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海里的星星读后感
《深海里的星星》这本书是我在看《锦夜》的图书宣传上发现的,上面是这样写的:
书名:《深海里的星星》作者:独木舟魅力推荐:《花火》五年来巅峰文学作品短篇小说女王独木舟首次长篇小说最真实最冰凉是我青春代言书,比悲伤的故事还悲伤,深海里的星星读后感。爱那么短遗忘那么长……这是女主角程落薰的青春志,也是所有女孩的年华墓志铭。看了这么简短的几句话,我便下定决心买下来。我买它的理由如下:1.它的画面是一个女孩穿着一身白衣,有白色的布蒙着眼睛,并张着双臂,她的身后 是一片蔚蓝色的天空,怎么说呢,画面比较美,我喜欢。2. 第二个原因是,我也是冲着上面的几个字“比悲伤的故事还悲伤”才买的,我想知道到底有多悲伤呢?3. 第三个原因是这本书的作是短篇小说女王独木舟所写所以我想,写出来的作品肯定也非常棒啦~~~于是,毫不犹豫的付了钱,刚回到家便看了起来~~起先觉得不怎么样,直到后来越看越着迷,就像当初看《坏蛋是怎样炼成的》感觉一样,开始不怎么精彩,直到后来才慢慢有了感觉,觉得故事情节挺打动人的,我便深深陷入这本书的甜蜜中了,读后感《深海里的星星读后感》。 今天我已经看完了整本书,所以写下现在的感受。看完后心里挺难受的,一个人躺在床上回味了好久,直到眼泪落在我的胳膊,我才知道我哭了,那一刻的心情无法用言语形容,我只知道我哭得泪流满面,那一刻我的心也早已飞到了天堂,飞到那个林逸舟的身边了,我就这样静静的不知在想些什么,直到朋友打来电话,约我出去玩,我才恢复以往的神态。这本书既不像明晓溪的写的作品那样青涩,也不像小狮的那样成熟,总之这本书真的很好,有兴趣的你也可以去看看。
第二篇:《深海里的星星2》读后感
《深海里的星星2》读后感
——王晓诗
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对于《深海》我一直有个遗憾就是没有看到1,如今,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我决定就《深海2》写一篇读后感。
我想故事大概是从程落薰离开长沙的那一刻起吧,命运的齿轮悄悄转,我们在彼此不同的命运上缓缓而行。康婕遇到了她可以相伴一生的人,因为爱,李珊珊也不再介意她被毁容后的容貌了,和宋远在一起平平安安的过起了小日子,许至君,最终还是辜负了唐熙。至于程落薰,她终于从失去林逸舟的悲伤中走了出来,在旅行的时候她认识了陆知遥。那个幽默风趣喜欢跟她作对却不时开导她,使她勇敢面对一切的少年。她的好朋友,好知己,素然姐也生下了她的宝贝女儿浅浅。程落薰回来的时候,是康婕的婚礼,她看到她的朋友们都从过去的阴霾中走出来了正如她自己所说她知道迟早有那么一天她也会走出来。我相信会有这么一天,一定会有的。我不知道程落薰和许至君能不能在一起,但我知道程落薰和林逸舟就属于这个标题的名字 《向来缘浅,奈何情深。》我想,程落薰一定会找到她自己所合适的那个可以陪她携手一生的人!
有一幕在我的脑子里从我开始写这篇文章开始他就在我的脑子里,挥之不去。我记得在箫航和康婕的婚礼上箫航在说婚礼致词时说着说着就卡壳了,他就说了一句,让其他人笑,让程落薰感动了的话。
他说:“妈的,我忘词了!”这不是一句好话,在婚礼上来说这可能是一句很搞笑的话,但对我来说,它是一句最质朴,最真诚的语言。
我不是一个好人,不是一个矫情的人。我不成熟,我也不是小孩子,我还在成长,我还有未来,我还没有经历青春,更没有经历那些美好的令人怀念的岁月。我知道,我不完美,不美好,我一直在做一个我心中完美的美好的自己,我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我,但是,我只要知道我爱我自己,我喜欢我自己就好,我知道这个世界上由我爱的,和爱我的人,这样我的人生就不会有什么遗憾。这就是好的,这就是完美,我一个人内心中的完美。
我知道这篇文章我写晚了,但我也知道,我收获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我成长了,成熟了。我不再懵懂无知,哪怕我还被列入小孩子的程序列表。
我感悟的,我幻想的,一切一切,深海都告诉我了,告诉我什么叫青春,什么是成长。这一切都是
因为深海,因为舟舟。
感谢深海,让我成长!
