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梁祝读后感(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梁祝观后感 篇一
电气11011110430115黄玉
《 梁祝》观后感
民俗学课上又重温了一遍徐克版的《梁祝》。看电影的当天,好像是杨采妮跟新加坡大亨大婚的第二天。不知道是第几次看了,对于大三的我,看完真是感触颇多啊。
94版的《梁祝》24岁的吴奇隆,20岁的杨采妮,翩翩少年,盈盈少女,正是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祝英台的天真活泼,梁山伯的真诚善良,都展现的淋漓尽致。
祝英台出身名门大户,无忧无虑,清纯有加,活泼亲和,却不习女红,不善礼节,不通琴棋书画。那时的她,喜欢抓来蝴蝶,攀上屋檐远眺。英台在去书院读书之前一直是唯父母之命是从。祝母嫌英台走路大摇大摆有违女子礼节,便命下人用短绳绑住祝英台的双腿,用以限制英台的走路步幅,但没想到,这样一来,英台走起路来像个机器人一样,更加难看。看似逗笑幽默的桥段,从更深层来讲,它突出了祝英台与封建社会的矛盾与对立。
“不管多么开心都好,千万不要变实。”
初到崇绮书院,正值阳春三月,山中莺飞草长,落英缤纷。学生们白衣胜雪,端坐在山坡下的空地里由夫子指点琴艺。夫子批评梁山伯“只有琴音,全无神绪”,而山伯却不知情为何物。夫子滔滔不绝,忽然山路上的一行人引过所有学生的目光,镜头随着梁山伯的视角移动而移动,梁祝二人目光交汇。此时此刻,你们可否能知今后那惊心动魄的爱恋,一切早已注定。文库巧遇,不打不相识,友谊初成;敲钟时的互扮鬼脸;同床共寝的嬉笑怒骂;帮英台作弊、陪英台秉烛复习……终成知己。
东晋时期,门第风气极盛。白衣僧人若虚在青山碧水间轻描淡写说出来的话却正是那个时代所有有情人的悲哀。上一代的情感悲剧也暗暗预示着梁祝二人的悲剧结局。祝母在年轻时也曾在书院与男子相爱,而结局是嫁入祝家。但是她不但没有因自己的遭遇同情女儿,反而处处阻挠,不敢反抗自己内心对封建思想的恐惧。这更是一种悲哀。
“我早知道我抱着的不是男孩子。”
就算在即将离别的时候,二人在山洞里缠绵,也安排了因见到观音像而反复用树枝遮挡这样的情节,让人不禁嘴角上扬,但心里却仍有悲伤。人人都知道梁祝的美好,人人也都知道梁祝的悲凉,于是看到欢快的情节温馨的镜头,也会联想起美好的时光很短暂,悲从中来。“不论冤或缘,莫说蝴蝶梦,还你此生此世,今世前世,双双飞过万世千生去。”
祝家老爷一心要与其他大家族比地位比势力,不惜把自己的女儿作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祝老爷最向往“满面红光”,脸上涂满又绿又厚“回春膏”,却弄的不敢怒不敢笑,男人涂胭脂白粉看似是一个有趣的笑料,其实别有一番讽刺意味,本来让人美的胭脂掩盖了人的本来面目,脂粉越厚,面皮越厚,人也越来越不像人了。
最后英台哭坟,伴着那首《梁祝》,用血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山伯降雨洗尽她脸上的脂粉,还她原先素净本真的面目——这才是山伯爱的、最真的英台。风为英台披上红嫁衣,英台飘然随爱人离去。生不能相守,便是死也要在一起。
后半部分的悲怆凝重,更显两人昔日情的珍贵、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悲凉。
影片最后,纸上的两只蝴蝶幻化成真正的蝴蝶从若虚的手中飞出,在黄昏的天空双双飞舞,这种奇幻的成分更显浪漫美感,让人难忘。
若非遇见你,我不会懂得爱;若非遇见你,我的生命只是空白。
这个光棍节还是自己过,不过我希望早点遇到自己的英台。
梁祝观后感 篇二
《 梁祝》观后感
民俗学课上第一次看到徐克版的《梁祝》,对于我,看完真是感触颇多啊。被誉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滥觞于东晋时代,如今不仅故事本身在民间广为流传,由其改编而成的小提琴协奏曲、越剧更是名扬海内外。
