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夏天的旋律读后感
夏天的旋律读后感
《夏天的旋律》是青春的旋律,是生命的旋律。夏天是一首歌,一首生命之歌!读完全文,让我明白,人生如夏,它是那样的短暂,是那样的热烈,是那样的鲜美!《夏天的旋律》以节气为章节,描绘了夏天各阶段的美丽景致,反映了自然界中万物的生长过程及各种物候的季节律动。我们从中可以充分感受夏天的季节特点,了解更多更广的自然物候知识,从而激发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其优美生动的语言、别具匠心的布局又能给人以美的熏陶,是学习散文的优秀篇目,也是我们积累词汇、培养朗读、训练写作的典范教材。
文章分章节把夏天的自然景象描绘一番,写出了不同节气里自然景色的不同特点,看来作者是经过了长期的精细观察、琢磨后运思成文的。
文中有许多诗化的语言,尤其是许多比喻句、拟人句值得认真品味,比如:“光是槐树花、樟树花和野蔷薇的清香,就把时间和空间挤得窄窄的了。”
“孔雀正在开屏,大自然也在开屏。”
“挖马齿苋的小姑娘,收割着后羿射日的传说。”
它们好像不合语言规范,以最后一句为例,可以简化成:小姑娘收割传说。很显然,这里的词与词搭配“不当”,但这是采用形象的说法,在这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不但不算语病,反倒显得精彩,有个性。
第二篇:夏天读后感
夏天读后感
这几天我看了《苏克和小感冒的非常夏天》这本书,夏天读后感。
这本书是黄春华叔叔写的,就讲这一个故事。首先主要讲了
苏克和米娜(小感冒)的学校生活;然后讲了苏克和绑架他爸爸
的大胡子斗智斗勇的场面;最后讲了真-相大白的事。全文惊险刺
激,十分好看。
刚刚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我就禁不住赞叹苏克。为什么呢?
因为他用那福尔摩斯般的头脑在坏人手中把他爸爸救回来了,这
是连大人都不一定能做到的事情,他却做到了。怪不得同学给他
一个“小侦探”的外号呢!他的智慧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对于苏克,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你一想到答案就得先用左
手拍打前额再说出来呢?你不拍就不可以说吗?你的这个习惯真
奇怪。
我要学习苏克那坚韧不拔的性格,争取也要当上一名大侦探!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本书名叫《苏克尔小感冒的非常夏天》。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个惊险而又有趣的侦探故事。它的主人公是俩位非常搞笑的四年级同学:一位是苏克——小侦探,一位是苏娜——小感冒。
先讲讲他们的绰号吧!苏克叫“小侦探”是因为有一次小感冒的钱包不见了,是小侦探帮他找到的。所以小侦探就因此得名。苏娜叫“小感冒”是因为苏娜一紧张时就会打喷嚏。小侦探的爸爸是一位出租车司机。有一天小侦探的家里来了两个警-察,说他们正在追捕一个有毒品的人,结果那人上了一辆出租车,出租车停在一条小巷门口,结果出租车里就没有人了。警-察怀疑小侦探的爸爸是那个人的同伙,所以要从小侦探的爸爸那下手。小侦探坚决不相信他爸爸是那个人的同伙。于是,小侦探下定决心,要把这件事查到底。所以小侦探就请小感冒作为他的助手。不久,小侦探就收到了一封信,好像是他爸爸写的。信上的内容大概是让小侦探把出租车里的一个黑袋子拿出来,先放在他自己这儿。可是小侦探通过这封信的一小些细节,断定是那个人写的,而不是他爸爸写的。而且爸爸的出租车停在警-察局里,那个人要借助小侦探爸爸的名义,让小侦探把那个黑袋子拿出来。所以小侦探立马请小感冒过来商量。最后,小侦探利用一种办法把黑袋子从警-察局拿了出来。最终,警-察终于相信小侦探的爸爸不是那个人的同伙。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那个人竟然是小感冒的爸爸。
很有趣吧!这本事的内容情节是很惊险的,每次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都会替文中的小侦探捏一把汗,当然每次都是有惊无险。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每个人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更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否则容易上别人的当。
【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编辑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读后感《夏天读后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禁止写成流水账!
