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静为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化静为动
作者:侯佑宁
来源:《职业·中旬》2014年第11期
随着“双元制”教学模式在职业学校的推广,有借鉴意义的西方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逐渐被接受,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利于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并形成概念,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消化。化静为动,专业实践课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将“经验”转化为认识,上升到表象形成概念,有利于学生优化课程结构,弥补学生在认识中的缺陷,使学生在努力求索中发展认识,促进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笔者在专业实践课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谈谈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以动激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自我需要的导火线,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如果专业实践课教学方法沿用传统的“从书本到练习”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其结果是枯燥而抽象的。老师讲,学生听,那么,学生越听越乏味,越学越厌烦。于是,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天性好动、喜欢新奇、厌倦呆板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采用“以动激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1.以画激趣
学生们都喜欢图片,所以,在媒体应用无所不在的今天,笔者根据学生的这一爱好,把专业实践的有关内容制作成鲜明、生动、形象的powerpoint,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认识机械与仪器上安全操作必要性”一课时,投影出血淋淋的违章操作事故案例,揭示出违章操作的危险性,引发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的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摆激趣
老师在教学中提出问题,不定条条框框,不搞机械操作,而是让学生自由地摆弄教具来解疑答问,使之主动去发现和探索,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教学“液压元件结构与作用”一课时,学生通过对照挂图,了解拆装液压阀的过程,了解其结构与作用,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且内容丰富、幽默风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教学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3.以用激趣
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笔者尽量把所学知识与学生生产、生活相联系。例如,讲授“认识长度检验时仪器选择和使用”一课时,笔者让学生以身边的课桌、实习工件、自身的头发为对象,选择不同精度等级的量具进行测量。在测量中,学生学会了钢尺、游标卡尺、千分尺
的选择和使用,从而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并感觉到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是枯燥的,变“厌学”为“乐学”,变“要我学”到“我要学”。
二、以动引探,促进学生认识事物规律
1.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以动引探
学生的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根据这一规律,在教学中,笔者尽量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探究,使之获得大量感知,进行知识的“再创造”。例如,讲授“压力取决于负载”这一概念时,不是简单的公式推导,而是让学生亲手做实验,观察有无负载时各液压表的读数变化情况,记录有关实验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压力取决于负载”这一概念。通过这一系列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使自己发现并总结出知识的规律,内化智力活动,使之不但知其结果,而且知其过程,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2.根据学生的思维持点,以动引探
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明显优于抽象思维。在教学中,尽量通过实物教学,把静态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动态的专业知识,积极创造活跃思维的条件。例如,教学“钻头几何角度”这一概念时,学生联想到图钉越尖越锋利,错误认为“麻花钻的顶角越尖,刀具也越锋利”。通过把麻花钻顶角磨成90°、120°、140°左右三种不同顶角,然后钻削同一厚度为12mm的板料,学生会发现,90°顶角的麻花钻很快磨损,以致不能完成钻削;140°顶角麻花钻花很大力气和时间才能完成钻削;只有120°顶角麻花钻较能顺利完成钻削。这样,通过学生具体操作,推翻自己错误的静止概念,从而掌握正确的概念。同时,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由具体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丰富的想象力。
3.根据“实践第一”的观点,以动引探
