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是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个读书给我听的妈妈。”——《朗读手册》
是的,很早我便意识到阅读对于大脑的智能发展,有超出其他的优先级作用,是非常值得投入去培养的能力和习惯。
女儿1岁开始,在买绘本这件事上,我就特别慷慨,不管是成套的系列,还是经典的单册,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凡是得奖的、有人推荐的、想得到的,统统都买回家,共读绘本也成了我每日最幸福的时刻。到现在小学一年级,女儿的绘本数量已经可以放下3个书柜。
经过5年的亲子共读,女儿对阅读的热爱不言而喻,然而随着进入小学一年级,我发现还是需要每天给她解释作业题到底是要她做什么。我感到很茫然,以前的绘本都白读了吗?为什么女儿的阅读能力没有想象中的量变引起质变?我开始反思,过去几年的共读过程到底哪里不对劲。经过线上线下的学习,我发现我们共读的弥天大雾——我把故事讲得太生动!说白了,就是一直是我在输出,女儿输入多少不得而知,输出更是0。
跟孩子亲子共读的目的是什么?
并不是为了要给孩子读一百、两百个故事,而是要培养出孩子自己的阅读能力,让她将来有一天能够脱离开我,自己独立阅读。换句话说,给孩子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朝一日不读。然而一直以来我都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目的和方法的错位。
亲子共读不纯粹是父母给孩子讲故事,阅读能力跟听故事的能力不能画等号。儿童阅读所包含的听觉、视觉、语言、认知、情绪五个方面的能力。脑科学研究显示,阅读绝不是那么简单,它牵涉到非常复杂的能力。
首先,当然是视觉和听觉信息的接收,大脑的视觉区和听觉区开始活化。
然后,大脑就要进一步处理和加工这些信息——我看到的是什么意思,我听到的是什么意思?所以阅读涉及的还有图像的处理、文字的解码,还有语意的提取,因此语言区就会明显活化。
同时,语意提取之后,还要有背景知识的提取。什么意思呢?通俗地说,就是需要思考,这个东西对我既有的认知体系来讲有什么关联。还要做因果判断和推理,故事才能继续下去。这时候,人的认知区块整个都发亮,整个都活化起来了。
最后,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有情绪的涉入,还会刺激杏仁核和海马回等情绪相关的区块。所以,阅读不是只有听、只有讲,对于孩子整个大脑的活化,是全方位的。还有研究显示,孩子在阅读时如果有成人的陪同,并进行解释和探讨,大脑的活化会更加明显。那么回过头我来总结一下,阅读要牵涉到图像的处理、文字的解码、语意的提取、背景知识的提取,以及情绪的投入等等。所以,高质量的亲子共读,不是简单地讲讲故事就完了,应该以提升孩子的能力为核心,尽量让说的人是孩子,读的人是孩子,反应的人也是孩子,而不是我把所有角色都抢来做。
了解这些之后,重点来了,我开始思考今后究竟该如何开展亲子共读;怎样通过阅读,来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
于是我开始修正共读的目的和方法,并逐渐实践于共读。
一、有讨论的阅读才是好阅读口语讨论是阅读重点
阅读不只是在做语言能力的扩展,它还有很多的理解能力和因果逻辑思考在里面,所以口语的讨论至关重要。
共读技巧:确认理解、预测和回想、延伸讨论
我是怎么做口语讨论呢?有三个方式:
第一个,确认理解。就是她到底有没有听懂,知不知道这个故事在干嘛。方式很简单,只要问她说“欸,他怎么了?他做了什么事?他怎么样?妈妈刚刚讲了这个,你知不知道什么意思?“此外我格外注意一点,不再把故事中比较难的字,自行替换成简单的口语,孩子会在阅读中不断累积新的语汇,如果每次都先帮她简化,她反而就学不到新词了。
第二个,预测和回想。比如我看到这一页,然后问问孩子“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这叫预测。预测不是乱猜,孩子需要根据之前阅读的经验,根据故事里头的线索,去揣测接下来的情节。这是练习整理之前得到的讯息、然后去推论的一个逻辑思考过程。
