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一个备具争议的时代,它有过辉煌,也有过耻辱。在这一段有血有肉、真实鲜明的历史中,爱新觉罗•玄烨和爱新觉罗•溥仪,成为了两个关键性人物。他们的个人命运与清朝生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各自统治的时期是清朝发展的两个极端——极盛与极衰,一个开创了“康乾盛世”,成为中国皇朝史上一位伟大圣明、永垂史册的君主;另一个成为大清末帝,他的退位终结了大清的统治,也终结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康熙与“康乾盛世”
康熙大帝——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在他登基之前,天命汗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地区、创制八旗制度、建立后金政权,祖父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父亲顺治帝福临迁都燕京,可以说,康熙接手的清朝,已经具备了盛世的基本雏形。可正如阎崇年在书中所言,“国虽立而民未安,鼎虽移而国未盛”,江山是打下了,可如何发展为一个强盛的王朝,成为少年登基的康熙面临的最大的问题。然而康熙出现在这样一个历史时间点上,承担了如此艰巨的历史使命,必然有其先天的卓越之处,他最擅长学习,并且奋进勤政、韬略决断,阎崇年在《正说清朝十二帝》中这样描述康熙,“康熙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习型皇帝。‘学习’二字,是解开康熙一生开创大业秘密的一把钥匙。”
康熙嗜书好学。少年时期的康熙,四书五经,字字成诵,昼夜苦读,废寝忘食,继位之后,读书致过劳咳血,直至花甲之年,仍旧手不释卷。康熙读书,并不是为了消遣,而是在书中寻找着“治国平天下”之道,“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他不仅重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还研习自然科学、西方医药学、天文学、地理学、算数学等。书中这样描述康熙,“他是‘二十五史’中唯一了解西方文明、尊重科学精神的皇帝。”康熙的广博使他圣明而贤良,处理朝政得心应手、公平公正、爱才惜才;多样的书籍使他具有开放的思想和多角度的思维,这都有助于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谋略与策划;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吸收西方文明中的“科学”,他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康熙对清朝历史的八大贡献包括平定三藩、统一台湾、亲征蒙古、兴修水利、兴建园林、重视教育、学习科技、缔结合约,他的渊博使他在军事、政治、经济、民生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处理方式,八大贡献与他的才智息息相关,而他的每一项作为都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为日后“康乾盛世”局面的出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以为,康熙的学识渊博、思想开放使得他统治时的清朝国泰民安、政权稳定、经济繁荣,由此才会出现“康乾盛世” 的繁华局面。
宣统与“光宣哀世”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以来,到1912年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溥仪成为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的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大清终结,封建帝制被民主共和制取代,清王朝被中华民国取代,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应该说,清王朝在溥仪统治时灭亡是必然的,危在旦夕的王朝遇上了只会拍照的皇帝,这个王朝早已名存实亡、岌岌可危。
3岁登基的溥仪是登极时年龄最小的皇帝,与此同时,他接手的是一个残破衰败的清王朝。连续的侵华战争使天朝备受重创,政治上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经济上面临巨额赔款,军事上军备力量不足,而他的身边,没有能够辅佐左右的忠良之臣,没有父皇母后的教诲指导,朝野上下已是动荡一片、混乱混沌,大清覆灭已成定局。
没有良好的环境,溥仪自己也没有玄烨的学习能力与热情。在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溥仪写到,“毓庆宫的人是最没有时间观念的。”毓庆宫是少年溥仪学习的地方,而他自己读书则极不用功,常借口生病请假。从宣统三年到民国十一年,溥仪没有学习过加减乘除,更不知声光化电。旧学塾出身的人都要背书,而溥仪却不用,因为身边没有测验、督促的人,相反教书大臣还在继续给溥仪灌输着“始于事亲,终于事君”的道理。
溥仪说自己从一读书就被灌输着“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想法,尽管那个时候已经被废退位了,由此也可见皇朝残留势力的那古板而落后的思想观念。废帝退位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只是一种形式,皇族的人依旧生活在自己那个庸腐的小圈子里,依旧做着那个已经不可能在实现的春秋大梦。自己维护着自己的地位,自己抬高着自己的身价,身份被废了,可是脑子里延续了几千的顽固的封建思想不可能被消除打破。禁宫外越是变化莫测、动荡不安,禁宫内越是静如死水,一层围墙,挡住了溥仪睁眼看世界的目光,没有人帮助他,反而是都将他推向了“以我为尊”的深渊中。溥仪在这故宫中过这一种脱离了时代与环境的安逸生活,可这安逸背后风起云涌,将他与清王朝一同毁灭。
帝王背后的繁华与落寞
玄烨与溥仪都是划时代的人物,一个造就了极盛的清朝,一个结束了清朝的统治。登极的环境背景、国情民生以及自我学习能力都影响着两个人的统治。观清朝之盛衰,不仅与时代环境息息相关,更与统治君主息息相关。圣明勤政的君主会造就一个繁华盛世,不谙世事的君主会毁灭一个王朝。康熙的好学帮助他在统治上如鱼得水,溥仪的狭隘使王朝更加摇摇欲坠。康熙与溥仪,从他们个人的学习能力、思想观念、生活态度上,便可看到清朝背后的繁盛与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