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熊猫回家路》读书笔记
《熊猫回家路》读书笔记
今天我看《熊猫回家路》这本书,小卢与小熊猫胖胖的感情感动的我一塌糊涂,故事很感人,至今那场景总是历历在目。
《熊猫回家路》讲述的是一只和母亲失散的熊猫胖胖在森林里流浪,历经了艰难险阻,被同为孤儿的男孩小卢解救并帮助与母亲团圆的感人故事。小卢是个父母因火灾双亡的孤儿,他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直到有一天,一只与母亲失散的小熊猫胖胖闯进了他的生活。小熊猫胖胖原本和它的母亲及哥哥在野地生存,但因一时贪玩而迷路,并且成为了科学研究人员追捕的目标,小熊猫与母亲失散后独自面对荒野大地挣扎生存,直到它遇上了小卢。这对同病相怜的朋友,产生了相知相惜的情感,但小卢也因为这段情感及自己的人生经验,体会到他能给小熊猫最大的帮助,就是帮助它找到回家的路,让它和母亲团圆。
小卢由于孤儿的特殊身世,使得他对熊猫胖胖有一种兄弟之间的情感流露,在帮助胖胖找到妈妈的过程中,小卢竭尽了一个10岁孩子的所能给与胖胖最真挚的爱,而胖胖的到来也抚慰了小卢那颗孤寂的幼小心灵,这样一个充满爱的故事,我看后会受益非浅。故事中,小卢将受伤的熊猫幼仔抱回家、为它疗伤、喂它吃东西,然后陪着它嬉戏、玩耍。最让我感动的是小卢让熊猫胖胖之间真诚至真的感情。在河边小卢让熊猫胖胖赶紧走,因为后面科学家带着猎犬追过来了,小卢推开胖胖,让他赶紧找妈妈去,但是小卢每次推开胖胖,胖胖都又回来抱住小卢的腿,小卢不得已拿鹅卵石打在水面赶胖胖走??。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感动的我一塌糊涂。
最后,小卢帮助小熊猫重新回到了母亲的身边,收获了家庭的温暖。“熊猫回家路”是一条温暖的道路,在帮助小熊猫的过程中小卢的人生也得到了改变,也明白了“只有大自然才是熊猫的家”。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动物之间原来可以这么亲近。所以我们要善待动物,热爱大自然,让世界充满爱。
第二篇:《熊猫回家路》读书笔记
今天我看《熊猫回家路》这本书,小卢与小熊猫胖胖的感情感动的我一塌糊涂,故事很感人,至今那场景总是历历在目。
《熊猫回家路》讲述的是一只和母亲失散的熊猫胖胖在森林里流浪,历经了艰难险阻,被同为孤儿的男孩小卢解救并帮助与母亲团圆的感人故事。
小卢是个父母因火灾双亡的孤儿,他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直到有一天,一只与母亲失散的小熊猫胖胖闯进了他的生活。小熊猫胖胖原本和它的母亲及哥哥在野地生存,但因一时贪玩而迷路,并且成为了科学研究人员追捕的目标,小熊猫与母亲失散后独自面对荒野大地挣扎生存,直到它遇上了小卢。这对同病相怜的朋友,产生了相知相惜的情感,但小卢也因为这段情感及自己的人生经验,体会到他能给小熊猫最大的帮助,就是帮助它找到回家的路,让它和母亲团圆。
小卢由于孤儿的特殊身世,使得他对熊猫胖胖有一种兄弟之间的情感流露,在帮助胖胖找到妈妈的过程中,小卢竭尽了一个10岁孩子的所能给与胖胖最真挚的爱,而胖胖的到来也抚慰了小卢那颗孤寂的幼小心灵,这样一个充满爱的故事,我看后会受益非浅。故事中,小卢将受伤的熊猫幼仔抱回家、为它疗伤、喂它吃东西,然后陪着它嬉戏、玩耍。最让我感动的是小卢让熊猫胖胖之间真诚至真的感情。在河边小卢让熊猫胖胖赶紧走,因为后面科学家带着猎犬追过来了,小卢推开胖胖,让他赶紧找妈妈去,但是小卢每次推开胖胖,胖胖都又回来抱住小卢的腿,小卢不得已拿鹅卵石打在水面赶胖胖走……。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感动的我一塌糊涂。
最后,小卢帮助小熊猫重新回到了母亲的身边,收获了家庭的温暖。“熊猫回家路”是一条温暖的道路,在帮助小熊猫的过程中小卢的人生也得到了改变,也明白了“只有大自然才是熊猫的家”。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动物之间原来可以这么亲近。所以我们要善待动物,热爱大自然,让世界充满爱。
第三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读书笔记
生活中有许多路口,而且从路口出发,不止一条路可以通到你要达到的目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通往成功的路也不止一条。
在这个学期里,我学习了一篇文章,叫做《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伊尔莎·斯奇培尔莉。