长久以来,梁祝故事一直是文人圈与民间共同感兴趣的题目,表演和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即使是1949年解放后,梁祝故事也因其强调“反封建”的意义,传播更加广泛。然而,国内学者的研究似乎被“反封建”这一要素所锚定,停滞不前。比如,有学者说,“他的悲剧是一个由于受封建教育的毒害太深„„既不能、也不会、更不敢积极争取,不配享受爱情蜜果的酸臭腐儒”。更有甚者,认为梁山伯在知道祝英台被许配后不敢努力争取,而祝英台自甘认命,就此认为梁祝的主题是批评梁山伯“懦弱无能”,祝英台“作茧自缚”,且断言“这样的作品,能视为爱情作品吗”。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西方民俗学研究理论的引入,我们得以重新解读梁祝,探究其流传甚广的深层原因。正如西方在小红帽的故事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样,本文中,笔者尝试利用民俗学,特别是神话理论中的人类学派、神话-仪式学派、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理论和女性主义理论,对梁祝进行全视角的解读。每一种理论都有其合理性与局限性,我们通过对于各种理论的整合,互相取长补短,冀图获得对于梁祝的最深刻的了解。
94版的《梁祝》24岁的吴奇隆,20岁的杨采妮,翩翩少年,盈盈少女,正是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祝英台的天真活泼,梁山伯的真诚善良,都展现的淋漓尽致。
祝英台出身名门大户,无忧无虑,清纯有加,活泼亲和,却不习女红,不善礼节,不通琴棋书画。那时的她,喜欢抓来蝴蝶,攀上屋檐远眺。英台在去书院读书之前一直是唯父母之命是从。祝母嫌英台走路大摇大摆有违女子礼节,便命下人用短绳绑住祝英台的双腿,用以限制英台的走路步幅,但没想到,这样一来,英台走起路来像个机器人一样,更加难看。看似逗笑幽默的桥段,从更深层来讲,它突出了祝英台与封建社会的矛盾与对立。
“不管多么开心都好,千万不要变实。”
初到崇绮书院,正值阳春三月,山中莺飞草长,落英缤纷。学生们白衣胜雪,端坐在山坡下的空地里由夫子指点琴艺。夫子批评梁山伯“只有琴音,全无神绪”,而山伯却不知情为何物。夫子滔滔不绝,忽然山路上的一行人引过所有学生的目光,镜头随着梁山伯的视角移动而移动,梁祝二人目光交汇。此时此刻,你们可否能知今后那惊心动魄的爱恋,一切早已注定。文库巧遇,不打不相识,友谊初成;敲钟时的互扮鬼脸;同床共寝的嬉笑怒骂;帮英台作弊、陪英台秉烛复习……终成知己。
东晋时期,门第风气极盛。白衣僧人若虚在青山碧水间轻描淡写说出来的话却正是那个时代所有有情人的悲哀。上一代的情感悲剧也暗暗预示着梁祝二人的悲剧结局。祝母在年轻时也曾在书院与男子相爱,而结局是嫁入祝家。但是她不但没有因自己的遭遇同情女儿,反而处处阻挠,不敢反抗自己内心对封建思想的恐惧。这更是一种悲哀。
“我早知道我抱着的不是男孩子。”
就算在即将离别的时候,二人在山洞里缠绵,也安排了因见到观音像而反复用树枝遮挡这样的情节,让人不禁嘴角上扬,但心里却仍有悲伤。人人都知道梁祝的美好,人人也都知道梁祝的悲凉,于是看到欢快的情节温馨的镜头,也会联想起美好的时光很短暂,悲从中来。
“不论冤或缘,莫说蝴蝶梦,还你此生此世,今世前世,双双飞过万世千生去。”
祝家老爷一心要与其他大家族比地位比势力,不惜把自己的女儿作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祝老爷最向往“满面红光”,脸上涂满又绿又厚“回春膏”,却弄的不敢怒不敢笑,男人涂胭脂白粉看似是一个有趣的笑料,其实别有一番讽刺意味,本来让人美的胭脂掩盖了人的本来面目,脂粉越厚,面皮越厚,人也越来越不像人了。
