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寓言两则
9、寓言两则
必用材料:
1、寓言:
寓言是带有讽刺或劝解性的故事。
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 寄予简单的故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语言简洁锋利。
寓言是以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进行劝喻、讽刺的文学作品。特点: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为人,也可为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是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3、童话和寓言的区别
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寓言式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有“寄托”的意思,最早见于《庄子·寓言》篇。有同名歌曲和音乐专辑。
选用材料:
1、神话:是写神灵、妖魔的故事的,是人们构想的故事
寓言:有一定寓意得,能从浅显中告诉人们一定深意的故事童话:最简单的说,就是王子公主的故事
传说:流传下来的故事,像《女娲补天》,虽然是带一些神话色彩的,
但是,它主要是中国古代人们对人类起源(女娲造人)的想象,
是流传下来的故事
成语故事:只有中国古代有的,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成语,成语中
又有一定含义?
2、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
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汉魏以后, 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
3、世界各国的寓言作品也很多。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其它比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百喻经》《拉封丹寓言》 等。
10、惊弓之鸟
必用材料:
1、惊弓之鸟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2、更羸人名。古代非常有名的射箭能手。
3、魏国魏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国家,属于战国七雄之一,前期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后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有淮、颍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自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到现在河南开封的大梁后,魏国亦称梁国。国君姬姓魏氏。
选用材料:
1、中国的战国时代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另有一说认为具体时间应该是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即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其主体时间线处于东周末期。战国时代是华夏历史上分裂对抗最严重且最持久的时代之一。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承春秋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与各国相继图强而展开的举国变法,名士的纵横捭阖,宿将的战场争锋,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典故。塑造了帝制中国的雏形。
2、战国时期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混战,国际社会非常不稳定。战国初期东周境内尚有十几个国家,其中以齐、晋、楚、越四国的实力最强,有四分天下之势。
3、小国尚有东周、宋、卫、中山、鲁、滕、邹、费等,至战国时期结束时除被秦国沦为附庸的卫国外都先後被七国所吞并。
第二篇:寓言两则
田鼠与家鼠
田鼠与家鼠是好朋友,家鼠应田鼠所约,去乡下赴宴。他一边吃着大麦与谷子,一边对田鼠说:“朋友,你知道,你这是过着蚂蚁一般的生活,我那里有很多好东西,去与我一起享受吧!”田鼠跟随家鼠来到城里,家鼠给田鼠看豆子和谷子,还有红枣、干酪、蜂蜜、果子。田鼠看得目瞪口呆,大为惊讶,称赞不已,并悲叹自己的命运。他们正要开始吃,有人打开了门,胆小的家鼠一听声响,害怕得赶紧钻进了鼠洞。当家鼠再想拿干酪时,有人又进屋里拿什么东西。他一见到有人,立刻又钻回了洞里。这时,田鼠也顾不上饥饿,颤颤惊惊地对家鼠说:“朋友,再见吧!你自己尽情地去吃,担惊受怕地享受这些好吃的东西吧。可怜的我还是去啃那些大麦和谷子,平平安安地去过你看不起的普通生活。”
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第三篇: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鲁明会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一个是《亡羊补牢》,一个是《南辕北辙》。
这两则语言都出自《战国策》。这两则寓言,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
但寓意深刻。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解释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
寓意。在把握故事内容上,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有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 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寓言的方法。
一、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这两则寓言故事讲了一件什么故事,弄清故事的
情节,也就是弄清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要在掌握故事情节的同时,引导学
生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想象、深入思考,一步步加深对寓言的形象地认识,体
会蕴含的道理。(1)先让学生弄懂寓言故事的内容。(2)启发学生根据故事内容,
简要地说说寓意。在学生弄懂了寓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
谈自己的感想。
二、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发
现问题、互相讨论,解答。学习《亡羊补牢》可以抓住“后悔、接受”这两个词语,
引导学生读书讨论,想想从后悔一词中了解到了什么?从?“接受”一词中明白了
什么?从而悟出这则寓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再也”强调了养羊人修补羊圈后的
结果,说明了有错就改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再也”,就不能起到强调作用。
三、重视课后思考题。可以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讲
这两个寓言故事。(但是不要让学生背诵课文)教师要尽量拓宽学生的思路,结
合实际谈,讲的例子要多一些,广一些。思考练习题到最后。
第四篇:寓言两则
《滥 竽 充 数》
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
1、激趣: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有趣的动画。 (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
2、感知大意:动画片看完了,能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件什么事吗?能用上滥 竽充数这个成语吗?