我的深海,你的星星。
2014.8.22.晚。凌晨
第三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书笔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读书笔记
1930年一月,面对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城乡的中国,毛泽东公开发表了一封关于当时中国革命前途的信,这就是后来被改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文章。毛泽东同志撰文指出了“中国革命不仅必然会迎来高潮,而且很快会走向高潮”,纠正了部分同志对中国革命形势的错误估量,指引了全国革命前进的正确方向,坚定了全党全国(请你收藏好 范 文,请便下次访问:wWW.haowoRD.Com)群众争取伟大胜利的立场和信心。本文为全国人民指引了黎明的曙光。
要理解一篇伟大的文章甚或一个伟大人,在历史上的意义,理解他们是如何推动历史进步的,就必须要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历史环境做充分详尽的了解。
1927年大革命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将捕杀的网罗张遍了全中国,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之多,全党党员人数由中共五大时的57900多人锐减到10000多人,革命的主观力量大为消弱,工农运动走向低落,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敢不敢坚持革命?怎样坚持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必须回答的两个根本性问题。虽然如此,共产党人却并没有被严峻的考验吓倒,他们领导了武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开启了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新篇章。中国革命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即十年内战时期。
但是党内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对时局存在错误的估量,对形势产生悲观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他们不赞成争取江西的计划,也没有用这种红色政权的巩固和扩大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深刻的观念。他们持有一种“在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错误理论,这种理论并没有认清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的客观事实,并没有认清中国半殖民地本封建社会的国家性质。
毛泽东同志的这篇文章对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势和敌我力量的对比以及社会各阶级的状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后指出:党内出现的错误思想皆源于主观和客观的脱离,根子在于缺乏对国情的认识和了解。毛泽东同志认为,只要通过发动农民,集中优势兵力,实现红色割据,革命力量一定会逐步壮大,星星之火,必将燎原!
这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那时安定了不知多少党内的同志,使他们看
到了希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这星星之火,使胜利的红色旌旗飘遍中国,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党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和“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艰苦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毛泽东同志的这篇文章非常典型地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特征: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的出发。认识指导实践,在认识上不囿于条条框框,不先入为主,对周围的情况作深入、全面的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代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表现了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瞻远瞩。
面对这些会影响中国革命前途的错误认识,随着红军的发展和根据地的扩大,毛泽东在本文中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的中国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异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并且指出要判断中国政治形势,需要认识四个要点。总结为:(一),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政权、武装、党派等)也是弱的;(二),大革命剩下的革命力量的发展将是很快的,将具有“星火燎原”之势;(三),对反革命力量也要从本质上去估量,切不可产生政治上的盲动主义或悲观主义;(四),不可只观察当前表面现象不观察实质,将特殊的小的环境一般化扩大化起来。
结合以上四点,毛泽东又充分分析了帝国主义相互之间、帝国主义和殖民地之间、帝国主义和它们本国的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的发展。指出帝国主义争夺中国一迫切,帝国主义和整个中国的矛盾,帝国主义者相互间的矛盾,就同时在中国境内发展起来,促使中国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产生军阀混战,促使赋税加重,令广大的负担赋税者和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中国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工业的矛盾日益明显。而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商品侵略更加深刻化。致使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通过认识这些引起革命高潮的各种矛盾向前的发展,就知道了中国是处在怎样一种皇皇不可终日的局面之下,处在怎样一种混乱状态之下。就知道了反帝反军阀反地主的革命高潮,是怎样不可避免,而且是很快会要到来。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指出“星火燎原”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发展证实了这个
“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
在反革命潮流逐渐低落的形势之下,党的战斗力组织力恢复一定很快,党内干部分子的消极态度也会迅速消灭。群众是一定归向我们的。屠杀主义固然是为渊驱鱼,改良主义也再不能号召群众了。群众对国民党的幻想一定很快地消灭。在将来的形势之下,什么党派都是不能和共产党争群众的。在大混乱的现局之下,只有积极的口号积极的态度才能领导群众。党的战斗力的恢复也一定要在这种积极态度之下才有可能。而奠定了群众基础就等同于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这篇文章不仅反驳纠正了党内对革命前途的错误认识,更优先于很多人开始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况,是在党内盛行的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苏维埃精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领导中国革命的毛泽东思想逐步形成并成熟的突出表现。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以一种遗世而独立的姿态,在中国革命的前进道路上孤身超出其他很多人很远,他引领着身后人民群众的行动和思想,迎着革命胜利的东方曙光前进,这曙光将他并不孤独的背影拖的很长、很长,那伟岸的身影撑起了一个民族的独立与自强。
文章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历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文章的发表也标志着中国革命从理论上放弃苏俄的“城市道路”,开始在理论上探索自己的道路,是马克思理论和中国实践成功结合的开始,马克思主义开始中国化。文章的发表也初步奠定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显示了毛泽东必将成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理论家、战略家,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革命严重转折关头,毛泽东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创造才能,探索出复兴和发展中国革命的道路,这是与他一贯坚持调查研究,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这样一条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分不开的,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读过此文之后,我觉得我们应该努力学毛泽东光辉思想,用他的思想辩别是非,在现实与理想探索出一条开启理想的大门。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从点滴做起,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四篇:《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共产党宣言以这样一种语气开头,然后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
1848年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这本小册子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为它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辨证观点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指引着工人阶级运动和前景的方向。里面的那句名言“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 更是为无数人传述。《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纲领性文件,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第一次完整、系统的阐述。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揭开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序幕,揭示了共产注意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并走向胜利这一客观历史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自己的《宣言》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革命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苦苦求索的问题。
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的时间,共产主义的“幽灵”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光芒四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抓住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就是邓小平理论。面对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巨大的新考验。正确应对国际国内的新问题,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完成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关键取决于党的建设。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要求,站在时代前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运而生。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把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必须具有的先进性集中概括出来,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大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继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要求。这样,就使我们党从根本上获得了新的思想武装。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以贯之的理论品格;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永葆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心魄。这不仅在于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在于它鲜明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产党宣言穿越百年而来,时至今天依然以其无法比拟的前瞻性指导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我们学习共产党宣言,就是因为在新世纪新时期,这部伟大的宣言将更加有利于广大党员与团员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党员与团员的思想和政治觉悟。我相信,《共产党宣言》将领导中国人民写出新的篇章,步入新的辉煌!