最后英台哭坟,伴着那首《梁祝》,用血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山伯降雨洗尽她脸上的脂粉,还她原先素净本真的面目——这才是山伯爱的、最真的英台。风为英台披上红嫁衣,英台飘然随爱人离去。生不能相守,便是死也要在一起。
后半部分的悲怆凝重,更显两人昔日情的珍贵、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悲凉。
影片最后,纸上的两只蝴蝶幻化成真正的蝴蝶从若虚的手中飞出,在黄昏的天空双双飞舞,这种奇幻的成分更显浪漫美感,让人难忘。
梁祝读后感[定稿 篇三
电气1101 1110430115 黄玉
《 梁祝》观后感
民俗学课上又重温了一遍徐克版的《梁祝》。看电影的当天,好像是杨采妮跟新加坡大亨大婚的第二天。不知道是第几次看了,对于大三的我,看完真是感触颇多啊。94版的《梁祝》24岁的吴奇隆,20岁的杨采妮,翩翩少年,盈盈少女,正是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祝英台的天真活泼,梁山伯的真诚善良,都展现的淋漓尽致。祝英台出身名门大户,无忧无虑,清纯有加,活泼亲和,却不习女红,不善礼节,不通琴棋书画。那时的她,喜欢抓来蝴蝶,攀上屋檐远眺。英台在去书院读书之前一直是唯父母之命是从。祝母嫌英台走路大摇大摆有违女子礼节,便命下人用短绳绑住祝英台的双腿,用以限制英台的走路步幅,但没想到,这样一来,英台走起路来像个机器人一样,更加难看。看似逗笑幽默的桥段,从更深层来讲,它突出了祝英台与封建社会的矛盾与对立。
“不管多么开心都好,千万不要变实。”
初到崇绮书院,正值阳春三月,山中莺飞草长,落英缤纷。学生们白衣胜雪,端坐在山坡下的空地里由夫子指点琴艺。夫子批评梁山伯“只有琴音,全无神绪”,而山伯却不知情为何物。夫子滔滔不绝,忽然山路上的一行人引过所有学生的目光,镜头随着梁山伯的视角移动而移动,梁祝二人目光交汇。此时此刻,你们可否能知今后那惊心动魄的爱恋,一切早已注定。文库巧遇,不打不相识,友谊初成;敲钟时的互扮鬼脸;同床共寝的嬉笑怒骂;帮英台作弊、陪英台秉烛复习„„终成知己。
东晋时期,门第风气极盛。白衣僧人若虚在青山碧水间轻描淡写说出来的话却正是那个时代所有有情人的悲哀。上一代的情感悲剧也暗暗预示着梁祝二人的悲剧结局。祝母在年轻时也曾在书院与男子相爱,而结局是嫁入祝家。但是她不但没有因自己的遭遇同情女儿,反而处处阻挠,不敢反抗自己内心对封建思想的恐惧。这更是一种悲哀。
“我早知道我抱着的不是男孩子。”
就算在即将离别的时候,二人在山洞里缠绵,也安排了因见到观音像而反复用树枝遮挡这样的情节,(www.haoword.com)让人不禁嘴角上扬,但心里却仍有悲伤。人人都知道梁祝的美好,人人也都知道梁祝的悲凉,于是看到欢快的情节温馨的镜头,也会联想起美好的时光很短暂,悲从中来。“不论冤或缘,莫说蝴蝶梦,还你此生此世,今世前世,双双飞过万世千生去。”
祝家老爷一心要与其他大家族比地位比势力,不惜把自己的女儿作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祝老爷最向往“满面红光”,脸上涂满又绿又厚“回春膏”,却弄的不敢怒不敢笑,男人涂胭脂白粉看似是一个有趣的笑料,其实别有一番讽刺意味,本来让人美的胭脂掩盖了人的本来面目,脂粉越厚,面皮越厚,人也越来越不像人了。
最后英台哭坟,伴着那首《梁祝》,用血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山伯降雨洗尽她脸上的脂粉,还她原先素净本真的面目——这才是山伯爱的、最真的英台。风为英台披上红嫁衣,英台飘然随爱人离去。生不能相守,便是死也要在一起。
后半部分的悲怆凝重,更显两人昔日情的珍贵、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悲凉。
影片最后,纸上的两只蝴蝶幻化成真正的蝴蝶从若虚的手中飞出,在黄昏的天空双双飞舞,这种奇幻的成分更显浪漫美感,让人难忘。
若非遇见你,我不会懂得爱;若非遇见你,我的生命只是空白。
这个光棍节还是自己过,不过我希望早点遇到自己的英台。篇2:听《梁祝》有感
