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搜索到更多你想要的范文→
当前位置:好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读后感 >

《马克思的故事》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15-07-28 05:11:06 审核编辑:本站小编下载该Word文档收藏本文

第一篇:《马克思的故事》读后感

《马克思的故事》读后感

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要讲的是马克思所拥有的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精神。马克思不仅是一位坚持不懈,勇敢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人,而且是一位懂得感恩的人。

未读《马克思的故事》的时候,我并不知道马克思生活中曲折与艰难。读了之后,我才发现不管生活如何为难他,他都能够在逆境中坚守自己的信仰。像马克思这样的伟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离我们有些遥远,但是,我接下来要讲的是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真实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有着同样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恒心,对其母亲的孝心令人敬佩和感动。故事中的主人公叫***,现年62岁,是**镇**村极其普通的垃圾清运人员,在工作时间里,他和别人一样,踏实的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但是,除了工作以外,他恪守着"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人生格言,在漫长的20余载岁月中,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无怨无悔地侍奉于年老母亲身旁,给予母亲无微不至的照料。他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其他成员做出了表率,赢得了村里人的称道,实践了中华民族尽孝的传统美德,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现代孝子"的典范形象。照顾老人一两天并不困难,难得是二十年如一日的照顾老人,而***就是这样一位有恒心、有孝心的人。陈玉生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已经去世,全靠母亲独自抚养他们兄弟姐妹4人,艰辛可想而知。今年母亲已经是96岁的高龄,行动不便了,有时甚至会大小便失禁。陈玉生面对这样的困难丝毫没有退缩,反而照顾的更加卖力与用心。

马克思的奉献精神令我们叹为观止。马克思在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时,过的是流亡与贫困的生活。他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被普鲁士政府、比利时政府、法国政府驱赶。由于生活贫困,他们的孩子早早夭折了,他为无数家庭谋福祉却独独忘了自己,长期的超负荷写作和工作让他疾病缠身、痛苦不已,但稍微好点了他便开始工作。他之所以那么努力是希望每个人都过得比自己好。在陈玉生身上我们也能发现到他的奉献精神。

老年人的肠胃虚弱,消化不良常有发生,陈玉生为此十分注意饮食,为了母亲的健康,他毅然改掉了自己多年嗜辣的习惯,每天都亲自要把饭菜盛好端给母亲,一天三顿,一年365天,天天如此。每天晚上,陈玉生都要亲自为母亲洗脚、擦背、按摩。他懂得为母亲作出一定牺牲,一切都将母亲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他不仅在生活上将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更是顾及到了母亲的心理上和情感上的需要,上了年纪的人总会希望自己儿女、孙子女围在身边,享受天伦之乐。陈玉生每逢周末一定会叫上女儿、女婿带上外孙来和母亲过周末,或请来兄弟姐妹一家,大家一起陪老人说说笑笑。陈玉生的家庭并不富裕,家庭收入主要靠他自己,之前跑运输的收入还不错,但为了照顾母亲,他当起了垃圾清运员,收入减了一大半。但为了母亲晚年生活舒适,他宁愿自己扣扣索索,也要母亲过的舒舒服服。在他的孝心里,我们看到了他的牺牲和奉献精神以及坚韧的意志。

陈玉生是我们生活中的榜样。他的事迹很感人但是他做的事却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而且应该去做的,孝敬父母、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关怀父母。我们不仅要赞扬他的事迹更重要的是要从他的事迹和精神中学到一些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将来也会成为孩子的父母,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我们都是希望在自己年老的时候儿孙能孝敬自己,那我们就应该在现在为他们做好榜样,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最有利的说服工具则是行动。

第二篇:马克思的故事

《马克思的故事 》读后感

鲁迅曾有两句诗是这种形象的写照:“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也许正因为有那深深的、博大的爱,才会有那金刚怒目般的愤怒,才会成就伟大的事业。有多大的恨,才有多大的爱;反过来也可以说,有多大的爱,也才有多大的恨。正因为爱,爱人民,马克思才情愿为人民奉献、牺牲自己的一切。

马克思是完全清醒地走向他生存困境道路的。

他选择了一条艰难的人生旅途:几乎长达40年的流亡生活,40年的拼命工作,40年的贫困和牺牲。

由于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卓越贡献和对地主、资产阶级无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动势力诅咒他、驱逐他。他不得不携持家小四处转移,其生活困难有时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在反动统治者的迫害下,马克思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终生飘泊国外。

