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掌控人生36计》读后感
从历史书上,从历史老师的口中,我听到最多的是:“清政府腐败无能,闭关锁国,民不聊生。”清政府时期,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洪秀全啊、李秀成啊、石达开呀,都是“正义”的化身,因为他们反对的是“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于是,在我的印象中,清朝时期就没有“能人”,就算响当当的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在我这儿都是清政府的“**”。有一天和**校长聊天中,得知曾国藩是中国的“完人”之一,这一下就勾起了我要阅读“曾国藩”这个人物的浓厚兴趣。寒假里我捧着《曾国藩掌控人生36计》,如获至宝,贪婪地读下去……
从书本中,我读到了曾国藩的智慧之源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儒道两家思想闪烁其中,但作为兵家绝智的“三十六计”同样构成了曾国藩人生智慧的元素。
“瞒天过海”之计在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对于曾国藩而言,他的做法是:瞒着自己的锋芒,以圆通的方式待人。我们知道,锋芒与圆通是做人的两大学问。曾国藩认为:“锋芒露凶气,圆通显和气。”怎样做到圆通呢?必须瞒住锋芒。
读到曾国藩人生掌握的第一计,我就感慨颇多。当时清政府,朝廷内的咸丰皇帝、慈禧等错中复杂的关系,对清廷的许多问题曾国藩都有自己的看法,但他不轻易表露。这就是他的“瞒”。为他的后期发展赢得了时间,积蓄着个人的力量。
忍不住与自己对比一下,我之所以是凡人,有一丁点情绪都藏不住,都得显露出来;与人相处,有一点和自己的看法不一致,我就会叨叨叨地说出来;当某个决定与自己的预料不一致时,我也是噼里啪啦地说……
不要说“瞒”,我连藏的意识都没有。以至于我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多处碰壁,却还浑然不知,认为自己是对的。读了“曾国藩”,我幡然醒悟,我以前在家里和家人吵架、在工作中受人排挤,原来全是因为我自己不会藏自己的情绪,不会藏自己的锋芒。今天读到了曾国藩,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要是我刚参加工作时,我就“认识”曾国藩这个人物,我会不会收敛自己的“锋芒”?与家人相处会不会更和谐一些?在职场会更加游刃有余?
再读曾国藩的掌控人生的“无中生有”之计,也是感慨颇多。曾国藩认为:遇到头痛的事,靠牢骚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有多想出路才是上策,才能无中生有。“无中生有”之计在处事中的体现是:一定要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多想办法,想出路,从而创造成功的机遇。曾国藩的人生轨迹,就在这一计中,让我们知道了“两江总督”……
我之所以普通,是因为我遇到了困难,很想摆脱,摆脱不了,就会抱怨,就会牢骚。这样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丝毫益处,反而旁人认为我能力不够、水平低、格局小。留给别人的印象极差,所以我的人生发展之路停步不前。我仍会抱怨人家给我“难堪”,不给我机会。今天读了曾国藩,我才恍然大悟——都是我自己不积极地面对问题,并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牢骚”给我带来的“障碍”。
……
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变。”读了《曾国藩掌控人生36计》之后,我真真切切体会了“读书使人明智”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