听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有感
这是这个学期里的最后一节音乐课,老师给了我们一个特殊的任务,让我们去欣赏有名的曲子《梁祝》,然后说说我们自己心中的感受。
说实话,这首曲子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有所听闻,因为在很早以前,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对青年男女悲壮感人的爱情故事就为世人所广泛流传,特别是《梁祝》这首曲子,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哼起调儿来都是有模有样的。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曲子一直流传至今仍广受世人喜欢。
我不记得第一次听《梁祝》这首曲子是什么时候了,只记得那时候我还很小,即使是听过了,印象也不是很深。确实的说当时我是没有看过《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电影的,只是经常听人说起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对男女的爱情故事。看他们一伙人围着说得津津有味的,当时我就想,究竟是什么故事啊,这么吸引人。后来有机会我终于听到了《梁祝》这首曲子,我总算有点明白了,如果说那是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那么它肯定带有悲伤的元素。这就是我第一次听了《梁祝》之后的感觉。
今天有幸听到小提琴协奏的《梁祝》,在熟悉了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之后,欣赏起来,那感觉比之前的好多了,曲子伴随着小提琴悠扬的琴声,把那种两人间辗转反侧的爱情表现得情真意切,演绎得淋漓尽致,曲间透出的点点哀愁,到了最后奔流而出。各种乐器交替演奏,那种抑扬顿挫的音乐感,还有那时而急速时而缓慢的音节,每个音符都在扣动着我们的心弦。好像在引导着我们品味故事的整个过程。使得我们心中总觉得有一种恍然若失的感觉,淡淡的哀伤点是让人久久不能忘却。
可以说,这是一首多么感人肺腑、浸人心弦的小提琴协奏曲。让人的眼泪忍不住为这个可叹的爱情故事轻轻的滑落。世界上美好的爱恋,是为一个人付出的勇敢,即便因此被伤得体无完肤,也无悔无怨,他们就是这样彼此深爱着。到最后即使是死了也没放弃,执着的爱或许感动了上天,他们最终可以在天上比翼双飞,不再受人间的束缚。
所以,在我们听这首曲子的同时,也让我们一起为他们“默哀”吧。篇3:梁祝有感
听梁山伯与祝英台有感
千百年来我国流传着一个家喻户晓的凄美爱情故事,那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我国古代南方有一个聪明的女仔祝英台,她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求学,在求学期间与纯朴贫寒的梁山伯从相遇到相知再到相爱,当毕业之后梁山伯向祝英台求婚,但是祝英台已经被许配给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由于不能和祝英台在一起,不久后梁山伯就离开了人世。祝英台知道梁山伯去世的消息后,来到梁山伯的墓前哭诉,梁山伯的坟墓突然打开,祝英台跳了进去,然后化成一对蝴蝶,从此形影不离。