普鲁士政府、比利时政府、法国政府均曾驱逐过他。“我是世界公民 ”,这是马克思的名言,也是马克思革命流亡生涯的真实写照。

由于马克思极其贫穷,为生活所迫,他曾多次迁居。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因为经济困难,马克思都未能出席。

马克思在巴黎时,住在百合花大街45号。

一天,几个警察奉命向他宣读了驱逐令,他成了巴黎“不受欢迎的人”。

这对于当时的马克思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这并不是因

为法国不欢迎他,而是因为他此时正陷入“财政危机”,自己家的所有积蓄已全部用作革命经费,连家具也早已变卖,仅有的一套银质餐具也送进了当铺。而且,妻子燕妮又即将分娩,此时被赶走,困难可想而知。

后来,转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马克思就是在布鲁塞尔写下的《共产党宣言》刚出版一个月,反动警察便以从事政治活动的罪名将马克思和他的妻子燕妮拘捕、关押起来,随后又将马克思驱逐出比利时。

既然不为反动政府所容,就只有另奔他国了。马克思携带全家,变卖掉所有日常用品,来到了著名的雾都伦敦。

马克思虽出生在德国,但他一生的事业与伦敦密不可分。从1849年到1883年,他在伦敦生活和工作了34年,一直过着穷困不堪的日子。

来英国之前,马克思一家是两手空空,到了伦(本站推荐:WWw.HaOwORD.Com)敦,仍然是身无分文。

因此,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因为付不起房租而被迫举家迁移。为了省几个钱,一再要搬到更加阴暗窄小的房子去住。

开始,他们住在伦敦安德森大街4号,每周房租6英镑,这对马克思一家来说,简直是不让他们吃饭了!因拖欠房租,房东叫来了警察,收走了马克思一家的全部东西,甚至连婴儿的摇篮、女儿的玩具也没留下。

他们搬进了累斯顿大街的一个旅馆,租金每周5镑,不久,他们又被主人赶走。1850年8月,马克思搬进迪安大街45号,不久,又因房租迁到了这条街的28号,一家七口住在两个狭窄的小房间里。

五十年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贫困的生活把

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形形色色的敌人对他攻击诽谤,几乎所有的报刊对他关上了大门,但他没有退缩。

这年的12月,幸运的是,他得到大英博物馆阅览室的借阅证。

从此,阅览室成了他的半个家,他每天从上午9点一直工作到下午8点左右,回到家里还要整理阅读材料所记录的笔记,一般情况,他都是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

他曾对别人说,我为了工人争得每日8小时的工作时间,我自己就得工作16小时。

那么,马克思在伦敦博物馆里都做了些什么呢?原来他在大英博物馆的埋头苦读数年,是在认真写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煌煌巨著《资本论》。

据有人统计,在世界一流的伦敦博物馆所藏图书中,马克思阅读过的书籍有1500多种,他所摘的内容和整理的笔记有100余本!

据说,他每天固定坐在一个位臵,以致座位的下面的地板都被他磨出了脚印。后来阅览室整修把地填平,脚印也没有了。那个座位号码为07,桌旁木板上的字码是aa.g,后壁书架上放的大都是历史著作。

马克思在埋头经济学研究的同时,还设法利用资产阶级进步报刊发表各种政论文章。从1851年8月到1862年3月,他和恩格斯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写了500多篇文章。他们在这些文章中评述当时的国际重大政治事件,抨击各国反动政府的内外政策,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特别是东方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他们写了不少论述中国的文章,揭露英国对中国的殖民

政策,谴责沙皇俄国对中国领土的侵占,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1856年10月,马克思迁居到伦敦西北的肯蒂士镇,这样,离伦敦博物馆更远了。

但马克思并未间断工作,他仍然没日没夜地在博物馆里工作着。饿了,啃一口干面包,渴了,喝一杯白开水,疲倦了,就站起来跳两下,然后继续工作。

不管是刮风下雨,他也从未因天气问题而不到博物馆去。

终于,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了。马克思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紧紧地捧住了这部刚刚出版的著作。

《资本论》无疑是马克思为工人阶级和进步人类创造的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恩格斯在谈到他的战友的这部著作时说:“每一个字都贵似金玉”。

然而,《资本论》的作者所得到的稿费,还不够偿付写这部书时吸掉的烟钱。

这个一辈子研究“资本”的人,却注定了与“资本”无缘,经常是负债累累、贫困交加,以至他心爱的儿子因为无钱得不到及时治疗,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使这位经历了许许多多痛苦、极具爱子之心的伟大父亲饱尝“真正的痛苦”。