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小时候,有一次,随着父亲登上高高的塔顶,看通往城市广场的街道,父亲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然后记叙了“我”在人生道路上两次遇到困难,最后都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故事。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作者遇到困难时,用认真的态度对待,冷静的思考,然后才能走出困境取得成功,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
记得有一次,爸爸要我背熟《三字经》,过了大约半个小时,我就背完了。可是,前面背熟了,后面的又不会背了,后面的背熟了,前面的又忘了,我像热过盛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心想:这可怎么办呀?就在快要放弃的时候,突然,我无意间看到了古诗的意思,想到了一个能快速背熟的好办法:根据《三字经》的意思来进行分析。想到这,我立刻去找爸爸,爸爸把它的来历和意思告诉了我,我试着背了背。不到1个小时半,我就能倒背如流,而且还不会忘。
学习这篇文章,让我获得了一个终生受益的启示:遇到困难,不要灰心,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不要向困难屈服,要另找捷径逐步走向成功。所以说,我们不能把思维停在一个角度上,要全面些,如果有条路无法走了,我们就要试着走另一条路。
第四篇:《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
作者首先提出: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面对一个一个接踵而至的问题时,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大的来看,一是解决问题,二是规避问题。作者认为,解决问题,是痛苦的,但在痛苦中,伴随着能力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而规避问题,往往不会使痛苦消失,持续的逃避还会使心智退化。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呢?这就是自律。自律,包括四个方面:1.推迟满足感,2.承担责任,3.尊重事实,4.保持平衡。
1.推迟满足感,即所谓先苦而后甜,苦尽则甘来,先解决困难的问题、难以解决的问题、麻烦的问题、重要的问题,而后,享受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及之后面对其他小问题的轻松。
2.承担责任,即应该勇敢的说出“这是我的问题,由我来解决”,敢于面对问题,直面问题,承担问题带来的痛苦,也承担“承担责任”带来的痛苦。
3.尊重事实,即莫要自以为是,莫要以为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完美的、是正确的、是不可改动的,莫要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系统里,应推陈取新,尊重事实,不断完善、修正自己的世界观、知识、人格和心智。经常内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知善知恶,之后存善去恶。
4.保持平衡。中庸之道,学会放弃,学会有所为亦有所不为,承担放弃带来的痛苦。应注意的是,你必须在拥有某种事物之后,才能放弃,一味放弃就以为着放弃人生。
第一章最后,作者提到,也是几乎所有类似书籍都提到的,最简单,也是最难的一句话:“持之以恒的坚持。”
作者在第一部分中,多次提到父母的教育对子女的影响,这个方面,本次阅读的时候没有仔细看,以后根据需要可以再重新读过。
作者在全书第一部分里提出,想要解决问题、消除痛苦,就要做到自律,并提出了自律的四个基本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在第二部分里,他深入论述,为什么“爱”是自律的原动力。
首先,作者给出了“爱”的定义“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对爱的定义,是从其心理医生角度、经验及世界观形成的一种认识。
其次,作者提出了一些不是爱的“爱”,包括:坠入爱河、依赖性、自我牺牲、只说不做。坠入爱河,是为了突破“自我界限”而形成的正常反应,但并不能使心智得以成熟,只是为了排解寂寞。依赖性,是一种消极的人格失调症,他们往往不在乎对象是谁,他们需要的仅仅是找到一个可以依赖的对象。比如,刚刚失恋的人,往往很快就会找到新欢,他们只是为了找到一个下一个可以依赖的人。自我牺牲,其实是在追求一种“道德的优越感”,做出牺牲的人,往往不是受害者,他们其实在内心深处是喜欢牺牲,喜欢道德上高人一等的感觉。只说不做,爱是行动,是真正的付出,而不是仅仅一种感觉。
