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能量读书笔记
《正能量》读书笔记
机电—白林
阅读这本书,是从疑惑、好奇和心中无限的期待中开始的,还没开卷,便被书名所打动—《正能量》,到底什么是正能量?怎样获得正能量?又怎么样才能运用正能量打造全新的自己?随着阅读的一点点深入,跟随着作者的文字,我内心仿佛也变得越来越光明与积极起来。
书中所说的正能量,就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通过种种数据,理查德.怀斯曼严谨又趣味十足地向我们阐释了伟大的“表现”原理,运用“表现”原理激发出的正能量,可以使我们产生一个新的自我,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充满活力,破除了我们过去秉持的“性格决定命运”、“情绪决定行为”等认知,更好地去指导我们的工作与生活。
工作中,我们需要正能量来不断激励自己。尽管有时辛苦,有时沮丧,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工作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如何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发挥自我的正能量,实现自身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就拿自己来说,在岗位上工作将近10年,感受颇多。技术员工作琐碎且繁杂。虽然这项工作看似不太起眼,却需要时刻绷紧神经,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去完成,不能耽误,更不能有差错。压力当然是有,责任也很重大。正因如此,就更需要自己抱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紧迫感与使命感,不断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总结工作规律,不断向自己提出更高地要求。只有抱着这样的态度,才能
促使自己不断地进步。这中间必定会经历痛苦,如果把工作的压力和挫折,转变成了负能量,经常抱怨,越说心情越差,负面的情绪堆积最终会爆发,耗尽身体的正能量,负能量蔓延开直至影响到周围的同事和家人,如同病毒传播一样。但要是换个视角,当看到自己的劳动收获成果,看到每一个公文的顺利办结,看到每一个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看到每一点一滴进步的不易取得,都激励着自己用更昂扬的斗志,更饱满的精神去迎接下一个更大的挑战。我想,这也就是一个不断积聚正能量来激励自己更好工作的过程吧。
生活中,我们亦需要正能量。正能量的传染力就像磁场,可以向外辐射积极和乐观。不论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往好的方面去想,无论经历怎样坎坷的生活,内心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始终用一颗温暖的心去面对人生。积极、乐观、从容、朴素、简单、宽容、善良……这些都是生命的正能量,当你调整心态,用昂扬积极的姿态迎接初升的太阳,拥有正能量的你就是自信、值得信赖的,用自己的洒脱和热情影响身边的人与事,正能量帮你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你也能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塑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这是你拥有的无形的巨大财富。
人心中的“能量场”存在着正、负这两种能量,当正能量不断被激发时,负面情绪会逐渐被取代,人的幸福感也会慢慢增加。在工作中,重视用积极的心态调整自己,摒弃负面的思想,远离消极,坚持正向能量,持之以恒,还有什么困难会困扰我们呢?我想这也是理查德怀斯曼教授撰写《正能量》的初衷,只有我们每一个个人学会坚
持正能量、充满正能量,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正能量,国家才会充满正能量。
点燃正能量,你的改变从现在开始!
第二篇:《正能量》读书笔记
坚持正能量 人生不畏惧
《正能量》,这是一本难得一见没有浮夸的心理励志书,本书作者拥有“英国大众心理学传播第一教授”的理查德·怀斯曼。这本书通过描述心理学界大量的实验,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由浅入深地向读者介绍“詹姆斯革命性理论”。19世纪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的“表现”原理,它颠覆了传统的“情绪决定行为”的因果关系,倒因为果,认为特定的行为决定了相应的情绪,用通俗表述他的思想:“如果你想拥有一种品质,那就表现得你像是拥有了这个品质一样。”揭示了什么样的行为模式可以影响到人的信念、情绪、意志力,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方法,提升我们的信念、情绪、意志力等。正能量;规避自私、猜疑、沮丧、消极的负能量。运用“表现”原理激发出的正能量,可以使我们产生一个新的自我,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充满活力、也更有安全感。用这种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像:如果你想变得快乐,那先微笑吧;如果你想变得自信,那先昂首阔步吧。
书中阐述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是有能量的,有正的能力也有负能力。而只有信任、积极、乐观才是正能量。当你陷身困惑、争执或消极能量之中时,尝试通过“变现”的方式把积极的能量转变出来,你的人生也将会得到神奇的转变。就如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给我们带来愉悦舒心的工作氛围。古语有云“投之于木桃,报之于琼瑶。”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保持善良的品性,以豁达的胸怀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就能带来和谐的人际关系,人的工作舒心了而且是人与人之间还会互相传递这种“正能量”。