3、揭题: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板书:滥 竽充数)。
二、师生合作探究,体验感知人物
1、激趣: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滥竽充 数》也不例外。今天,老师想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小研究员,自己来寻 找寓言背后隐藏着的深刻道理。有信心吗?
2、明确学习任务:
(1)本课一共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是?(板书:齐宣王 南郭先生 齐湣王 )
(2)这次我们研究的话题是:
从三个人中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来研究一下他是个怎样的人,最 好能找出有关句子,说出你的理由。
先小声读一读课文,然后同桌一起思考、讨论。动作快的就多研究几位, 有困难的,也可以向前后的同学请教。
3、师生合作,共同研究学习探索。
师:你研究的是哪位?他是怎样的人?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a、齐宣王。
生:我研究的是齐宣王,我觉得他做事不严格,让南郭先生占了便宜。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南郭先生不会吹竽,齐宣王还给他很高的待遇!
师:什么是待遇?
生1:待遇就是钱!
生2:待遇就是金子!可以让南郭先生吃好穿好。
师:那么,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可以拥有很高的待遇?
生1:有本领的人。
生2:有真才实学的人。
师:南郭先生是这种人吗?(不是)齐宣王为什么没发现呢?问题出在哪 ?
生:齐宣王喜欢讲排场,要听大家一起吹。
师:多少人一起吹?
生:他常常让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出示句子: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 乐队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师:仅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三百人的齐奏啊,这人可真够——多的, 常常叫这三百人一起吹,会是怎样的效果?
生1:很隆重。
生2:很气派。(指导朗读)
师:谁能把齐宣王喜欢讲排场,以及吹竽的盛大场面读出来?注意重点的 词。
小结:是啊,齐宣王喜欢讲排场,爱听齐奏,对南郭先生不加考核就录用 了,还给了他很高的待遇。
b、南郭先生。
师:那么南郭先生呢,他又是怎样的人?
生答,然后出示出示句子:其实,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演奏的时候,他就
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师: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
师:联系上下文,想想什么叫“装腔作势”?(不会吹竽,却装作会吹的 样子 )
师:他是怎么装的?
师:谁愿意上来扮演南郭先生,做做装腔作势的样子。下面的同学,你们 现在可就是评委了,看谁火眼金睛,能发现我们班的表演人才。 (4名学生上台表演)
“评委”评价。
师:演员们的表演很精彩,现在有劳我们的评委再充当一下配音演员,来 大家给他们配上朗读。(齐读指导:鼓、捂)
师:问表演的同学:你觉得谁读得好?为什么?
生:我觉得俆仰颉读得好,他边读边笑,把南郭先生可笑的样子读出来了 。
指名俆仰颉朗读。(声音小,人显得羞涩)
师:看来俆仰颉已经感受到了南郭先生的丑态,但是一时还不能很好的把 他表现出来,我想替他尝试一下,可以吗?
师范读。
生1:你把装腔作势的音拖长了。
生2:感觉你读得很夸张,把南郭先生的丑样子读出来了。
指名两名学生试读,再齐读。
感谢小演员和小评委们的精彩配合,让我们弄明白了,南郭先生就是这样 装腔作势,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
师:这回老师也要当一回齐湣王,听听个别朗读,谁敢来试?
(2-3名学生)(评价)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读出你的感受。
c、齐湣王。
生:齐湣王喜欢听人一个一个地吹。
出示: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是他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他叫吹竽的人一 个挨一个地吹给他听。
引读:难怪听到这个消息,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溜走了。
师:不溜走行吗?为什么?南郭先生当时心里会怎么想呢?
4、结合板书,学生自悟寓意。
通过你们的研究我们弄清了三个人物的庐山真面目,你们觉得谁该被表 扬,谁该被批评,你们有什么话想对齐宣王和南郭先生说的吗?