思维始于实践,实践促进思维。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实践的观点,在教学中,尽量采用直观、操作、思考,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的新生长点,或用“经验”来解决问题。例如,教学“材料热处理”概念时,是不是加热温度越高,其综合机械性能越好呢?通过让学生把工件加热到不同温度600℃(微红)、780℃(樱红色)、900℃(白亮色),进行淬火,然后通过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试验其机械性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前者磨损很快,后者极易断裂,均不能完成加工,只有次者能顺利完成加工。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实践、探索、思考,学生总结出结论:对t7、t8材料淬火的热处理温度,应选择在780℃左右。在教学中,以动引探,真正把学生推到了主体位置,使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同时,培养了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科学精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还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以及寻找事物规律的良好思维品质。这些正是21世纪建设者应有的素质。
三、以动助静,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技校生不可能像成年人一样长时间静坐思考,一味地强迫安静伏案,有违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去讨论,去实践,这是积极求知的表现。在这一过程中,优等生可以帮助后进生,共同进步,优等生可锻炼学习和思维能力,后进生可通过帮助由不知到知。
在课堂上,激烈的争论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学“数控铣床编程”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根据图纸要求,分组进行编程。由于各组学生的刀具、路径、转速等参数选择不同,其所编程序各有差异。然后,各组派代表,讲述各自程序特点;通过争论,对比、分析以及应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演示,选择出最佳方案,使学生在争论中得到个性方面的发展,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活跃其思维。学生们在这种热烈、民主的争论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中点燃智慧的火花。
“化静为动”,专业实践课的一些新尝试,使专业实践课更加丰富多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思维,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锻炼了学生的才干,发展了他们的个性。专业实践课的“化静为动”,也为学校的教学方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者单位:南京汽车制造厂技工学校)
第二篇:化静为动
化静为动
化静为动,将本来是静止的景物加以刻画,使之具有动态感,静物写活,从而使作品富有生气,充满活力,情趣盎然。如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个“绿”字,将静态的视觉形象动态化,写出了春风的气势,力量和作用,境界开阔,色彩鲜明,给人以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感。
又如2014年高考福建卷考查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一诗: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李白这首诗写于乾元二年,当时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诗中第二联“山衔好月来”一句,十分巧妙。它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句诗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化静为动,与上句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愁去喜来,互相映衬,使诗人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更加突出,且富有新意,耐人寻味。
总之,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在诗歌中往往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灵活的结合在一起,从而生动地表现事物的特征,突出诗人的情感。
所以用文字去描写景物,就要善于将静景化为动景。
如朱自清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角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在天宇中一般。”亭子本是静止不动的一“踞”一“浮”就将亭子的位置,亭子的势态,以及给人的感受,一下子勾勒出来了。
再如,李乐薇在《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中,对山上的小屋有一绝妙的描写:“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的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读了这段文字,读者都似乎看到了那美丽的小屋。怎样才能使景物动起来呢?我认为用最多的是比喻拟人等手法。这易于勾起人的联想和想象,也易于使作者的感情融入景物中。
如何将静景写成动景,李健吾先生在《雨中登泰山》为我们提供了范例。作者将静止不动的松树写得生动形象。神采杨,你看:“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壁的隙缝,身子得像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枝叶,像是和狂风乌云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样子”。松树的形态,在这一文字中,写得出神入化,生气勃勃。它如同一群好客的青年,在等着你,迎接你。
从小处着眼,让学生去领略景物描写的妙趣。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就可以写出较好的景物描写的好文章。
第三篇:语文教学中如何化静为动 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如何化静为动 激发兴趣
---谈信息技术与汉语拼音教学的整合
[摘要]:在拼音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时刻保持拼音教学的新鲜感。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灵活、便捷,化静为动等多种功能,把信息技术整合到汉语拼音教学中,能多方面,多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清晰,准确的认识,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增加了趣味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汉语拼音教学化静为动趣味性