书中同样给我们一种提示,一个人的正能量可以让我们变得自信、乐观、向上,如果一个社会的正能量呢?人可以不伟大,但是不可以没有正能量。我们需要正能量的鼓舞,为了全社会传递我们的正能量,让这个社会随处都有正能量。人们的生活更愉悦,人民的生活更和谐。
世界评价宗教的时候通常以是否引人行善、是否为人们谋福利评鉴这个宗教是否为正或是邪。同样,这本书用简洁的方式可行的方法激励我们积极向上,让每个人都拥有正能量,以此支撑起一个强大的内心,并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读这本书本身不会让你具备某种能力,因为它不是技术类书籍,它只是为我们指明方向,让你知道理论上是什么,具体的还要考我们自己去实践,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提升正能量。正如,当我们懒散的坐在椅子里的时候,觉得疲劳,会不会是因为这样的姿势使得我们有这样的感觉呢?如果我们“坐如松”,一副很自信与胸有成竹的样子,然后,我们的精神状态就变好了,每个人都可以去尝试,这样会不会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更多的正能量。这些是身体的小小的技巧,就能使我们产生正能量。如果行为上改变的多一点,我们的正能量会更多一点。最后,与朋友们分享本书封面的一句话:坚持正能量,人生不畏惧!
第三篇:陈冬梅读书笔记
《给教师一生的建议》读后感
陈冬梅
假期中,我读了周成平的书《给教师一生的建议》,受益良多。
这本书它是从全国许许多多优秀教师的材料中,精选的40多位杰出教师的精彩个案,它就“师德”、“教学”、“育人”和“修养”四个方面给出四十三条建议。通过看这本书,我想起了前面我们学习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和这本书相比,我觉得周成平的《给教师一生的建议》更容易理解,更通俗,全书始终贯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条建议,我认为完全可以用这句话来概括这本书。书中讲得好;“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本质”。书里介绍了全国首期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是如何用爱耕耘了一生,用她的一生向我们诠释了爱与奉献。让我深深感受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真谛。
我非常愿意和大家分享周老师的这43条建议,我也挑几条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要真爱,不能溺爱,更不要假爱。书中指出了我们不要进入爱的误区。 其一,不要进行传统家长式的爱。尽管我们学校取得过辉煌,但不乏有传统家长制的做法,面对日新月异的学生,我们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要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用专业的手段对待学生。 其二,不要有保姆式的溺爱。我校部分学生是寄宿制,在学校中学习生活时间长。我们不要为了容易管理,一切都替学生包办,要积极培养学生自管自学能力,提供学生造血本领。
其三,不要暖水瓶式的爱。学生害怕教师内热外冷的表情,学生需要丰富多彩的生活,新时代需要教师及时与学生沟通,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及时改正每个学生的缺点,相互学习。
其四,不要有势利型式爱。面对区域化越来越明显,薄弱生会越来越多,我们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在学校吸引力大大增强,同时也吸引了一批由于特殊原因缺少家庭关爱,造成心理障碍的困难学生,更需要我们教师伸出关爱之手。
书中更多的是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建议,让我们如何开展真爱教育,如何享受爱的教育带来的回报。
(一)、常创随机之爱。随机不是随便,而是随时。教师做一两件爱心没有什么了不起,难得是长期地随时随地对每位学生施展爱。一个班学生对我们教师来说是四五十个,对家长学生来说是唯一的。教师职业要求我们要博爱,眼光要关注每个学生。教师要善于创造爱的氛围,让学生常常感受到爱与被爱,使全体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常怀希望之爱。学生思维活跃像一张白纸,各人发展情况、发展速度不同,有的比较正常,有的比较超前,还有的比较滞后,花的开放是有时间的,我们要慢慢等待,对每位学生都应该充满期望,在课堂提问中要耐心等待学生的回答。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不要让学生沉浸在失败阴影中,有希望的学生才能激发潜能。
(三)、常存宽容之爱。小学生是一张白纸,你画什么,他接受什么,周围有什么,他学什么,表现在各种行为方面出现问题,甚至会做出出格的事,这时,我们对学生要理解宽容,对学生的错误要包容。
二、不跪着教书
要想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它代表着一种姿态,象征着一种精神,传递着一种思想。代表着一种不肯屈服的姿态,一种独立的人格。象征着一种自由思考的精神。传递着一种思想,一种呼吁教师要在教学中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
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视野有宽度、知识有厚度、思想有深度;要求教师要有执著的教育追求;要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