第三,作者进而阐述,何为真正的爱,及该如何去做。包括:真正的倾听,坦然接受死亡,敢于追求独立自主,勇敢做出承诺,不轻率的与别人发生冲突,自我约束,尊重对方的独立性。这里不没一条都记下了,但是的确每一条都是足以让人思索和深思的。如,“敢于追求独立自主”这一节,作者有一句话“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确实,随着年龄的增大,我和我身边的人,似乎都更喜欢怀念过去,喜欢自己熟悉的环境、人和事物,对陌生的、未知的、需要花力气学习的东西在本能地排斥。其实,就像书里面写的一样“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件、不同的感觉,对于心灵而言,都是极好的滋养。”其实我们内心也都明白,固守陈规是不好的,只是没有勇气去做。
第二部分读毕,第三部分计划在1月30日读毕。同时,对于前两部分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回事儿》里学到的方法,加以记忆。
我自己创业一年的心得是——很多事,只有你干了,才知怎么回事;很多事,只有你干 1
了,才知跟想象中完全是两码事;很多事,只有你干了,才发现其中有很多机会,你不干永远遇不到;很多事,只有你干了,才会被迫去解决因之引发的各种问题,解决了你能力就提高了。
我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有点特殊——我不会花重金找关系让他上最好的学校,那样性价比很低;我会让他上比较好的学校,成绩也不要求拔尖,只需跟上即可;现在应试教育那一套,我不喜欢;对比自己以前,我发现(收藏好 范 文,请便下次访问:wWw.HaoWORd.COM)被灌输过很多无用知识;互联网时代已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成绩再好,毕业几年后知识就落伍了;未来的人们,将会不用再记住那些知识(也难以记住),而应懂得去哪里寻找知识;所以,我会重点培养他的寻找知识的能力,而不是牢记知识本身;最重要的,是培养他生存技能、思维能力,兼顾道义与实用的正确三观,健全的心智,乐观的性格,豁达的心胸,坚韧的毅力,积极的态度,以及美学修养(音乐与美术方面)——这些并非应试教育所能给予的。当然应试教育也不能完全忽视,至少会教给他很多基础知识。但对应试教育的弱点也需高度重视,特别要注意找出教科书里穿插的各种谎言(主要是历史和政治方面)并予以戳穿,防止孩子被洗脑成当权者的奴才。
人若想成功,必须对自己有个客观清醒的评估——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你们也可以根据对自己的认识,向我们提要求——你有什么?你适合干什么?你想干什么?这些问题一定要想清楚。我已经想了半辈子,现在还在想。
我们每天都会产生无数念头,这些念头是实现理想的路径。就比如,这个点是原点,那个点是理想,中间这条直线就是我们实现理想的路径。它就是一系列念头组成。每实现了一个念头,我们就离理想近了一步。
但实现理想会走弯路,这世上大部分人会沦于平庸,无法实现理想。那些理想,最终也就成了空想。为什么会这样?有的人理想本身就不切实际不具可操作性,这叫目标错误;有些人定了理想,行动却南辕北辙,这叫路线错误;有些人以为自己有理想,其实他根本就没有理想,这叫自欺欺人。还有一些人就比较令人惋惜了——他们知道理想是什么,但实现理想时遇到太多阻力、冒太多风险、付太多代价,以至于不得不中途放弃。所以光有正确理想、正确方向、正确路线还不够,实现理想是要付代价、有坚持的。
我喜欢两个词——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除去少数特别不着调、一无是处的人外,大部分人都是有亮点的,或多或少。人都有不同个性、不同长处,以及相应短板。一个好平台除了能提供锻炼机会弥补你们的短板外,也应尊重你们的个性,把你们当成各有亮点的人才,而不是把你们当块“砖”搬来搬去。强扭的瓜不甜,强迫人干无趣的事会扼杀创造力和激情,会把人才变成平庸之辈。一个由庸人组成的公司必然平庸,那无论我还是你们,损失就太大了。
想到这里,我开口对大家说:“非常欢迎各位到我的公司里来。大家看到了,我这里是个创业的小公司,连个正规办公楼都租不起。大家肯到我这里来是对我的信任和高看。我平素不喝酒,但今天一定要敬大家一杯,感谢了。”言毕,我与每位员工一一碰杯,并一饮而尽。放下杯子,我又开口道:“既然大家相信我们的理念,为了寻求‘共同语言’走到一起,那我想借这个机会说上几句。第一,是我对你们的要求,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只两条:理想,诚实。我是商人,讲究公平交易,我不提倡什么无私奉献,我认为人都是自私利己的。我开这公司不是免费为人民服务的——我没那么多钱坐吃山空。赚钱是所有创业者的理想,也是我的理想之一。但除了赚钱我还想服务社会,用社会的反哺提升我服务社会的能力。人没有理想走不远,若你只为薪水工作,那你一辈子注定一事无成;一间公司若没有理想,它一样走不远。这是因为,利益和道义间总会存在冲突,一个短视的、没有理想的老板,总是会基于趋利避害的天性选择利益舍弃道义。但一间公司若没有道义,它能走多远?三鹿做了很多年,一朝出了三聚氰胺就垮了。还有很多缺乏道义的公司没垮,但今天没垮不等于明天不垮。