从前我们都是通过书本或者是电视来了解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的,然而今天老师让我们从音乐的角度来感受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这是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是由何占豪和陈刚于1959年创作的,通过小提琴充分的表现了祝英台勇于冲破传统的束缚但弱小的人物性格。乐曲共分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大部分,三大部下又分有:写景、草桥结拜、自由华彩、三载共窗、共读共玩、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抗婚、楼台会、哭灵、化蝶等小部分。充分的表现了这部凄美的爱情故事。乐曲开始是引子,在弦乐轻柔的背景下,长笛吹出了明朗、优美的乐句。慢慢的展现出一幅江南美景。然后是呈示部,一开始小提琴独奏出爱情主题,用小提琴代表祝英台用大提琴代表梁山伯,演绎了由相识到相知再到相爱的过程。再到展开部,抗婚,用小提琴代表弱小的祝英台,用铜管代表了封建势力的凶暴,小提琴和铜管的对抗表现出祝英台当时的无助和弱小。最后是再现部,音乐又重新出现安
详和宁静,用很轻柔的音乐来表现梁祝化蝶后的幸福生活。
听完全曲,我最喜欢的是再现部化蝶那很轻柔的音乐,它给人带来一种安详幸福的感觉。让我们有想象的空间,想象梁祝化蝶后的美好生活。也给我们带来美好的憧憬。篇4: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和读后感 终于看完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最后一集。虽然故事的结尾是早已耳熟能详的,但是再次欣赏时,仍然是被男女主人公那至死不渝的凄美的爱情深深地感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发源于浙江宁波鄞县,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首。故事流传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故事的主角上虞士族小姐祝英台出身有钱人家,她反抗传统社会对女子的不平等待遇和束缚,争取与男孩子一样有读书受教育的机会。在去杭州尼山书院的路上遇到梁山伯。两人意气相投,结为异姓金兰。在书院三载,“日同桌,晚同床”,相互照应,情深义厚,继而相知相恋。可是,他们的爱情一路却走得那样辛苦。不但遭到马文才等士族的百般阻挠与逼迫,又有来自因爱生恨的曾是朋友的暗害,还要反抗传统观念门当户对的礼教。祝英台代表的是千百年来被保守民风所压抑的精神,具有不畏强权为自己争取权利的勇气,却又不失中国传统女子的温柔婉约,更难得的是拥有读书人的知书达礼。她一方面表达婚姻自主的想法,一方面又顾及伦理孝道。最终梁山伯因思成疾,未免于一死,棒打鸳鸯两分离!保守的年代,梁祝的真情,连天地都被他们感动!于是,在梁山伯的坟前,电闪雷鸣,坟墓分开两半,祝英台飞身与梁山伯相会,二人微笑地飞向他们梦想中的归宿,完成了他们生不能同裘,死要同穴的誓言。之后,坟墓合闭,象征着他们爱情的桃花也遍地开放,绿色装点了他们的墓穴。二人化成了彩蝶翩翩飞舞,嬉戏其间。从此,梁山伯与祝英台摆脱了一切阻挠,天上人间相爱到永远。
也许,在那样的年代,只有死,才是他们能相守的唯一出路。
一个美丽的神话,痛却也让人幸福的故事。有人称它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同样是共赴黄泉却一下来了个天崩地裂,似乎把所有未曾释放的感情都留到了这里。再回头想一想现代人的爱情故事,我们早已没有了如此的艰辛与磨难,但是,我们也几乎见不到这样的惊天动地的真正的爱情了。人们人为地给自己套上了金钱、地位、身份的标准,搜寻着属于自己的爱情,家庭中,也常常被柴米油盐酱醋茶所包围而无暇顾及其他,人们只能从想象中找寻纯粹的爱情。也许,这就是现实与神话之间的区别吧。