第五篇:来自星星的你观剧笔记
来自星星的你观剧笔记
向来不喜欢随波逐流的去看热播剧,尤其是韩剧,又臭又长,从来不看,倒是看过几部搞笑的韩国电影。在图书馆看书偶尔看到一段评论:凭什么一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能在大陆风靡一时,是因为剧中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里面,反而大陆拍的电视剧越来越没有下限,越来越开放,要么都是琐碎的生活小事,要么是抗日神剧……这倒是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到底《星你》里有什么大陆人心里渴望的传统文化,为什么能热播?带着这种好奇心,网上搜来看了看。当然,还因为剧中有我喜欢的演员全智贤。虽然她看上去已经不再年轻。
哦,第一集就吸引了我,原来还带有科幻色彩,400多年前,外星人来访地球,为了救一个小女孩,其中的一个外星人耽误了离开的飞碟,没有及时返回他们的星球,不得不留在地球上,等待400年后他们的星球再次靠近地球的时候返回,他的样子和地球人相同,但是容颜几乎不老,还具有超能力,就在他即将离开地球的前三个月,他再次遇见了与他曾经救过的女孩长的一模一样的另一个女孩——千颂伊,并再次救了她,但是他知道自己不能在离开之前爱上任何人,以免将来带着一个伤痛的心别离,但是命运总是安排他们两个遇见、相识、相知、相扰。此时外星人是一个大学教授,叫都敏俊,他总是不由自主的去保护女主角千颂伊,最后还是难逃伤心离别的结局,只拥有了短暂的爱情。
剧中确实透漏着国人埋藏在心底的传统思想,例如对爱的执着,对爱人的尊重、保护、付出、责任等等,其中还有两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爱了千颂伊十五年的富二代善良浪漫的李辉京,以及同样暗恋着李辉京的刘世美,他们都具有对爱情的执着,却又为了所爱的人的幸福,一直默默的忍受着自己的感情,尽量不去打扰爱着的人,而是努力去保护,这些同样让人感动,甚至一些其他的角色也不错,比如刘世美正直的警察哥哥刘硕,千颂伊单纯可爱又调皮的弟弟千允才,还有千颂伊的正直善良却屡屡暗恋失败的同学等等,整个剧情传播的主题是对爱的尊重与呵护。
有人说韩国明星也很暴露,韩国人更开放,韩国娱乐圈也很乱,但是在这部连续剧里却看不到这一点,千颂伊的母亲固然嫌贫爱富,却不会为了钱去出卖女儿的贞洁。听某些评论说都教授在剧中是个无能的男人,我觉得这样评论的人一定是因为没有看到他想看到的激情戏而感到失望才这样评论的,到底我们的媒体应该宣传什么呢,观众群中既有成年人,还有无数的孩子,难道我们就没有考虑过这些吗,一味的追求收视率,是否手段越来越烂了,其实我们不只是在演故事,还在告诉国人我们应该怎样做人,那《甄嬛传》这部看上去好看的电视剧到底告诉我们什么?善良的人就要被害死,要比坏人更坏才能生存,天啊,我们的媒体到底在做什么?在教育民众什么?相比之下,倒是这部“科幻剧”《来自星星的你》宣传的主题思想更健康向上了。
这个电视剧终于看完了,我又能睡个好觉了,可是,好像故事并没有完,到底是什么没有结束呢,还是我们在担心着什么,又或是期待着什么呢,看完后,我的心情却惴惴不安,久久不能平静,一种说不清的情愫,无法言喻,也许是唏嘘那短暂的感人的爱情,也许是在感叹我们看上去很幸福的今天,也许是在迷茫我们曾经失去的什么,总之,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