只有真正把服务社会作为自己的理想并指导我们的每一步动作,才能在利益与道义出现矛盾时,义无反顾地选择道义;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大众认同——这才符合我们的根本利益。
我下决心做这么个公司,绝非为捞笔钱走路——若那样我不如不干,原有待遇足够我舒服地生活。为什么舍了原来那些追求这梦想?因为我觉得,无论我多努力,一到60岁我就狗屁不是回家遛鸟等死,这种生活太可怕了。那我想干什么?我想把这间公司做成百年老店,在我七老八十话都说不清时,我到董事会发言仍能得到大家尊重。若到那一步,我这辈子就算成功了。人终有一死,但死法却千奇百怪。我是宁可心脏病突发猝死在办公桌前,也绝不愿躺在床上惶恐不安等死。
这就是我的理想。那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先不必急于告诉我,因为人弄清自己心灵真实的呼声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是花了十多年时间,才知道什么是真实的我。我虚长你们快20岁,我可以用我的经验和教训告诉你们——人一定要有理想,有理想的人未必成功,没有理想的人一定失败。”
“再说诚实。很多人把诚实说成美德,我不这样看,我认为诚实是实现利益的工具。这是过去很多年得出的痛切体会,或者说教训。一个谎言出口,必须要用更大更多的谎言弥补,一层层套下去,最终还是要被戳穿。为撒谎我们付出太多脑力,可终究纸里包不住火,那我们何必再做这等劳而无功的事?撒谎的动机,是逃避问题与责任,而问题不因逃避就能消失。它会越积越多,最终不可收拾。所以我花了很大力气强迫自己学会不逃避问题,既不对自己撒谎,也不对别人撒谎。当然人在世上混不可能杜绝谎言,我的原则是能不撒谎就不撒谎。我不怕你们没经验,但我绝不欣赏不诚实的人。我不怕残酷的真相,只怕美丽的谎言。一件事再糟,若把实情告诉我,那我基于此可以做出正确判断和应对,哪怕结果不如人意,也算尽人事,顺天命,没什么可遗憾的。可若我得到的不是实情,基于谎言做出的判断一定是错误的,而且这个错误责任就不在我。
但很遗憾,这个国家很多人习惯于说一套做一套,以至于很多原本很好的理念,因说与做完全不搭界而流于空话。也许你们过去曾遇到过这样的老板或老师,也许你们过去不觉得这是什么大问题,但来我这里你们会发现这里与别处不同。在我这里,言必信、行必果,你我的每句话——你对我的承诺,我对你的承诺——都具合同效力。我会这样要求你们,你们也可以反过来监督我。
第二,你们觉得什么是美满的人生?我认为其实只两条——成功的事业,美满的家庭。还有比这更多吗?没有了。两个都做到,你这一生就成功了;两个都没有,你这一生就失败了。一个成功,一个失败,你的生命就是有遗憾的。
那么来我这里,除薪水外还能提供给你们什么?我想作为过来人,我深知在刚踏入社会时学会设计人生道路——事业和婚姻——是多么重要。你们还很年轻,人生的很多细节自己都没想清楚,但我相信你们都希望有份成功的事业和美满的婚姻。而走好这第一步非常重要,起码要走向正确的方向。方向错误,再怎么努力都于事无补,最终还需推倒重来。这就是我的教训。我付出了代价,领悟了这些,就不想再让你们走弯路。所以,我不仅想做你们的老板,还力争做好你们人生第一步的引路人。我愿为你们的人生设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力争给你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施展你们的才能。无论你们在我这里干多久,无论你们将来是选择继续跟我走还是另谋高就,若你们能发自肺腑地感觉:哦,我在共同语言公司还是学了不少东西,让我的人生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若能收到这个评价,我就很满足了。”
第五篇:《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
我想,我周边看过这本书的人应该不多,我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书的书评,对它萌发了强烈的好奇心后才看的,《华盛顿邮报》对此书的评价是:“这是一本震惊世界的名著,出版后虽未作任何宣传,但经人们口耳相传,迅速畅销起来,它曾在美国最著名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的时间近二十年,创下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种出自内心的慷慨行动。”
