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精神的自由
——读《庄子》有感
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以“道”为世界的最终本原。道家哲学保罗万象,影响到整个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庄子思想在中国文学、哲学等艺术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深刻左右中国人的内在灵魂。
《庄子》内容丰富多彩,文字汪洋恣肆,不仅在宇宙观方面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朴素的唯物自然观和辩证法,而且在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的基础上主张精神的绝对逍遥和绝对超脱,即“逍遥游”。这种“逍遥游”主张摆脱人生的困境,实现自由。
在庄子看来,包括人在内的万物的生灭转化,均不是由自己决定的,而是道的运行产生出来的必然结果。对于这种非人力所能干预或改变的限制性力量,庄子称之为“命”。“命”是一个必然性的范畴,但不是自然界中的那种纯机械论的因果必然性,而是与生命存在息息相关的。因此,庄子哲学的核心不是自然,而是人生。着眼于人生,立足于个人生存中的困境,关注于个体生命的存在及其理想境界,而非消极遁世之学。
人不自由在于,人为功名利禄奔波操劳而一刻不息。庄子深深悲叹人生一世老路奔波,心为形役,空无意义,有生如此,等于死亡。人只有摆脱了外在物欲的束缚,才能真正自由逍遥。一旦有外物束缚,也要顺应自然地用心做,不以自我为中心,不处处考虑自己,才能无所拘束地做好该做的事情。又一原因是认知局限。“吾生以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一切对象的认识都是有限的,相对的,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真”。这种认识受主客体的限制,不可能获得有关自由的认识。在忘我境界中冷静观察万物变迁流转时所领悟到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向外不伤害万物,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向内不伤害自己的天性,这样才能保全身心。
《逍遥游》中鲲鹏以及蜩与学鸠的著名寓言,从“小知”到“大知”,从“小年”到“大年”,从“有待”到“无待”,就是进入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不要凭借任何外在的依靠,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精神超越世俗的一切乃至超越自我。《养生主》中养生重在养精神,要使精神得到自由。如果人的精神得到护养,精神凝聚,性命保全,就能超脱于生死变化之外,不被外物牵累,不受外界的影响,这样才能逍遥自由。所以,人只有抛开功名之心,以“无己”“无功”“无名”的心态进入一无所有,广袤无垠的自由境界,才能感受到个体存在的自由和轻松,体验到生存的真实的意义。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如何才能实现自我,找到自我是庄子一生都在思考的问题。许多人找不到自我不能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其根本原因在于不能超越自由的种种困境。面对现实的困境,在精神上超越了,就摆脱了“命”的束缚与界限,获得某些自由。将《庄子》中的哲思与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在解决人类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方面,具有深远的价值及意义。