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子郑守仁》读后感1
没有读到这本书的时候,郑守仁这个名字对我来说还很陌生。但是说起三峡大坝,却是广为人知。曾经被人称为“三峡之子”、“当代大禹”的他,就是我们水利行业的标杆。
一部反映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委原总工程师、“最美奋斗者”郑守仁奉献水利、筑梦江河辉煌人生的报告文学,让我们了解了他的经历和事迹。
1974—1981年,郑守仁主持了乌江渡、葛洲坝工程导截流设计,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
1994年,郑守仁全面负责三峡工程设计工作,三次成功解决截流长江世界难题,成功解决超大水深和软淤沙、龙口合龙单宽能量世界第一等重大难题,为国家节省了巨额投资、提前了工程工期,取得巨大经济效益及和社会效益。他带领科研技术人员深入施工现场,深入实际,力克技术难关,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为建设我国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做出了杰出贡献。
怀着敬仰之心,读完了这本书,对这位持之以恒、匠心独具的总工程师;一位朝夕不倦、执着睿智的工程院士;一位兢兢业业、全心投入的水利楷模人的事迹深深感动着。56载水利工地为家,9000多个日夜守护三峡、两次患癌仍坚守工地、昏迷前夕仍奔走在水利工地.....敬佩、感动之余也在思考向郑老学习什么?在《长江之子郑守仁》的后记中,作者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无疑,写作的过程,既是笔者对郑守仁院士的了解与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反省与洗涤心灵、净化思想的过程,特别是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精神。”那么,这份沉甸甸的精神到底是什么呢?在写作的过程中,我确实感受到有一种气场强大的“守仁精神”,往往在我心生畏难、意志不振、精神疲惫的时候冒出来,激励着我抖擞精神、克服困难,爬坡而上、笔耕不辍。但这种精神到底是什么,其时还处于若隐若现的状态,好像既能说清楚又说不清楚。书稿完成之后,我对“守仁精神”进行了一番深入思考和梳理,并试着总结为“两种精神、两种情怀、两种风范”。
两种精神即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不畏艰苦、勇承重载的担当精神;两种情怀即献身水利、一心为公的家国情怀,心怀仁爱、扶危济困的悲悯情怀;两种风范即淡泊名利、清正廉洁的公仆风范,甘当人梯、提携后昆的大师风范。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这两种精神、两种情怀、两种风范,不正是我们作为党员干部应该具备的品质吗?作为水利事业的后勤工作者,我要以他为榜样,立足本职,脚踏实地,践行“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的做人准则和工作要求。学习他责任意识强,成为有担当、敢担责、善作为的好干部。
《长江之子郑守仁》读后感2
我怀着满心的虔诚和敬意,认真拜读了《长江之子郑守仁》这本关于郑院士的报告文学书,合上书本,心情久久不能平息,不仅深刻感受到了郑守仁院士这位将生命融入千秋一坝的长江之子水利精神,更为这位“最美奋斗者”,国之重器的巨匠的奉献国家、服务人民、求真务实、矢志创新、胸怀科学,敢于创新,淡泊克俭、甘为人梯的政治本色、职业操守、卓越成就和人格魅力深深折服和感动。
郑院士从事水利工作以来,把为党和人民守护好长江母亲河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一生坚守水利工程一线、从陆水到乌江、从清江到长江,从乌江渡、葛洲坝二期工程、隔河岩工程、三峡工程到南水北调工程,从事水利事业55年,为了水利工程建设,以工地为家,扎根水利工地;为了国运重器,他以勤奋躬行、认真负责、尊重科学,攻克了一系列重点技术难题;为了技术质量,他以铁肩担当,把工程质量看得高于一切,严格把关,一丝不苟,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长江治理保护作出了突出贡献。大爱无疆,大爱无言,他是最美奋斗者,是当之无愧的国之脊梁。
郑院士心怀大爱、淡泊名利,视之为过眼云烟,甘于清贫,对自己近乎苛刻地节俭,却将各类奖金、稿费158万元全都捐献于公益事业。他从不居功争名,一心为公,不谋私利,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用实际行动鲜明诠释了“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每一位水利人。