三、将快乐进行到底
书中介绍了浙江省嘉兴市朱永春老师,他最大的幸福是与学生在一起。他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诉我们:“做老师,其实可以很快乐,教师的快乐在于自己体察快乐、品味快乐,更在于自己创造快乐、享受快乐。”因为教师的工作,我们可以忽略年龄的界限,永远拥有一颗快乐年轻的心。一个善于创造快乐的优秀教师,能把枯燥的知识教学转化为妙趣横生的娱乐活动,自己教得快乐,学生学得轻松。虽然愿做春蚕、蜡烛的精神固然可敬,但会演喜剧的能力水平则更加可喜可贺。
总之,《给教师一生的建议》这本书是一份精神大餐。读完这本书,让我重新理解教师这个职业,让我重新去思考如何教学,它将让我真正体会教师职业的价值,从而更深爱自己的职业。我会把领悟到的教育理论的真谛和自己的实践相结合,在教育中实践“爱”,在教学中挥洒“爱”,在教育事业上把爱进行到底。
第四篇:读书笔记陈琛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陈琛
一早就听说过这本书,学生时代也读过,当时没有看完,觉得都是写给小学教师看的,分析的案例也都是小学生的素材,对于以后要教高中生的我来说,没有多少借鉴的价值。但是从踏上讲台的几个月来,越来越多的困惑从心底滋生出来,学生对学习的漠视,自己每天做着无用功的感觉,都在心中一遍又一遍的向我呐喊: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于是我开始寻求答案,偶尔又看到这本教育著作,想起它那不菲的评价,我重新打开,再次阅读起来,却越读越心惊,我开始颤抖,是兴奋、是激动还夹杂着一丝后悔,仅仅一百条建议,对于我却像是在大海中漂泊已久后看到了指明灯,在沙漠中艰行而久渴之时找到了绿洲一般,我贪婪的吮吸着作者的思想,如同聆听圣人的教诲,那声音动听的让人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把30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与他的教育思想相结合,每谈论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他发现问题,然后从实践中分析,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思路,同时对新老师娓娓道出他的希望与嘱托。
读过之后,我开始思考我的第一个困惑,为什么所谓的“差学生”会感觉学习如此的累,每天疲惫的应付着课堂、作业,仿佛这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身心俱疲而又费力不讨好。而相反的,所谓的“好学生”就如同一个掌控者,按部就班的完成自己安排好的任务,还有空余时间自由支配。
书中谈到,学习困难的学生之所以会越学越困难,主要是因为在初级阶段,阅读和书写这两种能力没有充分的锻炼和掌握,从而在阅读或书写的同时无法顺利的思考,一旦在接受知识时没有思考,那么这个知识就变成了一堆包袱,没有活力,更无法成为工具来学习更进一步的内容,学生背负的包袱越积越多,那么他前进的步伐就会越来越慢并且道路越来越崎岖,学生岂能觉得不累?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苏霍姆林斯基也给出了他的观点:阅读。“学校教学论里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性:在学生出于兴趣、出于认识的需要而阅读的材料总量中,要求学生以识记为目的而学习的材料所占的比重越大,他学习起来就越困难。”也就是说,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越大,他学习教材的难度就越小。
但是高中阶段,已经错过了阅读与书写能力的培养时期,在高考大环境下,需要大量知识的涌入,对于没有足够阅读与书写能力的高中生而言,如何改变疲惫不堪的学习状态。很显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重新培养学生的阅读与书写能力,也没有多余的时间供给学生做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没有给高中阶段的“差学生”提供解决的办法,那么我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
改变什么?改变学习模式。学习的四大环节包括:预习、听课、复习、作业。但是,学习感到疲惫的学生的学习模式往往缺少其中的环节,比如没有复习,但更多的是没有预习。学习被动的学生,往往是由于上课听不懂,上课听不懂的直接原因是不预习,所以学生永远处于落后状态,课堂是低效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只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在学习,老师对学生根本不起作用。
在整个学习环节中,“听课”是最重要的。只有预习了,听课效果才有保证, 当天作业才能顺利完成;于是晚上就有了预习的时间,第二天的听课效果就有了保证。长此以往, 学生就踏上了学习的“快车道”。通过预习,可提前学会一些知识内容,减轻课上的学习任务,对经过预习仍未弄懂的内容,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心态下听课,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思维会主动,再经教师的讲解、指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深入。
有的学生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好像有做不完的作业,他会说根本没时间预习,但是不预习永远不会有预习时间,只有踏出第一步,改变自己的学习模式,才能慢慢走上学习的正轨。