为了生存、为了写作,马克思不得不求助于朋友,接受朋友们的馈赠,经常不得不为了一、二个英镑,向朋友张口。

恩格斯为了从经济上支援马克思,使自己的战友能完成创立新的经济学理论的伟业,作出了最大的自我牺牲。他重返曼彻斯特,再次从事他所讨厌的经商活动。

尽管马克思一家人日子过得很艰难,但很温馨。妻子燕

妮美丽而又贤惠。她虽出身贵族,但与马克思同甘苦、共患难,无怨无悔。马克思家庭非常和睦。孩子们常常喊他的绰号“摩尔”,意思是黑面人。有时还和马克思一起做游戏。

马克思不能给自己心爱的人带来舒适和安逸,而只能看着他们在苦难中挣扎,眼看着他们病入膏肓。万般无奈,为了使自己心爱的人摆脱苦难,他甚至说“情愿把灵魂预售给魔鬼”。

他的第三个孩子夭折之后,他在回拉萨尔的信中写道:“培根说,真正杰出的人物,同自然界和世界的联系是这样多,他们感到兴趣的对象是这样广,以致他们能够经受任何损失。我不属于这样杰出的人物。我的孩子的死震动了我的心灵深处。我对这个损失的感受仍象第一天那样的强烈,我可怜的妻子也是万分悲痛。”

但是,马克思没有退缩。他说:“不管遇到什么障碍,我都要朝着我的目标前进。”他一生虽然历尽坎坷,仍然一往无前。

他对目标始终如一,忠贞不渝,无怨无悔,是源于目标的博大和宏伟。这个目标,不是个人的安乐与享受,而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这是他在青年时代就立下了的誓言。马克思本来身体强健,但由于长期颠沛流离,忘我工作,加上家庭经济负担沉重和营养不良,他的体质越来越差,多种病魔袭来,精神打击也接踵而至。

1881年11月2日,燕妮因病去世。当时马克思正患胸膜炎,医生不准他外出,结果,他连妻子的葬礼也未能参加。

此后仅一年多,他最钟爱的长女小燕妮又被膀胱癌夺走了年轻生命。

疾病的折磨和家破人亡的打击,把这位老人折腾得虚弱不堪。但这些都不能动摇他的坚强信念,不能阻止他“为人类工作”,直到在工作室坐椅上与世长辞。

1883年3月14日,恩格斯下午两点半来看望马克思,见他正在炉旁的安乐椅上打盹。一两分钟后,恩格斯走进他的卧室,马克思已长眠不醒了。马克思的死毕竟是安详的、无痛苦的。

马克思,这位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恩格斯给一位住在美国的朋友写信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人类失去了一个头脑,而且是它在当代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头脑。无产阶级运动在沿着自己的道路继续前进,但是,法国人、俄国人、美国人、德国人在紧要关头自然地去请教的中心点没有了,他们过去每次都从这里得到只有天才和造诣极深的人才能作出的明确而无可反驳的忠告。

然而,在马克思度过了大半生的英国,他的死却没有引起多大注意。《泰晤士报》的讣告仅有一段文字,而且行行都有谬误,比如说马克思“出生在科隆”,“20岁时移居法国”,等等。当时只有一家报纸提到了马克思可能会留名后世,这家报纸写道,《资本论》虽未完成,但它未来会对各阶层中关注社会问题的人士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马克思下葬时参加吊唁的只有11个人。但如今,马克思即便在西方世界的民意中,也已经是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第三篇:马克思读后感

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 序言及第三卷二十四章原始积累

读后感

专业:

学号:

老师:

日期:

高中时,课本上有这样一段文字我记忆犹新:“班固作《汉书》用了二十载寒暑,司马迁书《史记》花了三十番冬夏,欧阳修写《资治通鉴》历经四十岁春秋,而马克思著《资本论》则耗尽了六十年的心血。”这本来是书上一段勉励我们坚持自己理想,努力学习,永不言弃的话,可是在那时,马克思和他六十载心血凝聚而成的《资本论》便印在了我的脑海里面。今天从图书馆借到了资本论的第一卷和第三卷,用了一下午阅读了《资本论》的序言和跋以及第三卷第二十四章原始积累,阅有所感。