师小结:同学们的谈话非常的精彩,我想要是南郭先生和齐宣王这会儿能 听到同学们的发言的话,一定会羞愧得想找个地缝钻下去的。的确做人要 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板书 真才实学)这就是同学们通过学习,自己揭示出来的道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把这个道理深深印 入我们的脑海。
三、成语运用。
这则寓言流传了两千多年,这个成语也被人们广为运用。运用至今,意思 也比当时有所发展。我们来看看现在是怎样用的。
1、读句,你读懂句子中“滥竽充数”的意思了吗?
1)学校举行合唱比赛,冬冬还没学会这首歌,但他却滥竽充数地排在了队 伍里。
2)同学们都说《小学生作文选》中的文章好,我读后却发现《红苹果》这 篇文章是滥竽充数。
3)林老师的球踢得很好,他却谦虚地说自己水平不高,不过是滥竽充数。 (自我谦虚)
2、说句。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以次充好、不会装会的或者自谦一番 的情况,有谁能为大家举几个例子。
(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具体。)
小结:(略)
板书:
滥竽充数
齐宣王————→南郭先生 ←————齐湣王
爱讲排场装腔作势用人严格
↓
真才实学
第五篇:《寓言两则》学案8
8、《寓言两则》学案
一、知识方圆:
1、关于“寓言”: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的故事,结构大多,主人公多为,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
是,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
寓言有希腊的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等著作中.
2、关于作者:本文作者是著名学者,他1968年毕业于于北京大学,后
获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硕士.博士学位,1996年以怀念夭折女儿为主题的
《》一书而闻名。
二、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1、学习目标:①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和写作方法。②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蕴涵的寓意。
③继续练习朗读,提高朗读水平。
2、学习重点:抓住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寓意的理解。
3、学习难点:理解本文对人类的讽刺意味。
第一课时
内容:1、自读课文,积累字词,初步熟悉课文内容。
2、听读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步骤:
一、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积累字词并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嬉戏()风韵() 皎洁()愧 ()绷()金窖()审美()闲适()撤销() 抢劫()慷慨()心旷神怡() 慧心未泯()险象迭生()
(二)解释下列词语:
泯:慧心:
慷慨:心旷神怡:
审美:得失之患:
闲适:窖:
落难:风韵:
撤消:险象迭生: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概括说出故事情节。
()——→()——→()2、随着情节的发展,白兔欣赏月亮的感觉有什么变化?她对月亮的心情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她为什么把月亮还给诸神之王?
心情()
感觉()
↓
心情()
感觉()
↓
()
()
三、作业:思考: 这则寓言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特别要联系关键句)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1、领悟寓言启示;2、有关课文内容和语言品析。
学习步骤:
一、导入: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以此为鉴,自我反思:你认为月亮代表了什么?在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对待自己的
月亮?
引导分析启示:
二、问题探究:这则寓言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探究继续:此文作者从审美的角度来透视现实活中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这两种人分别各是什么样的人?
一种人:如:等。
另一种人:如:等。
三、语言赏析:
示范:“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一句在语言上精美,表现在何处?
赏析:一是结构上:用对偶句式,具有对称美;
二是内容上: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此时白兔轻松自由、不受功利驱使的心
态美。
仿照上例品味下列句子:“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
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赏析:
四、全课总结:送你金玉良言
1、如果某种拥有,带给你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你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
乐趣;那么,请你果断而勇敢地选择快乐,放弃这种拥有。
2、如果你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坦然面对某种拥有,更能替他人着想,做到心
中有他人的话,你将会拥有更多更宝贵的“财富”。
3、如果你靠自己的努力、辛勤劳动,创造财富,你会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和自豪,
获得不断创造“财富”的信心。
五、作业:1、完成《学案》 2、完成《练习册》;3、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寓言的故事梗概。2、借助文中总结议论判定寓意。
3、联系生活,找出对应点。
学习步骤:
一、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积累字词并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给下列加横线的字、词注音: 厄运()禀告()掳()折磨()流落()奴隶()
(二)解释下列词语:
厄运:突如其来:
多愁()善感:
二、速读课文,复述寓言。
注意:王子落难前后有什么变化?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王子是怎样落难的?身份:
遭遇:
2、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
————————→()
3、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四、质疑探究:
1、文章用第几人称写?“我”在情节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
2、“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五、日积月累:
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
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 .
苦难磨练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
交好运时要谨慎,遭厄运时要忍耐.
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福. 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
六、总结
七、作业:说说下面这些寓言的寓意
画蛇添足——
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
南辕北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