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的选择》读后感600字
这几天,我认真阅读了《历史的选择》这本书,我激动的心情难以用语言表达。书中有许多时代人物的故事,是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才知道的。特别是读完大家的好榜样雷锋的事迹后,我收获颇丰。
1956年,雷锋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雷锋生活十分简朴。他的袜子总是补了又补,他的搪瓷盆和漱口缸已经掉瓷了,也舍不得买新的。
雷锋对自己小气,对别人十分大方。他把平时捡来的破铜烂铁和旧螺丝钉放起来,别人需要的时候,就找出来,没有用的就卖钱。
辽阳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水,雷锋把100元积蓄全部捐了出来,而自己却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1962年8月15日,雷锋在执行运输任务时不幸殉职,年仅22岁。
雷锋虽然是一名普通战士,但他却在他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干了很多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在自己的日记中曾经写道:“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
子’,那我甘心情愿做这样的‘傻子’”。“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愿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也正因为如此,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历史的选择》这本书将永远激励着我以后要学习雷锋那种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在生活中,不乱花一分钱,不和同学比吃穿,无论谁有了困难,我都要去帮助。在学习上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刻苦、勤奋,努力学习,长大成为一名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的接班人。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老一辈对我们的期望!
承雷锋精神,做时代新人!
第二篇:历史的的选择读后感800字
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看《历史的选择》这本书!
《历史的选择》这本书,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党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深刻理解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人民的选择,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进一步增强了跟党前进的决心。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当代中国事业的核心力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也不会走向繁荣富强,人们也不会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平时的我,不爱动手,遇到困难就退缩,做事马马虎虎应付应付就算了。一想到共产党——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就十分惭愧。
我们中国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这种梅花的精神。我想,我们这一代所缺少的就是这种品质。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更要有勤奋刻苦、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是祖国的明天和希望,祖国未来的宏图需要我们来描绘。如果今天我们加倍努力学习,不怕困难,真正学好知识,那么明天我们就能接好革命的班,把祖国建设的更加昌盛,像共产党一样,为中国人争气,让我们的祖国举世瞩目,永远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勤奋学习、为国争光是我的理想。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这样想呢?
让我们用洪亮的嗓音高歌: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的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同学们,多么动听的歌声啊!这是中国人信心百倍的声音;这是我们的祖国由贫穷走向繁荣的声音。让我们一起向世界呼喊:“中国胜利了!中国成功了!”但中国在今后前进的路上还会有新的困难,不过没关系,由我们的坚强不屈、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就能创造新的更伟大的奇迹!
同学们,让我们刻苦努力,团结一致,共创未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更加富强!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更加美好!
第三篇:《历史的选择》读后感500字
《历史的选择》读后感500字
读了《历史的选择》这本书,我的心情无比激动,也为自己是一名少先队员而感到光荣。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
这本书讲述了许多英雄事迹,例如刘胡兰,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她坚守党的秘密,绝不屈服,最后英勇就义。董存瑞在紧要关头,手举炸药包,把敌人的碉堡炸掉,舍身取义,与敌人同归于尽,他这种不怕敌人、不怕牺牲的精神多让人感动呀!读着读着我的眼睛湿润了。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时时刻刻为别人着想,不管身在何处,只要有需要帮助的人,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人排忧解难。钱学森为祖国发明了导弹、火箭、原子弹,使外国人再也不敢小瞧我们中国!书中还有很多很多的英雄,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想这些英雄,我所遇到的困难还算得了什么!想想当时那万恶的旧社会,想想那些备受折磨和苦难的人们,他们是多么可怜呀,而我们现在是多么幸福啊!今后我要做一名热爱祖国的好少年,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认真学习,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爸爸让我多做点作业的时候我就多做点,我还要自己收拾书包,自己叠被子,多帮爸妈做点家务,多读课外书,只有努力学习,长大后才能为祖国多做贡献,才能把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
第四篇:初一历史教学随笔
初一历史教学随笔
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重点,学生画横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宽松、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共进的积极性,已成为我们每个历史教师的共识。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几点认识:
历史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创造大胆发言的机会。比如对“中华文化的勃兴”这节课的学习,可以提问“你知道春秋战国时有哪些著名的思想家吗?你喜欢其中的哪一位?为什么?”而后让学生先看书准备,再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激烈的各抒已见中就将几位大思想家学活了,理解透了。由此可见,课堂是活生生的,是学生的乐园,只要教师耐心引导,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历史课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万不可就课本知识照本宣科。教师应该是以一个导演的角色出现,而不可成为剧本的“单放机”。每一课的学习都要善于启发、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完成任务。“用故事激趣导入”这是历史课的一大特色,如学习《秦王扫六合》一课,教师可以先讲讲“荆柯刺秦王的故事”,既而提问“荆柯应不应该刺杀秦始皇呢?秦始皇在历史上到底有何作用?”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找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兴致极高,会迫不及待地啃起书本。整节课,学生都会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教师只要稍加点拨,本课的重点——秦始皇巩固国家的措施就会很自然地掌握了。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看书找重点内容,会让本就枯燥的历史课堂更显得索然无味。
历史课堂上也可以编排课本剧。也许按老规矩这样做是不合要求的,可现在是新教法了,完全合乎情理。如学习“奴隶的悲惨生活”,就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奴隶的一天”来体现奴隶牛马不如的生活,学生也会很感兴趣。这种打破常规式的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使这部分知识在表演中得到落实,岂不两全其美?
历史课程的改革给所有的历史教师带来了挑战,但也提供了机遇。只要经过磨砾,教师观念得到更新,理论得到充实,实践得到提升,我们将满怀信心,为历史教学开辟一片肥沃的土地。
第五篇:初一历史试卷分析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学情分析
一、试题分析
1、试卷的基本情况:历史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卷面总分为:10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
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题、在思维链接中运用历史识图题、材料分析题、列举题。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
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七年级下前八课教材内容。
3、试卷的基本特点:
(1)依纲据本,据初一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
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
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
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学生考试成绩情况分析:
通过本次考试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 基本上能依托已知知识和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并按质按量完成考试。从试题的得分率可以看出,学生在历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比较方面的能力均有相当大提 高。开始注重历史与社会,历史与个人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在具体情 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但通过本次考试仍暴露出一些问题:1.审题不认真。①、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 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②、在材料解析题的解答中,有的学生没 有对材料内容及设问进行认真阅读,没有抓住关键词回答问题而影响 了得分。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如选择题的第5,6、8小题,小字部分的题,材料解析题等这些都是课本出现或平时练习过的基础知识,但错误的学生还比较多。3.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包括识记能力、材料的阅读、分析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分析和比较能力。特别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养成,应足够的重视。
三、改进措施。
1、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虚心接 受学生提出的有益建议,使教与学两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 学质量。
2、每个单元教学任务完成后,及时进行单元测试,测试题目应 做到难度适中,知识覆盖面广,以良好的导向督促学生加强对基础知 识的掌握。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 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4、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 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 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5、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 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6、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 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央拉吴生辉2014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