但愿,我们每个人不管拥有怎样的爱情,是幸福也好,是痛苦也罢,但是至少要拥有一颗为爱而感动的心灵。幸福,就在其中。因为,平平淡淡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真谛。---------本身就是一个极其悲惨的故事,所以我也并没有期待有类似大圆满的结局,只是故事的编排让人觉得异常的虎头蛇尾,前面三载同窗的经历可能是由于时间的需要而将其剧情拉长,可后面的矛盾突出点山伯与马文才挣亲直到最后化蝶才是重点,却只将其放在了后面两三集左右,让人觉得十分唐突。四十一集的集数也着实长的叫人难忍,大概如此才令编剧不得已将重头戏缩短的么? 前面尼山书院的日子,真的是过的悠闲自在,虽总是被马文才等人挑起是非事端,但毕竟书院还是显得纯净,铺就了大篇幅英台与山伯之间的感情戏。作为观者,我们知道英台是女儿身,在她对于山伯超越兄弟般的感情我是能够理解的;可是在于山伯,堂堂七尺男儿,确实每天与英台在无限的所谓兄弟感情中,让人有点受不了,男生之间真有这般的感情么?不得而知,实在与想象有点出入。。
八哥,是这部戏里面较为贯穿的人物,他与良玉之间的情感也融为其中,给我的感觉就是,八哥的一生似乎就是为了来给英台还债的。是英台将他心爱的人带走给与另外一个男子,本以为可以就此忘却,却在去尼山看望英台的时候又恰逢已堕入俗世的良玉,心痛更如刀割,去了也就罢了,为何却没能得到幸福的再次出现在八哥的面前。这种悲惨的境地是良玉的报应,可那只以良玉作为入仕途的摇钱树的可恶男子,到最后却不见了踪影,或许就此隐埋在了良玉的过去。只是无法解释,他为何又成为秦京生出现在了英台的同窗中。八哥此生无法得到幸福,可就连死时,也要独自一人面对,孤独一生,原本可以在死前陪伴他的爹娘,却又因为英台的事而急忙奔走,只剩他用尽最后一口气力跪拜了父母。。良玉,不明白她的情感到底是如何的,她依然爱着那个抛下她还要向她索要金钱的男子,可是对于英齐,她是一种什么情感呢?会是一根想要却又无法要的救命稻草吗?就像她最后在马太守府,她与笼中的鸟儿再无区别,在人手掌中,一念之间。
马文才,该恨可又会令人疼惜,毕竟他的性格全是有他父亲一手塑造的,他本该是个乖巧善良的孩子,或许就象山伯,可在父亲无边的谩骂责打中,在幼时丧母的悲痛孤独中,他甚至借由黑暗的柜子来逃避者所有的一切,他的一生都因他的父亲而扭曲,不相信任何人,只是一味的索取,只要的他想要的,他会不惜一切代价,因为最终不会有他得不到的。英台是个例外,其实他是否真的爱英台,我看不然,他只是因为得不到她,所以才变得特殊,所以才变得那么的必要。扭曲的人生中只剩扭曲的冀望。
最最感人的一幕,当然还要数英台奔向山伯的坟茔,最后与山伯合墓化蝶。随虚幻,但气氛营造的极其到位,感人肺腑。此时的他们眼中不再有任何人,除了彼此,英台跑过银心和四九;只有英台能看到墓中飞升的山伯,他们看着彼此,幸福的在空中旋转。而旁人,只能看到当空翩舞飘带环绕着英台缓缓璇入墓中。
“即便化为穿花蛱蝶,也将永远相随,双飞花间。永生永世,再不分离。”
异常时节的桃花满树,由花化为的彩蝶翩跹飞舞。与银心、四九依依不舍的道别后,自由自在的飞去。篇5:观梁祝感想
《梁山伯与祝英台》观后感
何润东曾唱过:“我愿与你双双飞?飞离红尘是与非?人间痴情迢迢不归路?不如天上比翼蝶”这是新梁祝里面的歌曲,是啊,这歌词真的很能概括祝英台和何润东的故事,愿与君化为蝴蝶,从此不分离,做人太累,因为家庭背景,因为人理伦常,不能与相爱的人相伴,活活忍受天涯各一方,如他们两人,成为了永不再见,但是,最后的最后,他们还是在一起了,虽然不是作为人在一起的。
以前我听的故事中总是以他们两人最终变成蝴蝶永远在一起作为最终结局,虽然现在的科学是说明了人死后不能够变成蝴蝶,但是我依然相信并向往着这种唯美而浪漫的故事,真实也好,不真实也罢,只要我的心受到感动不就好了么?既然作为人,他们做不了夫妻,那么我还你的爱,我和你变成蝴蝶,从此不分离?是否他们曾有约定:若今生不能相伴,那么让我们来生比翼双飞吧?我相信他们曾有这样的约定。
这次看的《梁祝》,虽然跟我以前看的电视剧有很大不同,但是最后还是哭了,或许是因为它是悲剧吧,悲剧总是让人很难过,尤其当梁山伯被打,祝英台被关,他们不能相见,无法通信时,看着祝英台哭天抢地,无助敲打门时,看着梁山伯被打生病却被祝母要求给英台写绝情信那种深痛欲绝,最后大吐血,真的让人想要帮助他们,为什么老天不让有情人终成眷属啊,为什么有情却不能在一起啊?