《少有人走的路》是美国心里医师m〃斯科特〃派克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他带领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正如作品总序中所写的那样“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这本书教会我们变得成熟,用于承担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成熟是每个人必然的选择,拒绝成熟,就是选择痛苦。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自律,爱,宗教和奇迹。其中我感触比较深的是自律和爱这两部分。
自律,是理性地节制你的感情和行为。文章的开篇就写到“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
只要我们知道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 既然人生注定苦难重重,那么我们只有坦然面对了。正视自己,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找寻到适合办法去克服它。而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候,当问题出现了,我们会选择逃避,一厢情愿的等待问题能够自行消失,因为我们相信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事实上呢?问题不会消失,它们仍然继续存在,而且它们的存在还会成为妨碍我们心灵成长的永远的障碍。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得不开始承担这样或那样的责任,于是我们又开始手足无措,习惯性的想要逃避。我们开始希望“这不是我的问题”,并且在心里这样自我安慰:“出现这些问题,不是我的原因,而是别人造成的,是别人拖累了我,所以我才无法……是我无法控制的社会因素造成的,这不是我个人的问题,所以该有别人和社会来为此负责。”
趋利避害,逃避责任,好像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共识。然而如果每个人都开始逃避,不愿意承担责任,社会必然会堆积起越来越多的问题,从而滋生和蔓延出更多的罪恶和安全隐患。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我本来可以”,“我或许应该”,“我不能”或者“我做不到”,因为要改变旧有的习惯是一个艰辛且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宁愿为自己贴上“失败者”的标签,也不愿尝试去改变……
更多的时候,我们为了逃避责任所带来的痛苦,心甘情愿的
放弃选择的权利,让别人来操纵自己的人生。因为害怕孤独,所以喜欢喧闹,以这样那样的名义狂欢,而这一切恰恰反应出我们内心的强烈不安。而只有在寂静的夜晚一个人独处时,我们才会听到那来自内心的独白。真正的安全,来自于人的内心。只有当我们的内心足够强大,足够充实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感觉到安全,才不至于在这个纷繁的城市中渐渐迷失,也才能够不被周围的环境所扰,专注于自己要做的事。这大概就是佛家所言的“外不著相为禅 内心不乱为定”吧?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放弃和不断获得的过程。现实的残酷,我们常常感觉自己不断努力,人生的意义依然还是荡然无存。所以我们必须在不断地肯定自我的同时,为了保持平衡,又不得不放弃自我。即:消除熟悉的过去,追求新鲜的未来。否则,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将是过去经验的一再重复。完全的释放自我,甚至不惜把过去的自我完全打破,说的通俗点就是打破常规,这是自我完善的必经之路。
而在书中,多次被提及的“爱”,则被定义为:“人类心灵进化的原动力”,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换而言之,爱——可以使自己和他人感觉到进步。派克的说法,多少有点西方宗教的色彩,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情欲,不过这恰好符合了我一直崇尚的精神恋爱的基本诉求。
但在日常生活中,过于强烈的依赖性,常常被我们解读为
“爱”,这是完全错误的。例如:家长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并非完全出自于爱,而是以爱之名的控制欲。而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事例:一段感情结束以后,被抛弃的一方,痛苦万分,甚至打算轻生,他们会说:“我是那么的爱ta,没有了ta我活着还有什么乐趣?!”其实二者的关系已经背离爱的本身——使自己和他人感觉到进步。而他们口中的“爱”不过是过分的依赖感,不再是单纯的自我完善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