汉语拼音是学习语言的基础,也是学习语言的重要工具,它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但拼音字母本是抽象桔燥的表音符号,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却是一个消化的难题。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受到具体形象的事物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注重教学的趣味性,采用新颖的方法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夸美纽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对于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积极学习策略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拼音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时刻保持拼音教学的新鲜感。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灵活、便捷,化静为动等多种功能,把信息技术整合到汉语拼音教学中,能多方面,多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清晰,准确的认识,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增加了趣味性。
一、巧用信息技术,精心设计导入,力求“课伊始,趣即生”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乐学”视为最高境界,刚入学的孩子学习拼音有难度,但不能让学生有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使学生的兴趣从一开始就被激发,注意力从一开始就被吸引。小学汉语拼音教材的设计丰富多彩,教材中的插图具体直观,接近生活,富有童趣,信息技术整合到汉语拼音教学后,可通过信息技术把静态的插图,加工处理成动态的图,创设情境,利用插图导入。如韵母“ɑ”旁画着穿白大褂的医生让一位梳小辫的小姑娘张大嘴巴检查口腔。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把插图搬上电脑屏幕,配上适境的动画,启发学生发现插图跟字母音形之间的联系,先利用电脑屏幕出示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ɑ”跟小姑娘的头和一条小撅辫儿很像,然后课件相应点击在小女孩头型部分显示ɑ的形状。静态的图经过信息技术的处理,就能以动态的形式把字母的形状显示出来。教师再点击音频视图,直观地向学生展示“ɑ”的发音和口型图,这时,不再需要教师苦口婆心,筋疲力尽地口授身传,学生就能在兴趣的驱动下轻松地获得知识。多媒体课件给予了汉语拼音教学课堂极大的帮助,课一开始,学生接受到的信息就不再是静态图加老师的示范,而是动态图加音频示范加老师示范三方面结合,生动形象,直观易记,这样的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妙用信息技术,调动感官,力求“课展开,趣横生”
生动的导入能逗乐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充满趣味性的教学过程却能刺激学生始终抱着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信息技术整合到汉语拼音教学,能把录音,录像、电脑等有机地配合使用,使形、光、色、声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系统,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身、口、手等器官,那机械、呆扳,紧张的学生过程就会变得轻松愉快。如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e “及它的四声时,我一改以往呆板的示范练读的教学方法,巧妙地渗透信息技术,用电脑屏幕出示彩图——“椰子树”“爷爷读报”“绿色田野”“翠绿色的树叶”,彩色的图画,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视线,学生看到彩色的画面,注意力高度集中,我抓住时机,及时出示录音,富有情趣地描绘每一幅图画,学生很快发出“椰、爷、野、叶”的读音,然后采用计算机的切换功能,几幅图交替出现,学生轻松地掌握了音节“ye”及其四声。 又如教学“yuɑn”这个整体认读音节,如果直接引导学生认读,学生很难分清音节的构成和口形变化,信息技术整合到汉语拼音教学后,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先让“yu”带着半圆出现在草地上玩,然后和带着半圆的“ɑn”碰在一起组成一个圆,这样,静态的“yuɑn”分拆成动态的“yu”和“ɑn”,并形象地把这两部分拼成整体“yuɑn”,既直观地引导学生记住了“yuɑn”的字形,又通过圆这一个具体形象的物来使学生记住了“yuɑn”的读音,这样教学,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三、借用信息技术,强化训练,力求“课深入、趣更浓”
学生通过看图、音频示范、认形辨音,大体了解了汉语拼音,但一年级学生的记忆短暂,所学知识要不断回顾和复习才能永久记忆,这就需要通过大量的训练,才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单调地反复训练,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信息技术整合到汉语拼音教学后,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的各种功能,采用不同的手段,多方面地强化训练,令学生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越学趣越浓。
枯燥的拼音练习融入有趣的游戏能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动手练习的积极性。而在电脑上操作的游戏由于自身的灵动性、变化性、科幻性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复习声母,韵母时可以做“听音选字母”的游戏。先利用音频播放声母,韵母的读音,让学生听音后在电脑上点击选字母,这样的游戏不单音形结合,还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在复习音节时,设计“送拼音回家”的游戏,先让学生拼读音节,然后亲自在电脑上操作,把拼音送到有实物的小房子里;还可以进行“连线”“捕蝴蝶”“找朋友”等多种形式的游戏,激活课堂,掀起一个又一个教学高潮。
四、活用信息技术,读写结合,力求“课尾声、趣犹在”
