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单语文不简单》读书笔记
一日,班内一位女生对我说:“老师,我认为学语文很简单,就是要多读、多看、多写、多思考。”这是一个我平日从没关注的学生,因为她的成绩在班上实在糟糕,最近好似开窍了。学生的一句话,让我思忖良久。语文简单吗?语文课简单吗……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方法称为教师的追求。在追逐的过程中,很多人也有我一样的疑惑。
于永正老师曾说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说简单点二个字:‘读’和‘写’,说复杂点四个字:‘多读’和‘多写’。”可能有的老师觉得可以如释重负了:这下语文可简单了,不就是读读写写这事吗?但是于老师的课是简单中透着丰富多彩;朴实中透着深刻和充实。因此,我们不能片面理解语文教学的简单。
简单语文并不只是简单的读读写写再读读,而是需要在教学设计上别出心裁,或在文本感悟上独具慧眼,或在课堂操作上另辟蹊径。
“没有变化,学生会生厌;没有变化,也就没有教学艺术。”是的,语文教学拒绝一尘不变。这就是现在的语文教学为什么要改革?试想,如果还是和过去传统的模式那样,一个老师抱一本教辅口干舌燥的讲一节课,实行满堂灌,我们的学生愿意接受吗?何况现在的学生接触新事物的途径很多。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胸中得有点墨,有智慧,有应付课堂的法宝。
例如,在《皇帝的新装》里可以组织学生排演话剧,让学生从中领悟文章主旨;在《社戏》里,上课前可花几分钟让学生讲述自己的童年趣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木兰诗》里,可配合电教化展示诗中每个情节的图片,并配上相关情节的朗读录音,让学生能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在《安塞腰鼓》一课结束后可组织学生观看一场球赛,然后让学生即兴写一个小片段,描述赛场上的情形……
可以说,课堂上各种教学手段,用得恰到好处,课堂才有情趣,读书才流露真情,课堂教学才变得简单有效。
当然,教学的别出心裁并非就是一味的求新、求异,而是让语文的听、说、读、写训练更加有情有趣。。我们知道,语文教学“就是读读写写讲讲”,但怎么读怎么写还是大有学问的,还是不简单的。读不是反复的读,写不是机械的写,讲不是乏味的讲。这些就是我们语文教学中设计的关键所在,让这些训练别出心裁,扎扎实实的落到实处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我想:语文教学的别出心裁带给学生的将是持续不断的语文学习的兴趣,带给学生的更是发自内心的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语文教学方法多样,形式各异。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不能脱离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我们应当看到,简单语文不简单。“简单的实际上是最深刻的,是对文本的深刻解读之后的深入浅出,是对学生深入了解之后的准确把握,是对精心预设之后随即生成的正确引导。”
第二篇:简单语文不简单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简单语文不简单
作者:孙佩晶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4年第02期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不管你的思想有多么高深,你也必须用最生动、最平白的话语向别人——哪怕是一个大字不识的人表达得清清楚楚。无论书本有多么厚,教师的职责只有一个——帮学生把书本“看”薄。“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语文教学追寻的简简单单,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这种“简单”是对冗繁的语文课堂的一种“清洗”。是对语文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是学生自身主动意识的一种彰显。但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简约的教学内容,是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
一、简约的数学内容
许多时候,我们发现老师把教材当作了整个世界,面对教学内容,总是认为这里需要讲透,那里需要体会到位,于是条分缕析、喋喋不休,教学的效果常常是面面俱到而又蜻蜓点水,面面不到。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而一篇课文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老师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学内容,发现那些学生真正需要的、有用的东西,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简约的教学内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知识容量原则上应按课标要求与教材内容安排,但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力求突出重点、分解难点、突出关键,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效掌握所学内容,形成立体的知识网络。
