孟非。一个充满了个人魅力的主持人。
出于好奇,我记得当时悄悄在百度里输入了他的“芳名”,结果出现了大量关于他的励志成长故事。那曲折的经历,伤感的过往,仿佛他一路走来,磕磕碰碰,充满了坎坷。不觉,我对他的钦佩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当年少不更事,一些小故事就能骗取我的泪水,我开始相信这是一个励志的典型,一个屌丝逆袭的典型。就像很多励志故事的模板,他面对人生低谷,不折不挠,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经过不懈努力,他功成名就。一直到读完《随遇而安》之前,他在我心目中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然而,渐渐摆脱稚气的我开始“深谙”世事。随着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我渐渐不相信那些所谓的励志故事,就像很多人开始不相信爱情一样。这是一个充满了迷茫和困惑的年代,头脑简单的年轻人总是很傻很天真。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孟非能有今日的成就绝非偶然,他必定有他的过人之处,并且将之无限扩大。从他的电视节目里可以看出,他学识渊博、文采风流、思维清晰、反应迅速、表达能力强,这些都是他的过人之处,这些从根本上保证了他能创造“吊丝逆袭”的神话。就像马云,他没有那机敏的大脑和敏锐的嗅觉,哪里能名噪一时?
读了《随遇而安》,我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判断,孟非的成功历程不应该被看做一段励志故事。孟非确实擅长讲故事,整本书一直是在讲他的经历,但却没有惊心动魄的感觉,就像在跟我们进行茶余饭后的聊天,平淡、平和、平静。读完整本书,你就能明白,为何他会取名“随遇而安”,因为他的的确确从始至终都是这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再壮阔的岁月都用平淡的心来度过。我想这本书更应该当成一本“心灵鸡汤”来看,从中汲取养分,或许能抚平你内心的莫名躁动。
家庭变故,安于童趣;偏科学生,安于专长
孟非的书一开始就是写童年的一些生活,家庭诸多变故,我不得而知。但是,他却一直保持着童心,保持着健全的人格。该玩就玩,姥姥、老师等人再严格,也阻挡不了他我行我素的风格,塑造了他开朗的性格。他一个典型的重文轻理的学生,在那个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定有诸多麻烦,他做过努力,却一切如故,最终放弃挣扎,安于文科特长。联想到现在的学生,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禁开始同情他们。坚持自己的专长需要勇气,难能可贵。
印刷工,习惯过、厌倦过、放弃过、堕落过,却从来没有彷徨过
印刷工这段岁月应该是孟非人生中比较灰暗的记忆了。犹记得那些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日子、那些熬夜工作倒床就睡的日子、那些干苦力活累到手酸的日子??但他也渐渐习惯了。然而日子久了,人就会厌倦,破旧肮脏的工作环境,磕碜的收入很能让人萌生放弃的念头。手指被夹伤后,他终于得到了解脱。但这并不是他开始奋发图强的催化剂。书中描写了他辞职后的开始堕落,跟其他社会闲散青年一样,没有想到要去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纠结着要去干一番事业的人往往没法成功,因为他们心急,多数会在原地徘徊。孟非没有修饰自己,真实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进入电视台,不断学习,一切水到渠成
儿子的堕落让母亲着急了,没办法就进了江苏电视台,一个崭新的平台。从无知到入门到精通,他没有费多少周折。他文科特长找到了用武之地,他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发挥,他开始安心于电视台的拍摄、制作工作。从制作亚特兰大奥运专题片,到进西藏做节目,再到后来一步一步走到主持人的位置,这个过程诸多心酸,通宵写过稿、被领导狂批、西藏之旅的“险象环生”,点点滴滴,他却讲得轻松,娓娓道来。从一个菜鸟,到一个名记,再到一个名主持人,他能力不断提升,名声大响。最后,他描写了在国外的一些生活,他接触的环境不断扩大,视野也在不断开阔。但是透过文字,我却能感受到他那颗始终保持平静的心。
薄薄的一本书写不完他丰富的人生经历,然而,再多的经历在那颗强大而安静的心面前都是那么渺小。细细想想,随遇而安其实挺简单,可要真正做到,却又挺难。
由于很欣赏孟非,当发现这本书时,就决定把它从头到尾地读完。
一有时间就靠在床上读一会儿,断断续续,一个星期,不知不觉地就翻到了最后一页,这样读书的感觉真好。越来越喜欢读纸质书,只是因为还不想稳定,所以也不敢多买书,常常借别人的看。 等成家之后,一定要用我喜欢的书把我的书架塞满,让我的孩子从小就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书架划分成两个区,一个区标为 /usr
[1] ,把经典的小说和教程都放在这里,这个区的书籍不容损害。另一个区标为 /var [2] ,放一些当下流行的书,如果看着好就移到 /usr ,如果一般般就任朋友们自取。
回头来说孟非的《随遇而安》,这本书的内容可大致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讲述了从孟非的童年到他成为名主持的人生历程,后半部分讲述了到新疆录节目的难忘经历以及去希腊、德国、以色列采访的见闻感受。孟非成为名主持的路并不顺利,可以称得上坎坷。他因为理科成绩太差和父母离异的影响,高考落榜,去当印刷工又受了工伤,手险些残废。然后去江苏电视台打杂,这时的起点看似低,实际上这是他走上电视人之路的转折点。由于他的天赋和好学,他开始了rpg般的升级之路,从打杂到独立摄像,到节目编导,到制片人。当领导让他去主持《都市传真》的时候,他还对自己的光头和能力不自信,不想节目反响相当地好。再到主持《非诚勿扰》,孟非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了。我是因为《非诚勿扰》才知道孟非的,但很快就发现“这个光头很有内涵。”
孟非在重庆度过了他的童年,他对重庆的感情特别丰富。《随遇而安》开头花了很多篇幅讲重庆,讲重庆的亲人朋友、重庆的建筑、重庆的小吃。重庆也是我一直向往的城市,那是个既有美食、又有美女,既有风景、又有历史的城市。
通观全书,孟非的文笔亲切自然,没有一丝做作,随处可见他不事张扬的幽默。他书里讲的那些好玩的事,常常让我笑出声来,比如高中时因为理科差如果遭老师鄙视,到新疆如何因“两个离不开”被猛灌烈酒,以及站在戈兰高地上连续收到中国移动的短信,等等。
对于痛苦的记忆,孟非也毫不回避,细致生动地再现当年情景。能把痛苦的回忆讲得细致生动甚至有趣,首先说明孟非是个有心人,难怪他上学时作文常常获奖;其次说明孟非是深刻睿智的,因此才能对痛苦的过去坦然接受。
最后,孟非在书中悄然表露的政见我也很认同,比如他对西方民主的肯定、他对中国承办奥运的暴发户心理的批评以及他对中央台《实话实说》节目前途的预见。
这绝不是一本由枪手代笔的“谋财害命”的书,个人建议喜欢孟非的朋友有时间一定读读看,至少它能开阔你的眼界,至少它能带给你不少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