那什么叫回想?讲完故事之后我会问她“故事讲完了,这个故事在讲什么呢?你还记得多少?”别小看“回想”这件事,脑袋想和嘴巴说出来是两回事,要能回想又说出来,孩子要有好的组织能力,才能把脑袋中散乱回想到的讯息,通过口语,串连成完整的语句。口语表达能力需要持续训练。
第三个,延伸讨论。就是除了讲故事本身文本内的讯息,还可以去做天马行空的发挥。比如问问女儿对于这个故事的想法跟感受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可以让她练发表个人评价,这是批判性思维的起步。表达看法和感受的能力永远是重要的,不管是拿来考试,还是写文章或人际相处,都需要这个能力。一样的,她讲了什么,我会稍微夸张点,表示一下惊讶、认同和赞美,然后也说说我的想法和感受,父母的分享会让孩子的思考质量再提升。
始终记得,孩子才是阅读的主角,不是我。想办法连接到生活经验,去做一些发表和讨论也是非常好的。
例如重庆翻车事件讨论。
我说你知道那种公交车吗?就是在每一站都会停,有一部分乘客到站了下去,有一部分乘客从那个站上来,去她想要的目的地,女儿说知道的。我说好,那有一个女乘客,她坐过站了,你知道坐过站是什么吗?女儿说,知道啊,就是她想要到一个站下,可是忘了下车了,比如说看手机呀,她就忘了。我问,那这位乘客该怎么做呢?女儿说,应该在下一站下车啊,然后可以坐反方向的车回去或者打出租车。我说不错呀,宝宝,你这样做是对的,可是呢,我们新闻里面的女乘客她没有这样做,她去骚扰司机,跟司机打架。
女儿说那怎么行呢?要翻车的,我说是的,翻车了。你知道他是怎么翻车的吗?你知道司机的座位是在左边还右边吗?女儿说在左边。好的,司机在左边,女乘客站在司机的右手边去打司机,司机呢,就像右转打回去,妈妈问你啊,如果你的身体向右转向右转,你再赚回来的时候你会觉得什么?女儿说,我会觉得车子往右边开了。那如果你觉得车子已经往右边开了,你会怎么样?女儿说我会往左转,我说对,司机当时就是向左打了方向盘。这种现象在医学里面就叫做科里奥利加速度错觉。这个科里奥利加速度错觉就是说,你的身体在顺时针旋转的时候,顺时针你知道的哈,女儿说是的,我继续说,你顺时针旋转的时候,你的头迅速的从右往左极速转动,就会感觉到自己在向右旋转,完全没办法定位,所以说呢,就是在这个新闻当中,司机在跟女乘客打架的过程中,多次扭头转身就产生了这个科里奥利加速度错觉,误以为车辆在向右转,于是他急打左方向盘,就造成了这个悲剧。女儿说,那要撞到别人的呀。我说比这个还要再严重一点,因为当时在桥上往左边打方向盘之后,车子就撞断了大桥护栏直接冲到了河里面,车上的15个人就淹死了。
女儿说,这些人太可怜了。我说是啊,你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事故呢?女儿说,首先是那个女乘客不好,她坐过了站就应该在下一站下车,都不应该在路上跟司机打架,嗯,我说你说的很好,还有吗?女儿说司机也不应该跟乘客打架,他应该停车,把这个事情解决好了再继续开车。我说很好,那还有呢?女儿说,还有你刚刚说的科什么幻觉。我说不是幻觉,是科利奥尼。加速度错觉,女儿说哦呵呵。
我问她还有什么原因吗?她说想不起来了,我说你能想到这些已经不错了,那妈妈告诉你,你作为一个乘客,如果离这两个打架的人很近的话,你是不是应该去劝一劝,拉住那个女司机,让她不要跟司机打架,影响其他乘客的安全呢?女儿说是的,但是如果那个女乘客不听别人劝呢?我说,那就需要法律,来制约他,他能听别人劝的话,那他也只是用道德在约束自己,当道德不能再约束他的时候,那我们只能诉诸法律。比如说这个女乘客这样做是危害公共安全,就是在公共场合做出了一些危险的行为,可能会危害到别人的安全。那我们怎么办呢。不听别人的劝说的人,我们就应该用法律来惩罚他。让他知道,在社会上做事情是要遵守规矩的,你违反了规矩就要被惩罚,对不对?女儿说是的,我说好,那我们告他一个危害公共安全罪。对他作出惩罚,他下次就不敢了?好,除了这些,我们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好不好?女儿说,那个桥的栏杆也不牢呢,怎么一撞就断了呢?我说对,所以呢,这个大桥的护栏是不是也要加固啊啊?也要增强它的承受力啊。女儿说是呀。