如笔者执教的《月光曲》,选择了最能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再现穷兄妹俩对话的动人场面和贝多芬觅到知音萌发的创作灵感,有感有悟,情理交融,学生感悟到了盲姑娘对音乐的追求与梦想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感悟到了盲姑娘的善良懂事,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感悟到了贝多芬在茅舍中觅到知音再弹奏一曲的创作激情。这重点段落的反复品读.真正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三方的深入对话。
二、简化的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是应该考虑教学效益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要讲究各项内容各个环节教学的有效性。这个有效性要求我们遵循教学规律,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应把教学环节简化,直指教学目标,少一些噱头,多几分平淡和质朴。语文教学有着丰富的内涵,我们所提倡的简单教语文,并不是语文教学的一种简单回归,它是一种创新性的回归。更是一种立足当代、放眼未来的回归,它关注的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他反对冗繁且表面热闹的语文课堂,追求朴实无华、扎实有效的语文课堂,希望我们所教的学生能够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读书、踏踏实实积累、清清楚楚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课堂教学要“瘦身”、要“消肿”,要化繁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为简,化难为易,力求教学环节简化而实在。如笔者在执教《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时,反复的认字写字让学生扎扎实实的记牢了应该掌握的生字;重点语句、新接触的标点符号,句子的感情指导朗读,让学生读懂了意思、领悟了情感、掌握了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只是普普通通地一字一字的读、写,掌握好生字;一句一句地读好课文。读懂课文。虽质朴无华,却扎实有效。
三、简便的数学方法
简便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我认为是对教学方法的高度概括,同时也是对因材因人施教的具体注释。在实施教学中,它山之石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套用,更不能把原有可以直观反映的东西搞的复杂化,耗时费力,适得其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固然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但徒劳无功或事倍功半的使用也是大可不必,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使用简便、灵活的方法,积极有效地组织教学,力求“教法”与“学法”有机结合,相互作用,达成目标。如笔者在教学寓言《守株待兔》时,就根据寓言故事内容短小,情节简单的特点,把培养学生学习语言,内化和运用语言作为教学目标。教学中,笔者采用了指导学生朗读、变序讲故事的简便方法。课堂上,学生始终处在读故事、讲故事的积极情绪中,他们成了课堂上真正的主人,不仅发展了语言,而且轻松自然地领悟了故事所隐含的道理。这真是简便的教学方法带来的意外效果!
第三篇:简单语文其实并不简单
简单语文其实并不简单
——听于永正《“番茄太阳”》愚见
为拓宽视野,向名师学习,寻求智力支撑,3月27日,县教育局教研室特邀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副主编李亮先生我县实验小学讲学。来自全县各小学的近900名语文教师共聚一堂,观摩了名师教学,聆听了专家报告。我有幸也参与了此次活动,感受颇深。
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说简单点两个字:‘读’和‘写’,说复杂点四个字:‘多读’和‘多写’。”然而,当我听完于老师执教的《“番茄太阳”》,又聆听了他的《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讲座后,我切实感觉,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正本清源,需要返璞归真,简简单单教语文。但是要做到像于老师那样游刃有余的课堂那真的是不简单。
一、教好“读”不简单