读了著作《资本论》的序言,首先我感觉序言并不像其他书的一样给全书的内容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相反的,《资本论》的序言其实就是马克思这个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斗士对残酷的资本主义所发出的第一声革命的呐喊 !书中一开头就无情的对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与否定:“我们也同西欧大陆所有其他国家一样,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问题本身并不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所引起的社会对抗的发展程度的高低。问题在于这些规律本身,在于这些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资本家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是用最残酷无情的野蛮手段,在最下流,最卑鄙和最疯狂的贪欲的趋势下完成的。”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和资本社会里存在的日益加剧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他说:“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有人说:“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为资本家写的,他的经济理论对资本家怎样剥削工人有指导作用。”可是我觉得,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恰恰如时代的一盏明灯,他照亮了十九世纪千千万万英国、德国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饱受剥削的工人阶级的心。他完完全全地揭露了资本家靠资本积累、压榨工人劳动的剩余价值等方式剥削工人阶级的丑恶面目。他给后来的苏联、中国革命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理论依据。所以,不可否认,资本论是站在无产者的角度上的。他是无产阶级宝贵的精神指导。

还有一点是我在序言中感受颇深的,那就是马克思无处不在的唯物主义辩证法。马克思在书中直截了当的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在今天,我们都知道唯物主义辩证法才是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方法。马克思在书中多处体现了他科学严谨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马克思否认人口规律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相反地,他断言每个发展阶段有它自己的人口规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生产关系和支配生产关系的规律也就不同。”这种充满智慧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正和邓小平同志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实际才能解决问题”的思想不谋而合。只有拥有这样思维方法的人,才能正确的,严谨的剖析出一个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研究资本社会,他并没有非常绝对的将资本主义一棒子打死,全盘否定。而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研究,发现了资本社会不可避免的社会矛盾。这样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习和坚持的,也是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马克思《资本论》的序言给我的最有印象的感觉就是上面两点,当然还有其他的印象,不如说马克思的博学多才。马克思在四篇短短的序言中真可谓是旁征

博引,大到名家典籍,小到报刊杂志。一个优秀的学者,定是能够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还有就是马克思那幽默的语言:“它甚至会把辩证法灌进新的神圣普鲁士德意志帝国的暴发户们的头脑里去。”“你看,这个德国工厂主联盟的圣乔治这样摆着架式,这样挺着剑,进行‘巧妙的攻击’,而恶龙马克思‘很快被打垮’,倒在他的脚下,‘在垂死的挣扎中’断了气!”这些不时出现的幽默语言与形象比喻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了一丝丝轻松与惬意。

每个社会制度都有其发展的规律。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奴隶社会的形成原因是因为私有制的产生,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是因为等级制度的产生,而马克思则清楚地剖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原因:那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

什么是资本的原始积累呢?马克思在书中写道:“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对此马克思解释:“货币和商品,正如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一样,开始并不是资本。它们需要转化为资本。但是这种转化本身只有在一定的情况下才能发生,这些情况归结起来就是:两种极不相同的商品所有者必须互相对立和发生接触;一方面是货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他们要购买别人的劳动力来增殖自己所占有的价值总额;另一方面是自由劳动者,自己劳动力的出卖者,也就是劳动的出卖者。自由劳动者有双重意义:他们本身既不象奴隶、农奴等等那样,直接属于生产资料之列,也不象自耕农等等那样,有生产资料属于他们,相反地,他们脱离生产资料而自由了,同生产资料分离了,失去了生产资料。”由于自由劳动者同生产资料分离了,而那些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就开始雇佣那些失去了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为他们进行工作。这种雇佣关系的产生就是资本主义的萌芽。马克思在书中写道:“资本积累以剩余价值为前提,剩余价值以资本主义生产为前提,而资本主义生产又以商品生产者握有较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为前提。因此,这整个运动好象是在一个恶性循环中兜圈子。”这就像滚雪球一样,这些一开始手里面握有生产资料的所有者,通过不断压榨自由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从而使他们手里面握有的生产资料和资本越来越多,从而能进一步去雇佣更多的没有生产资料的自由劳动者,去进行更有效率的压榨与剥削??最终完成了资本积累,社会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在书中将原始积累比作圣经神话中的“原罪”,即亚当吃的那个智慧的苹果。确实,读书的时候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是靠不断地分离生产者和生产资料,使得绝大多数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大多数人失去了生产资料变成了自由劳动者而受到雇佣,同时再进行恶性循环完成资本积累的。那么就像雪崩一样,总要有一个开始的种子来启动这个资本积累过程。马克思在书中详细介绍了资本积累的萌芽——原始积累的具体过程。马克思在书中指出:“原始积累首先始于十五世纪最后三十多年,由于封建家臣的解散,大量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者被抛向劳动市场。”王室和贵族们剥夺了农民们的土地,成了最初的生产资料,而随后在英国,随着毛纺织工场手工业的繁荣,以及由此引起的羊毛价格的上涨。使得这些工厂主开始成握有一部分生产资料。由此开始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而后,通过对惩治被剥夺者的血腥立法。压低工资的法律,进一步导致了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分离,加剧了两极分化,使得资本积累进一步增加,随后导致了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最后资本积累的雪球越滚越大,最终导致工业资本家的产生,这就标志着资本积累的完成。