而另一个更让我困惑的问题是关于教师本身,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当然这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若干年的时间,一步步一点点的进步,这是就基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也是书中我印象颇深的一个章节: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在这半年的工作,我的时间(更多请搜索:www.haowOrd.cOM)真的如书中描述的一般:每天在学校上课3、4小时,加上备课和改作业5、6小时,另外每天还得至少有两小时被课外工作所占用。教师跟所有的人一样,他也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这都需要时间的支持。这样的结果导致,我没有了自己支配的时间,天天忙碌于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天长日久,如何才能成长。
文章中的描述了一位历史老师对于他的一节非常精彩的课的评价,引人深思,那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
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我仿佛也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类似于上文中“差学生”的学习模式,不阅读,就没有进步,所以在生活和工作中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解决不同的问题,导致更没有时间阅读,我应该警醒这一点,告诉自己不阅读就永远没有阅读时间。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会变得越来越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这正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无数事实也证明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因此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勤于读书、善于思考。通过读书,提升教育素养;借助思考,使教育充满睿智。因为只有智慧含量较高的教育才算得上是一种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才能真正涤荡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素养。
第五篇:读书笔记1(关于正能量)
心理学《正能量》的读书笔记与应用 我经常读书,但很少写读书笔记,常常做的只是在书页之上,做一些批注,或者做一些摘抄。但做笔记也的确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只是笔记究竟写些什么,是否需要一些体例和形势呢?
我真的不知道什么可以称得上读书笔记,为了严谨,为了认真,我专门去查了资料,在百度百科,我找到这样的答案:读书笔记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
从这句话里,我只看出笔记有两点内容:一、摘抄文中经典;二、自家感想心得。 我又看了一些笔记体例,发现读书笔记写的十分随意。只是形式虽然随意,内容却也十分贴合书本,利于发挥自己的见解。
《正能量》一书是在2月3日我购于公安新华书店,当时看这本书时,里面讲的大多是心理学的内容,这些内容不像我以前看的书,讲的是如何将心理学运用于实际。整本书的中心理论是:情绪与行为是互相影响的;一定的行为必然造成一定的心理,因为微笑,所以快乐;因为逃离,所以害怕。
基于这样的理论,要向让自己变得不一样,只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就好。
这种行为的改变,可以是很简单,很容易。比如大踏步走,自然会自信些;比如捏紧拳头,意志就会坚强一些。
所以我开始明白,即便是不开心,也要装出一种开心的样子,渐渐的就会开心起来。如果你很害怕,也要装作勇敢的模样,也能渐渐的勇气倍增。这个理论的中心点就在于“表现得仿佛”五个字,行为可以影响情绪,行为可以改变情绪,大而化之,改变行为,就可以改变心情,改变行为就可以改变性格,改变行为就可以命运。
一切的改变,就在于当下行为的一点点不同。
比如走不同的路,或者看不同的书,浏览不同的网站,给一个很久不联系的朋友电话聊天,去一个没去过的地方旅游,等等。
如果用于教学的话,就说明严格控制学生的行为,可以改变学生对于学科的认识和情绪。比如上课可以让学生念题目并回答之,比如上下课让学生整齐严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规矩和纪律。
通过改变行为,来改变学生和教师的情绪,这样更有利于让学生喜欢上学习,而不是出于老师的威逼和奖励。行为的改变,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从内心散发出来,让我们从内到外聚集到正能量。
行为改变了,我们变得更加自信;行为改变了,我们变得更加有力。
我们在生活中面对很多难题,可以归因于他们非常不灵活、不懂变通,被某些习惯束缚住了手脚。超重者养成了吃得多、锻炼少的习惯;吸烟者习惯性地掏口袋点烟;想要发展新恋情的人习惯于去同样类型的地方,与同类型的人交谈。坏的习惯,阻挡了生活原本为你准备的一切正向美好的事物。
在很多时候,我们言行不一。
但行为一定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就像我曾经看过的电视一样,面具戴的久了,就很难脱下来了。这虽然是反面的谚语,但反面的谚语也可以正面运用,如果是好的面具戴的多了,自然是不能拖下来更好。这充分让我明白了管仲的那句名言“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
荣辱”。
生存环境决定了一切,外在行为亦决定了一切。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