常言道:“学而致用”,学到了知识,要把它用到实处,要在实践中积累、升华,学生通过大量的训练,大体能掌握了汉语拼音,如果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在拼音教学中能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既能复习字母的读音,又能记忆字母的字形。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后,教师可一改以往呆板、枯燥的板书风格,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有趣的“动画”,把拼音字母的书写过程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学生掌握了拼音的书写后,教师要创设平台,提供机会让学生通过读与写结合来巩固所学的知识。信息技术整合到汉语拼音教学后,教师就可创设各种情景和机会,让学生在电脑上通过“拼音输入法”来练习每个音节的书写,并记住这些音节的字形。例如:我在教学完前鼻韵母后,在黑板上贴出“天安门”“铅笔刀”“写字本”“文具盒”等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看认识,用“拼音输入法”在电脑屏幕上打出这些实物的拼音,全班同学大声拼读更正,这时,每个同学都踊跃参加,热情高涨,学习效率有了飞跃性的提高。让学生动手,确实是最有效率
的一种方法,它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种突破,它为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构建了高效的教学脉络,使呆板、静寂的汉语拼音教学课堂变成多彩,动态的课堂,使单调,枯燥的汉语拼音教学充满了趣味性,大幅度地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效率。
第四篇:化静为动 以动激趣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化静为动 以动激趣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我认为要教好数学,必须让学生多“动”。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说一说等都是较好“动”的形式。我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天性好动、喜欢新奇、厌倦呆板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采取“化静为动 以动激趣”,来唤起儿童的求知欲。
1、以画激趣。 小学生都喜欢画画,我根据学生的这一爱好,让他们自己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事物来激发兴趣。例如,教“7的认识”时,我先让小朋友用“简笔画”画出自己喜欢的6只小动物,然后再画一只,数一数,一共画了几只?使之明白6添上1是7,7比6多1,6比7少1。接着叫小朋友从左往右数把第7只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再说一说从左往右数涂颜色的是第几只?一共有几只?从右往左数涂了颜色的又是第几只?使之明白基数和序数的意义,这样,引起童趣,调节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诱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快乐地获取了知识。
2、以摆激趣。老师提出问题,不定框框,不搞机械操作,而是让学生自由地摆弄学具来解决,使之主动发现和探索来激发学习兴趣。如教“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我先让学生从彩条盒里拿出一根表示“2”的彩条,然后拿出表示2的彩条来自由地摆弄,接着说一说谁是谁的几倍?如:10是2的5倍,8是2的4倍??。再想一想,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取了知识。
3、以做激趣。根据小学生凡事都要自己做一做的特点,让他们动手动脑亲身参加数学活动来激发学习兴趣。例如,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这是一个比较抽象、难以掌握、学生感到乏味的内容,因为它既有表面积、底面积、侧面积的区别,又有不同物体有一个底面、两个底面、没有底面的区别。于是,我先让学生观察各种不同的圆柱体实物,再仿照各种不同圆柱体动手制作模型,然后看着自己制作的模型去计算它们的表面积。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的创造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进一步沟通了师生感情。
4、以用激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我尽量把数学知识与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数学的实际意义和实际应用来激发兴趣。例如,教“数的认识”时,我让学生数一数,全班有几个小组?每组有几人?男生多少人?女生多少人?少先队员多少人?并把这些数据编成应用题,自己来解答。使数的认识与应用题教学联系起来,相互促进。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非要学好不可,把学习数学当成了一种自我需要。
在数学教学中,“化静为动”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习能力,既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五篇:英译汉化静为动
问题描述:
比如
we are now in sight of land
要怎么翻译?
参考答案:
sight 为名词,视野、视线。 翻译的时候可以翻译成为“看到”我们看到陆地了。
一、动与静
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述某一动作概念时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既可选择静态的表述方式,也可选择动态的表述方式。前者在英语中多以"(be)+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句式为主,在汉语中多以"是+名词/形容词"句式为主;后者则是指"动作动词/动态动词+其他句子成分"这类句式,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均十分常见。英语由于其词法和句法体系有别于汉语(如英语中名词、介词占优势),所以在选择表述动作意义的方式时常常是静态表述方式多于动态表述方式。这种"以静表动"的方式使英语行文显得更为精练和多样化。而汉语却因有多用动词的固有习惯(汉语中常常出现大量兼动式和连动式的说法) ,所以重动能描写,在选择表述动作意义的方式时常常是动态表述方式多于静态表述方式。这一差别在翻译时必须妥善处理,而常用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化静为动,二是化动为静。
(一)化静为动
化静为动是指把原文的静态句式转换为动态句式,强化原文的动态色彩,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行文习惯,明白流畅。英语中的静态表述方式有无动词句,例如:
(1) now for the discussion. 现在进行讨论
(2) this way, please!请走这边!
(3) so far so good. 到目前为止进展不错。"be+动词的同源名词"句式:
(1) she is a good teacher.
她教书教得好。
(2) he is a lover of pop music.