不过,我还是觉得电影版的梁祝不够好。一方面,电影或许有点哗众取宠,有很多语言或者动作、剧情运用了很多现代的手法,现代 的各种表现与古代当然是不一样的,很正常,电影缺乏了一种古代故事的古色古香和韵味,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形象更像是青春偶像剧中的人物,而不是充满着唯美与悲剧的古代中的书生和小姐。另一方面,人物表现的不够真情,人物的表演、人物的表情未能充分地表现那种想见不能见那种无可奈何和悲怆之感。
让我有点好奇的是这部电影中的一些习俗:女孩的脚上要绑上绳子,应该是为了培养古代女孩端庄淑女的气质吧;让我有点哭笑不得的是电影中男子尤其是诗人爱好化妆抹粉,以前好像在哪里看过,古代的男子和女子一样,也都要化妆的,尤其是文人诗人这些知识分子。就像以前的唐朝,也是崇尚男色的,抹粉化妆也是很正常的。在梁山伯和祝英台所在学院,盛行着各种运动,有打捶丸、蹴鞠?蹴鞠类似于咱们现在的足球,也是团队运动,就如现在的足球一样,备受年轻人的喜欢。蹴鞠根据师母讲的是从战国开始的,看来古代虽然没有ktv、手机、电脑这些娱乐活动,但是依然有着自己创造的娱乐活动,而且比起我们现代的娱乐活动(玩电脑、唱歌)更加的生态化和充满阳光的味道,我们的娱乐活动太过于没有激情,充满着颓废的味道。电影中,老师曾批评梁山伯弹琴无情,可是当他尝到情为何物时,也懂得了那句话:“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情这东西,或许一旦沾上,便是一生吧。
《梁祝》 篇四
以下是我构思的电影剧情——《梁祝》
本片背景音乐采用陈淑桦《流光飞舞》,保证你哭,不哭表示你领略不了古典悲剧的内涵,不哭不是人。
===========================================雷电,暴雨,喇叭齐鸣。
一群人由远而近,渐渐到了镜头前,原来是娶亲的队伍,簇拥着一顶小轿,轿里坐着祝英台。
天色昏暗,队伍顺着乡间小道前行,终于路过了梁山伯的新坟。
随着一声巨响,坟墓裂开了。英台掀开轿帘狂奔而出,纵身投入坟墓。
天际划过极长的一道闪电,两只轻盈的蝴蝶自裂口翩翩而出,又翩翩远去。
十几年以后的一天,阳光明媚。
马文才跟马伯英说:
儿子,现在该告诉你真相了,其实你不是我的亲儿子,也不是你妈的,你本姓祝,你的亲生父母,是梁山伯与祝英台,郊外有座坟,是你爸的和你MA的。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不是你爸BI的,也不是你妈BI的,大家都没有错,是这个色会造成的。
于是,马伯英改名祝伯英,从此走上了寻找父母之路。
道路是曲折的,经历是坎坷的,故事是漫长的。
祝伯英跋山涉水,穿越了五千里江山,路过了三侠水库,还顺道参观了伟大的上海是博;
经过无数次的俯卧撑,躲猫猫和打酱油,加入了山歌教,打败了可爱多,终于找到了他的梦中情人小沈阳;
又经过不断地耕耘,不断地收获,祝伯英在中印边境的一个世外桃源,找到了他的父母,一家五口胜利团聚。
《梁祝》读后感300字 篇五
《梁祝》的故事情节是美好的、感人的,而结果却是凄凉的。如若是我,我会为自己心爱的人努力去生活得幸福美好。以此祭奠爱人的灵魂。世间最美好的感情莫过于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了。比翼双飞互相扶持帮助,多么美好的感情,甚至遭人忌妒。同时让我想起另一句贤文“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可能这种各自飞的鸟从一开始结伴就不是比翼双飞的鸟吧,所以注定了在困难面前会临阵脱逃,是幸的也是不幸的。幸的是看清了对方的真面目,不幸的是真情付诸东流。愿大千世界里的情侣们都能修成正果,做对幸福的比翼鸟,无论遇到任何艰难困苦,都要想到我们比梁山伯祝英台强。因为我们都活生生的享受着另一伴的真诚的陪伴和爱慕。以此献给我那些爱恋中的、婚姻中的同学朋友…努力生活努力幸福…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梁祝读后感(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