郑守仁“最美奋斗者”英雄已逝,精神长存,作为一名水利后生的我,被郑老前辈一生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惊叹的同时,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更加沉重,时刻牢记“守初心、担使命,勇担当、敢作为”的精神,用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立足岗位,脚踏实地,恪尽职守,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把职业当做事业、全身心地投入,怀着责任心和使命感尽职尽责、尽善尽美,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长江之子郑守仁》读后感3
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三峡自古多壮丽,锁钥洪流蕴宝藏!长江三峡是一个绚丽神奇的地方,是一个给人无限遐想的地方,也是令我们无比尊敬的郑守仁院士筑梦与奉献一生的地方。
在看到《长江之子郑守仁》这本关于郑院士的长篇报告文学书时,我怀着虔诚之心,决定好好拜读,以便深入了解与学习这位将生命融入千秋一坝的长江之子的水利精神。
郑老的江河情、水利梦在其小时候便已种下,那个时候的郑老家乡淮北颍上润河集一带经常闹水灾,大水来时,田地被淹,房屋尽毁,浮尸水面,惨不忍睹。郑老便想学水利来帮助家乡改变水患频发的状况,这份梦想的建立不局限于个人的成长与未来,而是基于一份对家乡的情感与责任。
从华东水利学院毕业之后,郑老分配到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工作,先后负责乌江渡水利枢纽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导截流设计、隔河岩水利枢纽现场全过程设计。作为三峡工程设计总工程师,1994年起,他主持三峡工程单项技术设计、招标设计、施工图设计。他37年长驻施工现场,以工地为家,带领设计、科研等技术人员,深入施工现场、深入实际,力克水利工程各种技术难关,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为建设我国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对梦想的追逐,让郑老付出了毕生的精力,逐梦的过程是艰辛与坚持,是探索与实践,是创新与科学,是未知与胆识,是忠诚与奉献。正是这份逐梦的精神才铸造了一道道坚如磐石的拦河大坝,才勾勒出了一幅幅水安水美的中国画。
新一代水利人,你的梦想是什么呢?合书闭目,我思索着自己的梦想,在思索中,我的梦想渐渐清晰——希望在自己从事的专业领域里小有成绩。
那么,我为自己那份平凡的都不能叫做梦想的目标做了什么呢?在逐梦的路上又是如何前行的呢?你工作中有没有这些场景:下班了,今天有点疲惫,剩下的工作明天再做吧;以前的项目都是采用这个方案,肯定没错,就用这个方案了;图纸这么清楚,没必要去工地现场看了;今年都出差半年了,烦死了……这些都是在我们工作中展现出来的慵懒、消极、退缩、烦躁的负能量,缺乏担当、奉献、创新、求知的宝贵逐梦精神。
新一代水利人,你为自己的梦想坚持了什么呢?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不待扬鞭自奋蹄。郑老在2019年6月接受采访时说,他之所以还坚守在三峡坝区,一来是可以就近观测三峡投入运行后,大坝、船闸及电站厂房等建筑物的运行性态;二来方便研究工程发挥效益的同时对长江带来的各种变化和影响;三来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把三峡工程的技术资料整理好、总结好。2019年,80岁的郑老没有“退休”,为我国水利事业继续发挥着余热。
他这份逐梦的执著与坚持,感染和激励着我们新一代水利人,接过接力棒,继续前辈们未竟的事业。在乌东德水电站、金沙水电站、井冈山水电站、滇中引水及卡洛特水电站等工地一线,活跃着一群年青长江设计人的身影,一座座大坝、一台台水轮发电机组将在我们的手中建成、发电,造福人类社会。
如今,虽然郑老离开了我们,但他伟大的水利精神将与世长存。他将一位长江之子的赤诚,挥洒于大江大河;他的生命已与水利融为一体,他的精神激荡在长江之上,指引着新时代的长江水利人。
当努力工作感觉疲惫而心浮气躁之时,当追逐梦想遇到困难而生退却之意时,你可以翻阅身边的这本书—《长江之子郑守仁》,它会对你所遇到的困惑拨开迷雾!它会激励你坚定不移地追逐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