于老师这次是借陆友松班级学生上的《“番茄太阳”》,陆老师的学生读书据说还是不错的,而且听说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来上课,孩子们课前花在读书的时间可想而知。按我们常理,初读课文可以花时应该很少了,重点应该精读课文了,可是出乎我意料,于老师足足花了一节课来教孩子练习读好课文,第二节课开始还是和孩子们一起来练习读好课文。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时语文老师最显才华的事。语文老师成功的秘诀就是善于朗读。没有朗读的课堂是冷冰冰的课堂,是没有灵气的课堂,是死气沉沉的课堂。只有朗读才能唤醒孩子,讲解是绝对没有用的。
当前很多学生学语文,只看不读。或是读了,可读得声音非常小,有声无力;或是毫无感情地,和尚念经般地读。学语文,离不开朗读。不但要读,而且要有感情地声情并茂地读。读得不好的同学是因为没有掌握朗读的技巧。朗读是借助有声语言的声音变化,把无声的书面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声有色地进行再表现的方法,因此,有感情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实际上就是如何把握文章思想感情的特点处理声音变化的艺术。听了于老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我顿悟,原来真正的朗读指导是这样的。
首先,要把握好语调的高低。
语调的高低变化的标准在于文章的感情基调。文章的感情基调常见的有下面这五种:
1、亲切爱怜;
2、追忆缠绵;
3、压抑悲愤;
4、激越豪壮;
5、深情赞扬。
对于以上的感情基调,朗读时可分两种情况,对于表现歌颂、斥责等强烈感情的文字,应采用高调,而表现低沉、婉约感情的文字,则宜用低调处理。
其次,要把握好节奏的快与慢。
朗读节奏的快慢变化,实质上是文章字、词、句、段间停顿的时间长短,这一点更多地取决于文字感情色彩的浓谈。抒情色彩浓烈的文字,节奏应快一些,强烈些;而感情色彩的悲喜特点,也对节奏的变化有很大的影响,像悼词,朗读
的语速就要求慢些。大多数情况下,文章朗读应该快慢适中,以便于听者对内容的理解和体味。
第三,要把握好语气的轻与重。
一般说来,重要的,有深刻意味的字词句朗读时语气应重一些、强一些;次要的意味平谈的,预期则轻一些、弱些。如,于老师在让学生读《‘番茄太阳’》文章的第一部分时,学生读的很流利,语气把握不够好,于老师这时很自然地把文章的背景讲了一下。作者卫宣利在她17岁的时候,生平第一次被抬进了医院,就再也没能走着出来——她的腿,在一场意外的车祸中瘫痪了。躺在病床上时,她也曾一度消沉,悲观。那时她写道:“没有人知道,对于一个17岁的花季少女而言,彻头彻尾的绝望是怎样一种感觉!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举目无亲,孤独,自卑。听到这些孩子们对作者的心情有正确的感受,经过他这么一指导,孩子们练习朗读时注意了要以贬抑的口吻,用徐缓而略不愉快的语调。然而于老师还不满意,又师范朗读了一次,所有的听课老师和学生听完于老师的范读,立刻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为什么?原来于老师把自己当做那个瘫痪的来读这段话,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而读好这一段话,于老师花了一个晚上,在上课前还在练习朗读。于老师课上还指导孩子读课题的语气和读课文的语气要不一样,还有其它需要学生注意之处。于老师都一一师范一遍又一遍,直到孩子们读好了。总而言之,要做到像于老师那样朗读好课文真的不简单。
二、教好“写”不简单
于永正老师告诉学生一句名言:“书是读出来的,字是练出来的。——于永正” 。作为老师,对学生要负责。例如识字、写字,必须读正确,写正确,写规范;不放过一个读错、写错的学生。写字时,每个学生都要认真“描红、仿影、临帖”,不可“想当然”地写。于老师说要把写“挤进”课堂。学会表达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作业要简化。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拯救出来。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作业:写字、读书、作文、探究。带着思考设计作业。人人做应该做的作业。于老师指导学生写好每一个生字,指导学生练习写批注,练习写出自己的感受;于老师展示的自己练习写字的稿纸。(每一个字都可作为我们练字的字帖,然而他却精益求精,一遍遍地练习写好每一个生字。)这些都是诠释着小学语文“写”的教学真谛。于老师写字奖励就是画圈,好的字画个圈,这个也挺简单有效地。
写字课,要教给学生如何起笔、收笔、运笔。写字教学,我们要追求有效但省事的方法。
方法一:“你所写的每个字都将被评等”。
1、课堂上,每让学生拿笔,就提醒:你所写的每一个字都将被评分。临下课前一分钟,用来给学生的字打分。只要不超格,认真写,即可得优秀。
2、每次的家庭作业,都评分,有时老师打分,有时组长打分,有时同桌打分,打分的标准即:认真了没?如果认真写,没超格,即可得优秀。
3、每次的作文评等,都有三个等级。即:写字等级+作文等级+修改等级。
4、每次的交的作业。都有两个等级。即:书写等级+作业等级。
方法二:最有效的指导方法:横平竖直。甚至再简化为“竖要直”,这真的是最有效的方法。所有的字都开始像模像样了。