读完原始积累这一章后,我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原因。同时在其中也体会到了马克思那严谨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同时从马克思的分析中看到了资

本主义社会随着资本积累而产生的社会矛盾:资本家和无产阶级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的矛盾。这就表示资本主义社会必将沿着这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最后进入下一个社会形态。马克思在序言中说过:“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

马克思的《资本论》在中国的地位不言而喻。“马列主义”指导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始终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正确的方向。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也是他留给世界的一个宝贵的思想方法。当代大学生正需要好好学习马列主义,好好掌握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这样在学习其他知识时才有一个好的思维方法。马克思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资本论》,更加宝贵的是他的伟大精神!

承诺书

本文所有内容均为本人亲自所作,如有抄袭,本人愿承担所有责任。

姓名:日期:

第四篇:马克思 读后感

读《人民日报社论:让青春之光闪耀复兴之路》有感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首先在上海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此前后,全国各地在准备建党的同时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共青团是党中央为我们先进青年而创办的进步组织,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同时也是共青团员应紧跟党中央的步伐,听从党中央的安排,服从党中央的指令,做新时代优秀青年。

93年前,伟大的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并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于1921年诞生了中国共产党。1922年,在汹涌澎湃的革命洪流中,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宣告成立。自成立之日起,共青团就坚定不移跟党走,团结带领一代又一代共青团员和优秀青年,积极投身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为救亡图存冲锋陷阵、前赴后继,为民族复兴勇挑重担、艰苦创业,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中国青年运动的壮丽篇章。历史的天空群星璀璨,在漫长的奋斗历程中,共青团队伍涌现出一大批卓越的政治家,也产生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更有无数团员青年献出智慧力量乃至生命。90年风雨洗礼,洗练出一个富于理想、立场坚定、锐意进取的党的群众组织。历史证明,共青团不愧为党和人民事业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不愧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组织,不愧为党的得力助手和可靠后备军。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我们青年一代寄予厚望:他希望广大青年坚持远大理想希望广大青年坚持刻苦学习。希望广大青年坚持艰苦奋斗。希望广大青年坚持开拓创新。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胡总书记说广大青年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必须始终投身人民伟大实践。

毛主席说过青年时早上89点钟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坚持不懈的奋斗紧跟党的领导才能使我们的祖国蓬勃发展,我们自身的价值也才得到了体现。热爱祖国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伟大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只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青年一代的步伐与时代的步伐紧密相连,只有我们紧跟时代步伐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让我们努力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去推动社会的发展,在实现祖国快速发展的同时,提

高自身的素质,实现个人的发展。

我们青年一代正值青春年少,把我们的青春年华奉献祖国奉献给社会主义建设,让我们的青春之光闪耀祖国复兴之路!

1103030313崔旭1036字 名称:《人民日报社论:让青春之光闪耀复兴之路》 出自老师博客推荐

第五篇:马克思读后感

马克思传读后感 《马克思传》的作者是萧灼基。这本书有十六章。《马克思传》以生动细致的笔触和严谨的叙事风格讲述了马克思一生的思想活动和生活,同时透过对这位伟大人物生平的描述展现出一个时代激荡的社会变革与政治风云夹叙夹议,融思想性与可读性于一体是《马克思传》不同于其他此类传记的独特之处,书中的百多幅图片为读者深八了解马克思和他的时代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也使《马克思传》囤文并茂具有很强的阅读性和收藏价值。