我说好,我们今天就讨论到这里吧,我再给你总结一下。首先呢,这个翻车的事故呢,结局是很惨烈的,我们都不想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那我们就要反思,以后怎么不再让类似的悲剧发生。那首先呢,要从个人做起,作为乘客,要考虑到自己和别人的人身安全,不可以去找司机打架,作为司机,也是一样不要去跟乘客打架,那公交车公司呢,也应该加强对司机的培训,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作为车上的其他乘客呢,能劝就劝一下,毕竟就这么看着别人打架,最后可能把自己的命都搭进去了。往大了说呢,在法律层面上,我们也应该对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人加重惩罚力度。那大桥的围栏呢也可以加固一下。
孩子阅读能力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文字期,该如何陪孩子阅读。我们进入这个阶段是较晚的,因此也要调整共读策略。
第一件事:逐字指读
我们读语文课本、故事书、脑筋急转弯、古诗,尽量做到逐字指读,这过程孩子会发现中国文字“一字一音”的对应关系,也会发现文字的排列顺序是由左到右,由上到下。虽然我们小学才开始指读,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下次跟我去街上,她就会跟你说“那个字我认识,我在书里看过,那个是学校,那个字我也看过,那个是广州”,所以说,“逐字指读”是帮助孩子认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开端。
第二件事,“留意部件”
认字过程中,引导她去注意文字中的“部件”。什么叫“部件”呢?说白了就是组成每个字的零件。比如“晴天”的“晴”,就是由“日”和“青”组成的,“日”和“青”就是“晴”这个字的部件。中国文字是方块字,很像拼积木一样,是这个组这个、那个组那个。虽然中文的造字方法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但有非常高的比例是形声字,将近90%,而形声字的部首表“意”,偏旁表“音”,所以一个字我们只要看部首,就大概可以猜到它是什么东西,再看那个偏旁,就大概知道它怎么念了。比如语文课本中,认识一个字叫“青”,青蛙的青。“青”是一个部件。过阵子呢,她可能看到另一个字,“青”旁边出现了一个“虫”,我说:“你看,这个字有‘虫’边,这个字是在讲昆虫哦!”那她就会知道这可能是某一种虫,再让她猜这怎么念,她说“蜻”,蜻蜓的蜻,猜对了。过阵子,她又看到一个新的字,“青”旁边出现了三点水,孩子看到水部,她知道是一种水的状态,然后让她猜这个字怎么念,她就念成“清”,她又猜对了。好,再来一个字,她看到“青”旁边有一个“目”,表示眼睛的目,这个时候她知道大概是某一种眼睛的状态,她下意识默念成“眼青”。可是口语中有“眼睛”这个词,所以根据上下文,立马改念成“眼睛”,然后她就认识了“睛”这个字。
这个过程很缓慢也很辛苦,但透过“留意部件”,教她去看看字里面的结构长什么样子,看到虫部就猜是某一种昆虫,看到草部就知道是某一种植物,我想当脑袋里累积了大量的部件之后,她就可以自己去拼、自己去读了。根据研究,中文里面,一个孩子只要具备1500字的识字量,就可以看懂周遭文字达九成以上。也就是说,虽然中国文字成千上万,但孩子只要具备基本的识字量,他日常生活的阅读就不成问题。而这1500个字,只是由300多个部件组成的。所以,认识部件,是一个识字的非常高效的方法。
认字多了,她就可以自己读了,这也是帮我自己在减轻负担。要不然小学天天陪着做作业,念题,多头疼。
多给孩子提供主题丰富多元的书
我为她准备了一些桥梁书,文字多一些、图像少一些的书,文图比例大约在1:1,很适合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阅读。有意挑选更多元、更多主题的书籍。希望在我和女儿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亲子共读,帮助她完成独立阅读的目标,有了这个能力,孩子不光是上学轻松,理解其他学科,数学、科学、历史等就更容易,而且她还可以靠自己的力量突飞猛进地扩大阅读量。
始终牢记,我的目的是一步一步地把阅读能力传授给她,最终实现让她自己独立阅读,同时希望我和孩子在阅读中拥有亲密的时光和美好的回忆!一起加油吧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