简简单单教好语文,扎扎实实让学生健康发展其实不简单。我们的语文课要体现三个“实”:真实、朴实和扎实。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朴实,是执教者必须具备的教风;扎实,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
于老师的这两节语文课要品味出其中真谛,恐怕还要用将来的一辈子去领悟。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领域里,有着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实践,去探索,去研究。
明天我将把这句话押进办公桌玻璃台板:“教好语文,其实不简单。”。以此勉励自己,学习于老师严谨治学的作风,平易近人的教风。
听课随笔:
1、朗读的指导更加生活化!用告诉的语言来进行训练,让朗读的表达更贴近生活。
2、处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也是有阅读体验的,但(更多请关注wwW.HAOWORD.CoM)教师的步步引导人工雕琢的痕迹还是较浓的。
3、处教师说有一个词值得关注,但学生的回答却找出了两个词,这时候的答案应该是唯一的,如果不具备这样能概括的词,提问就不该这样问。
这节课的特色就在于教师的朗读指导,不是那种热情洋溢式的朗读,而是一种用心的领悟,生活式的语调。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
开放的结构,多元的感受。
聆听了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番茄太阳”》,给我的启示很多。
1、朗读的指导更加生活化!用告诉的语言来进行训练,让朗读的表达更贴近生活。
2.要求学生把文章读熟、读正确。 做到“书不读熟不开讲”
昨天那一节课刚开始,他就检查学生的课前阅读情况,他用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读书,读得好的激励表扬,不好的也不批评耐下性子等待他读好。于老师一次次声情并茂的阅读让我们感觉到语文大师的风采。“阿姨,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这个“腿给你”音调拉长,饱含深情。于老师说,每次他读到这里,眼泪都会留下来。难怪于老师的课上得这么精彩,他是真正进入了角色啊。他跟学生介绍写作背景时说过,作者因为车祸失去了双腿,从此一蹶不振,正是这个具有阳光心态的盲童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感染了作者,使作者的心里重新有了“阳光’。正是因为于老师找准了文章的”动
情点’,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地揣摩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于老师说:他只要一有功夫,就会把那篇课文拿出来念,每一次念过都有不同的想法,正是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才会使他的朗读赢得阵阵掌声。
3.教学活动采用的是“深”入“浅”出的方式。他的深度主要体现在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上。他在引导学生理解“番茄太阳”的三次含义时,让学生自己找出有“番茄太阳”的句子,让他们用心读读这些句子,体会一下这些句子的含义,写在书上。组织学生交流时,他先让学生自己读感悟,读得好的立即表扬,读得不好的他也不批评,而是让学生比较一下老师同学谁感悟得好,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真正含义。
“浅”表现在教学手段上,整堂课并没有涉及到那些精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就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简简单单,读读书,写写字。表面一看,跟我们乡村教师所教的语文课几乎差不多。他教的课没有一点作秀的成分,我们完全可以照学。这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师!这是一位负责任的老教师送给我们现任教师的一份最厚重的礼物,这个礼物对我们全体语文教师来说是无价之宝。
4.大师重视教学生写字。他采用教学生读贴、描红、临帖、评价、示范几个步骤进行学习。
第四篇: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想想自己毕业快三年了,作为一名师范类的中文系毕业生,自然而然的走上了中学语文教师的岗位。很庆幸自己还生活在校园中,这样感觉自己还能经常和书本打交道。因为,读书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爱书,也爱读书!
书,都弥漫着香气。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夏日荷塘中的嬉戏,秋日田野里的散步,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是灵魂的依傍。读书,可以慰藉心灵,让寂寞封存在书香中;读书,可以洗涤心灵,让高尚的人格在书中升华;读书,可以播撒希望的种子。让生命结出丰硕的果实;读书,可以插上腾飞的翅膀,让生命自由飞翔!