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
(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一、先要重视感
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二、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四、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五、写景、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5)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
第三篇:《天黑前的夏天》读后感
《天黑前的夏天》是莱辛的作品,我挤着空儿读完,说实在的,没有完全读懂。读得浅点看到的就是家庭妇女的中年危机和对人生的迷惑、妥协,想得多点觉得这也没啥特别的,难以想出更深处的含义。难以跨越年龄的障碍和经历去读这部作品,更不用说是从这本书来考虑女性的复杂心理了。
我难以理解为他人所需要的那种感觉,主要是自己几乎从来没有过类似的想法。相对应的,我更理解那种想要变成隐形人的感觉,想跳出生活的圈子来看生活的感觉,有些许心理疲劳,但无从跳出原本的生活圈子或者说对自己的生活圈子有心理惯性,还是要回到原来的生活。但此次此刻更希望自己能旁观自己的生活,希望通过这种旁观能解决自己的[本文来自www.haoword.com]问题,就像女主人公是观察玛丽的生活和自己生活的区别,不断的思考。即使生病了也要回到伦敦去,即使不希望和丈夫一起旅行也想要在病的时候受到慰问,那也是为什么凯特发现玛丽没有认出自己非常开心。
凯特最后带着蓬乱的头发回到原本的生活,象征的一种改变,但这是真正的改变吗?很难说,这更像是一种宣告,向她逐渐不满意的生活的一种宣告,只不过是个开始,不是结束。
怎么看这部作品呢,我真的不知道。我只知道,如果说到对女性复杂心理的描述,我更喜欢劳伦斯的《虹》,更为直接的风格。
第四篇:读后感 《橘子味的夏天》
读《橘子味的夏天》有感
空气是什么味的呢?你认为草莓味的?西瓜味的?还是香蕉味的?这本书中的作者认为是橘子味的,那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橘子味的夏天》吧!
书中的主人公叫骆雨澄。很好听的名字,但身后却又不凡的故事。她是一个“单翼天使”,5岁那年妈妈出车祸匆匆地走了,从此在雨澄的小世界里,就开始没有了妈妈的陪伴,婆婆的得知后悲痛欲绝,把事情的一切都怪罪到雨澄的头上,从那以后,婆婆对雨澄不闻不问,把她当成了仇人。她的爸爸在大城市租了一间只有45平方米的小房供雨澄学习,日子就这么艰难地过着。读完书后,我很同情育成同学,一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在学校、在以后的社会上,要比别人付出的汗水更多。读完后我才知道作者认为夏天是橘子味是因为在新的城市,雨澄结识了新的朋友,有了新的生活,空气中似乎也有了橘子般清新的气味,酸酸甜甜的橘子味,小骆同学走过的路也是曲曲折折,就不像橘子的味道吗?
故事中,雨澄发现爸爸在和同班同学乐悠悠的妈妈谈恋爱,乐悠悠也是“单翼天使”,雨澄不想有一个新妈妈,她虽然过早的就失去了妈妈,但她比别人得到了双倍的父爱,因此,他开始厌倦爸爸,和同学闹得不愉快,这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她太爱她 的爸爸妈妈了,在雨澄的心里,就只有爸爸妈妈,就再没有别人了。我觉得爱是互相的,你爱别人,别人爱你,彼此关心照顾,
珍惜一切比什么都强!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主人公的坚强和坚韧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也要变得如此坚强。现在,遇到困难我就会想到这本书中那个打不垮的女孩儿,这个夏天,是橘子味的!
周瑞琦
六(1)班
扬子二小
第五篇:阿泽的夏天读后感
阿泽的夏天
阿泽本是一个来自大山的贫困的孩子,在城里面打工,也因此结识了‘小伟哥’,而且在生活上带给阿泽极大的帮助。小伟的工作一直不是很顺利。有一天,他去一个算命的老爷爷那里得知阿泽是他的一位‘贵人’,生活中的种种业凑巧让他相信了迷信。直到有一次,他的事业不再那么顺利了,直到他相信阿泽的创业想法的可靠性。
不要太在意生活中的得与失,因为那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并不是最最重要的。懂得感恩的人也就更懂得给予的意义与价值。当我们收到别人的给予时,我们高兴,我们快乐,我们幸福,我们满足。每个人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就开始得到给予,被给予的感觉就是我们活着的感觉,而且对于那种感觉,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经验值。所以只要我们还存在,就只好不停地感恩和给予。
生命没有投机,平凡也能创造奇迹。从最实际的想法出发,不要一心只侥幸地希望命运的每一次邂逅,脚踏实地地努力,每个人都有机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