他喜欢流行音乐。
(3) he is the murderer of his boss.
他谋杀了老板。
(4) he has been the ruler of the region for as long as twenty years.
他统治那个地区长达20年之久。
(5) mary is a good learner .
玛莉善于学习。
(6) he was a good listener and they would like to talk with him.他能倾听别人的意见, 因此他们喜欢同他谈心。
(7) peter is a bad sailor. 彼得晕船。
(8)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s american number one killer.在美国, 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高居榜首。
(9) i used to be a bit of a fancier myself. 过去我也常常有点胡思乱想。
"be+非动词同源名词"句式:
(1) my party was a quiet affair.我的欢送会开得很平静。
(2) there was no loud sound. nothing asserted its size in a brutal tumult of
wind and thunder. 四周听不见什么闹声。没有任何东西以风啸雷鸣般的喧嚣显示其威力。
(3) excessive headline phrase condemnation is, of course, a possibility.当然,指责过分使用标题式短语是可能的。
(4) it was only my capacity for hard work that saved me from early dismissal.要不是我能干重活,早就给辞退了。
(5) they were all eyes as the presents were opened.礼品打开时,他们全神贯注地看着。
"be+动词的同源形容词"句式:
(1) this program was not popular with all of the troops.
并不是所有军队的人都喜欢这个计划。
(2) he is content with such kind of life.他满足于这样的生活。
(3) john is quite familiar with the machine.约翰十分熟悉这台机器的性能。
(4) an acquaintance with the modern chinese history is helpful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revolution. 了解一下中国近代史,对研究中国革命是有帮助的。
"be+非动词同源形容词"句式:
(1) he was an able and a successful one.
他为人能干, 事业成功。
(2) his ill health has been a very anxious business.
他身体不好令人十分担忧。
(3) i am quite ignorant of what they intend to do.我的确不知道他们打算干什么。(4) you shouldn't be sensitive about one's clothing.你不要太注重衣着了。
"be+副词"句式:
(1) we must be off now. 我们得走了。
(2) the performance is on. 演出已经开始了。
(3) their experiment has been over. 他们的实验已经结束了。
(4) i saw you out with a boy yesterday.
昨天我看见你和一个男孩上街了。
"be+介词短语"句式:
(1) because of bad government, the company was in the red.
由于管理不善, 公司出现亏损。
(2) the factory is under construction.
工厂正在建造中。
(二)化动为静
化动为静就是把原文中的动态句式转换为静态句式。英
语虽然喜欢选用静态句式,但选用动态句式来叙述静态的意义也是常有的事。这些动态句式极富修辞效果,常见于景物描写。英语有些动态句式译成静态句式往往比译成动态句式要好。例如:
(1) to the south of the city lies a river. 城南有一条河。
(2) in front of me stood the essential tools of the intelligence officer's trade-a desk, two telephones, one scrambled for outside calls, and to one side a large green metal safe with an oversized combination lock on the front. 眼前是干情报官这一行的基本用具——张写字台, 两部电话, 一部装有外线保密器, 一侧立着一个大型的绿色金属保险柜, 柜正面装有特大号的号码锁。
(3) here, in the endless paper chase which began so clearly but ended in my mystery, lay the threads of my career. 这种无休无止的文档追索游戏, 始而目标明确, 终于迷雾一团,贯穿其中的便是我的职业生涯。
(4) high in the carolina mountains sits an orphanage.
在卡罗来纳山地高处有一座孤儿院。
此外,有些英语动态句的意义不易用汉语动态句来表
达,或表达不准确、不流畅时,该动态句也需要转换为静态句。例如:
(1) silence followed this remark.
话音落下, 一阵沉默。
(2) our age is witnessing a profound political change.
我们的时代是深刻的政治变化的见证。
(3) its gleaming sands and backdrop of pine woods and distant hills give it a ple(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WwW.HaOWOrd.COM)asant and restful atmosphere. 这儿沙滩闪烁,松林掩映,远山连绵,自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气氛。
(4) she knows what's what. 她很有鉴别力。
(5) they thought differently.他们想法不同。
(6) it is chiefly characterized by its simplicity of structure.
它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
(7) the room is well furnished.房间的陈设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