读小说,在经典里感受豪气与浪漫;读散文,在优美里感受平实与真情;读杂文,在议论中感悟哲理与生活;读杂志,在故事里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喜欢在清晨读诗歌,在脍炙人口中感受音乐美与结构美。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让我感受到亲情的真挚;刘兰芝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让我感动于爱情的坚强与力量。徐志摩的“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让我想到曾经离开的母校。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我们感悟到生命与理想的碰撞、在诗歌中沉醉。
风清云淡的日子,独自倚在窗前,看花开花落,赏云卷云舒。低头一回眸,桌上的书,窗前的树,树叶上跃动的阳光,一起憩息在心灵中。蓦然回首,生活中也有很多无形的书,伴我们成长。母爱是一部书,是世间最美丽的一部书,我们的一生都沉浸在她的润泽呵护中,父亲是一部书,一本厚重的书,我们要用一生去读懂它,读懂那如山的父爱。朋友是一部书,一部精致的书,共同记录下了友谊点滴。家乡是一本纯朴的书,却又是根入心底的书,“落叶归根”是对家乡的眷恋,“家乡魂”又是对家乡的热爱,读懂这部书时,我们也明白了“一方水土一方情,月是故乡明”的真谛。
夜半,回味形形色色有形的书和无形的书,让梦境也丰富多彩,真是“夜半有梦书当枕”啊。有书香的地方就有美丽,心灵也会在书中憩息。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怎么来诠释生活,但在书里却可以发现生活的真谛。
我认为,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读书,还有更深层的意义。
读书就是一种学习。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学习氛围必定是非常浓厚的,教师一定是带头读书学习的,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爱读书、有学养的教师,往往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学生刻意揣摩效仿,有很多学生就是在老师的熏染下爱上读书的。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读书学习的教师,能培养出爱读书学习的学生。
读书能提升教师心灵修养。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教师是社会上最大的一个知识分子群体,虽然待遇较差,地位一般,但是社会看教师的眼光却很高。人们往往把教师看作是有学识、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无论说话做事,都得高标准,严要求,不能跟社会上的人一样。一个有读书习惯的教师,经过书籍日积月累的浸润,气质就会逐渐变得高贵而不媚俗,性情逐渐变得细腻而平静,内心逐渐变得博爱而不自私,一句话,读书可以使教师的灵魂变得高尚而伟大起来,这样的教师,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读书能让教师博学多才,悟性提高。新课程改革,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学不能再跟以前那样照本宣科,一味地讲解教材,而是要师生互动,要联系实际生发,扩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贮备,更要有很好的悟性,今天的读书体验就是明天的课堂实践。只有教师书读多了,知识面广了,领悟能力强了,在课堂上才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课堂才能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这样,学生就会在享受中快乐学习,教师就会在享受中轻松施教。
读书能让人保持平淡的心境。有人把读书比做精神的呼吸,此话的确有道理。工作累了,读上一段,在浮躁的现实中寻得一份宁静平淡,这种感觉是做其它任何事情都难比拟的。当你对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话产生深深共鸣的时候,你会觉得读书竟有如此的魅力,竟是如此地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心浮气躁、鸡肠狗肚、名利熏心的人是干不好教育工作的,但是,如果读书不断,不良的思想气质是可以改变的。
读书的好处当然很多,我个人认为,对教师而言,还是应该有所选择的。除了应该读一些文学方面的名著外,更应该多读一些专业方面的书籍。文学书籍要读名家名著,经典名著经历了岁月的淘洗而流传至今,凝聚了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读来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更深的启迪。专业方面要有所提升,首先要走近大师,读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等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理论著作;其次要熟悉当下一些实力派教育专家,如李希贵、张文质、魏书生、于漪、朱永新、肖川等人的著述;再次要学习教学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如李镇西、窦桂梅等人的教学随想。当然,读书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应根据个人的爱好和个性有选择地阅读。相信,读名家的书,肯定会受益匪浅。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有许多人爱书如宝,手不释卷,因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真的希望我们的老师都能喜欢读书,让读书来提升我们的品质,促进我们成长。
第五篇: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自从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良师。我和它的相识源于我实习时候的师傅老师,她订书了这本书,看得很投入,便推荐给我看。书中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对我今后的教学帮助很大。。
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薛法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从他们的教学中学习先进的教育手段,慢慢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
《小学语文教师》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她的百家讲坛特吸引人,教学点评忠恳,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