马克思的学说集严整细密的论证和宏伟的社会理想于一身堪称古往今来最为丰富深邃的思想体系他以自己的头脑对国际工人运动和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口自他既是学识瓣博的学者又是激情澎湃的革命家既是投身于政治斗争的战士又是富于爱心和蔼可亲的朋友丈夫和父亲……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萧老对马克思的尊敬是出自真心的,不带任何世俗目的,完全是晚学后辈为革命导师高尚品格及博大精深的理论所折服后发自肺腑的那种尊重与崇敬。于是,为革命导师写书立传,便成为萧老毕生萧老的《马克思传》可以说是为当代学子全面认识了解马克思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它赋予了革命导师鲜活的生命力,从多个角度全面地描述了革命导师学习、工作、战斗的一生,堪称是一幅关于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完美画像。

在此书中,我们会看到一个毕生都在孜孜不倦学习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说“没有知识从来也不能帮助任何人”。他之所以能够掌握如此广博而又精深的知识,除了其天资聪颖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勤奋拼搏、对知识的忘我追求以及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以马克思在大学时代的求学生涯为例,这位“不知疲倦的旅行者”自学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哲学、历史、法学、文学、艺术和外语。他读书非常用心,每本书都做提要和摘录, 写上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他学习非常刻苦,工作时间很长,有时甚至彻夜不眠。紧张的学习和过度的用功,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以至于在医生的坚持下,他不得不放下工作,到柏林郊外一个小村子休养。但是,当健康稍为恢复,他就回到柏林,重新投入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中。这种严肃的学习态度、惊人的学习毅力、刻苦的学习精神贯穿了革命导师辉煌的一生。

在此书中,我们会看到一个为实现个人理想而忘我工作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在中学时代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明确了自己服务人类的个人理想。从此,在漫长的斗争岁月中,为实现理想,马克思忘我地工作着。为了在舆论上反对封建思想专制,争取一个宽松自由的言论环境,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了大量的政论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的书报检查制度。为了拥有一个宣传革命思想的战斗阵地,马克思及其盟友创办了“一种主张彻底改造社会的定

期刊物”——《德法年鉴》,宣传革命理论,普及革命思想。为了给人类解放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在当时革命理论鱼龙混杂的环境下,马克思在系统地研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空想社会主义以及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之后,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为以后的革命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等等。这种为实现个人理想、追求人类解放而忘我工作的精神贯穿了革命导师辉煌的一生。

在此书中,我们会看到一个为追求人类幸福而战斗不止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有一句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因此,在实际生活中,马克思在刻苦学习、进行理论研究之时,也不忘革命实践对社会发展和理论创作的重要作用。为创建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马克思恩格斯积极活动,与各种敌对势力进行了艰苦卓绝但却颇有成效的斗争,成功改组了正义者同盟,并最终成立了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际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从此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人类争取解放与自由的新纪元。19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工人运动重新兴起,马克思敏锐地感觉到国际工人联合行动的重要性,国际工人协会产生的条件成熟了。于是,便积极投入到第一国际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为第一国际起草了国际工人运动的伟大纲领性文件《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从而为国际工人协会奠定了思想上、

组织上和活动上的基础。马克思本人也在革命实践中成为第一国际的灵魂人物。纵览全书,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为追求人类解放、幸福而战斗不止的革命实践精神贯穿了革命导师辉煌的一生。

马克思是孤独的,但是马克思是伟大的。在马克思的最后几年书中这样写道,在部分地恢复了健康之后,马克思感到自己是双重残废的,精神上失去了妻子、生理上是病痛的加深。精神的麻痹和生活的无奈折磨着他,但他依然坚持搞创作,忍受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孤独,做平常人不能做的事。正是靠着他的执着、坚定信念才造就了他的伟大,哲学家的伟大。

作为哲学家的马克思,他的唯物史观承认历史的必然性。从人类历史总体看是正确的。他的唯物辩证法研究的那些范畴是相当有启发性,开辟了认识世界的一条道路。

个人觉得《马克思传》是对马克思这位千年伟人最好的纪念,通过这部传记,可以对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导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书中可以学到马克思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忘我精神,对友谊的珍爱,无不感到着《马克思传》的每一位读者。纪念马克思就要学习马克思。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都要学习他的著作,学习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从他身上学到智慧和精神力量。

word该篇DOC格式《马克思的故事》读后感(精选多篇)范文,共有1149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马克思的故事》读后感(精选多篇)下载
《马克思的故事》读后感(精选多篇).doc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编辑和打印
编辑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星级推荐
下载该Word文档
好范文在线客服
  • 问题咨询 QQ
  • 投诉建议 QQ
  • 常见帮助 QQ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